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943-7/20240104-00001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何元乡 |
公开目录 | 乡镇概况 | 发布日期 | 2024-01-02 |
文号 | 浏览量 | 412 |
何元乡基本情况
【行政区划 人口】 何元乡位于施甸县县城西部,距县城17公里;东南与甸阳镇沙坝、袁家村委会接壤,西临怒江和龙陵县腊勐乡、碧寨乡隔江相望;西北与太平镇思腊村、绿水村为邻;北和由旺镇大秧田村委会、仁和镇银滚坡村委会山水相依。地处东经99020'至99023',北纬24025'至24038'之间。境内地形多呈南北走势,南北最大纵长16.1千米,东西最大横宽12.06千米,北高南低,立体气候明显,全乡总国土面积140.5平方千米,最高海拔2373.9米,最低海拔630米。何元乡辖何元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莽王、石头寨、王家庄、李为地、大仆寨、组军门、大坡脚、大寨门8个村民委员会,54个自然村,80个村民小组。2022年末,总户数4257户,比上年增加0.19%;总人口16475人,比上年减少0.27%;其中:男人8616人,比上年减少0.28%;,女人7859人,比上年减少0.25%。辖区内以汉族居多,其他少数民族有彝族、佤族、布朗族、傈僳族、傣族、景颇族、纳西族、德昂族、基诺族、白族、瑶族、哈尼族共2413人,占总人口的14.6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6‰。
【建置沿革】 何元,原为人名,于明朝末祟祯十一(1683)年,因躲避战乱,从现在施甸小何家村迁至现在何元乡何家寨居住,何元去世后,后人为纪念他将居住地取名何元寨,以寄托对亲人的哀思。何元乡,元代为土司辖地,明代属归仁乡,隶属施甸长官司,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隶永昌府分防施甸巡政厅,1950年保山建县后属保山县第五区归仁乡,当时叫西强乡,1950年设西强公社, 1963年初西强公社隶属施甸县,1964年4月成立西强公社,辖西强、西南、西为、兴和、龙和、后寨6个大队。1967年西强公社被改为民强公社,1971年8月6日民强公社又改为西强公社, 1980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何元公社,1984年4月设何元区, 辖何元乡、莽王乡、石头寨民族乡、王家庄乡、李为地乡、大仆寨乡、组军门乡、大坡脚乡、大寨门乡共9个乡。1988年3月撤区建乡,何元区改为何元乡,隶属施甸县人民政府至今。各乡改为行政村,辖何元、莽王、石头寨、王家庄、李为地、大仆寨、组军门、大坡脚、大寨门共9个行政村;2000年12月,行政村改为村民委员会,辖何元、莽王、石头寨、王家庄、李为地、大仆寨、组军门、大坡脚、大寨门共9个村民委员会。1994年4月前,乡人民政府驻何元村张家寨,1994年4月后,乡政府驻地由张家寨搬迁到现址何元街(又名大麦田)。
【党组织】 2022年末,辖区设41个党组织,其中:1个党委,9个党总支,31个党支部。共有党员498名(其中:驻村工作队员14名),女性党员75名。有预备党员13名,入党积极分子8名。全乡共有市人大代表3人,县人大代表10人,乡人大代表59人。全乡共有干部职工69人,其中:公务员编制25人,参公管理(财政所)2人,机关工勤5人;事业编制27人;临聘人员10人。村干部37人,“三大员”27人。
【经济概况】 2022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38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73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101%;完成财政总支出2514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9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65.59%,同比减少1121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5128元,同比增长24.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78万元,完成招商引资7800万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7181.54万元、13764.1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13%、15.04%。圆满完成烤烟收购1.42万担,实现产值2392.2万元,实现税收526万元,稳定“两青”种植4.15万亩,产量6500吨,实现产值1300万元。生猪存栏6.34万头、肉牛1万头,出栏生猪10万头、肉牛2306头,实现畜牧业产值2.1亿元。落实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做优特色产业。全乡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与鹏欣集团、展宏公司、云南解放军化肥厂等龙头企业达成合作,实现营收229万元,实现双绑率97.24%。
【农业】 2022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85亿元。
种植业 2022年末,实现种植业产值1.75亿元。小春粮食作物种植16440亩、产量1426吨。其中谷物1222亩、产量210吨,豆类15095亩、产量1194吨,薯类123亩、产量22吨;油料395亩、产量51.3吨;生切烟种植1100亩、产量113.6吨;蔬菜9220亩、产量55450吨;实现产值0.86亿元;大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1818亩、产量13216吨。其中谷物38358亩、产量12848吨,稻谷257亩、产量23吨,玉米38101亩、产量12825吨;豆类417亩、产量58吨;薯类1010亩、产量310吨;油料1057亩、产量1233吨;甘蔗401亩、产量1407.8吨;烤烟5290亩,产量736.1吨;蔬菜4385亩、产量3673吨;辣椒种植650 亩,产量29.3吨;蜜本南瓜种植980亩,产量156.8吨;实现产值0.89亿元。
