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01525947-x-/2023-0112001 发布机构 施甸县木老元乡
公开目录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23-01-12
文号 浏览量 79
主题词 其他
木老元乡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第十五届乡人民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木老元的启航之年。一年来,面对新冠疫情和发展任务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全乡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乡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团结全乡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拼搏奋进,较好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全乡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完成农业生产总值10234万元,同比增长7.8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6万元,同比增长0.34%;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62万元,同比增长1.2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00元,同比增长8.34%。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全年粮食种植1.4万亩、产量3830吨,蔬菜种植3100亩、产量2100吨,烤烟种植368亩、产量1000担,软籽石榴种植148亩,甘蔗种植990亩,中药材45亩;生猪存栏4481头、出栏9851头,肉牛存栏1596头、出栏769头,肉羊存栏5278只、出栏3426只,鸡存栏61574羽、出栏85968羽。木龙源标准化蛋鸡养殖场养殖蛋鸡5万羽,年产值1460万元。旅游发展初见成效。依托四大山旅游风景区建设,打造哈寨民俗旅游村,以“草皮街”为切入点,营造“打卡点”5个,乡村旅游路线2条,新增精品民宿1家,农家乐4家,累计接待游客达10万余人次,群众通过销售当地农特山货,实现商户户均增收2万余元,累计产生经济效益360万元。

脱贫成果有效巩固。做好动态监测帮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制定了2022—2025年帮扶措施与增收计划。目前,全乡共有三类监测对象38户112人,已消除风险6户17人。监测户“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有保障,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4个村(社区)村集体经济达10万元以上,其中50万元以上1个。严格落实金融扶贫政策。按照应贷尽贷、精准帮扶的原则,针对符合条件且有贷款意愿的农户发放小额贴息贷款2批次194户964.9万元。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完成项目建设5个,正在推进6个,投资1209.5万元。组织编制2022—2025年中烟资金精准帮扶方案,计划投资600万元。组织编制2023年财政衔接资金项目12个,计划投资3799.22万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84万元,同比增长55.53%,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补齐,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完善。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提升。完成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新建)50座,聘用保洁员40人,建立门前“三包”制度,明确保洁员工作职责,落实卫生保洁责任。推行“农村人居环境红黑榜”,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从“要我干变为我要干”,乡村整体面貌发生巨大改变自然资源得到保护。抓实河(湖)长制工作落实,各级河长累计巡河289次,涉河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开展清河行动7次,发动干部群众170余人次,清理河道15.2公里、水库185平方米,清理各类垃圾3.6吨,河湖库渠水域岸线环境面貌持续提升。依托林长制工作,大力开展林业资源保护行动,严厉打击毁林开荒、偷盗伐木等行为,依法处置滥砍滥伐行为4起,处罚相关责任人4人,累计罚款6024元,补植补造树木150株,处置涉林违法图斑2块,补植补造树木1500株。聘用护林员46名,开展日常巡护,做到山有人看,林有人护,处置野外违规用火9起,根据村规民约处罚相关责任人9人,累计罚款2100元,全年未发生森林火灾。实施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13483亩、补偿资金20.2万元,天然林生态效益补偿15850亩、补偿资金24.8万元,全乡森林覆盖率达64.23%。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稳就业,全乡农村劳动力3606人,转移就业2660人次;开展劳动技能培训6期,涉及作物种植与加工、蜜蜂养殖、民族服饰刺绣、生猪养殖等共207人次,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工作技能,为群众务工扩大选择面;开发公共服务岗位3批共94个,有效保障群众持续增收。惠民生,坚持“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原则,落实农村低保237户533人、城市低保11人、特困供养51户56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32.51万元、城市低保资金5.96万元、特困资金51.96万元;发放冬春救助资金、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优抚补贴、孤儿救助等民生资金102.63万元,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累计参保5529人、参保率达10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参保4078人、参保率达100%;防贫保险参保率95.8%。狠抓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有力保障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严格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和“一站式、一单式”即时结报机制,民众就医难题得到有效化解抓教育,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2022年中考成绩实现新突破,500分以上6小升初市监测语文、数学学科平均分名列全县第5严格落实“两免一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营养改善计划”、“雨露计划”政策,共发放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60.44万元,1118人次,发放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补助3.86万元,257人次,完成雨露计划职业教育帮扶114人次,合计发放补助资金17.1万元,全乡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无一人因贫失学、辍学,在全乡范围内营造了尊师重教、读书光荣的良好氛围。

社会治理卓有成效。总体国家安全观得到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执行有力,扎实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百日攻坚”、城镇燃气安全整治“百日行动”,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持续提升,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平安建设卓有成效,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任务;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认真开展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工作,加大违法犯罪打击力度,连续11年未发生命案;全面启动第五轮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有序推进“八五”普法;强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7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建成规范化村级综治中心1个,雪亮工程推进有力,新安装监控摄像头290个;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成效明显,民族学校、幼儿园全覆盖配备法治副校长,“一村一律师法律顾问”签约率达100%。施甸县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示范点项目在哈寨村落地建成并规范化运行,大地村成功创建施甸县2022年度“平安村”。

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常态化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绝对忠诚。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乡要求,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大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力度,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法治政府建设不断走深走实。全面落实首问负责、一次告知、一窗受理、自助办理等制度,持续压减办事环节、流程和时限,不断提高行政效率。主动接受乡人大主席团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委员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人大代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11件,办复率、面商率均达100%。积极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工作,退役军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防震减灾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回顾2022年,我们始终把党的领导作为第一遵循,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践行新发展理念,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始终把生态优先作为第一共识,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动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始终把人民福祉作为第一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扬帆破浪、砥砺前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乡与全县其他发展较好的乡镇仍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不高,农业技术人员实践经验不足,在技术推广服务上理论结合实际有差距;群众改善提升人居环境主人翁意识不强,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不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税收结构单一,增收困难;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收入来源单一、发展缓慢;干部敢想敢干、勇于担当、合力攻坚的劲头不足,作风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更加精准有力的措施,在解决问题中推进各项工作。

