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01525938-1/20241224-00001 发布机构 施甸县仁和镇
公开目录 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 2024-12-24
文号 浏览量 0
主题词 水利、水务 城乡建设(含住房)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查邑村:沪滇协作浇灌乡村振兴幸福花

以前啊,咱们脚下这条路还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开车回家很不方便,我们都得绕路走。你看看现在,笔直的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道路两旁架起了路灯,回家又快又方便,感谢政府的好项目啊……”查邑村毛大爷激动地说道。2024年,在施甸县仁和镇查邑村投入了沪滇协作资金700万元实施查邑村村功能提升项目,项目建成后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生活污水直排、人居环境差等问题,助力村内蚕桑产业发展,切实将“急难愁盼”转为“群众点赞”。

                                                                               建设前

                                                                               建设后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助推村庄环境提质增效。依托沪滇对口帮扶协作项目,投入资金356万元,硬化9条自然村道路,改善村庄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探索出“一个小三格+一个尾水收集池”的污水治理模式,依托项目投入174万元沪滇协作资金完成523户三格式化粪池、污水收集池、排污管道等设施建设,将农户生产生活产生的废水收集起来,沉淀后用于浇灌桑地、花园、菜园,做到“污水不出户”,提升人居环境。“现在,水泥路面修到了家门口,架设起300盏太阳能路灯,污水不乱排,侧沟不臭了,村里越来越漂亮了,群众发自内心地感谢党委政府。”查邑村党总支书记郭开彪介绍。

完善产业配套功能,赋能蚕桑产业破茧成蝶。蚕桑产业是查邑村的传统产业,查邑村有278户农户种桑养蚕,2024年桑园面积950亩,养蚕2560张,产值600余万元。通过实施沪滇项目,投入70万元在村里新建1座小蚕共育室,小蚕共育不仅优化了蚕茧的品质和产量,也为当地蚕农的养蚕之路带来便捷和收入。小蚕共育室建成后,改变了以往分散式育蚕的模式,实行专人管理、统一共育,提高了小蚕的免疫力,每年可育幼蚕1000张,每张蚕苗比市场价低20元出售给农户,能为农户节省蚕桑种养殖成本8.2万元,同时每年为查邑村壮大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可实现户均收入从2万元提高到2.4万元,让“蚕宝宝”变成“金蛋蛋”,把“新丝路”走成致富路。

                                                                              建设前

                                                                              建设后

擦亮人居环境底色,浇灌美丽乡村幸福花开。得益于沪滇对口帮扶协作项目的支持,在查邑村新建移动式垃圾收储房12座,实施村内公共区域功能提升、增绿补绿350平方米。“以前村里家家户户的生活垃圾都是摆放在家门口,垃圾车5天来清运一次,门口垃圾堆放得多就很影响环境卫生,现在合理定点摆放了垃圾收储房,群众走几步就能投放垃圾,村庄道路沿线环境卫生明显改善了。”查邑村保洁员李大爷说道。项目实施后,实现了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绿化、村庄美化,群众参与环境治理的主人翁意识提高,绿美乡村的画卷徐徐展开。

 

                                                                                建设前

                                                                                建设后

“下一步,我们将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交流学习等方面加强对接汇报,全力以赴用好对口协作资源平台,借助沪滇对口帮扶协作项目,壮大现有产业、开发新兴产业,借风扬帆,不断演绎农村美、农业兴、农民富的农村发展新路子。”仁和镇副镇长吴荣昌说。

暖暖沪滇山海情,浇灌乡村振兴花。2024年上海市共帮扶仁和镇沪滇协作项目3个,涉及资金1290万元,随着沪滇对口帮扶协作项目的实施,村容村貌“大变样”,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正成为现实,村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