养殖业 2022年末畜牧业产值2.1亿元。存栏生猪63460头、肉牛10001头、羊1228只、家禽77222羽,同比增加25.54%、72.76%、0.82%、16.10%;出栏生猪100002头、肉牛2306头、羊1233只、家禽150002羽,同比增加42.36、92.81%、6.11%、4.32%;实现禽蛋产量80吨、肉类总产9430吨。
【林业】: 全乡有国家级公益林13233亩,升级公益林13823亩,森林覆盖率32.02%。
【第三产业】 全乡现有个体工商779户,年内新成立个体工商310户、注销个体工商36户;小作坊备案6户,其中新办理备案3户;食品经营61户,其中延续8户、新办理4户;化妆品经营11户、药品经营户5户;企业44户,其中新成立8户,注销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0户,其中新成立6户、注销1户;注册商标3枚。
【乡村振兴】 2022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巩固成果, 全乡共有脱贫户1304户5422人。监测对象有232户856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52户189人、边缘易致贫户49户208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31户459人。监测对象已消除致贫返贫风险124户495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14户61人、边缘易致贫户33户142人、突发严重困难户77户292人。未消除致贫返贫风险108户361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38户128人,边缘易致贫户16户66人,突发严重困难户54户167人。根据监测对象风险类别、发展能力、发展需求,制定了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产业、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项针对性帮扶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全乡232户856人三类监测对象中,共安置护林员110人,安置公益性岗位保洁员248人,申请发放小额信贷393笔1895.1万元;享受低保826人,享受五保53人,享受残疾人困难生活补贴144人,享受残疾人护理补贴192人,发放雨露计划105人,共计35.3万元。累计通过帮扶风险达到稳定消除124户495人。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三类监测对象478户2134人,通过抓实产业帮扶、做实稳岗就业、严格政策保障等增收措施,发展肉牛养殖151户,发展青蚕豆、青豌豆种植386户,发展养殖鸡、鸭、猪等442户,户均实现增收1313元以上;对需要金融帮扶的393户通过小额信贷、惠农贷等金融扶持政策,发展种养殖业,户均增收1429元以上;“点对点、一站式”输出省外务工的58人、县外省内务工110人,在县内务工192人,实现人均增收0.2万元以上;安置乡村公益性岗位保洁员137个,实现稳定增收3100元以上;安置护林员52个,实现稳定增收3600元以上;对252人继续发放低保,127人进行低保提级调整,3人进行低保转五保调整,72人新纳入享受低保,为突发困难的123户发放临时救助共计6.3万元,稳步提高兜底保障水平和标准。全乡脱贫户及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7544.6元,同比增长16.13%。
【基础设施建设】 全年涉农整合资金项目7个,总投资390万元,其中果蔬烘干机建设项目100万元,莽王精品示范村建设项目100万元,组军门老茶寨自然村、大坡脚村大麦田、何元社区上寨自然村3个美丽村庄建设项目共计90万元,石头寨村石头寨自然村美丽村庄建设项目50万元,李为地村李为地自然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建设项目50万元,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沪滇结对帮扶资金50万元,用于海林檎安置点肉牛养殖成后续产业扶持,已完工投入使用。
【水利】 建设完成上寨水库500m³蓄水池1个,自然村100m³自来水调节水池2个。完成自来水水费管理改革,大幅减少维护成本。为保护水源在上寨水库周边流转土地277.8亩种植苣菌草,全面加强水环境治理,水质已从三类转为二类。
【电力】 全乡共有10kV线路8条,其备用联络线1条、专线1条;配电变压器129台,公变96台、专变33台;照明4171户、动力656户,辖区9个行政村,村村通380V动力电 。
【交通 通讯】 2022年,全乡公路里程225.5千米。其中:县道2条,里程 43.71千米,乡道9条,里程63.19千米,村道69条,里程118.6千米。年内上路巡查 251人次,共计62天,道路危险标识13处,普查道路213.54千米,普查桥梁7座,有效的保障了公路安全畅通、维护了路产路权。有交通客运车辆4班往返,日均客运量100人次。乡村微型客车8辆,年载客量6万余人次。设有邮政所1个,快递点3个,电信所1个
【科技】 2022年, 举办技能培训班5期163人次,开展引导性培训822人,培育32名科技致富女带头人,发放扶持贷款615万元,带动103人就业。累计免疫猪瘟9.2万头次、蓝耳8.5万头次、口蹄疫7.7万头次,投放消毒物资9.5吨、扑灭疫情16期,举办动植物疫病防控和病虫害防治培训会34次、培训2352人次。玉米播种良种65吨,肉牛冻精改良3700头,覆盖率达100%;生猪改良13456窝,其中人工授精8970窝;玉米、烤烟生产种植广泛应用条播、间套种、测土配方精准施肥等良法,生猪、肉牛养殖已做到分阶段营养供给直线育肥。
【教育】 2022年,全乡有各类学校10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小学5所,幼儿园4所,共有教职工132人。全乡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9%,小学毛入学率达100%,初中毛入学率达100%、巩固率100%,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零辍学。2022年雨露计划春季补助学生95人,每人补助1500元,合计14.35万元;东西协作春季补助学生20人,每人补助2500元,合计5万元;
