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897-9-30/2017-1121001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统计局 |
公开目录 | 统计信息 | 发布日期 | 2017-11-21 |
文号 | 浏览量 | 33 |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工作主线,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由于我县狠抓了中耕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克服了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据预测,全年粮食总产可达16.67万吨,比上年增0.25万吨,增长1.52%,完成市考核任务100.12%,完成县考核任务101.52%;粮食生产总体呈现稳增长局面。
一、粮食作物完成情况
(一)小春粮食作物。2017年全县完成小春粮食面积21.65万亩 ,减少2.35 %,小春粮食产量4.35万吨,增长2.42 %,亩产201公斤,亩产比上年增加9公斤,增长4.69%。其中:小麦面积4.72万亩,减少4.42%,产量1.13万吨,减少1.62%;大麦面积6.73万亩,减少2.22%,产量1.68万吨,增长3.66%;豆类面积8.79万亩,减少0.83%,产量1.17万吨,增长6.14%;薯类面积0.92万亩,增长2.84%,产量1.08万吨,增长0.89%。
(二)大春粮食作物。大春粮食作物面积30.32万亩,减少1.16%;大春粮食作物产量12.32万吨,增长1.2%,亩产406公斤,亩产比去增加9公斤,增长2.27%。其中:稻谷面积3.19万亩,减少24.55%,稻谷产量1.95万吨,减少20.33%;玉米面积24.05万亩,增长2.92%,玉米产量9.69万吨,增长6.71%;豆类面积1.13万亩,减少0.65%,产量0.17万吨,增长5.5%;薯类面积1.94万亩,增长0.54%,产量2.58万吨,增长5.47%。
二、经济作物种植情况
(一)油料面积2.1万亩。其中:油菜籽面积1.68万亩,减少11.57%;油菜籽产量0.23万吨,减少10.66%。亩产137公斤, 亩产增加1公斤,增长0.74%。
(二)烟叶面积9.81万亩。其中:(1)烤烟产业稳步发展。全县共种植烤烟9.22万亩,产量27.28万担,增长4.11%;(2)香料烟面积0.46万亩,减少26.21%;香料烟产量1.09万吨,减少22.44%,亩产119公斤, 亩产增加6公斤,增长5.31%。
(三)甘蔗生产种植完成情况。甘蔗种植面积几年来一直连续下滑。2017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3.64万亩,减少0.62%。甘蔗产量预计10.92万吨,增长3.82%。
三、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信息利用率低。我县大部分乡镇处于山区,地形条件复杂,农业信息服务相对滞后,农业信息资源利用率较低。加之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我县部分旱地基本灌溉设施较为脆弱,靠天农业依赖性较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近年来虽然在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老化、新设施建设缓慢等等问题仍制约着种植业生产的加快发展。
(二)生产方式滞后。大部分群众习惯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小农思想意识浓厚,土地流转机制不活,农业生产手段滞后,机械化作业程度不高,新型农业、规模农业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推进的力度不大、速度不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
(三)农业产业化水平仍然较低。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总体情况来说,还处于较低层次,存在着较大差距和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农产品加工水平低,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弱。
四、几点建议
(一)继续加强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我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灾能力弱的问题,要继续加大以农田水利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加快推进,以中低产田改造为主的农田水利建设,争取提高耕地质量、增加高稳产农田数量和保障农田水利灌溉。
(二)加强服务指导工作,全力打造产品品牌。一是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规划和指导,加强政府对市场的预测和调控能力,对出现较大问题产业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和产业发展方向上指导,着力培育有本土优势、本地特色的专业市场,并对一些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产业和产品给予切实引导、积极支持。二是全方位、多渠道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建立具有实力相当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大大提高广大群众的生产能力和农业组织的经营水平,使农业生产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三是全力抓好农业产品的品牌建设,培育并扶优扶强龙头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使农业产品的品牌和农业龙头企业的优势辐射至我县广大农村和农户,形成一个强势的产业链,进而带动相关农户增产增收。四是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力度,强化农技推广。切实加强科学技术的培训和新兴实用技术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力度,重点培育种农业科技大户,以点带面、典型引路,进而提高全民科技素养,提高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五是加强农村信息化工作,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始终将农村信息化工作与扶贫工作相结合,与“科教兴县”战略等相结合,着力培养一批熟悉农业专业技术知识、懂计算机操作、网络应用知识等复合型农业信息服务人才,健全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上下贯通、纵横相连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以满足农业信息用户对信息服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为全面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搭建更为广阔的信息平台。
审核签发:李光耀 撰稿人:段绍萍 联系电话:8124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