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01525897-9-/2020-1109001 发布机构 施甸县统计局
公开目录 统计信息 发布日期 2020-11-09
文号 浏览量 84
主题词 其他
施甸县当前农户种粮意愿的情况分析、粮食生产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施甸县当前农户种粮意愿的情况分析、粮食生产存在的

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县粮食生产形势良好,综合生产能力平稳发展,2018年粮食产量已突破16.68万吨大关,然而受生产成本上升的影响,粮食与其它收益情况相比呈下降趋势,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农民外出务工,将土地撂荒现象屡见不鲜,农民种粮意愿不强,已成为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一大隐扰,根据掌握的情况对影响种粮意愿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及建议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20年粮食种植面积预计51.94万亩,比上年增1.44%,粮食产量预计16.37万吨,比上年增2.18%,其中:夏粮播种20.34万亩,比上年减1.46%,夏粮总产4.25万吨,比上年增0.36%;秋粮面积预计31.6万亩(水稻1.92万亩,玉米26.64万亩,豆类1.23万亩,薯类1.66万亩,其他0.01万亩),比上年增3.4%,产量预计12.12万吨,增2.84%。

二、当前农户种粮意愿情况分析

一方面种粮是满足人均口粮需要,同时也是畜牧业发展离不开的重要条件,我县大春季耕地面积基本实现满栽满插,大春粮食面积基本稳定,产量占了全年总产的74%。然而小春的撂荒现象就比较严重,传统种植的小麦、大麦效益低,平均亩产值在500多元左右,所以农民的种植意愿发生了变化,为了增收,多数农户倾向种植蔬菜、水果和扩大种植青蚕豆、青豌豆,每年的豆类种植接近10万亩,其中“两青”豆类8万亩以上。总体来说,因种植小麦、大麦效益低,加之,部分旱地无灌溉条件,所以每年的小春季节冬闲田在10万亩以上。

另一方面,在家种粮的主力主要以女性及中老年人为主。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外出务工工种体力活较多,不适合女性,再加上受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影响,女性要留在家中操持家务。二是年纪较大的人一般不愿外出务工,即使去了也没有更适合的工种,再加上对土地也比较有感情,也倾向从事粮食生产。三是年轻人外出务工的收益往往高于农业生产,在比较收益的情况下,就会放弃种粮,转向外出务工。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粮食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虽然国家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完善农业补贴制度,但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远高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加之农业生产种植和收获的季节性非常强,短期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导致工价迅速上升,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大幅降低,以玉米为列,按亩产420公斤的均量核算,产值924元/亩;除去每亩每季约8个劳动力,所需生产资料投入约460元(种子约50元/亩,化肥、农药约260元/亩;整地约150元/亩),收益464元/亩,若加上劳动力成本(80元/天),基本无收入,收入与支出的极度不平衡,一定程度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生产方式滞后。大部分群众习惯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小农思想意识浓厚,土地流转机制不活,农业生产手段滞后,机械化作业程度不高,新型农业、规模农业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推进的力度不大、速度不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

四、建议

(一)加大技术推广力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效益,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工作,规范市场经营行为,确保农资价格相对稳定,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二)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的作用,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引导农民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向高优农业发展;加大优良品种的选育和示范,推广种植水稻、玉米和大豆等新优产品,促进种植业结构的升级,产品质量提升,以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审核签发:杨波 撰稿人:段绍萍 联系电话:8124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