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01525943-7-/2022-1208001 发布机构 施甸县何元乡
公开目录 政策文件 发布日期 2022-12-08
文号 浏览量 138
主题词 农业、畜牧业、渔业
何元乡2022年粮食生产及重点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何元乡2022年粮食生产及重点产业发展

指导意见

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以粮食产业发展为总目标,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优化产业布局,推进重点产业健康发展,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就全乡2022年粮食生产及重点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发〔2022〕1号)精神;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夯实“三农”压舱石的首要任务,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抓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提升粮食产能;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保障农产品安全供给;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三品一标”打造绿色食品品牌,着力推进粮食生产和重点产业健康发展,持续保持农业农村经济较好发展势头。

二、发展目标

(一)种植业

1.粮食产业。2022年,全乡粮食底线指标任务面积45400亩,其中:小春粮食面积1000亩,大春粮食面积45300亩;粮食总产18470吨,其中:小春粮食产量350吨,大春粮食产量18120吨。

2.蔬菜产业。2022年,全乡计划蔬菜种植面积45400万亩,其中:冬春早蔬菜38800亩,夏秋蔬菜5700亩;蔬菜总产26920吨,其中:冬春早蔬菜15520吨,夏秋蔬菜11400吨。

3.甘蔗产业。2022年,全乡稳定甘蔗面积750亩,甘蔗总产达1800吨。

4.烤烟产业。2022年,全乡计划烤烟合同种植面积5290万亩,烤烟收购量14200担。

5.水果产业。2022年,全乡稳定水果植面积2895亩,水果总产达0.0376万吨。

6.茶叶产业。2022年,全乡稳定茶叶种植面积245亩,茶叶总产达6吨。

7.蚕桑产业。2022年,全乡稳定蚕桑种植面积63亩,养蚕50张。

8.中药材产业。2022年,全乡计划中药材(不含酸木瓜)种植面积150亩。

(二)畜牧业

2022年,全乡计划肉类总产量达8360吨,其中:生猪出栏100000头,猪肉产量7800吨;牛存栏8000头,出栏2300头,牛肉产量255吨;羊出栏1200只,羊肉产量25吨;禽出栏150000羽,禽肉产量280吨,禽蛋产量80吨。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认识,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已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保证粮食安全,大家都有责任,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

全乡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坚决扛起粮食生产安全政治责任,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把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和改变耕地用途,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管控性保护,切实增强做好耕地保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坚守口粮底线,完成底线任务,粮食播种面积务必达到4.54万亩。开展粮粮大豆、经作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推广0.06万亩,

在全乡推广实施绿色高效旱稻种植0.01万亩;推广主要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33万亩;完成耕地质量与评价点61个,耕地质量监测点6个,农户施肥调查300户;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150万亩次,农作物统防统治25万亩,绿色防控3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务必分解到村、组,落实到户、地块并造册登记。通过抓实增粮措施,夯实增产基础,确保粮食增产增收,保障乡域粮食安全。

(二)合理布局,推进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战略,以生猪、肉牛、蔬菜为重点推进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各村按照“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向最适宜区集中”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在重点产业区域布置上狠下功夫,逐步形成高原特色农业的特色优势产业带。积极培育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种养大户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订单生产,推行“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等多种模式,延伸产业链,打通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全面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体系融合发展。加强市场信息与对外交流合作,加大互联网+农业力度,重点打造益农信息电商平台。积极引导经营主体申报绿色食品认证;积极配合中国地质大学做好施甸富硒土地认定和标识申报工作,以申报富硒土地认定和标识为突破口打造高山富硒农产品知名品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有效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服务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最严谨的标准,完善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实施最严格的监管,建立完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严把产地环境关、农业投入品关、流通销售关,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推进“互联网+农产品”监管。建立完善统一的抽检监测机制。统筹全乡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监测工作,加大随机抽样力度,将小农户纳入监测范围。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

(三)加大投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乡级要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加大对粮食生产及产业发展的投入,继续实施中央农业支持(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支持农民加强耕地地力保护和推广应用新型农业机械,确保2022年中央农业支持(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足额、安全兑付给种粮农民。实施好甘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补助项目,推进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两区”为重点,按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要求,抓好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验收工作,加快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开工建设,继续做好“十四五”期间全乡4.5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规划和申报工作;抓住国家认定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乡机遇,扎实推进“制种大乡”奖补项目实施;认真落实各级畜牧产业扶持政策,有效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积极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乡推进和绿色种养循环试点项目的实施,组织实施好2022年中央生猪调出大乡奖励资金项目;加大2022年项目争取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扶持生猪、肉牛、肉羊等项目,切实搞好项目储备;依托农业招商引资、省高原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补助,扎实推进全乡高原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智慧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畜禽产品加工等项目的选址、规划和申报工作。乡财政要安排一定的产业发展资金,支持重点产业健康发展。

(四)加强预警,有效防灾减灾。气象部门要密切关注重大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制定完善应急预案,预防灾害发生。各村各部门要关注气象预警,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加强灾情监测。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大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工作力度,做好病虫害流行预测预报,定期发放病虫害防控技术简报;认真落实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工作,加大杂交玉米种子储备量,保障灾后生产物资需要;要切实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计划种植业(含烤烟)投保面积5万亩以上,种植业保险投保率达65%以上;养殖业保险投保2万头,其中:能繁母猪0.6万头,育肥猪1.4万头,能繁母牛0.3万头;降低灾害风险,减少农民损失;要制定农业灾后生产恢复措施,灾情发生后,加快灾后生产恢复,降低灾害损失。

(五)加强监管,保障农资安全供应。农业农村、供销等部门要及早做好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的调进、储备和供应工作。要加强农资价格监管,确保农资价格相对稳定,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高度关注种子调运和供应工作,指导好种子企业和经销商进足种、供好种,保证生产用种需求。农业农村、市场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要以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工作为抓手,积极强化农资市场监管,严防坑农害农事件发生,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放心料;要重点在农资供应旺季开展集中专项整治行动,确保春耕生产和秋播秋种农资质量安全;要组织力量及时依法查处假冒伪劣种子、化肥、农药、饲料、兽药等农资产品问题,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

(六)强化监测,加大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草地贪夜蛾已经在施甸定殖,一年四季都有,各乡(镇)、各职能部门在农作物上要重点做好以草地贪夜蛾为主的病虫害监测预警,掌握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动态,做到情况明、底数清、早发现、早防治、科学指导防控,抓住病虫害防治最佳时期,及时防控农作物病虫害,严防重大病虫害发生;畜牧业强化非洲猪瘟、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严格落防控责任和措施,切实抓好动物免疫预防、疫情监测、疫病溯源、应急处置工作。认真组织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适时补针工作,实现防疫应免密度达100%和免疫抗体检测合格率达70%以上,辖区内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的工作目标。

(七)落实责任,确保粮食生产及重点产业目标任务实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安全是各村、各部门必须扛起的重大政治责任。各村、各部门要继续抓好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确保播种面积不减少,产量不降低。同时,抓实各项重点产业发展,围绕各项目标任务,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各级要形成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重点抓,职能部门切实抓,形成“重农抓粮”的工作格局。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确保全乡2022年粮食生产及重点产业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