二、2023年工作重点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全乡发展面临不少新挑战,我们将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以新思路新理念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不断巩固“稳”的基础,持续增强“进”的势头,奋力推动木老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年全国将大力发展经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支持交通、水利、物流、环保、民生重点领域补短板,我们将乘势而上,聚焦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全力稳经济、民生促发展主动对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交出新答卷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市委、县委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乡党代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传承红色基因,践行杨善洲精神,聚焦特色产业和民俗旅游,抢抓机遇、担当作为,奋力开创木老元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确保完成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议为:实现农业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的目标。生态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治理效能全面提升,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完成县级下达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夯实传统产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做实基础产业。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3000亩以上,粮食总产量4500吨以上,保持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壮大生猪肉牛养殖等传统产业,严格落实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广运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推动传统农业稳定发展。做精特色产业。深入推进“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由党员户、种养殖大户带领群众,大力发展高山黑山羊、冬蜂蜜、树头菜、中药材、两青蔬菜、羊角洋芋、五香洋芋等特色农产品种养殖,规划建设种薯基地一个,推广种植特色洋芋1000亩,矮脚黄玉米600亩,力争山羊存栏量突破10000只。

巩固脱贫成果,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推进防返贫监测帮扶。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敢于担当、压实责任,持续推进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更新维护好全国防止返贫监测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信息系统,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督促各村跟踪落实困难群众帮扶措施,严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推进金融帮扶、转移性支付。加大小额信贷宣传力度,做到“应贷尽贷”,助推产业发展。全面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耕地力保护补贴、一次性种粮补贴等各项支农惠农扶农政策,保证人民群众的既得利益,充分调动农户发展种养殖的积极性。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引导群众培养良好生产生活习惯,倡导文明和谐、绿色环保等社会风尚,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俭持家、睦邻友好的观念,提高群众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助推乡村振兴。

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持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严格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格落实林长制,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严肃查处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落实河(湖)长制,加大巡河力度,完成巡河年度指标任务,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置。不断提升全乡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探索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普及,不断提升厕所粪污有效处理或资源化利用水平;持续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健全村庄保洁长效机制,鼓励、引导全民参与,深入美化乡村风貌。

聚力保障民生,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健全社会保障惠民。统筹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筑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拓展社会救助范围,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落实好贷免扶补等创业政策,大力支持群众创业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畅通群众外出务工渠道,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全面落实养老保险制度,开展居民医疗保险服务,巩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优化公共服务利民。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则,严格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措施,加强乡村两级医疗服务能力,强化重点人员保护,“保健康、防重症,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形成全社会合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锚定“358”发展目标,精准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举全乡之力大抓、狠抓、长抓教育,推动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党政机关及全社会要更加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让尊师重教、重教兴学成为共识。中心校要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学研究,不断改革创新,完善教师激励奖惩机制。教师要自觉扛起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坚持不懈奋斗,苦练教书育人本领,努力成为一个爱岗爱生、勤学善教、无私奉献的好老师。学生要坚定信心,拿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拼劲干劲,振奋精神抓好每一天,埋头苦干抓紧每一秒,争取更好的成绩。只有读书才是我们布朗人民走出大山的根本出路。家长要高度重视子女教育,要相信政府支持教育,给孩子做好榜样,做好家校共建,形成良好的家校互动关系。让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木老元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完善基础设施,全力打造乡村旅游。加大投入打造民族生态旅游景观带,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升级,加大山歌、服装、乐器演奏等民俗文化传承人培养力度,以布朗山歌跳会等民俗活动为载体,打造“金布朗”品牌文化。规划建设“布朗特色”精品民宿、观景台、民族特色水磨坊等项目,结合四大山风力发电风景区、“草皮街”民俗山货体验区、布朗文化哈寨古村体验区、龙潭农耕文化展览区、下木老元稻花鱼田体验区等资源优势打造集民俗旅游、田园观光、亲子娱乐、森林康养、婚纱摄影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基地。借助网络媒体广泛宣传布朗风情和特色美食,让四大山旅游综合体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

创新社会治理,保障社会安全稳定。健全完善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深入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治理,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打好第五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深化“八五”普法,推动公共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法治建设上新台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紧抓实安全生产,完善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加快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筑牢矛盾纠纷化解防线,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十百千万”工程创建成果。加强兵役、人防、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优抚优待工作;继续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工作;统筹推进红十字会、残疾人等社会事业;做好地方志、气象等工作。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履职全过程。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破除思维定势,善于破解发展困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严格规范履职能。提高法治意识,健全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和法制审核制度,规范政府议事规则和行政决策程序,严格依法依规行政。依法接受乡人大主席团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委员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各方面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大政府信息和政务公开力度,提升政府工作透明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抓实财政规范化监督工作。

秉持廉政转作风。扛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县实施办法,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机制,严控“三公”经费,用政府过紧日子换来百姓的好日子。强化责任担当,全面履职尽责,全力打造作风过硬、敢于担当、善于破题的实干型政府。

各位代表,发展全凭实干,奋斗成就梦想。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乡各族人民,勠力同心、锐意进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奋力夺取木老元高质量发展新胜利团结奋斗,以优异成绩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