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01525937-3/20240403-00001 发布机构 施甸县老麦乡
公开目录 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 2024-04-03
文号 浏览量 10
主题词 扶贫
老麦乡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情况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我乡现有脱贫户22099767人,监测对象3871379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177705人、边缘易致贫户88340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22334人。已消除风险2781067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145586人、边缘易致贫户70289人、突发严重困难户63192人。未消除风险109312人。 其中:脱贫不稳定户32119人、边缘易致贫户1851人、突发严重困难户59142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防返贫监测工作

按照《施甸县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试行)》要求,按时开展月监测调度工作,以行政村为单位,持续强化“网格化”监测排查。一是常态化排查“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存在问题户。以各级部门反馈预警信息为重点,对农村地区人口开展核查。根据排查情况,按标准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对符合监测帮扶条件的农户,及时按程序纳入监测、落实帮扶,坚决杜绝“应纳未纳”“体外循环”的情况。排查梳理出医疗自付支出超过8050193户、新纳入低保保障16户、新纳入特困供养1户、政府救助平台申请救助对象16户。截至目前,已新识别突发严重困难户618人。二是结合每月乡级防返贫动态监测审定会,定期组织各村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政策及业务学习,认真学习《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印发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指南的通知》《施甸县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试行)》(附件1-6)及其他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相关政策文件,已培训120余人次。坚决杜绝防返贫动态监测业务不熟、思路不清、工作不实等问题。

(二)帮扶工作

全面开展分层分类精准帮扶。对全乡监测对象根据主要风险原因因户施策、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人,跟踪记录监测对象每个季度政策落实、帮扶举措、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收支等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动态调整。为促进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增收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帮扶工作。一是加强定向、定点培训,开展技能致富、人人持证行动,实施好雨露计划+”行动。坚持产业+就业的发展思路,依托施甸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攻坚行动”“春风行动,进一步拓展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加强培训和就业服务保障工作,为脱贫群众提供精细化、常态化的培训咨询、就业推介服务;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结合人社政策法规五进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大喇叭、村内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宣传就业政策,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围绕就业帮扶稳规模、强技能、提质量确保有劳动力、有务工意愿的脱贫户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确保年人均务工时长、务工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加大搬迁安置区就业帮扶力度。推动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公益性岗位等政策措施全覆盖搬迁群众。对全2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持续跟踪监测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加强搬迁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开发保洁员、护林员等公益岗位。确保有就业意愿的搬迁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100%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户均就业2人以上。是加大跨省务工一次性交通补助政策宣传,动员跨省务工稳定就业3个月连续三个月以上的脱贫人口积极申报外出务工补贴,激发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就业,确保政策应补尽补,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三、存在问题

一是在落实《施甸县防返贫帮扶监测机制》(试行)工作中,部分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新识别监测对象会造成本村监测对象基数大,帮扶工作量大、难度大,符合纳入监测对象条件的农户,只需要兜底保障政策扶持就行,不必要纳入监测。二是部分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对政策理解不充分。仅认为困难农户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或者特困供养后就等同于纳入监测对象范围,政策理解和执行力度不够。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着力巩固脱贫成果。坚持细化举措,构建返贫监测防线。一是认真执行《施甸县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对农村常住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继续精准施策。二是全面开展分层分类精准帮扶。对全乡监测对象根据主要风险原因因户施策、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人,跟踪记录监测对象每个季度政策落实、帮扶举措、“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收支等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动态调整。

(二)着力加大就业扶持。一是持续开发公益岗位。继续安排乡村公益性岗位,针对无法外出务工的低收入人群,通过村集体经济自主开发岗位等形式,扩大岗位安置覆盖面。二是落实外出务工补助。深入宣传和落实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补助政策,充分激发外出务工劳动力积极性。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围绕多数外出务工人员技能需求和本地特色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开展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四是加大就业宣传力度。通过开展“红色劳务”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应转尽转。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