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897-9-/2021-0201001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统计局 |
公开目录 | 统计信息 | 发布日期 | 2021-02-01 |
文号 | 浏览量 | 17 |
施甸县2020年全年经济运行分析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和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带来的影响得到有效化解,“六稳”“六保”成效显著,全县经济运行努力恢复、但与预期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初步核算,2020年全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00820万元,同比下降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5816万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240034万元,下降20.7%,第三产业增加值414970万元,增长3.5%。工业增加值183809万元,增长0.4%,建筑业增加值56259万元,下降57.3%,三次产业比重为27.3:26.6:46.1,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3、-7.6、1.4个百分点。
(一)农业。农业总产值完成478934万元,增长5.7%肉猪存栏预计62.05万头,增长1.5%,出栏103.3万头,增长1.8%,粮食种植面积预计51.93万亩,增长1.43%,粮食产量预计16.36万吨,增长2.1%。
(二)工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08087万元,下降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0.5%;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完成359666万元,下降3.8%。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26户。
(三)商贸。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76790万元,增长1.6%,其中,限额以上完成39292万元,增长10.9%,限额以下完成337498万元,增长0.6%,限额以上比重为10.4%。
(四)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30.5%,其中,项目投资下降19.6%,房地产投资下降92.9%,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72.0%。
(五)财政。财政收入完成93366万元,增长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322万元,与上年持平。财政总支出388261万元,增长9.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7070万元,下降12.7%。税收收入完成67263万元,下降1.4%。
(六)金融。十二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27316万元,增长1.9%,其中,个人存款790545万元,增长13.5%,单位存款135314万元,下降36.2%;各项贷款余额834578万元,增长3.0%。
二、存在的问题
全县经济呈恢复态势,“六稳”“六保”任务落实不断取得新进展。同时也要看到,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工业、建筑业、投资持续下行,消费依旧不活跃。加之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推动经济回升仍面临不少挑战。
(一)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一是农业生产成本持续增加,生产效益受到挤压。随着土地流转费用、农资价格、农机作业和用工费用的不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农业生产效益受到多重挤压,农民群众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二是生产方式滞后。全县农业依然是个体农户为单位的传统种植、畜牧业主导,大部分群众习惯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小农思想意识浓厚,土地流转机制不活,农业生产手段滞后,机械化作业程度不高。三是农业从业人员锐减,农业生产缺少劳动力支撑。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导致农业从业人员数量锐减,老龄化趋势严重,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四是市场信息渠道不畅,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由于农业对外部环境依赖程度高,加之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不高,市场体系发育程度低,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中介销售队伍缺乏,市场信息渠道不畅,农村电商发展缓慢,导致农、畜产品市场产、供、销脱节,大大降低了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工业增速下滑。全县工业经济增长乏力,增速从全市第二位一路下滑至全市末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5%,较去年下降13.6个百分点。受外部市场需求下降订单不足、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经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园中园5户规上工业产值大幅下滑,其中:保山大华海瀚科技有限公司,同比下滑52.5%,施甸鸿圆科技有限公司,同比下滑37.8%,保山隆盛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同比下滑26.8%。加之,全年新纳规仅1户,对2020年尚未形成贡献,同时,云维集团生产许可证正在申报过程中,不具备纳规条件,无法形成新的增长点。
(三)建筑业持续下降。全年新签订的合同大幅下滑,我县11户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新签订的合同额,同比下降58.4%。建筑业总产值下降55.7%,是严重下拉经济增长速度的主要指标。全县本年新签订合同额大幅减少,其中下滑较大的为:施甸县鑫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云南鑫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本年新签订合同额分别下降90.9%、下降100%,截至目前云南鑫溢建筑、甸阳建筑2户建筑公司仍未签订任何新合同。合同量小、开工率低,加之建筑公司资金周转困难,部分项目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建筑业持续负增长高压态势难以解除。
