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01525941-0/20250115-00006 发布机构 施甸县水长乡
公开目录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25-01-15
文号 浏览量 0
主题词 其他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25125日在水长乡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

次全体会议上

乡长   宁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水长乡第十三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以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全乡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和省、市、县各级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凝心聚力谋发展、优机制、强措施、抓落实,全力统筹稳增长、促改革、防风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高质量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5.29亿元,同比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192元,同比增长8.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00万元,较上年增13.0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178万元,较上年增2.01

   (一)聚焦产业提质,经济运行承压奋进。农业产业稳产增产。粮食作物面积产量稳步增长,完成农作物播种3.5万亩,总产856.9万公斤,产量同比增长8.28%。种植蚕桑1880亩,养蚕量2755张,产量13.8万公斤,产值703.8万元,九条沟村“五统一”蚕桑发展模式入选全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典型案例。种植蔬菜1879亩,产值1503.2万元;发展两青豆类4500亩,产值2137.5万元;完成烤烟种植3400亩、收购8800担,交售金额1524.1万元,实现税收336.7万元;牛存栏4456头,出栏2377头,生猪存栏3.5万头,出栏5.72万头,全乡农牧业生产形势良好。工业发展蓬勃向上聚焦园区扩容提质,积极支持配合产业园区工作,产业园区道路、污水管网、燃气管网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LNG加气站、新能源重卡充电桩投入运营,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年产8000吨塑料颗粒生产线、德耐迩20万吨干混腻子砂浆自动化生产等项目建成投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家,工业总产值达19.16亿元。文旅融合蓄势发力。充分挖掘本地红色文化、种业文化、传统文化、美食文化等资源,加强创新宣传推介工作,《滇缅公路》微短剧在水长取景拍摄,展现了滇缅公路的历史风貌。第七届火把节文艺晚会暨“四季村晚”激情上演,水长东村稻母广场、丰收巷等一批打卡地效应凸显,小官市懒板凳萝卜亮相央视等多家主流媒体,持续擦亮“稻母之乡”名片,农文旅融合规划初具雏形。

(二)聚焦守牢底线,宜居宜业富有成效。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水稻繁育740亩,科研育种材料3.6万份,玉米制种2800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200亩,高标准完成耕地流出图斑,违法占用耕地整改工作,完成耕地流出整改230.51亩,实施补充耕地353.96亩,完成6个增减挂钩项目,撂荒耕地图斑和“大棚房”摸排整治等工作有序开展,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守牢防返贫致贫风险底线。坚持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风险底线,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常态化开展监测,打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政策组合拳,对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实现监测帮扶全覆盖,详细制定“一户一策”。全年新识别监测对象1347人、稳定消除风险退出1553人、调整乡村公益性岗位56人,新增2人,开设劳动技能培训班3129人次,外出转移劳动力就业8307人,脱贫人口转移就业2002人,申办外出务工一次性交通补助等41737.45万元,发放小额信贷545万元,采取就近务工和发展生猪、肉鸡、蚕桑等开放式帮扶带动413户农户产业增收,消费帮扶20万元。“雨露计划”助学补助8536.5万元,办理防贫保险理赔7.01万元。完善利益联结机制,3个合作社与856户农户建立“双绑”联结信息,实现脱贫户全覆盖,全乡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5万元,实现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人居环境整治有力。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实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高标准完成卫生户厕提质改造,新建改造50座,公厕建设2座,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66%,进一步巩固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投入50万元购置垃圾清运车辆及垃圾桶,进一步规范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管理;配备巡逻车6辆持续治理主干道路环境卫生,开展集镇集中整治,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明显改善,全乡生活垃圾设施覆盖率达80%。完成上平场子村、水长东村自然村2个县级提升村建设全市人居环境现场会在东村召开,得到市县两级肯定

(三)聚焦项目攻坚,发展支撑蓄势聚能坚持精准谋划、要素保障、专班推进,围绕基础设施补短板、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等重点推进项目建设。完成衔接资金项目5个投资747万元,其中上级补助690万元,自筹57万元。投资198万元用于小官市村、水长村烤烟新能源电能烤房建设项目,投资83万元用于永保村育苗工厂建设项目,投资286万元用于水长村制种基地灌溉沟渠治理工程项目,投资80万元用于平场子村马里科自然村“十百千万”工程示范村项目,投资100万元用于艾家凹二期安置点冷库建设项目。完成九条沟村大烂坝水库至小烂坝森林防火通道建设项目、大山脚村干塘子至太平镇田头村杨美坡森林防火通道建设项目相关手续办理。申报民政福彩基金60万元,新建兵斗村、大箐脚村和七〇七村的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28万元。谋划2025年申报项目194060万元。

