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01525894-4/20240312-00001 发布机构 施甸县人社局
公开目录 规划计划总结 发布日期 2024-03-12
文号 浏览量 154
主题词 其他
施甸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计划

为全面回顾2023年人事业发展成效,总结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和做法,深入剖析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问题,全面统筹谋划好2024年度工作,持续推动全县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让更多的民生福祉更公平地惠及全民,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现对施甸县2023年人社事业发展情况作全面总结回顾,就持续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初步计划。

一、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施甸县人社事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国之大者、政之要者,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3815”任务,聚焦施甸“四件要事”,紧盯“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的年度目标,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七个一”促就业提质增收,“蓄水固堤”促社保扩面增效,“刚柔并济”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四个超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化服务”树人社新形象为抓手,在“稳”中求突破,在“进”中提质量,较好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一)“七个一”推动就业提质增收。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明确今年要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要求,把促进就业作为首要任务,以一支队伍、一种模式、一家公司、一类品牌、一项平台、一个市场、一套保障的“七个一”推动就业提质增收。一是抓住节令稳规模。突出“早”和“快”2字方针,抓住节令“抢先机”,利用春节前后100天的“黄金时间”,积极探索“百日行动”点对点服务,“红色劳务”“家到厂直达”新模式,组织人社服务先锋队分片包干进村入户宣传政策、返乡座谈、专场招聘,引导返乡人员返岗务工,动员有意愿劳动力“抢先机”外出务工,稳住“老人”带“新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有效地稳定在15.2万人,完成年度目标14.57万人的104.32%,就业率达80.85%。其中: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4.66万人,完成年度目标3.79万人的122.96%。二是技能增收稳就业。以促进增收稳就业为目标,围绕农民工“收入增百计划”,实施“技能云南”施甸行动,结合市场用工需求和就业匹配性组织“培训+就业”精准培训,推动“体力型”低收入务工向“技能型”高收入就业转变,在不断缩小与全国平均务工收入平差距的同时,增强转移就业稳定性。共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1.76万人次,完成预期1万人次的176%。三是拓展岗位促就业。通过政策支持、劳务协作、创业扶持、产业带动等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持续深化东西劳务协作制,主动与上海、江苏、福建等省外人社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定向式”归集就业岗位;借助施甸众诚人力资源公司,打造施甸“零工市场”,积极对接县内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和乡村公益事业等用工主体,“直供式”归集就业岗位,共归集可离家可外出、可可就地可就近的优质就业岗位13518个,并配套建立转移就业数据库,全覆盖式向务工人员推荐岗位,实现就业供需精准对接。四是稳住主体防失业。按政策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拓宽失业保险留工补助受益范围,通过落实失业金、失业补助金、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稳岗返还补贴等投入政策保就业,共发放各项失业保险补贴358.15万元、惠及4288人次;落实创业贷款9773万元、扶持545人(户),带动就业1417人。落实跨省务工补贴6277人。五是保障帮扶保就业。强化政策支持、劳务协作、公岗兜底、创业帮扶、就业扶持等政策措施落实,加大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帮扶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2023年,全县共开发就业岗位8109个,40个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吸纳就业90人;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3412人;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200人。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64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58人,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11人,完成年度目4050人的101.58%,城镇登记失业率3.64%,有效控制在4.2%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

(二)“蓄水固堤”促社保扩面增效。围绕“广覆盖、调结构、提层次、促转型、防风险”的目标,以“建好池、蓄好水、固好堤、分好流”为抓手 ,持续深化可持续、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强化社会保障能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一是常态化抓扩面“建好池”。深入推进人社服务“康乃馨”行动,常态化开展社保扩面“三出三进三深入”活动,补齐被征地农民、灵活就业人员、新形态就业人等群体参保“短板”,推进社会保障政策全覆盖,建好社会保障的“大水池”,实现应保尽保。全县社会保险参保总量达27.07万人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25.48万人(其中,城乡居保22.61万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2.87万人),完成年度目标24.27万人的103.33%;失业保险1.058万人,完成年度目标1.05万人的100.85%;工伤保险1.92万人,完成年度目标1.92万人的100%。二是精准化调结构“蓄好水”。以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比例,优化参保结构,提高缴费档次为目标,引导村干部、乡村医生、灵活就业人员主动参保,鼓励城乡居民、失地农民积极转保参保,督促未参保企业、用人单位依法依规参保,帮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实现参保,社会保险参保结构不断优化,缴费档次不断提高。全县城镇职工保新增转保参保2317人,完成预期目标2300人的100.74%。共征缴社会保险费34229.72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1926.54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17248.75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3901.06万元;工伤保险348.71万元;失业保险804.67万元。三是规范化管理基金“固好堤”。实施社保基金管理“巩固年”行动,有序解决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资金未及时划入专户、欠缴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金等问题,共完成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资金入专户整改1430万元,清缴被征地农民保障金861.5901万元。深入开展长期待遇暂停人员清理、社会化服务认证、疑点数据排查、违规资金追缴,切实维护基金安全,共复核疑点数据9条,追回违规领取养老金0.87万元。社会保障数字化转型纵深推进,社会保障基金日常监督管理逐步向数字化、信息化转型,社保基金管理风控体系的“堤坝”更加坚固,基金跑、滴、漏问题得到有效防范,全县社保卡持卡人数达34.27万人。四是标准化发待遇“分好流”。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关于调整社保待遇工作要求,精准核定各项待遇数据,按时足额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待遇。2023年我县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共计6.79万人,共发放养老金4.9亿元,其中:企业职工离退休人员0.35万人,发放养老金1.31亿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0.30万人,发放养老金2.57亿元;城乡居民待遇领取人员6.07万人,发放养老金1.10亿元;55-59周岁残疾补助金领取人员0.08万人,发放金额115.23万元。累计发放工伤保险待遇520人次,支付工伤保险待遇611.08万元。发放失业保险待遇4256人次,支付失业保险待遇358.15万元。深入实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养老金准确计发攻坚行动,已完2018-2021年退休“中人”养老金应清算576人,已清算527人,清算率达91.5%。

