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01525937-3/20250919-00001 发布机构 施甸县老麦乡
公开目录 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 2025-09-19
文号 浏览量 0
主题词 其他
老麦乡2025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落实情况报告

一、工作落实情况

(一)持续强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和耕地保护。一是抓实粮食生产。2025年老麦乡粮食播种面积46600亩,产量13900吨;大豆播种面积600亩,油料播种面积1900亩。二是抓实畜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上半年生猪存栏3.2641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0.3875万头,出栏1.7663万头;牛存栏0.8812万头,出栏0.2049万头;羊存栏0.2583万只,出栏0.0802万只。实现肉类总产量0.2207万吨,禽蛋产量29吨,实现畜牧业产值(现价)0.59亿元。持续巩固提升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全乡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3%以上,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稳定在96%以上。三是抓实耕地保护责任制落实。老麦乡耕保有量40299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31860亩。加强大棚房排查整治。落实“大棚房”常态化排查机制,截至目前,全备案设施农业用地186宗,面积284.55。经排查,未发现新增大棚房问题。五是抓紧撂荒地整治。建立撂荒地动态监测和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撂荒耕地治理工作,对具备复耕复种条件的撂荒耕地,督促农户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益,避免再次撂荒。完成治理撂荒耕地8个图斑16.61亩,做到排查一块、研究一块、整治一块、销号一块六是加快违法图斑整改销号进度。2018年—2024年土地卫片违法图斑共18个,占耕地40.97亩,目前已完成整改销号14个,占耕地34.28亩,其中2024年以来完成销号1个,占耕地0.02亩。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第三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下达任务1.4万亩,投资1888.6665万元,由县农业农村局直接实施,老麦乡乡村两级组建工作专班配合县级实施,目前已建成1.4万亩,建成比例100%八是抓牢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和统防统治。截至目前,农作物病虫草鼠螺累计发生面积2066亩次,防治2066亩次,根据作物种植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巩固和完善监测体系,提升监测预警能力,以草地贪夜蛾、麦类白粉病、锈病、蚜虫、油菜霜霉病、玉米灰斑病等为重点,开展技术人员不定期监测。九是抓实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全乡春季集中免疫工作于325日前完成。春防期间,“321”生猪免疫1.6298万头次,免疫密度达90.51%;猪口蹄疫强制病种免疫1.629万头,免疫密度达90.51%;牛口蹄疫免疫0.644万头次,免疫密度达90.01%;羊口蹄疫免疫0.779万只次,免疫密度达90.27%;禽流感疫苗免疫11.1809万羽次,免疫密度达91.42%。各类疫苗免疫反应率和免疫反应死亡率均控制在0.15%0.02%以下。十是全力支持粮油生产。2025年全乡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03亩(其中:样板示范50亩,试验示范3亩)预计种植1800亩油菜。十一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粮食和食品。利用街天、重要节日等推广科学储粮技术,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户发放科学储粮工具,指导农户做好家庭储粮防霉、防虫、防鼠工作,减少产后损失。通过“协商在基层”行动,指导乡村红白理事会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在婚丧嫁娶等活动中理性消费、按需备餐。鼓励乡机关食堂、学校食堂带头落实“光盘行动”,发挥示范作用。引导粮食加工企业改进工艺,提高出品率,减少加工环节损耗。

(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动态监测精准有效。坚持一月一分析、一月一研判,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年以来,累计新识别三类对象412监测对象风险消除67234目前累计有监测对象3931389人,累计消除风险3531311人,风险消除率94.38%,无一人返贫致贫。持续完善帮扶政策“工具箱”,制定8方面68项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到户到人政策清单,根据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别、发展情况等开展针对性帮扶,落实帮扶措施1475条,县处级领导和乡镇主要领导带头挂联监测对象62185人,对有发展条件和能力的监测对象,至少落实一项开发式帮扶措施。全监测对象实施开发式帮扶措施共计341户,其中产业帮扶341户、就业帮扶247户、金融帮扶22户、公益性岗位帮扶78户。今年以来,全乡政府救助平台共收到申请量49件,已办结46件,办结率93.87%民生保障全面夯实。强化教育保障,2025年春季学期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享受雨露计划补助15334.9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现零辍学强化住房保障,动态自查安全隐患房屋,落实一户一方案进行改造销号,做到应改尽改、立行立改,确保危房不住人强化医疗保障,全乡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中的36种大病患者救治率达100%四种慢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履约率100%;全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保率100%1627人住院报销,报销医疗救助总费用98.6万元,政策内报销比例达90%防贫保险结案5,赔付资金6.77万元织紧织密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返贫致贫防护网强化饮水安全,投资105.15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黄鳝沟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农村集中供水率100%,饮用水水质全部达标。三是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截至目前,全乡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5491人,完成年度目标100%,其中省外转移2095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94753人申请跨省务工一次性交通补助,已兑付跨省务工一次性交通补助44.6万元,促进省外转移就业2095人。四是做好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分层分类帮扶工作。统一标准、工作、政策、监测四个体系,截至20258月底,新增农村低保的有3063人,新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有78人,给予临时救助11人。五是抓项目资产管理。清查2013年以来扶贫项目资产1126.06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80.59亿元,公益性资产713.97亿元;到户类资产231.5057亿元。六是选优建强驻村队伍。2025年以来,完成1名驻村干部的日常调整,占驻村干部总数的4.76%,其余20名驻村干部,经征得本人同意后,继续留任。对派驻7个村的21名驻村工作队员加强管理,紧盯乡镇队长和驻村队长加强工作督导,督促认真履行“五项职责”,切实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截至目前,驻村工作队员累计走访脱贫户5365户(次),争取项目3个、资金25.5万元,组织劳务输出1221人(次),组织技能培训371人(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73起。