(四)聚焦绿色发展,乡村风貌持续改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开展巡河1113次,发现并处理问题29,清河行动2次,清理淤泥、垃圾杂草等2500m³。围绕河道污染防治东村黑臭水体整治成果有效巩固,实施完成上平场子村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推进林长制工作,做好森林草原资源管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林地要素保障和森林草原防灭火等常态化工作,完成商品林火灾保险投保48702亩,兑付20227010亩天然林停伐林农补偿资金6.25万元,兑付2022年省级公益林林农补偿资金12.56万元。实施石花洞石场、老虎箐砂厂、李家村砂厂等7个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按照检察建议完成红火蚁防治工作。污染防治持续整改。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聚焦露天禁烧、扬尘管控等关键领域,扎实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空气质量持续提高。持续巩固提升各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自查发现问题整改成效,对小官市垃圾中转站进行环保督察问题整改,顺利通过市县两级环保督察验收。产业发展绿色转型。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种植高原绿色蔬菜6200亩,产值2762.1万元。建成新能源电能烤房55座,昆钢嘉华获评“省级节水型标杆企业”。

(五)聚焦改革创新,行政效能提质增效。扎实做好机构改革。结合“五办两中心一队”8个工作机构设置,不断规范完善乡镇权责清单编制,推动基层减负增效和高效便民服务有机统一。政务服务工作效能不断提升,公布政务信息140,完成3次政策性解读,录入完成政务服务事项30条,政府信息120余条,受理12345热线平台案件48件。做实减负增能文章,着力解决文山会海、考核加码、过度留痕等问题。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签订9个村和两家民营企业村企结对共建协议。举行企业座谈会、主动深入企业走访,精准对接需求,营造亲清政商关系,积极主动帮企纾难解困。搭建互促平台,联合52家市场主体成立水长商会,引导民营企业在区域形成产业集群,促进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为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科技支撑农业发展。立足“惠农强农”目标,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不断做强农业“芯片”,实施水稻绿色防控示范样板500,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面积740亩,科研基地368亩,持续与制种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邀请省科技特派员、农技专家下沉乡村一线,开展农技培训13826人次,培育致富带头人27新型职业农民64农业科技人员开展试验示范样板,通过培训新型农民辅导员、建立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1600多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加快。

(六)聚焦民生实事,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教体事业蓬勃发展。围绕“358”目标,推进“五园建设”理念,严格落实“双减”“五项管理”相关规定,健全“编外校长”机制,乡领导班子全覆盖挂钩辖区各级学校10所;全面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工作,提拔任用小学副校长2名,幼儿园园长3名。进一步优化校点布局,整合办学资源,完成九条沟小学撤并,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永保幼儿园和中心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各校园午休躺睡“标配”落地实施,均实现“躺平式”午睡。开展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师德师风演讲赛”等活动,加强师德建设促规范施教。健全校园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强化“153O”安全教育机制,持续推进学生食堂、宿舍“六T”管理,坚持每月组织防震等应急演练共计180场次,开展防溺水等多项宣传教育活动78场次。水长中学九年级在全市排名中上升10位,水长中学教学质量全县综合排名第八,小学综合成绩全县排名第二。兵斗村荣获全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11名教师获县级表彰,1名干部荣获市级“教育先进个人”称号,2名学生荣获保山市第五届体育运动会优秀个人奖。依托美丽中国支教团队组织小官市小学部分学生开展“青云北上”北京青岛游学项目活动。医疗卫生服务优化。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外派4名业务骨干到白求恩医院、西安交大等地进修培训学习。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举办健康教育讲座60次,发放3000多份健康资料,开展“两癌”筛查500名,儿童眼保健和视力筛查760人,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8个村卫生室服务能力达标建设顺利通过验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不断提高,全年无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发生,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有效保障。社会保障不断健全。完成小官市村老年活动中心提升改造建设。全面开展2024年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征收工作,积极落实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推动医保、社保扩面提质。发放农村(城镇)低保、特困资金、临时救助、耕地力保护等各类补助资金638.06万元。强化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项目资金使用、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的监督,扎实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行动,有效保障群众切身利益。做好“一老一小”重点群体关爱服务活动,养老服务中心项目水长敬老院复工完成主体建设。持续开展殡葬领域乱象整治专项行动,4个骨灰堂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大力支持武装工作,民兵建设、征兵、国防教育等有力开展,双拥工作不断深化,水长被县级评为“双拥先进单位”和“军民团结示范点”。文明乡风日益浓厚。结合本地地域特色与文化底蕴,完成《生命的禾》剧目创作拍摄和《安全为先,共筑水长平安梦》剧目脚本创作。大力倡导移风易俗,破除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培育积极向上文明新风尚,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积极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推动文明理念深入人心。2024年乡文化站获评为“保山市市级优秀文化站”。