(三)“刚柔并济”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战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一是常规发力推进“两支队伍”建设。结合施甸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和“四件要事”需求,加大事业单位岗位余缺调剂力度,突出抓好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两支队伍”建设。全县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83人,直招高校应届毕业生26人,免费师范生6人,免费医学生20人。二是“柔性引才”提供智力支持落实“兴保英才计划”推进人才“引、育、用”一体发展、激发人才活力,将人才培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深化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提升技能培训补贴力度和培训规模,围绕全县发展资源经济、周未经济和园区经济培养技能人才,共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129人次,完成预期4000人次的128.23%。三是“刚性约束”强化人才管理。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聘用综合管理,拓宽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申报和岗位聘用空间,统筹好正高级职称聘用工作,共完成全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批共计1489次,涉及3441人次,征集和发布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岗位需求83个;完成587人职称推荐申报工作(高级212人、中级261人、初级114人)。完成了全县5254名机关工勤和事业人员年度考核工作,共申报记功28人。全面落实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机制的促进作用,本年度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23人(其中八级职员19人,九级职员4人)。

(四)“四个超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政策法规,采取超前做好劳动关系监管,欠薪隐患排查、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人社领域治理的“四个超前”措施,全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成功创建1个省级“无欠薪项目部”。一是超前做好劳动关系监管。深入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推广运用电子劳动合同,开展维护新业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专项行动,使用童工、克扣工资强迫用工等非法用工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社会用工行为。共对60多家企业、27个建筑工地进行专项检查,共发出《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存通知书》7份、《劳动保障监察询问书》1份、《限期整改决定书》2份、《责令改正通知书》6份,提出现场整改事项44条。二是超前做好欠薪隐患排查。全面压实各方根治欠薪责任,认真履行属地职责,围绕“安薪行动”、“稳薪行动”工作部署,实施党组班子成员“挂项目”制度,以项目包干方式,常态化开展大排查、大走访,从源头、支付等关键环节入手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共受理、调处欠薪投诉信访708件,解决598名农民工工资734.9万元。共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21个项目1637.47万元,共办理返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13个项目420.19万元,年末全县在建项目按规定缴存农民工资保证金87个项目、7594.4万元。建立健全应急周转金制度,由县财政在财政总预备费中安排200万元应急周转金,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做好最后一道防线。三是超前做好劳动争议调解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健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体系,完善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完成了13个乡(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规范化建设。积极推广“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把劳动争议调解做在前,共调解、仲裁劳动人事争议44件,结案率达100%。四是超前做好人社领域治理。市域社会化治理、法治建设、平安建设(综治维稳)、安全生产、意见形态安全等人社领域稳定年度重点工作,与人社业务深度融合抓落实,人社领域不稳定因素得到有效化解。

(五)“三化服务”树人社新形象。聚焦人社服务民生的主责主业,坚持标准化、便捷化、人性化“三化”服务,以优良的作风、一流的效能,平稳、快速优化人社服务质量,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强。“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深入推进,全县6个方面29个项目清单按时序推进。营商环境得到持续优化,政商关系亲清、互动良好,服务得到企业的认可。信息化人社服务持续推进,云南人社12333、电子社保卡等“智慧社保”得到推广运用,全县社保卡持续人数达34.27万人,电子社保卡覆盖率达60.77%。“厅局长走流程”“三出三进三深入”“人社练兵比武”等行风建设活动成效明显,“闻风即动”“动即见果”的作风、效能已形成。

