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78462715-0/20231228-00005 | 发布机构 | 市生态环境局施甸分局 |
公开目录 | 各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 发布日期 | 2023-12-28 |
文号 | 浏览量 | 65 |
一、研究部署情况
自2022年11月以来,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采取7个措施高位推进落实抓整改。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分别成立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的施甸县城区生活污水系统治理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6个工作专班)、省第二轮第一批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11个工作专班)。二是强化专题研究。自通报以来,共召开5次县委常委会和5次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分类制定群众投诉举报、典型案例问题和督察报告反馈问题3个整改方案。三是强化工作部署。为确保整改工作稳步推进,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整改工作动员会1次、安排部署会2次、整改工作推进会6次、现场办公会2次,开展专项督查1次。四是强化学习教育。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和施甸县领导干部重点学习内容,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2次,共举办3期科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五是摸清底数抓整改。采取分段分片进行整治,对白龙河片区、东沟片区、西河片区、气象河片区开展县雨污管网排查检测,摸清县城区污水管网错接、漏接情况,找准症结,查清病因。六是积极申报和实施污水治理项目。共编制和申报实施施甸县“两污”综合治理、2022年4个老旧小区污水管网改造、2023年5个老旧小区污水管网改造、县城老城区排水管网修复改造、2023年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一期),东沟(中港壹号院—张家村段)污水管网改造修复工程、施甸河(甸阳—仁和段)缓冲带生态修复治理、城乡供水一体化等8个项目。积极依托项目抓好白龙河与东沟环境整治,推进城区生活污水治理,进一步完善城区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将河道两侧居民小区、周边住户生活污水接入市政管网,解决雨污混流、错接、漏接、污水直排等问题,消除县城区污水管网建设空白区,提高污水收集率和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目前,已完成2022年4个老旧小区污水管网改造,3个空白区污水管网铺设,正在推进实施“两污”综合治理、城乡供水一体化2个项目;精心谋划2023年5个老旧小区污水管网改造、县城老城区排水管网修复改造、2023年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一期),东沟(中港壹号院—张家村段)污水管网改造修复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已成功申报施甸河(甸阳—仁和段)缓冲带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入中央库)。七是深入推动河(湖)长工作责任制落实。县级河湖长实际有效巡河151次,乡镇级河湖长实际有效巡河3216次,村级河湖长实际有效巡河18133次,巡河发现问题940件,解决问题940个集中力量对施甸河开展清淤疏浚3次,将施甸河分成19段,配置26名保洁员负责河道及河道两旁的环境卫生,并进行分段整治,包干到各乡镇。同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河道治理与美丽县城建设,加强流域环境卫生管理。
二、整改完成情况
(一)关于在督察期间交办施甸群众投诉举报问题6件整改情况。2022年11月7日至21日,省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保山市开展了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督察期间,向施甸交办了6件群众投诉举报问题。
截止目前,已办结5件,正在推进整改1件。关于正在推进整改的县城垃圾中转站转运垃圾过程中存在异味扰民问题,由县住建局牵头整改,目前,县城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并纳入施甸县两污综合整治项目(一期),计划于2024年5月完成整改。
(二)关于省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反馈问题整改情况。2023年2月17日,省第二督察组对保山市反馈了《保山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施甸县涉及3个方面26个问题(包含2022年12月6日通报“施甸县城区生活污水系统治理不力”典型案例问题)。根据县委、县政府制定的整改方案,计划在2023年底前完成12个,2024年底前完成4个,2025年底前完成10个。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14个(其中:2023年完成12个,计划2025年的提前完成2个),正在推进整改12个(计划2024年完成4个、计划2025年完成8个)。
