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939-x/20240527-00001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太平镇 |
公开目录 | 食品药品监管 | 发布日期 | 2024-05-20 |
文号 | 浏览量 | 18 |
雨季降临,气温回暖,湿度回升,各种菌类进入了生长旺盛期。同时,也是误食有毒蘑菇,引起食物中毒事故的高发期。为切实保障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请不要随意采食和买卖野生蘑菇!珍爱生命,远离毒蘑菇!
一、什么是野生菌
野生菌是云南省特有的野生食用菌,生长在海拔2000—4000米,地形地貌复杂的立体气候地。云南野生食用菌分为二个纲、十一个目、三十五个科、九十六个属、约二百五十种,占了全世界食用菌一半以上,占中国食用菌的三分之二。
毒蘑菇又称毒蕈或毒菌,是指人食用后出现中毒症状的大型真菌。目前,我国已报道的野生毒蘑菇有400多种。由于毒蘑菇的形态多种多样,部分毒蘑菇与食用蘑菇极其相似,很难肉眼辨认。
二、毒蘑菇的危害
毒蘑菇所含毒素较复杂,或因地区、季节、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各异。蘑菇中毒潜伏期为2小时至24小时,有的仅为10分钟左右。误食毒蘑菇、肝损害型中毒最为凶险,表现为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精神症状。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三、鉴别有毒蘑菇的方法误区
(一)有毒野生蘑菇的特征
毒蘑菇多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有毒的野生蘑菇色彩特别艳丽,形状奇特,菌柄上有菌环及斑点、根部长有菌托、菌伞上长有瘤状、麟块状或刺状物。有的毒蘑菇摘断后通常会有浆汁流出来,有辛辣、酸涩、恶腥的刺鼻味道。
(二)注意
一些野生毒蘑菇在外观上与可使用蘑菇非常相似,不能以是否有虫蛀或花纹等外观进行毒性判断,也不能用民间传说的“与大蒜、银器一起煮后是否变色”等不科学方法进行毒蘑菇鉴别。
(三)民间一些鉴别毒蘑菇的方法不可靠,主要有以下一些误区:
1.误区一
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事实上我国的一些剧毒蘑菇,如灰花纹鹅膏、亚稀褶红菇都是灰色的,致命鹅膏、裂皮鹅膏都是纯白色的。
2.误区二
蘑菇跟大蒜、大米、银器、瓷片等一起煮,颜色变黑有毒,没变颜色就无毒。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我国的一些剧毒蘑菇跟大蒜、大米一起煮,大蒜、大米的颜色并不变黑。
3.误区三
生虫、生蛆的蘑菇没毒。很多昆虫、动物对毒素的吸收与作用与人是不一样的。剧毒的鹅膏菌成熟烂掉后很容易生虫,生蛆,甚至剧毒的鹅膏菌经口服喂养小白鼠,小白鼠都会死。
4.误区四
受伤变色或者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受伤变色或者有乳汁流出是很多科属例如牛肝菌科、红菇科的一个特征。实际上,牛肝菌科和红菇科的很多种类是可以食用的,因此不能凭受伤变色或者有分泌物来判断蘑菇是否有毒。
5.误区五
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蘑菇的有毒无毒与生长环境没有关系,因为有毒蘑菇与其他蘑菇生长的环境是一样的。
四、食用有毒的蘑菇怎样急救
(一)立即呼叫救护车赶往现场;
(二)要立刻进行催吐,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5—10ML一次,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三)孕妇慎用催吐;
(四)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五)加盖毛毯保温;
(六)凡同食用过同样蘑菇者,无论是否发病,同样需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
(七)食用过的剩余蘑菇,应留存以供检验,查明中毒原因。
五、如何预防野生菌中毒,牢记“三不”
(一)不采摘。
到郊外时,不要采摘来源不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
(二)不购买。
请勿跟路边摊贩随便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购买。
(三)不食用。
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