二、存在问题

对标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战略部署、现代化建设任务、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目标,全县人社事业发展总的还存在就业质量不高、社保层次较低、人才基础薄弱、劳动关系短板明显、基金安全有隐患等问题。

(一)就业提质增收任重道远。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结构不优,劳动力就业呈现县内多、省外少的结构。劳动力动态监测不到位。劳动力底数不精准,培训目标性、针对性不强,“培训+就业”的“靶向”模式尚未形成,转移就业质量不高。三全省城镇新增就业统计口径调整后,全县仅有6个社区纳入统计区域,用工量较大、吸纳就业人数多的工业园区、农业基地等因地域限制,未被纳入统计区域,完成城镇新增就业指标任务面临较大压力。

(二)社会保障“短板”有待补齐。一是政策宣传不到位,群众对参保条件、转保要求、缴费标准以及待遇核算等政策不够清楚,主动参保转保、提高缴费档次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参保人数低。城镇职工、工伤、失业保险新增参保人数不多,部分用人单位参保意识不强,临时聘用人员工伤、失业保障不到位。三是全县基本养老保险“两高”“两低”(已参保人员中首次参保年龄偏高、中断缴费比例高,绝大部分养老保险参保人员选择最低的缴费档次、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占比偏低)。

(三)人才支撑水平薄弱。一是人才总量偏少,全县人才资源1.9万人的总量仅占全县人力资源(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24.91万人的5.45%。二是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不够、人才流失较多,人才数量质量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匹配、不协调的问题十分突出,人才对施甸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严重不足。三是柔性引智效果不明显,抓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人才服务的主动性不够,现有专家工作站及其团队的牵头作不明显,带动发展的的效果不佳。

(四)劳动纠纷时有发生。一是劳动关系监管难度大,用工不签订劳动合同、不购买社会保险的现象时有发生,对非法用工、使用童工的检查打击力度不够。二是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建设领域拖欠工资问题增多,清欠压力大、处理难度大。

(五)服务质效有待优化。党建与业务融合深度不够,政治引领事业发展效果不明显。干部职工目标导向意识不够强,提前谋划、主动作为“面对面”服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服务窗口软环境建设有差距,党员先锋岗政治功能发挥不明显,勤政廉政、务实高效、热情主动的氛围尚未形成。意识形态责任压得不够实,对人社领域社会舆情、民生舆论的宣传引导不到位,全社会参与民生互动的氛围不够浓。

三、2024年工作计划

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聚焦问题、知难而进,主动担当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发展新格局,推动人社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在转移就业上有新成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明确今年要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要求,把促进就业作为首要任务,做好就业动态监测,增强培训与就业、岗位与转移的关联性、匹配性和目标性,精准实施就业培训,因人而异实施转移就业,统筹运用好各级各类创业就业政策,不断拓展新的就业空间,全力稳定就业规模,促进就业增收。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稳定在15万人以上,就业率保持在70%以上,其中:省外转移就业达3.6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二)在社保提质增效上有新成效。深入推进人社服务“康乃馨”行动,充分发挥人社服务“先锋队”作用,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和经办服务,引导“转保参保”,依法督促参保、清欠,统筹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增效。推进“智慧人社”建设,加大加快社会保障卡制卡进度、电子社会保障卡和云南人社12333推广使用力度。持续推进社会保险待遇专项治理工作,确保基金安全运转。加紧扩面增效,改善参保结构,加紧扩大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把更多的人员纳入职工养老保险范围,提高老年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全县城乡居民收入赶上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的社保贡献度。全县社会保险参保规模达26万人以上,其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24万人以上,社会保险执行率达99%以上。

(三)在做活人才上有新成效。持续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强化“两支队伍”建设,结合施甸“四件要事”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加大教育人才自主培养力度,着力培养促进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将人才培育与项目深度融合,借助专家、团队的人才培养优势,加大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坚持以用为本,在岗位、职称设置等方面向基层倾斜,解决基层对人才的“刚需”。持续做好人才分类评价改革,拓宽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申报和岗位聘用空间,激发基层人才队伍的干事激情和工作积极性。

(四)在巩固和谐劳动关系上有新成效。聚焦“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治理”的社会热点难点,紧盯“基本无拖欠”的工作目标,切实加强源头治理,及时消除问题隐患。加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力度,畅通裁审衔接,提升劳动争议调处质效,维护和谐的劳动关系。做好人社领域安全维稳,实行矛盾隐患清单管理,压实化解主体责任,维护人社领域稳定。全县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98%以上,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99%以上。

(五)在优化人社服务上有新成效。持续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智慧社保”推行信息化人社服务,扎实开展行风建设提升行动,常态化开展“三出三进三深入”服务活动,实现人社服务有“质”的提升。

施甸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