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53302201525883XU/20250314-00001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通知公告 | 发布日期 | 2025-03-14 |
文号 | 浏览量 | 24 |
春季气温回升、湿度增大,微生物繁殖活跃,食源性疾病易发高发。为保障公众饮食安全,施甸县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发布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提示如下:
一、食品生产经营注意事项
(一)严格把控采购关。采购食材时要严格落实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禁止采购来源不明、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餐饮单位使用野菜、野生菌等季节性食材时,须从正规渠道采购并留存进货凭证,严禁加工售卖来源不明或可能具有毒性的野生植物。
(二)规范加工操作。食品加工时要烧熟煮透,尤其是肉、蛋、奶、鱼等高风险食品。严格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加工工具和容器应生熟专用。熟食、冷荤菜等即食食品应在2小时内食用完毕,存放超过2小时的需在60℃以上保温或5℃以下冷藏。
(三)强化卫生管理。定期对食品加工经营场所、餐具、设备进行全面清洁消毒,保持通风干燥。从业人员需持健康证上岗,严格落实晨检制度,如有发热、腹泻、手部伤口化脓感染等症状应立即调离直接入口食品工作岗位。
(四)严格食品留样管理。学校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等需严格落实食品留样制度,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25克,留样时间不少于48小时。
(五)群体性聚餐禁用野菜。学校食堂、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农村集体聚餐(自办宴席)等集体用餐场所禁止加工食用野菜,以防群体性中毒事件。
二、日常饮食消费注意事项
(一)谨慎采摘与购买野菜。不采摘、不购买不明野菜、野花、野果和野生蘑菇,许多有毒野菜(如毒芹、白杜鹃、硬花金叶子)与可食用野菜外观相似,普通民众难以辨别,误采误食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禁止采摘生长在化工厂、公路边、污水河道附近及喷洒过农药的野菜。建议到超市或正规农贸市场选购野菜,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产品。
(二)科学加工与食用。食用野菜时需彻底清洗,烧熟煮透,避免生食或凉拌。部分野菜(如蕨菜、马齿苋)需浸泡、焯水并充分烹饪以降低毒素。部分野菜(如蒲公英、鱼腥草、春笋、香椿)含有生物碱、草酸或亚硝酸盐,过量食用可能引发不适,需适量食用。避免食用发芽土豆、霉变甘蔗等高风险食品。
(三)注重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生熟食品分开处理,餐具定期消毒。外出就餐时,优先选择证照齐全、卫生条件良好的餐厅。网络点餐应选择经营资质齐全、信誉好的入网餐饮服务单位,收到餐食后查看包装是否完好、清洁,确认无误后要及时加工或食用,避免长时间存放。
(四)警惕腌制食品风险。随着气温升高,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可能增加,建议通过浸泡、煮沸等方式减少亚硝酸盐含量。
(五)特殊人群慎食或禁食野菜。因野菜多性寒且含高纤维,易引发胃肠不适,孕妇、乳母、幼儿、老人及脾胃虚寒者建议慎食或禁食。过敏体质者需警惕野菜可能引发的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
三、校园食品安全注意事项
(一)全面自查与隐患排查。校方应组织对学校食堂进行全面系统的自检自查,清理过期、变质食品,检查维护食品加工用设施设备,开展卫生大扫除,对直接接触食品的餐饮用具进行清洗消毒,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学期中,要严格执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抓好常态化防控。
(二)严格加工操作规范。学校食堂在严格执行采购索证验收登记制度,规范食材储存管理基础上,要严格落实餐饮服务操作规范。食品原料要清洗干净,食物要煮熟烧透,生熟食品要分类存放,接触生熟食品的餐饮用具应分开存放和使用。熟食常温下保存时间不超过2小时。餐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要清洗消毒并密闭保洁。要保持学校食堂内外环境清洁,做好防蝇、防虫、防尘、防鼠工作,预防食物被污染。
(三)严格执行高风险食材禁令要求。严禁学校食堂加工制作豆角类、鲜黄花菜、发芽土豆、野生蘑菇、自制豆浆等有潜在风险的高危食品;严禁制售凉菜、裱花蛋糕和外购熟食、馅料;严禁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严禁使用含铝添加剂。
(四)严格落实食品留样制度。学校食堂要配备食品留样专用冷藏设施,每餐入口食品按要求留样,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25克,保存时间不少于48小时,并有专人负责登记管理。
(五)加强人员管理与培训。严格落实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和晨检制度,定期组织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和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升规范化操作水平。
四、中毒急救措施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及时就医,并保留剩余食物、呕吐物等样本以便检测。若发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可拨打12315投诉举报。特别提示:春季是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腹泻高发期,广大群众和在校师生要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养成勤洗手、吃熟食、不喝生水的良好卫生习惯。
施甸县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
2025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