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897-9-30/2018-0706002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统计局 |
公开目录 | 统计信息 | 发布日期 | 2018-07-06 |
文号 | 浏览量 | 55 |
施甸县2017年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摘要:1、在“10强县”监测综合排名中,位居第52位,
较上年上升3位
2、在“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产业发展县”监测排名
中,位居第7位,较上年上升2位
“郡县治,天下安”,治理县域历来是国之大政。多年来,施甸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出台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强化数据监测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县域经济呈现稳定发展、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施甸县县域经济考核标准及结果
根据《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分类考核评价办法》,施甸县参与两类的考核,一是“10强县”,通过对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六大指标的完成情况的测算,来实现除市辖区以外的113个县(市)的综合排序。省县域经济发展办公室于近期公布了全省2017年度县域经济考核结果,在“10强县”综合排序中施甸县综合得分72.34分,位列全省113个县(市)(不含市辖区)第52名,较上年上升3名。二是“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产业发展县”,按照2016年新版的县域经济考核文件的相关要求,施甸县属于县域经济发展分类中的“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产业发展县”,在全省分类中,属于该类的县(市)有47个,2017年,在47个“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产业发展县”县中,施甸县位居第7位,较上年上升2位。
二、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及特点
(一)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日益增强
2017年施甸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25244万元,突破60亿元大关,位居“10强县”监测综合排名第62位,较上年上升2位,是2010年228738万元的2.73倍,2010年-2017年,年均增长13%。人均GDP达到19718元,比2010年高12402元,是2010年的2.70倍。
(二)投资规模逐渐扩大,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2017年施甸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460028万元,位居“10强县”监测综合排名第27位,较上年上升9位,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按计划落地实施,农业农村基础建设日趋完善,学校、医院等民生项目有序推进。近年来,施甸县着力于城市规划及建设,城市建设初具规模,建成青牛白马广场、靖花院、月潭公园等民生公园,太阳公园、饮马湖公园、永观荷塘等公园正在建设中,城市道路硬化工程完成半数,一批批城镇居民小区拔地而起,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三)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水平逐渐提高
2017年施甸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819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440元。随着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2017年,施甸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62169万元,是2010年的2.29倍,年均增长12.5%。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新型业态不断扩张,消费环境不断改善,消费结构升级,个性消费精彩纷呈。
(四)财政收入明显增强,民生支出占比较高
2017年施甸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6354万元,位居“10强县”监测综合排名第39位,较上年上升3位,是2010年12987万元的4.34倍,年均增长23.3%,2017年在财政支出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支出、农林水事务合计支出为188257万元,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4.6%。2017年,施甸县地区人才密度达5.49%,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95.97%,户籍人口城市化率35.9%,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任务完成率105.3%,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任务完成率101.8%,营造林任务完成率100%。
三、当年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施甸县县域经济发展有序推进,但是与省内先进县相比,施甸县县域经济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仍然较为滞后,突出表现县域经济总量偏小,县域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服务业发展滞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县域特色经济不浓,传统行业比重过大,缺乏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等。
(一)经济总量偏小
受区位条件、发展基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施甸县县域经济总量偏小的问题十分突出,“10强县”监测综合排名是采用绝对量和增量来进行排序,施甸县经济总量偏小,排名最靠前的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分别位列“十强县”第27、39位,其他指标均位列中偏后位置,人均生产总值和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量更是分别排到“十强县”第83,81位,由于绝对量偏小,高增长速度带来的优势极不明显,同样是一个点的增幅完成的却是较小的增量,导致施甸县多数指标在综合排位上排名均靠后。
(二)产业层次较低
施甸县域缺乏长期稳定的优势产业,传统工业和传统农业仍占主导,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少,制造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仍然滞后,现有产业集中度不强、关联度不高,产业市场竞争力不强,缺乏大型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
(三)城镇化水平不高
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紧密相关,县域工业化水平低,县域城镇化就落后。2017年施甸县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5.9%,县域城镇化水平低,县域中心城市带动力还不强,城镇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建设品位、环境质量等还存在很多问题,产业对城镇建设的带动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居民收入排位偏后
近年来,虽然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但由于基数小,至今收入水平依然排在全省中下,2017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10强县”监测综合排名第81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10强县”监测综合排名第66位,均在中偏下的水平。
四、加快施甸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扶持壮大果蔬、食用菌、茶叶、中药等特色产业,结合旅游业的发展,建设发展观光、采摘、出售为一体的特色农业示范区,着力扶持重点乡镇农产品加工企业,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开发新产品、树品牌、创名牌,申请绿色、无公害认证,依靠名牌及特色开拓市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立足县域现有工业基础和区位条件,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培育壮大主导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园中园”先进装备制造业。发挥园区的聚约效益,围绕核心企业、龙头企业发展相关配套产业,支持县域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打造一批品牌效应和竞争优势较强的产业集群。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以服务于制造业特别是产业集群为立足点,针对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多、共性需求大的特点,为其提供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主要包括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会展服务、商务服务等方面,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此外,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对商贸流通、住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进行改造提升,加快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提高流通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拓展消费空间,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家政等服务消费。加强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和商业网点建设,改造升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促进农村商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找准自我定位。依托本地比较优势来发展特色经济,是县域经济的成功之道。通过县域经济考核的相关数据排名对比分析及走访考察等,了解自己与其他先进县(区)的差距,找准自己的定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本地资源状况、交通区位、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等综合因素,打造自己的特色,扩张自己的优势,抢占市场竞争的优势。
(五)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强化中心城市地位,增强城市对县域经济的聚集能力和辐射能力。加快城市建设进程,提升城市功能的丰富性,发挥本地的特色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产业先行,创造城区就业机会。同时,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兴。
审核签发:杨波 撰稿人:刘德梅 联系电话:8124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