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938-1-/2021-0226002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仁和镇 |
公开目录 | 政策文件 | 发布日期 | 2021-02-26 |
文号 | 浏览量 | 6 |
仁和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仁和镇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的通知
各村(社区),各办、各中心(所),驻镇各单位:
经镇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将《仁和镇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仁和镇人民政府
2021年2月26日
仁和镇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
为切实加强2021年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及治理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相关法律规定,结合仁和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2021年仁和镇地质灾害基本概况
根据历年的详查结果和今年的巡查排查,2021年仁和镇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6个,在2020年的基础上,6个隐患点通过工程治理和组织搬迁避让威胁已消除,达到核销条件,新增杨家山村委会田基地质灾害隐患点1个。全年共计减少地质灾害威胁人口30户129人,减少威胁财产494万元。16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属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3个,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3个,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地质滑坡、地质沉降和山体崩塌,共威胁173户795人,威胁财产2973万元。
(一)预测的主要依据
1.气候因素:近年来由于气候复杂多变,有先干后涝、旱涝交替的气候趋势。由于冷暖空气出现频繁,易产生强对流天气,多单点性大暴雨和连续性强降雨等。局部区域因为多年的灾害积累,长期干旱后土壤易出现酥松、开裂,如遇暴雨和强降雨天气,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地质构造及地震因素:施甸县地质构造主要为熔岩、火山岩、石灰岩,由于受多个地震断裂带影响,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发率高,地震容易引发山体松散破碎,易发生落石、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2001年4月10日和12日,施甸县境内发生过5.2级、5.9级地震,6月8日又发生了5.3级地震,2012年9月11日两分钟内连续发生两次地震,震后许多地方地质发生变化,山体出现多处开裂,岩石疏松,不少地方出现险情。
(二)重点危险区预测
1.银滚坡村委会清水沟小组的崩塌、落石点,2013年已进行灌浆加固处理,但如遇强降雨天气或地震,还将引发山体崩塌或巨石滚落,威胁清水沟小组18户86人,270余万元的生命财产安全。
2.交邑村委会上、下山后小组地裂滑坡,如遇强降雨天气,山体极可能出现开裂滑坡,威胁上、下山后小组25户122人,500万余元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一般危险区预测
1.杨家山社区村委会权头小组地裂滑坡,如遇强降雨天气,山体极可能出现开裂滑坡,威胁权头小组4户14人。
2.查邑社区村委会老梅寺地质沉降,如遇强降雨,西大沟积水将会渗透至房屋周围,最终导致地质沉降,房屋开裂倒塌,威胁老梅寺及5户21人。
3.银滚坡村委会的大芦子箐,该点受威胁的地质灾害类型是小型地裂滑坡,威胁大芦子箐小组8户39人。
4.金鸭塘村委会乌土水,该点受威胁的地质灾害类型是小型山体滑坡及洪灾,威胁乌吐水小组5户20人。
5.金鸭塘村委会凹子边,该点受威胁的地质灾害类型是小型山体滑坡,威胁凹子边小组4户14人。
6.苏家村委会碓房坡,该点受威胁的地质灾害类型是小型山体滑坡,威胁5户25人。
7.丛杆村委会梨树脚,该点受威胁的地质灾害类型是小型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威胁35户164人。
8.杨家山村委会自革,该点受威胁的地质灾害类型是小型地裂滑坡,威胁5户19人。
9.菠萝登村委会王献山小组,该点受威胁的地质灾害类型是小型山体滑坡沉降,威胁4户17人。
10.仁和村委会徐家坡、火石坡小组,该点受威胁的地质灾类型类是小型山体滑坡,威胁17户75人。
11.中和村委会新和一、二组,该点受威胁的地质灾害类型是小型山体滑坡,威胁9户41人。
12.交邑村委会交邑山组,该点受威胁的地质灾害类型是中型山体滑坡,威胁17户86人。
13.茨菇村委会茨菇二组,该点受威胁的地质灾害类型是小型山体滑坡,威胁3户12人。
14.杨家山村委会田基组,该点受威胁的地质灾害类型是小型山体滑坡,威胁9户40人。
(三)矿山灾害预测
1.银滚窝砂场地处高边坡地带,采砂区出现一面墙作业,废弃渣土堆填过高过厚,遇强降雨天气极易产生滑坡和崩塌,给过往人群和车辆埋下安全隐患,部分植被和耕地也将遭到破坏,建议支砌挡土墙,采砂区要分台阶开采,雨季建议停采,并加强预警监测。
2.新屋砂场、邹家山石场、嘉特石料场要严格按开采规程操作,严禁“掏采”和“一面墙”作业方式,如遇降雨及地震极易发生滑坡、崩塌等人为地质灾害安全事故,雨季建议停采,并加强预警监测。
3.联缘天石场、昌缘石材厂、嘉特石料场易发生浮石滑落、崩塌,采区应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及防护措施,防止人为地质灾害安全事故发生,雨季建议停采,加强预警监测。
