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01525946-1/20250910-00001 发布机构 施甸县姚关镇
公开目录 公共文化服务 发布日期 2025-09-10
文号 浏览量 0
主题词 其他
姚关镇:又一本村志定稿待出版 留住乡愁助力文化振兴

9 月 6 日,施甸县姚关镇大乌邑村村委会会议室内暖意融融,《大乌邑村志》审稿定稿会在此召开。村 “两委” 干部、村志编撰团队成员、部分离退休老干部、村民代表等 46 人齐聚一堂,共同为这本承载着村庄记忆的村志 “把关”。

“多难兴邦,盛世修志。”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留住乡愁” 成为许多乡村守护文化根脉的重要诉求,《大乌邑村志》的编撰正是这一诉求的生动实践。据编撰团队负责人介绍,村志以 “记录乡村变迁、传承乡土文化” 为核心,从 “概述”“大事记” 开篇,系统梳理村庄发展脉络;随后分地理、经济、政治、文教、社会、著述、脱贫攻坚、人物等多个篇章,全面记述大乌邑村的自然风貌、民俗风情、产业发展与时代变迁。不同于简单的史料堆砌,村志中还收录了村民口述的老故事、传统节庆的习俗细节,以及脱贫攻坚期间村里修通第一条产业路、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等鲜活案例,让文字充满 “烟火气”。

审稿会上,参会人员秉持“存真求实” 原则,逐章逐节审阅初稿。离退休老干部蒋从周戴着老花镜,指着 “民俗文化” 章节说:“咱村原来叫‘水月大队’的历史背景还有个细节没写全,得补充上老人们传下来的故事传说,这样才完整。” 村民代表杨尹成拄着拐杖参加了审稿会,他建议在 “人物篇” 中增加 “在外乡贤” 小节,“把村里走出的教师、医生、企业家的故事写进去,既能激励后辈,也能让在外游子更有归属感”。经过近 3 小时的讨论,大家统一了有争议的表述,明确了需要补充完善的细节,为村志定稿奠定基础。

据悉,《大乌邑村志》的编撰筹备工作始于3 年前。3 年来,编撰团队 20名成员走遍村庄每个角落,走访百余位老人,搜集到旧契约、老照片、传统农具等实物资料 100 余件,整理文字素材近 20万字,历经 6 次修改才形成此次审稿的初稿。本轮审稿后,编撰团队将根据意见进行小范围修正,预计 10 月份正式出版。

“这本村志不仅是大乌邑村的‘历史档案’,更是凝聚乡愁、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精神纽带’。” 村党总支书记蒋院庭表示,村志出版后,不光要“一户一册”进家入户,还要发放到村文化活动室、学校等地,让更多村民尤其是青少年了解家乡历史,也为后续村庄规划、文化旅游发展留下珍贵的参考资料。

来源:姚关镇宣传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