【文化】 全乡设有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1个,年末职工3人。共建设村级活动室9个,自然村或小组活动室22个,活动场25个,其中乡级活动场2个,村级活动场9个,自然村活动场14个。全乡9个行政村设立农家书屋9个,每个农家书屋配备图书2000余册、音像制品20余种。年内通过中国地质学会评审,获批全国第二批挂牌筹建地质文化乡。
【疫情防控】一是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强化重点人员排查处置,共排查返乡人员6170人,其中:集中隔离81人、居家监测1200余人,累计处理返乡报备信息3500余条。二是全员上阵、全民动员、全力推进疫苗接种工作。采取“固定+流动”接种点的接种模式,流动入户做好疫苗接种的“最后一公里”。全年累计完成3岁以上疫苗第一剂接种11537人;第二剂接种11486人;第三剂接种8973人,建设完成卫生院发热哨点并投入使用。三是建立严密管控体系,加强聚集性活动管理。严格落实红事缓办、白事简办、聚会不办制度,成功劝导红事缓办31场次,白事简办16场次,不断巩固群防群治成效。组织开展1次大规模疫情防控演练,切实提高疫情处置实战能力。
【集镇建设】 何元乡现有集贸市场2个:何元街、莽王街。何元街集于1994年,由县人民政府投资200万元建成,启市于1994年2月3日。莽王街地处莽王村民委员会所在地,莽王街始建于2004年,启市于2005年10月21日。规划建设2个农贸市场,其中莽王街农贸市场已建成,并且已投入使用,海林檎农贸市场,建设投入资金520万元,建筑面积4034平方米,内设31间铺面、已建成,还未投入使用。
【人居环境】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新建农村无害化公厕1座、卫生户厕200座。“村庄清洁日”持续深入,组织群众开展清河、清路45次,保洁员日常保洁管理形成制度。农村人居环境“红黑榜”评比制度开始推行,何元社区上寨自然村被评为“红榜”。清理河库塘渠垃圾点位53个,清理杂物、淤泥、垃圾、水面漂浮物67吨,投入资金16万余元,人力3500余人次,出动垃圾清运车6辆次,挖掘机7台次,杂物、淤泥、垃圾、水面漂浮物转运19次。认真对河流入河排放口进行排查,共计排查134入河排放口。组织大规模清河行动4次,水库坝塘卫生环境得到有效治理。
【民政】 2022年,全乡农村低保332户8865 人次,发放农村低保金282.32万元;特困分散供养人员50户478人次,发放特困供养人员保障金54.01万元;城市低保户2户26人次,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1.3万元;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2户3人,发放救助金3.18万元,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城乡临时救助60户247人,救助资金13.64万元。元旦春节期间,走访慰问特困供养人员、低保户、老年人等61户,发放慰问金1.2万元,红糖饵丝61件,食用油61瓶;全乡共有80岁以上高龄老人437人,发放高龄津贴27.06万元。居民死亡遗体全面实行火化,死亡136人,火化136人,火化率达100%。
【社会保障】 持续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强化技能培训,共举办技能培训班5期145人次,开展引导性培训822人,发放小额信贷1905.1万元、创业贷款990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76%、100.56%,住院2823人,报销费用1928137.87万元。
【安全生产】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森林防火期间,发放宣传单2000余份,宣传小卡片500余张。粘贴森林防火通告、森林防火戒严令100份、森林防火命令共400份,发放《户主通知书》4000余份;翻新半永久性标语60余条。成立森林防火巡查组,每天进行巡查,森林防火戒严期间,共查处违规用火4起,按村规民约共罚款5700元。积极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400余份,利用微信群转发食用菌相关知识的宣传,提升了各村群众的知晓率。6月10日至11日组织参加了云南省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线上培训。不断加大非煤矿山、地质灾害等安全生产的巡查排查力度,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未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社会治理】 全年共列入风险家庭评估3673户,其一般家庭3635户,风险34户,高风险4户,全部有效落实包保及管控措施;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6件,其中调处56件,调处成功54件,调处成功率96%;受理46起信访案件。全年共接报警192起,共报立刑事案件10起,破获5起,销案1起,未破4起;受理行政案件43起,结案37起;当场处罚4起,其中未按规定登记承租人信息案件3起,机动车修理业未实名登记案件1起;共收缴枪支10支,共查处交通违法行为1040余起,处理交通事故80余起,未发生一次性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和重特大消防事故。推广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4700余个,辖区共有社区矫正对象7人,全年接待法律咨询100多人次、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6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