二、仁和镇2021年重点防范期
根据仁和镇气候特征及地质灾害发生历史,结合对近年来的气候异常情况分析,仁和镇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5月—10月。
三、2021年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公益工作和公共事务管理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认真履行防灾职责,形成防灾合力。各村委会、镇直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不懈地抓好、抓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村主要负责人要对本行政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各企业单位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本预案相关要求,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将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具体落实到人,务必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仁和自然资源所负责全镇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具体负责威胁群众住房安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镇安监站要重点做好工业企业、矿山开采等生产活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其他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同抓好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提高防灾治灾水平。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制定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计划,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地质灾害防灾、识灾、避灾的广泛宣传,提高全民地质灾害防灾意识和对地质环境的保护意识,充分发动群众,调动群众积极参与地质灾害防治,要坚持主动避让,严防死守的原则。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监测系统,使每一处地质灾害都有明确的监测责任人和监测人,将含有报警抢险措施、避灾疏散路线、预警信号等地质灾害防治内容的“避险明白卡”发到受威胁户手中,切实做到管理有人、人人有责、心中有数、防治有效。
(三)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各有关部门要适时对经常或可能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地区进行跟踪管理,对学校、厂矿、建设工地、聚居点等人员密集场所,要实施重点巡查排查,落实专人,加强重点防范。对在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地段实施修路、建房、开矿、取土等工程活动,应及时纠正,依法查处。对本预案所确定的重要地质灾害危险(隐患)点和地质灾害易发地段,要做到心中有数,并明确具体监测责任人和监测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施加密监控,如出现临灾征兆时,要迅速作出临灾预报,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按预定的疏散路线撤离人员。
(四)加强对矿山的管理。对各类矿山的矿区、矿渣、尾矿堆放等可能出现的险情要现场勘测,圈定隐患点,树立明显标志,要求各业主积极采取防治措施,避免灾害的发生。自然形成的地质灾害,要以“谁出资、谁受益”,人为造成的地质灾害要以“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尽快落实防治责任,根据灾情轻重,编制防灾预案,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对策和措施,把人为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五)对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对策。一是要修筑地面和地下排水坑道,以排除坡体附近地表水和地下水,减少滑坡诱发因素;二是削坡减载减缓坡角,在坡角处采取积石、人工砌墙等支挡措施,以增强坡体稳固性;三是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大力种草种树,特别是制止人为的破坏,对边坡沟谷的开采利用,要有长远规划,并做好善后工作;四是对确实不适应居住的群众居住地应考虑搬迁避让;五是对隐患点要进一步加强监测防范,如有灾害迹象发生要及时上报,镇政府将视情况采取必要措施。
(六)建立健全各项值班制度,增强应急反应能力。进入汛期,各相关部门和各地质灾害点监测人员要及时启动汛期各项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要认真做好每日值班记录,手机要保证24小时开机,随时注意接听电话和查看手机短讯,以及时掌握上级部门发布的汛期气象信息,充分做好预警监测工作准备。监测人员在监测中如发现险情迹象要立即上报,并组织人员迅速撤离危险区,镇政府在接到报告后,将在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应急指挥长视情况启动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