(三)关于“施甸县城区生活污水系统治理不力”典型案例问题整改情况。2022年12月6日,云视新闻发布了关于“保山市施甸县城区生活污水系统治理不力,污水处理厂沦为‘摆设’”的反面典型案例通报。通报指出:2022年11月,云南省第二轮第一批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督察发现,施甸县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雨污分流不到位,生活污水直排普遍,污水处理厂常年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清水进、清水出”成为常态,污水处理厂沦为“摆设”。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滞后,污水收集短板明显;二是生活污水处理厂低效运行,治污作用未发挥;三是生活污水直排情况普遍,污染环境问题突出。截至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整改成效。(1)全面查清县城城区污水管网错接、漏接、破损问题,确认污水直排口168个,完成管网排查检19千米,清掏污水井600个,同步清掏污水管网19千米。(2)在杨赵村、大楼子、张家村3个片区铺设污水管网7486米,挂管安装1000米。(3)完成路政家属区、甸阳卫生院家属区、教师小区、卫健家属区4个老旧小区污水管网改造,改造污水管网1500米。(4)实施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幸福社区)配套排污排水连通工程项目,完成白龙河挡墙支砌30米,沟底板硬化150米,埋设管网218.8米,安装塑料污水检查井14座,封堵白龙河排污口155个,完成白龙河生活污水直排口封堵销号。(5)依托项目抓治理。在施甸县乡村振兴及生态保护项目转为施甸县“两污”综合整治建设项目后,积极推进实施“两污”综合整治项目(一期),完成东沟(零一加油站至张家河县城段)的河道清淤150米、1200立方米,沟底硬化150米,目前,正在对白龙河(景观段)和大楼子棚改段实施河道清淤治理工程;正在有序推进施甸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项目团树段东沟治理工程,施工区域20557公里,已完成团树东沟治理长度1703米,完成开挖土方26097立方米,砂石混填3394.05立方米、架设模版2210平方米,C25浇筑3200立方米;(6)对白龙河(新一中门口至中石化加油站)清淤除障1670米、3340立方米;对白龙河(交通局至公安局段)清除河道黑色淤泥、水白菜、水葫芦及其他杂草,共清淤840米、1680立方米,并做好群众劝导工作,对河岸边种植农作物全部清除;对白龙河太平路至汇入施甸河入口段进行杂草清除,已清除450米;对东沟县城段、仁和段开展杂草、垃圾高杆植物清运3次;(7)加强污水管网日常维护,对破损、漏接的管网及时修复、连接,共修复改造56处,并采取防晒措施进行防护;对白龙河、东沟沿岸排查出来31户商户(住户)的水龙头设置不规范问题进行规范设置;对白龙河大楼子段棚改段的氧化塘的污水采用抽水泵的方式将污水抽入市政管网,防范污水流入白龙河;对县城攀枝花澡塘破损的污水管网及时修复,对紧邻河道的垃圾箱或垃圾桶、泔水桶重新定点摆放,防范垃圾渗滤液、泔水流入河道;(8)抓好养殖行业面源污染管控。对甸阳镇段家坡、团树、角里三个片区的养殖业开展排查,共排查27户,其中:段家坡片区散养户16户,团树片区散养户7户,角里片区散养户4户、规模化养殖1户。通过排查,从农村环境整治发力,加强畜禽粪污收集,抓好源头管控;(9)加大联合执法检查力度。对白龙河、东沟河道两侧的餐业、洗车、修理等行业,严格开展行业整治。向3户入河排污主体发出现场检查整改通知3份,对3个洗车厂洗涤废水超标排放环境违法行为立案调查;(10)对施甸河(县城段)、东沟、白龙河新增设置11个监测点位,自4月份以来,开展水质监测8次,为动态掌握水质改善情况提供数据支撑。截至11月份,根据水质监测结果,白龙河的水质为Ⅴ类,已脱劣。目前,因正在实施白龙河、东沟河道清淤治理工程,暂停止水质监测。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区污水管网建设不完善,污水没有完全收集,城镇污水收集率低。二是县级财力有限,资源匮乏,融资十分困难,项目资金保障困难,三是城镇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能力不足。四是畜禽粪污收集设施不完善,畜禽粪污收集率和资源化利用率低,农业面源污染管控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艰巨。五是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任务艰巨,修复滞后。
四、下步工作措施
在下步工作中,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采取有力措施,点对点加快整改进度。一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抓好问题整改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二是进一步担当负责。把保护施甸河和抓好城区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集中力量破难题,高标准严要求,不折不扣推进整改落实,确保白龙河水质按期脱劣,东沟治理取得进展,污水治理明显见效。三是进一步跟进督查问效。对已经整改到位的问题,持续跟进监督检查,巩固整改成效,认真开展验收销号,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对正在整改的问题,盯住问题整改时限,加大督查力度,推进整改落实。四是进一步强化系统治理。以施甸河流域和城区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深入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以铁腕手段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统筹推进其他问题整改,筑牢生态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