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01525946-1-/2023-0306001 发布机构 施甸县姚关镇
公开目录 重大项目建设 发布日期 2023-03-06
文号 浏览量 90
主题词 城乡建设(含住房)
建材小市场,惠及大民生——姚关镇建材交易市场纪实

建材小市场,惠及大民生

一、背景

施甸县姚关社区是姚关镇政府所在地,共有居民841户3966人,其中,有脱贫户60户232人,2021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7920万元,人均纯收入154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商贸业和外出务工为主,村内各行各业共计726户。姚关镇建材交易市场项目位于姚关集镇南部,东邻摆榔乡、昌宁县湾甸乡,西接万兴乡、酒房乡,南通旧城乡、永德县,北距施甸县城20公里,距施链高速公路出口3公里,区位优势非常明显。为了充分利用这一区位优势,镇、村两级积极争取到2022年度沪滇帮扶项目——施甸县姚关镇姚关社区建材交易市场建设项目,该项目是上海市闵行区倾情帮扶下建设的民生工程,是姚关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善洲小镇建设的具体实践。

二、主要做法

(一)深入调研,科学决策。2021年初,姚关镇党委政府立足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五年过渡期目标任务,充分考虑姚关镇自古便有的商旅文化传承,结合姚关镇“高质量推动城镇发展战略,打造南片商贸集散地”的中长期规划,将建材交易市场项目列为姚关镇“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项目。2021年中,镇政府联合姚关社区成立了三个调研组,对项目建设地点及可行性展开调研,经过数个月的深入调研和数次集中开会讨论,最终选定在姚关汽车城西侧建设建材交易市场项目,并在年底正式向县乡村振兴局申报了该项目。

(二)积极申报,项目落地。通过姚关镇积极向上对接,建材交易市场项目引起了县级高度重视,并成立了指导组,在县委主要领导的带领下,联合县自然资源局、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等13个行业部门到项目预建设地调研指导,各部门均高度认可项目实施的可行性,最终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争取到了上海市对口帮扶云南省项目资金650万元用于建设姚关建材交易市场项目,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4.59亩,建设内容为36间厂房6000平方米,场地硬化3400平方米,配套有完善的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

(三)严格施工,保证质量。项目实施之初,姚关镇成立了项目建设指挥部,镇长任项目指挥长,分管项目的副镇长任副指挥长,负责编制项目实施计划,工程管理及项目资金使用管理。通过公开招投标甄选出实力过硬的建筑公司承接项目,并于2022年8月10日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设指挥部每月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围绕“人员、机械、材料、方法、流程”五大要素进行施工质量控制,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第一时间派出项目管理人员现场解决,确保项目安全、有序、高效推进。

三、成效亮点

(一)农户变商户,收入有保障。建材交易市场正式启动运营后,可作为农民创业平台,动员和鼓励有想法、有能力、有资源的农民群体租用商铺,从事建筑装饰材料、建材加工、餐饮、日用百货等的批发零售及相关服务,镇政府给予一定优惠政策、树立创业典型,为农户变商户营造良好环境。同时,通过合理利用建材交易市场内部空间,划分摊点,吸引脱贫群众及其他商贩入驻,发展夜市、小商品交易,弥补姚关地摊经济空白。

(二)农户变工人,就业有保障。经营主体入住建材交易市场后,可提供70余个工作岗位,吸收附近农民工稳定就近就业,预计每年发放农民工工资210余万元,实现增收致富。同时,可由管理主体开发一批管理、服务岗位,由镇政府设置若干公益性岗位,优先聘用朱市冲河畔小区、水镇清莲小区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因特殊情况无法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实现搬迁户“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的后续帮扶目标。

(三)资源被盘活,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建材交易市场项目充分发挥了姚关集镇的基础条件和市场、区位优势,充分整合闲置土地,有效盘活了农村资源。项目建成后,固定资产确权在姚关社区,采取“社区+公司+个体户”的方式经营,通过资产出租方式获得收益,计划按3万元/间·年的单价招租,预计收益达90万元以上,可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效增加地方财税,实现镇、村、企“三赢”。

(四)理念被转变,乡村治理有效改善。依托建材交易市场项目,建成仓储中心,逐步实行和推广集中经营管理,有利于改变周边传统零散、杂乱、不成规模的姚关建材市场,形成竞争有序、买卖公平的市场环境,为区域建材物流交易提供良好整合平台;有利于优化和提升姚关镇营商环境,解决姚关镇目前区域经营环境较差、管理水平不高和消防风险隐患突出等问题;还有利于巩固拓展姚关镇集镇综合治理成果,促进集镇经营秩序进一步得到规范。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做好建材市场规范化管理,依托镇级平台公司管理力量,加强对建材市场的管理和对商户的服务,打造出具有聚集效应的优质建材市场;二是积极招商引资,引入更多的优质品牌和产品到市场里面,丰富产品的名目和类别,让消费者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商户有更良性的竞争;三是鼓励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入驻建材市场,组织农村劳动力到建材市场务工,建立“双绑”机制,做好联农带农工作,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