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938-1/20240906-00001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仁和镇 |
公开目录 | 乡村振兴 | 发布日期 | 2024-09-06 |
文号 | 浏览量 | 19 |
近年来,仁和镇在沪滇协作项目的帮扶下,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规划提升为导向、机制创新为抓手、促农增收为目标,充分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服务、村容村貌和教育医疗等方面着力,不断推动仁和镇往兴业、宜居、强村、富民的道路上迈进,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2017年以来,上海市共帮扶仁和镇沪滇协作项目30个,涉及资金5290万元。
破解发展难题,基础设施强起来。长期以来,仁和镇利用沪滇协作项目,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住房居住功能、加强村庄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入手,破解农村环境脏、乱、差等难题,改善了居民生活条件。2020年,在菠萝村投入沪滇资金50万元硬化7条村内道路,惠及190户875人;2021年,在金鸭塘村、银滚坡村投入260万元实施道路建设和功能提升项目,惠及农户617户2885人;2023年,在查邑村投入65万元实施查邑自然村村寨道路建设项目,惠及223户1053人……青石板路曲曲折折,从东口到西口,从这家到那家,村内基础设施得到大幅改善,百姓们乘着沪滇协作的春风,连起了邻里之间最淳朴的情感。“以前我们现在脚踩的路还是一条泥巴路,一到下雨天不管去哪里都不方便,得到上海领导的帮助以后,我们村内道路硬化了,路灯变亮了,房子漂亮了……非常感谢。”查邑自然村村民毛大姐说到。
立足本土优势,集体经济富起来。仁和镇以“党组织+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2018-2023年,先后在查邑村投入沪滇协作项目资金825万元,流转农户土地建设优质蔬菜种植大棚,建设育苗工厂、晾晒大棚、预制菜研发室和产品化验室等,带动村集体增收、村民就近务工,依靠沪滇协作项目走出了一条联农带农的产业振兴路;2023年,在金鸭塘村投入70万元实施废石料加工综合治理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形成的固定资产出租给中磊石业公司经营使用,村集体获得了稳定了收入来源……
整合资源要素,村庄面貌美起来。2022年,菠萝村在巩固脱贫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借助沪滇协作项目帮扶,争取资金1635万元,以“党建+产业+文旅融合”为抓手,以浓厚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为引擎,新建2750米观光步道,安装100盏太阳能路灯,修建4个水井景观点,新建53间特色步行街商铺,拆除重建16间……以官市河为主轴打造“一河两区三室四井五寨”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周边群众承租商铺做买卖、发展农家乐、开发游乐项目等,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经济收入,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前的步道是一条长满杂草的泥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在沪滇项目的支持下,村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幸福指数明显提高了。”菠萝村副支书段瑞旭说。沪滇协作解愁盼,老街实现了从无序凌乱到规范整洁的蜕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夯实民生厚度,幸福底色亮出来。“此次电子白板及教学一体机的安装使用,将有利于学校信息化教学开展,改善办学条件。”仁和中学总务主任赵克剑说。2023年,在沪滇项目的支持下,仁和中学购置安装交互智能平板18套及教学一体机大屏配套设施、配置校园广播系统一套,项目实施后,改善了师生教育教学保障功能,提升了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借助沪滇协作的力量,厚植了民生事业底色,2023年金鸭塘村人饮及产业发展用水项目如火如荼的开建,1座15000立方米的蓄水池在2024年4月投入使用,极大地缓解了金鸭塘村干旱缺水的难题,项目建成后,用水覆盖乌土水、金鸭塘、凹子边及大小水井等自然村村民人饮、1500亩产业灌溉发展,有效带动产业发展,守牢民生底线。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沪滇结对帮扶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大能量”,温暖的春风自东部沿海地区徐徐吹来,我们沐浴着春风,用一双双勤劳的双手在西南边陲的大地上不断合奏出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