索引号 | 01525944-5-/2023-0208001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旧城乡 |
公开目录 | 财政预算 | 发布日期 | 2023-02-08 |
文号 | 浏览量 | 50 |
各位代表:
受旧城乡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旧城乡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提请会议审查,并请各位代表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乡人大的依法监督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市、县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乡党委的工作要求和乡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认真履行职能,依法组织财政收入,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推进财政改革,全乡财政平稳运行。
(一)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收支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909 万元,超额完成年初预算。比2021年增收21万元,增长2.3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908万元,增长2.48%,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99.89%,按税目完成分别是:增值税182万元,资源税13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9万元;印花税39万元;烟叶税7万元;环境保护税8万元;耕地占用税650万元。(具体增减情况明细如下:增值税完成182万元;资源税完成13万元,与去年完成6万元相比增加7万元;增幅116.67%;城建税完成9万元;印花税完成39万元,与去年的15万元相比增加24万元,增幅160%;烟叶税完成7万元,与去年的4万元相比增加3万元,增幅75%;环境保护税完成8万元,与去年的9万元相比减少1万元,降幅11%,耕地占用税650万元,与去年的339万元相比增加311万元,增幅91.74%);非税收入完成1万元,与去年的2万元相比减少1万元、降低5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0.11 %。
全乡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714万元。按报表功能类分别支出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98万元,与去年480万元相比增加19万元,增幅3.95%;公共安全支出4万元,与去年0万元相比增加4万元,增幅100%;科学技术支出5万元,与去年0万元相比增加5万元,增幅100%;文化体育与传媒40万元;与去年29万元相比增加11万元,增幅37.93%;社会保障和就业128万元;医疗卫生106万元,与去年97万元相比增加9万元,增幅9.28%;节能环保支出117万元;城乡社区事务115万元,与去年23万元相比增加92万元,增幅400%;农林水事务635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万元,与去年1万元相比持平;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65万元,与去年25万元相比增加40万元,增幅160%。
2.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9万元,上级补助收入990万元,收入总计1899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14万元,上解上级支出185万元,支出总计1899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无结余。
(二)2022年落实乡人大预算决议情况。
为圆满完成2022年财政预算任务,旧城乡财政所全体干部职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财政部门的指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团结一致,开拓进取,负重奋进,真抓实干,财政工作取得新成效。
1.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战果”、完美对接乡村振兴。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退出指标,脱贫攻坚“1+N+N”责任体系精准发力。一是贫困人口继续全面享受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二是继续加大乡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做好各类扶贫工作。三是脱贫攻坚对接乡村振兴工作也有明显成效。
2.全力以赴确保财政经济运行平稳有序。强化逆周期调节,争取更大的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和疫情期间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坚持“放水养鱼”,增强发展后劲、减轻企业负担,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发展后劲,厚植经济发展的“根”与“本”,有效减轻市场主体负担。二是紧盯重点税源,加强税收征管。加强对收入的预测和征管,特别是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税源的动态分析,做到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同征、同管,依法加强收入征管,确保应交税费应收尽收,切实严防出现“跑冒滴漏”。三是多措并举挖掘非税收入增收潜力。为弥补减税降费带来的政策减收缺口,在落实好各项降费政策的基础上,主动作为,迎难而上,摸清乡域内各类资产的“家底”,加大国有资产处置力度,多渠道带动非税收入增收;2022年实现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1万元。
3.多措并举切实防范风险。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压实责任、明确任务、措施过硬、狠抓落实、严肃对待,坚决守好各类风险底线。一是牢牢守住财政收支平衡的工作底线。坚持“以收定支”原则,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优化支出结构、突出重点,坚决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积极盘活存量资金和资产。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遵循收支平衡原则合理编制预算。二是统筹做好限额管理、预算管理、债务管理、风险管理。
4.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兜牢“三保”底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强化底线思维,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在稳定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多渠道筹措资金,盘活存量资金,开源节流,加快资金分配、拨付和使用,尽快将转移支付资金转化为实际支出和实际工作量。
5.持续深化财政改革。持续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打破“基数+增长”的预算编制方式,紧紧围绕乡党委、乡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发展规划,科学配置财政资源。一是预算管理改革深入推进。完善预算安排与项目细化、执行进度、项目评分、项目绩效、监督检查“五个挂钩”制度,动真碰硬打破支出固化格局。二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出台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全乡已实现全面设置绩效目标、全部开展绩效自评,重点支出项目全部实施财政绩效评价,绩效目标执行情况实现有效监控。
各位代表,2022年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但也应看到目前财政依然存在突出问题:一是减税降费政策、疫情冲击叠加影响,增收难度加大。二是财政收支矛盾更加凸显,一方面增收乏力,另一方面除了“三保”刚性支出外,巩固脱贫攻坚战果,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也需财政资金安排支持,“减收增支”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大。
二、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各位代表,2023年是开启“十四五”规划第二年,编制好2023年财政收支预算,做好各项财政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稳增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市、县委、乡党委决策部署,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深入推进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预算法》《预算法实施》,大力培植财源,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兜牢“三保”底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2023年预算编制的原则是: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量力而行、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2023年财政收支预算。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23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如下:
(一)2023年地方财政收支预算
1.一般公共预算。全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2000万元(其中税收收入800万元),与2022年的相比增长5%;具体明细税种见附件:施甸县旧城乡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财政预算(草案)。
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000万元(其中本级财力安排预算支出1204万元,专款预算支出796万元),按支出功能分类具体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53万元;国防支出1万元;公共安全支出4万元;教育支出3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9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2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53万元;节能环保支出523万元,城乡社区支出31万元;农林水支出790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万元。
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404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796万元,收入总计2000万元;本级财力安排预算支出1204万元,专款转移支出796万元,支出总计2000万元,收支平衡。
三、2023年财政工作重点
(一)建设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1.是全面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终身课题,强化财政系统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抓好整改落实,特别是专项整治工作,以自我革命精神加强党的建设。2.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动财政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树立“财”自觉服务于“政”的理念,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加强财政系统各项建设。3.是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真正把责任担起来,做到严抓严管,要切实加强对财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着力扎牢制度笼子。4.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整治“四风”问题。5.是加强财政干部业务培训,提升综合业务素质,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
(二)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水平。1.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评价从支出端向收入和政策端延伸,充分进行绩效再评价,加强评价结果在政策调整、预算安排和改进管理等方面的运用,着力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是持续做好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向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3.是严肃财经纪律,继续开展收支真实性、政府债务、扶贫资金“三大”资金检查,以及全乡财务检查,抓紧抓实财政监管工作
(三)抓实做好财政收支工作。1.是加强收入组织,依法强化税收征管,切实做到应收尽收。2.是依法、合规、有序处置国有资产和资源,确保财政平稳运行。3.是量力而行,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守“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底线原则,从严控制“三公”经费,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实现全年财政收支平衡。4.是全力保障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支出,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支持科技、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1.是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对预算编制的宏观指导,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加快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2.是完善乡财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地方财政增收积极性,增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3.是全面贯彻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畅通减税降费政策传导机制。4.是进一步完善并抓好直达机制落实,配合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动态监管直达资金的收支和绩效。
各位代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做好2023年财政预算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同时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重大任务。我们将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和乡党委工作要求,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勇拼搏、真抓实干,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当前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化财政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发展后劲,以高质量可持续财政服务保障全乡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为持续推进“十四五”规划发展而努力奋斗,为推进旧城乡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旧城乡财政所
2023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