(三)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一是持续稳定粮食生产,巩固壮大烤烟、蔬菜、甘蔗、生猪等传统产业。截至2025年上半年,蔬菜种植面积3300亩,产量1320吨,农业产值预计264元。烤烟种植面积11180亩,预计完成交售任务3.23万担,预计实现产值5715.22元。水果面积稳定在3890亩,产量400吨,预计产值493.9元。茶园面积稳定在2120亩,产量159.15吨,预计产值79.58元。中药材种植面积3500亩,预计产值1136元。生猪存栏3.2641万头,出栏1.7663万头。肉牛存栏0.8812万头,出栏0.2049万头。二是培育开发特色农产品。加大绿色食品、富硒农产品申报认证,持续打造富硒绿色食品牌2025年新增认定富硒农产品1个,为老麦苹果;新增培育县级、国家级龙头企业1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4家(省级2家、市级2家)。

(四着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聚焦产业增效、就业扩容、政策惠农,答好“群众持续增收之问”。一是在就业促农增收上发力,稳住就业总规模,加强就业服务指导,做到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和在“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两手抓”。今年以来,全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643人,完成年度目标1万人的106%,其中,省外转移就业3602人,县外省内转移就业1872人,县内就地就近转移就业5152人。落实创业贷款315万元,扶持创业19户,带动就业36人。密切关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回流情况,每周统计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推送新的外出就业岗位,依托烤烟、蔬菜、水果等骨干产业提供就近就便打零工岗位,保障群众收入稳定。目前,全乡返乡回流共11人,已实现再就业8人。二是在产业增收上发力。采取资金与奖补激励措施,按照《施甸县监测对象产业奖补到户实施方案》《施甸县2025年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肉牛到户奖补实施方案》的文件要求,对295户监测对象进行分类,给予一次性生产奖补,兑付32.053万元;对2024年以来因市场价格波动大、导致增收困难的脱贫养殖户592户(含监测对象),兑付65.32万元奖补资金。今年以来,全乡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26人,累计培育26人;发放小额信贷2051025万元;2025年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投入产业发展1070万元,实施项目5个,不断培育新的产业增收点。

(五推动乡村建设提质增效一是完成村庄规划全乡需要编制村庄规划的6行政村已全部完成两图一书一表一民约规划成果,全部完成省级入库备案。二是加快厕所革命今年农村卫生户厕改建任务50座,卫生公厕建设任务1座。截至目前,完成户厕改建50座、完成率100%,完成公厕建设1座、完成率100%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82.56三是治理污水垃圾累计完成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7%四是提升村容村貌路面看不到垃圾、侧沟看不到污水、出入看不到杂物为目标,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大力整治三堆三乱,探索出污水不出户、污水单元治、污水进管网三种治理模式,建立日保洁、月督查、长管护三项机制,今年建成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人居环境示范点1五是推进绿美建设目前已建成省级绿美村庄1个。实施城乡绿化美化点位6个,累计完成绿化面积8900万平方米、植树15800株。六是推进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乡村两级道路建设715.692公里。六是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教育方面,截至目前,全乡撤并学校4所(幼儿园2所,小学2所),乡域内校点“小、散、弱”的问题得到改善,教育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医疗保障方面,持续抓好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动态达标,1个乡镇卫生院、7个村卫生室全部动态达标,乡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截至目前,全乡医疗保险共征缴21195人,其中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等特殊人员10081人,共资助1008174.7万元,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保率99%以上。