(七)聚焦安全治理,社会大局安定有序。安全底线守牢筑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坚持以常态化指导提醒为主,同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29次,累计排查隐患180余条并全部整改销号,各安全生产单位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应急处突能力提高。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成立专职消防队及消防工作站,切实抓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防治、农村自建房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工作,加强安全知识宣传宣讲,组织开展应急演练3次、培训3次,提高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能力,应急处突6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平安建设深入推进。组建治安巡逻队,在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治安巡逻,有效预防和震慑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10.5%。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全乡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128,调处成功率100%,有效处置小官市村民土地纠纷、博盛电冶土地权属等长期困扰企业群众的疑难问题,持续推动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高速公路遗留问题处置,归还临时用地178.74,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严厉打击黄赌毒、涉恐、电诈等违法犯罪,深入开展“利剑护蕾”“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化解矛盾纠纷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行动,有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连续6年无命案发生,连续7年无道路交通伤亡事故,2024年,水长乡获评“市级农机安全示范乡”和市级平安细胞称号,1名干部荣获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优秀个人法治建设稳步推进。持续推进普法强基补短板不断深入,建立健全10支普法队伍,完成9名“法治副村长”聘任工作,开展点单式普法宣传6场次,开启高效精准普法新实践,对辖区276家企业,168家商铺,13家宾馆,烧烤铺、快递网点、废旧物品收购点150余名从业人员进行摸排宣传。主动接受乡人大及其主席团、社会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9件,满意率达100%。民族团结进步氛围更加浓厚,侨务、宗教、统计、科协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妇女儿童、老龄、红十字会、工会等事业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星霜荏苒、居诸不息。回首过去一年,我们踔厉奋发,踵事增华,工作难中求成,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得益于人大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在此,我谨代表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向关心和支持水长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体系不够健全。农业发展整体上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支撑,易受市场波动影响;二是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仍有空间。集镇治理、村容村貌等需常抓不懈。三是民生领域保障不充分。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部分重点民生项目建设进展缓慢,项目后续管理不到位。四是服务意识、担当能力提升空间较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5年重点任务

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一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之年,做好各项工作至关重要。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和县政府十四届四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奋力开创水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农业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结构更加优化,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全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抓转型、调结构,推动产业发展呈现新态势

持续巩固粮食安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两强一增”,着力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5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850万公斤以上。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严厉打击占用耕地及违建等违法行为,遏制基本农田“非粮化”、耕地“非农化”,真正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巩固粮食安全底线。做优做强主导产业。立足资源禀赋,继续巩固蚕桑、蔬菜、生猪等产业,在巩固和提高单产效益上下功夫,巩固和提升三个专业村,计划全年养蚕3000张,交售产量15万公斤,交售产值750万元,实现社会产值800万元。持续推进优势产业升级,大力推广粮经协同、粮蔬结合模式,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提升亩均效益。抓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工作,科研基地500亩,水稻繁种500亩,玉米制种2000亩,种植青豌豆4500亩、蔬菜1800亩、烤烟3420亩。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围绕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结合乡域实际和资源禀赋,积极拓展农业产业链,在发展乡村特色农业上拓思路、做文章,招引实力农业企业,探索小规模种植,积极培育致富带头人,发展高辣度辣椒500亩、贡菜500亩、中药材200亩,逐步带动群众发展种植,扩大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拓宽群众致富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二)坚持抓招引、攻项目,推动项目建设集聚新动能

稳步实施重点项目。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持续加强项目谋划储备,聚焦产业、民生、生态环境等方面,充分利用现有存量建设用地和闲置资产,多措并举盘活各村闲置资源,高质量完成“十五五”规划编制,储备一批可以补足产业发展短板的特色产业项目、改善乡村环境的人居环境项目、提升设施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明确指引。积极谋划衔接资金、沪滇资金等项目,做好2024年已实施项目收尾工作,推动水长敬老院建设项目完工后早日投入使用。紧盯资金投向,政策动向,积极争取“中国杂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教育研学建设、九条沟蚕桑产业提升等项目落地实施。持续释放工业活力。积极推动“绿色电力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深化绿色能源与制造业的紧密结合,全力配合园区建设,支持好集中共享储能项目建设,加大助企帮扶力度,重点推动王家山3325.6万吨建筑用石灰岩矿开采使用,保障昆钢嘉华、昊宇建材等企业原料供应,推进水泥上下游产业延伸发展。落实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现促消费政策扩面增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0万元以上,向上争取资金890万元。积极发展文旅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农活旅,做好农文旅融合大文章,认真谋划实施水长东村精品示范村旅居项目,引进有实力有资源企业,以“稻母之乡”为基础,积极探索以旅游观光、农耕体验、生态研学等多种功能的民宿旅居模式,实现好旅居项目、研学项目,助力全县农文旅融合发展。

