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934-9/20230505-00007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甸阳镇 |
公开目录 | 乡镇概况 | 发布日期 | 2023-05-05 |
文号 | 浏览量 | 205 |
【概况】 甸阳镇位于县境中部,施甸坝南端,“甸”与“坝”相通,占山之南为“阳”指在施甸坝之南端,遂起名“甸阳镇”,是施甸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贸易中心。镇人民政府驻石鼓东路中段,东与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接壤,南与姚关镇相连,西与何元乡为界,北与仁和镇为邻,面积1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8万亩,林地5.33万亩。气候属中亚热带为主体的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0℃,辖区山地起伏交错,海拔相差较大,最高海拔2624米,最低海拔1470米。全镇辖街道、文武、沙坝脚、幸福、张家、大竹蓬、团树、乌邑、大寨、同邑、蒋家寨、五福、甸头、菖蒲塘、袁家15个村(居)委会,109个自然村200个村(居)民小组,户籍人口20535户52827人,有布朗、回、彝、白、傣、基诺等21个少数民族。2022年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77501.98万元,增长12%;全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22万元,完成年初目标任务数的82.08%,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44.3万元,完成年初目标任务数的107.0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86万元,减少0.01%;农村信用社存贷款余额分别为9.32亿元和6.22亿元,分别增长6.5%和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555.68元,增长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亿元,完成年初目标任务数的132%,完成招商引资1.6亿元,是年初目标任务数的320%。
【基层党组织建设】甸阳镇党委下设15个党总支,1个两新党委,72个党支部,其中:机关党支部4个,村委会党总支部15个,村民小组党支部64个,两新党支部4个。有党总支书记16人,支部书记64人,总支、支部委员236人。党员总数2017人,其中:农村党员575人,机关党员74人;少数民族党员101人,离退休党员487人,女性党员567人,全年发展党员21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3人。
【农业】2022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78亿元到7.75亿元,增长12%。种植业:年内播种农作物50676亩,粮食产量10304吨;种植蔬菜5821亩,产量840万公斤;种植经济作物31238亩,种植烤烟1万亩,收购烟叶130.5万公斤,实现烟叶税940万元;畜牧业:生猪存栏2.15万头,出栏4.565万头;牛存栏0.438万头,出栏0.288万头;羊存栏0.341万头,出栏0.356万头;家禽存栏3.31万羽,出栏16万羽;累计完成肉类总产4179吨。扶持能繁母猪、能繁母牛养殖,推广品种改良,完成牛改良配种2732头、猪3860窝,完成同邑肉牛养殖场建设;实施菖蒲塘黄梨提质增效700亩;全面推广优良玉米品种种植14000亩,增产117吨;巩固蚕桑产业丰富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林业:甸阳镇省级公益林33363亩,有省级名木古树2株,县级名木古树24株,均正常生长,上报审批桉树及灾害木采伐70份蓄积1121.5立方米。发现查处毁坏林木案件2起,配合村委会按村规民约查处1起违规破坏林木案件,罚款1600元,督促整改毁坏林地案件2起,调查处置违法图斑4起。全年制止野外违规用火420多起,按村规民约处罚16人,罚款4000元。
【第三产业】2022年市场主体设立登记948户、变更登记425户、注销登记356户,甸阳镇现有市场主体6139户,其中,企业106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4户,个体工商户5043户。企业(含农民专业合作社)20.75户/1000人,个体工商户95.46户/1000人。今年来,甸阳镇新增市场主体585户,较去年底5444户增长10.75%。
【乡村振兴】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累计监测“三类对象”204户825人,通过帮扶已消除风险82户362人,未消除风险122户463人,全镇脱贫户人均纯收入为14664.57元,比上年增长15.16%。着力落实“一平台、三机制”,产业发展有效带动脱贫人口收入增收,“双绑”覆盖率95.72%。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全年村级集体经济平均收入32.67万元,有3个村达50万以上,村级集体经济入账最多的菖蒲塘村达100.12万元,各项指标均居全县第一。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挂牌成立幸福社区,完善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同步调整、健全安置点党组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医、就学、就业等条件得到改善。
【基础设施建设】全镇有乡村公路85条全长168.52公里,其中:镇级公路13条全长46.148公里,村级公路72条全长122.404公里,实现全镇村组道路互联互通。年内对交通隐患路面49个点位进行改良,共计2.06万方。全镇106个自然村道路全面硬化和太阳能路灯全覆盖,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圆满完成县级下达新建公厕1座和“旱改水”户厕改造400户的任务;年内完成菖蒲塘村精品示范村建设项目、乌邑社区下同邑自然村人居环境提升项目,顺利完成光伏发电涉及袁家村土地流转工作,累计流转土地700多亩;施链高速公路甸阳段征拆工作有序推进;启动县城已征未转土地收回工作,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积极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美丽乡村,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通信网络实现“户户通”基础上,认真做好后续设备维修工作,全年维修设备接收机3台,高频头5个。村级骨灰堂主体建设已完工4个,其中:投入使用1个,在建2个。