(六)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一是抓党建促乡村振兴。2025年以来,共组织召开农村党员、党组织书记培训2次,共计34人。通过县级培训全面提升村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发展农村党员8名,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88.88%。严格落实1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村、7名乡领导班子成员包村、7名第一书记驻村、9个县直单位结对“四个一”措施,制定“一村一策”对1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行整顿提升。完成党组织领办合作社7个、覆盖率100%二是开展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按照《施甸县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聚焦高标准农田、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耕地保护补贴突出问题,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对2022年以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数据进行核实,开展核查27人次293.08亩,对2022年以来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进行核实,开展核查4人次17亩,对2022年以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进行核实,开展核查6人次32.6亩,建立清单,抓好问题整改。三是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集中整治以来,制定《施甸县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累计排查突出问题25个,涉及资金总额5448.56万元。已建立专项整治行动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工作台账,目前已完成问题整改24个,涉及资金5418.05万元,整改进度96%(其中:2024年整改16个,涉及资金83.24万元)。针对排查出来的问题,通过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完成2024年度清产核资工作,共涉及107个单位数(其中:村级7个,组级98个小组、自然村2个),审核数和上报率均为100%。清理登记集体资产总额4.85亿元,比上年0.80亿元增加4.05亿元,增长469.17%,其中:应收款0.0047亿元,固定资产4.65亿元;应付款0.012亿元;全乡经营性资产达0.19亿元。四是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全面整顿村级组织“滥挂牌”问题,除保留村级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等牌子独立悬挂,其余的牌子全部集中列入集合式服务功能导示牌,实现多块牌子“一牌整合”,杜绝隐性挂牌、考核挂钩等现象。对照上级要求,深入开展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回头看”,明确村级党组织履行职责事项、村级群众性自治组织履行职责事项、村级组织协助服务事项。五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截至20258月底,全乡各实践所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39余场次,覆盖群众1500人次,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殡葬新风尚。持续推进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孝老爱亲等先进典型的培育选树。弘扬厚养薄葬和绿色文明殡葬理念,截至目前,已完成送戏下乡活动3场。六是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截至目前,深入开展送法进村寨、送法进校园、送法进家庭等普法教育宣传活动。今年以来,组织集中法治宣传活动6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0.4万余份,受教育干部群众达0.9万余人次。全乡7个村已全部建成法治文化宣传阵地,覆盖率100%常态化在全乡范围内开展平安建设工作,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今年18月份各级各部门共排查矛盾纠纷84件,调解成功79件,调解率94.04%

(七)着力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一是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有序办理。截至目前,累计完成联审联批数154户,其中:202471户;202514户。二是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全乡7个村2024年经营性收入达到211.92万元,其中经营收入200.05万元,投资收益11.873万元,全乡7个村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经营性收入10万-20万元的村有5个,经营性收入20万-50万元的村有1个,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有1个。2025年,共实施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1个,覆盖1个村,项目总投资70万元。三是抓实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有序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以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共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1083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563人次。共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16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70人次。四是持续做好农村重点改革工作。持续推动农业经营主体提升,以打造“高山硒谷”为目标,围绕“三个一批”(认证一批富硒农产品、推出一批富硒产品、打造一批富硒品牌),培育一批具有施甸特色的富硒产品,支持企业打造富硒产品品牌,做好品牌培育文章。目前,全乡共认证“三品一标”1个,富硒农产品1个,绿色食品认证企业1家。

(八)纠治乡村振兴领域简单化“一刀切”问题。一是组织排查整治。今年以来,开展次排查整治工作,通过查阅资料和领导干部交流,未发现“该报备而没有报备”“改头换面、隐形变异、打擦边球”等情况,乡村领导干部均反映各级减负工作成效明显,督检考和会议明显减少,基层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抓工作。二是完善一套工作机制。认真执行《施甸县贯彻落实“减负增效云南行动”2025年重点任务清单》等文件通知,进一步明确了规范性文件审核报备和会议审批工作,细化工作措施,推动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强化产业发展。一是强化产业扶持,培育并壮大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二是优化产业发展指导,吸引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产业发展质量。三是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促进第一二、第三产业的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确保脱贫人口稳定就业。一是加强就业技能培训,精准提升脱贫人口就业能力,确保脱贫人口能够适应市场需求。二是加强就业岗位的开发,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有效拓宽就业渠道,切实增加就业机会,为脱贫人口提供更多岗位选择。三是建立健全就业跟踪服务机制,密切关注脱贫人口的就业动态,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确保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三)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加强乡村两级干部队伍建设,打造高效工作队伍。建立激励机制,通过绩效考核和奖励制度,激发干部工作热情与责任感。二是鼓励大学生及在外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三是持续培养并支持致富带头人,用好专项基金,做好市场分析、品牌推广等服务。组织致富带头人与村民经验交流,带动更多人参与致富行动,共同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