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934-9/20240328-00021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甸阳镇 |
公开目录 | 乡镇概况 | 发布日期 | 2024-03-28 |
文号 | 浏览量 | 313 |
“甸阳”源于1940年创建的甸阳中学。“甸”与“坝”相通,指施甸坝“阳”,占山之南为“阳”指在施甸坝之南端。元代为土舍辖地,隶石甸长官司,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二月更名施甸,称施甸寨,1988年3月原大楼子区并入,设甸阳镇至今。
甸阳位于施甸坝中部,是施甸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贸易中心,东与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接壤,西与何元乡为界,南与姚关相连,北与仁和镇为邻。地理坐标为东径99°18′,北纬24°72′,最高海拔2480米,最低海拔1473米,平均海拔1680米,年平均降雨量900-1100毫米,年平均气温18.9℃。国土总面积13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48.8%。2013年甸阳镇西山村被评为国家传统村落,2021年创建国家卫生县城,2022年创建省级文明城市,2023年大竹蓬社区“山之南”被评为3A级旅游景区。
全镇辖甸阳社区、文武社区、沙坝脚社区、张家社区、大竹蓬社区、团树社区、乌邑社区、大寨村、同邑村、蒋家寨村、五福村、甸头村、菖蒲塘村、袁家村、幸福社区15个村(居)委会,109个自然村,206个村(居)民小组。2023年末,全镇户籍人口20533户52792人,辖区总人数66050人(包含流动人口)。居住有布朗族、回族、彝族、白族、佤族、傈僳族等21个少数民族。2023年建立领导干部党支部工作联系点13个,新成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2个,新发展党员19人,储备入党积极分子29人,当前全镇设有15个党总支,1个两新党委,74个党支部,党员2131人(其中:女党员618人,少数民族党员110人,35岁以下年轻党员304人,60岁以上党员1020人)。
202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013元,增长3.9%。农林牧渔业产值3.78亿元,同比增长6.5%;粮食播种面积3.62万亩,粮食总产量1.26万吨,同比增长10.14%。“两青”作物种植11000亩,产值5500万元;板栗7500亩,产值1870余万元;完成烟叶收购2.9万担,产值5057.6万元、税收1113万元;生猪出栏4.565万头,肉牛出栏2880头,羊出栏4348只;村集体经济收入494.15万元,平均收入32.94万元,菖蒲塘村连续两年达100万元以上,获评保山市第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引资投入1368万元建设山之南农旅融合发展项目,成功创建3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7万人次,带动群众就近就便就业60余人。
乡村振兴:2023年新识别“三类对象”10户45人,稳定消除监测对象风险29户109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6656.54元,同比增长13.58%。营商环境:2023年,共有市场主体7114户,其中,企业124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3户,个体工商户5834户。企业(含农民专业合作社)24.24户/1000人,个体工商户110.49户/1000人。全年新增市场主体690户。教育:全乡(镇)共有学校19所,在校学生5319人,有教职工449人,毕业生1579。2022-2023学年度投入教育经费7141707.28元;建设足球场篮球场9个等;2所学校被评为“市级优秀学校”,1所学校被评为“市级平安校园”、1所学校被评为“云岭先锋·育人红烛”示范学校,街道幼儿园通过云南省一级三等幼儿园市级评审。大楼中学中考,全市前100名2人,各分数段人数均居全县第一。医疗:全镇共设有15个村级卫生室,共配备乡村医生47名。文化:甸阳镇有文化艺队42个,文化站1个,图书室1个,建筑面积15平方米,藏书0.2万册。应急广播镇级平台1个、村级平台15个、自然村终端115套,覆盖辖区12854户4950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