【城镇建设】持续推进爱国卫生新“七个专项行动”,进一步落实“门前五包”责任,为14户“美丽庭院”示范户挂牌。全镇坝区社区每周三作为人居环境提升大扫除日,积极发动居民自主打扫城镇卫生,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成果。成功配合创建第五届云南省文明城市,打造甸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及15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在文武社区成立施甸县城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工作范围覆盖县城8个城市社区共15664户47857人,以“1、1、1+N”网格化管理模式,不断巩固治安防控体系,加强队伍建设,整合基层服务管理资源,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
【人居环境提升】进一步落实“门前五包”责任,为14户“美丽庭院”示范户挂牌;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完成县级下达新建公厕1座和户厕改造400户的任务;做到与沟塘清淤、水利兴修、植树造林等有机结合,村庄环境焕然一新。全镇每月将“逢十日”作为集中开展人居环境提升大扫除日,其中坝区社区每周三定期开展扫除;高标准养护农村公路达168.52公里。全镇106个自然村道路全面硬化和太阳能路灯全覆盖。通过广播、海报、标语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行动内容及精神,鼓励全民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当中来;以革除陋习、引领文明新风尚等为目的,鼓励各村通过多种形式,带动农村群众提高对生态保护、卫生健康的意识,营造和谐整洁的乡村环境,封路办客、乱堆乱放、污水横流等不文明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城乡环境逐步改善。
【教育体育】有各类学校19所,其中小学8所,普通中学1所,幼儿园10所。各级各类在校学生5319人,其中小学2180人,普通中学1290人,幼儿园1849人。有教职工449人,其中小学170人,普通中学113人,幼儿园166人。有专任教师300人,其中本科学历及以上227人,比上年增加10人,专科教师71人,比上年减少10人。毕业生1579人,其中小学439人,普通中学471人,幼儿园669人。小学入学率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00%。2022-2023学年度投入教育经费7141707.28元,享受免杂费学生3470人、享受寄宿费的学生1963人。2022年8月,甸阳镇中心校党支部与保山外事办党支部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定期派出英语专业人才到山区小学开展支教活动。
【卫生健康】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个(村卫生室15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个,门诊部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30个;卫生机构技术人员74人,其中执业医师13人,执业助理医师9人;村级卫生所48人;村级卫生技术人员48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003人;每万人拥有床位数0.001张。全镇居民患慢性病4266人,其中高血压2880人、糖尿病656人、精神病182人、肺结核7人,有癌症患者541人。在2022年疫情防控疫苗接种工作中,第一针接种52948剂次,第二针接种51834剂次,第三针接种39704剂次,第四针接种8645剂次,有效保障群众生命健康。
【文化旅游】2022年,完成县文化馆、图书馆甸阳分馆的新时代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镇设有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5个,“农家书屋”15个。全镇共有业余文艺演队63支,因新冠病毒影响,2022年开展慰问演出、送戏下乡、文艺汇演、歌舞比赛等活动仅16场次。甸阳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全年总流通人员达326多人次,书刊文献外借122人次。完成宣传橱窗3期;完成舞蹈培训、器乐、民乐和戏曲培训2期,参训人员46人次;辅导文艺团队4支,指导节目4个。镇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100%,受益农户能收到53套免费的标清数字电视节目。每个季度由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牵头,多部门联动对辖区内文化娱乐场所、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检查,年内完成4个季度的安全检查30人次。
【社会保障】2022年全镇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2241户3526人,发保障金共139.65万元;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6229户18049人,发放保障金541.24万元;享受特困供养人员1082户1179人,发放保障金121.56万元;救助困难家庭130户614人、34.11万元。建立健全乡村公共服务岗位管理长效机制,2022年底乡村公共服务册位共三批305人。
【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全年检查烟花爆竹经营销售网点16家,每季度针对辖区内4家加油站、1家天然气、5家液化气销售门店进行危险化学品安全检查。在2022年食品安全宣传月,举办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充分利用15个村(社区)的宣传栏、广播等媒体,采取悬挂横幅、张贴标语、街头咨询、散发传单等形式,对食品安全的有关政策、要求和《食品安全法》进行宣传。广播宣传25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悬挂横幅10条,张贴标语120余张,接受群众咨询500余人(次)。全年开展道路安全隐患排查10余次,督促村(社区)交通协管员定期定时高效完成每月100条交通文明劝导的任务。在春秋开学季,组织多部门联动对辖区内17所学校(含幼儿园)进行为期10天的安全大检查,实地走访查看辖区内的1所中学、9所小学、7所幼儿园,对学校的食品卫生、消防安全、用电安全、防疫物资及周边环境进行逐一检查。全面开展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排查经营性自建房1498户,疑似危房的及时聘请专业人员鉴定,对存在安全隐患的35户自建房贴牌分类管理,确保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开展燃气安全整治“百日行动”,安装居民用户天然气报警装置622户,安装率97.64%。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