(四)投资增长支撑严重不足。全年在库项目54个,其中500-5000万元以下项目31个,5000万元以上23个(包括房地产3个,大瑞铁路1个),新入库项目33个(其中房地产项目1个),房地产投资下滑严重,同比下降92.9%。新增入库项目少、投资小,投资增长支撑严重不足。目前完成全年目标已是无望,且2021年要实现正增长将面临诸多困难和压力。
(五)财政预算平衡难度大。全年地方政府债务偿还压力较大,疫情防控等新增刚性支出增加,县级财力仅能保障“三保”基本支出,依靠有限的财税收入平衡不断增长的各项支出难度较大,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
(六)第三产业全面复苏压力较大。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仍较严竣,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且目前正处冬季高寒期,加之年底外出务工人员也将逐步返乡,疫情防控压力仍较大,批零住餐业、旅游业、文化娱乐业等行业恢复增长仍显缓慢。消费品零售总额虽扭负为正,但仍然不够活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缓慢,市场下行压力增大,增长点难寻。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大幅下降,同比下降72.0%,服务业发展仍不容乐观。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经济运行监测与预判。聚焦今年来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批零住餐、交通运输、文化娱乐等行业,高度关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复工、规上工业运行等突出问题,深入剖析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重点行业出现的新变化,在反映政策措施效应的同时,及时发现新问题和不足,采取有力措施补足行业发展短板。持续推进月度监测研判分析,发现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预警预判,为决策参考提供科学依据。
(二)稳抓农业,促进农业转型。一是加大技术推广力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效益,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工作,规范市场经营行为,确保农资价格相对稳定,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二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破解农村劳力缺乏难题。积极制定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增加农业对新生代农民的吸引力,提高其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通过设立青年农民创业基金、鼓励返乡创业、加强农民职业培训等,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培养一批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带动促进农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的作用,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引导农民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向高优农业发展。四是完善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天气预报、农资就位情况、市场价格、农产品和畜禽产品供需情况等信息,做到信息畅通无阻,切实增强农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三)抓牢工业,助推工业经济增长。一是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加快缓解仓储物资不畅、资金难题。特别是规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力争实现全面增长。二是千方百计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工业可持续发展动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工业投资,加大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培育新的增长点。三是加大工业企业升规纳统工作,帮助指导企业形成的增量及时上报,从数据上充分体现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四)狠抓建筑业,助企业发展壮大。一是进一步树立服务企业意识,加大扶持力度。引导本县建筑企业抓住发展契机,积极争取参与本县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扭转本地建筑业局面。二是提升建筑业企业资质,拓展发展空间。鼓励具备一定规模的建筑企业引进新工艺,提升企业技术等级,进一步提高企业资质,促进建筑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五)抓实投资,力保投资巩固提速。一是推进重大项目签约引进,进一步加大包抓项目的各项措施力度,做好项目招商落地、开工建设、建成投产、运营见效的保姆式跟踪服务,确保新开工项目及早开工。二是加大项目入库力度。强化部门协作与对接,建立项目入库监测库,对未入库项目,要抓紧完善项目前期手续和申报工作,对达到入统标准的项目,要及时予以入统,增强投资后劲。
(六)抓紧财税,全力做好财税工作。进一步加强重点税源监管,加快土地开发、收储和闲置存量资产处置,深化国有平台公司实体化改革,推动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运营,将更多资产转化为可用财力,提高资金保障水平。同时,继续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坚持“以收定支”,加强预算管理,坚决兜住“三保”底线。
(七)刺激市场消费,盘活资源促三产。一是充分运用挖掘红色旅游资源,持续大力传承弘扬“善州精神”,加大文创产品开发力度,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扎实做好消费新热点培育工作,强化旅游招商引资,加大旅游资源宣传,拉动旅游消费力,逐步恢复旅游市场;二是加大批零住餐业纳限、纳大个体力度,夯实第三产业发展基础。培育发展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重点扶持有特色、有品牌、就业收纳能力强的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充分利用自媒体发展平台。联动“线上+线下”、“购物+旅游”,利用抖音、微博、直播等新媒体形势培育“网红打卡地”,吸引消费者。充分运用好施甸网红“滇西小哥”、“品滇小哥”等的新媒体力量,吸引县外市外省外乃至全国更多的消费者。
审核签发:杨波 撰稿人:段玉德 联系电话:8124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