(三)坚持抓发展、固根基,推动富民增收取得新成果

抓牢防返贫监测。聚焦“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压实帮扶责任,抓实防返贫监测帮扶、“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问题排查整改,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风险,力争年底实现动态监测对象消除17户以上。申报小额信贷200万元,促进产业发展,继续做好肉鸡、肉鹅养殖等产业帮扶,保持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稳定收入预期,实现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县平均水平。抓牢稳岗就业。落实农民工稳岗就业政策,用好东西部协作机制,深入实施“红色劳务”与重点企业搭建“点对点、一站式”信息对接平台,稳定就业规模,做好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力争农村劳动力转移、红色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开发稳步提升。抓牢产业帮扶。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搭建利益联结“金链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机制,重点抓好九条沟村、兵斗村蚕桑合作社,健全完善全产业链。

(四)坚持抓生态、优治理,推动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

生态保护加码发力。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抓实水生态环境保护,持续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巩固提升水长东村黑臭水体治理成果。深化落实“林长制”,强化日常巡林护林和林草资源管护,积极探索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森林建设质量,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违法行为,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人居环境持续提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做好乡级村庄规划编制及“回头看”工作,持续推进绿美乡村三年行动,创建美丽庭院一批。继续做好农村卫生户厕和自然村卫生公厕改造建设工作,争取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上升。因地制宜,突出生态化治理、资源化利用“小三格”“大三格”等简易实用治理设施建设,“一村一策”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争取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4.5%。完善乡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处理设施建设,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5%。

(五)坚持抓民生、补短板,推动民生福祉实现新改善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兜牢兜实民生保障,全力保障城乡低保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补贴和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按政策发放,聚焦”一老一小“群体需求,加强权益保障,完善多部门工作协调机制,持续提升关爱保护质量。深入开展国防动员、双拥创建工作,高质量完成征兵任务。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精准对接政策目标主体,持续推动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加强医药、医保部门联动,用好用活医保政策,保障医保良性运转。落实家庭医生服务,规范分级诊疗程序。全力支持医共体建设,逐步实现“信息互通、上下联动”提升乡村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推动教体繁荣发展。锚定“五年上台阶”目标,严格落实“编外校长”制度和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持续改善教学环境,推进实施中心小学运动场、小官市小学运动场等一批校建工程,完成水长乡园区幼儿园、永保幼儿园、兵斗幼儿园等级达标创建工作落实“五项管理”“双减”政策规定,做好“5+2”课后服务。全面落实“1530”安全教育模式,不断提升校园安全防范能力。持续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巩固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整改成果,做好“三防”建设,力争校园安全“四个100%”达标。

(六)坚持抓安全、稳大局,推动社会治理开启新篇章

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非煤矿山、城镇燃气、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认真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抓好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治、森林防灭火等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提升政务服务质效,落实综合受理窗口“好差评”服务评价机制,做好“12345”服务热线工单协调处置,提升工单解决率和群众满意度。全力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创建省级“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试点”,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依法解决群众合理信访诉求。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依法打击黄赌毒、涉恐、涉邪、电诈等各类违法犯罪,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不断巩固普法强基补短板成果成效,加大“利剑护蕾”“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专项行动工作力度,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健全法律服务体系,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统筹做好民族宗教、密等工作,全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红十字会等其他社会事业发展。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扬帆起航正当时,砥砺前行谱新篇。步入新时代,立足新起点,面对新挑战,我们必须继续秉承“拼”的干劲、“抢”的状态、“争”的劲头、“实”的作风,一心一意谋发展,尽职尽责抓落实,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打造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人民满意政府。

一是坚持对党忠诚,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工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定拥护“两个拥护”,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以实际行动彰显担当,以工作成效检验忠诚。

二是坚持依法行政,转变职能优服务。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持续推动政务透明化,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做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三是坚持务实担当,笃行不怠提效能。持续强化作风建设,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构建上下联动、层层负责的工作格局。紧盯发展大局,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做好各项工作,以实干实绩诠释使命担当。

四是坚持廉洁从政,持之以恒正风纪。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深化“一岗双责”,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和重点领域监管,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推进基层减负。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厉行节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有限财力用到加快发展和民生保障的刀刃上。

各位代表,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初心不改、笃行不怠、奋斗不辍,不断开创水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水长乡第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秘书组             2025年1月25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