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88-8/20231110-00008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发展和改革局 |
公开目录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与执行情况 | 发布日期 | 2023-03-15 |
文号 | 浏览量 | 82 |
施甸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草案报告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以来,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的不利局面,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奋力拼搏、攻坚克难、担当实干,以作风大转变促效能大提升,全力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06.9亿元、增长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8.9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1.4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6.6亿元、增长3.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3.4亿元、增长2.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亿元、下降37.8%,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亿元、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7亿元、增长4.4%,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04.45亿元、增长7.52%,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11.75亿元、增长23.8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50元、增长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70元、增长10%,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07.1亿元、增长44.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市下达目标任务范围内。
一年来,全县上下凝聚共识、广集众智,各级干部用心谋事、激情干事,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稳定经济运行系列政策措施,确保了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乡村振兴衔接推进,持续完善帮扶政策“工具箱”,“一平台三机制”有效落实,实施帮扶措施8548条,消除风险1082户4043人,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实现所有村集体经济达10万元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1个、“云南省绿美乡镇”1个、“云南省绿美村庄”3个、“云南省森林乡村”6个。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姚关镇、旧城乡地块获全国第二批天然富硒土地认定。入驻水稻育种企业34家、玉米制种企业10家,水稻制种2840亩,科研育种材料6万份,“李小林专家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云南两系杂交水稻种业创新(施甸)中心,种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步伐加快。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县级领导挂钩服务重点企业,着力解决企业运转过程中存在困难问题,云南邦基年产18万吨高档配合饲料、云天管业复合管等项目建成投产,施甸中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全县2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序运转,工业聚集发展效应逐渐显现,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4.7亿元,增长8.7%。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深入推进,何元乡挂牌筹建全省首个全国地质文化乡,成功创建万兴春润茶文旅农庄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一部手机游云南”智慧化步伐加快,预计全年接待游客28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亿元,均增长20%。发展基础不断夯实,锦鑫东方大酒店、老旧小区改造、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有力推进,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78.5户;姚关至善洲林场、姚关至善洲故居、施甸至保山公交线路成功开通;成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省级文明城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稳步推进,禁毒防艾、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综治维稳有效开展,依法治县和法治施甸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对照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年度逾期目标持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超年度预期目标1.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超年度预期目标0.5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超年度预期目标11.88个百分点,引进市外到位资金超年度预期目标36.5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年度预期目标持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控制在市下达目标任务范围内。预计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项指标难以实现预期目标。主要原因为:疫情期间要素流动不畅、债务负担沉重、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导致生产总值低于计划目标;全县重大项目储备和开工不足,房地产等行业投资支撑减弱,导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低于计划目标;疫情期间消费疲软,致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低于年度目标;项目开工少、企业经营困难,用工需求萎缩,导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收入低于预期目标。
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全县基础设施薄弱,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不多;产业发展滞后,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不高;消费市场培育困难,民间投资活力不足;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财政收支不平衡,债务化解压力较大;民生领域补短板任务依然繁重,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对此,全县上下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3年面临的发展形势及主要预期目标建议
(一)总体发展环境。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从内部环境看,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党的二十大举旗定向、擘画指引,必将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和政策在云南交汇叠加,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开放优势正加快转化为发展效能。保山处于云南面向西南开放的前沿,国务院出台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意见,云南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为保山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县在国家、省、市重点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已谋划储备了一批重大项目,善洲精神深入人心,全县干部职工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我们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全县上下要始终保持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劲头不变,以实干抢抓机遇,用担当迎接挑战,全力推动施甸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市委、县委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传承杨善洲精神红色旅游示范区、保山中心城市联动发展区的“一地两区”发展定位,以实施系列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抢抓机遇、担当作为,奋起直追、赶超跨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施甸开好局、起好步。
(三)主要预期目标建议。根据2022年各项发展目标预计完成情况,结合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与可能,全县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宏观预期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不变价增加值增长14%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6.5%、1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完成市级考核任务。
三、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议重点抓好5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系统观念,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农业产业。抓好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以上,实施土地提质改造0.62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产量不降低,确保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2万亩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16万吨以上。探索“富硒+”产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培育富硒农业品牌。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规模化发展,确保烤烟稳控在9万亩、蔬菜12万亩、水果5万亩、甘蔗5万亩、茶叶4.7万亩,保持生猪出栏100万头以上,肉牛出栏5万头以上,新增绿色食品认定10个。实现农业总产值增长12%以上。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推动大汪溏、郭家寨、邱家寨、王家寨4个新能源项目和风吹山风力发电项目及早开工建设,启动绿色建材产业园、纱线染色及纺纱等项目。持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快产业链补链、延链、精链、强链行动,对园区企业实行“清单式”管理、“一对一”服务,帮助和引导企业构建和延伸产业链。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力度,全力推动云天管业、华电新能源、旭昇电子年内纳规,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抓实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深化“一部手机游云南”推广应用,稳步推进陡坡旅游村等项目建设,做好善洲小镇、水墨古村、温泉康养、地质科普研学小镇等项目策划包装和宣传推介。保护、挖掘和开发抗战、民俗、温泉、民族、地质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和业态,推动旅游业向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户外运动、特色生态等多业态、多元化转型升级,创建国家3A级景区2个,确保全年实现游客接待人数3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8.8亿元,均增长20%以上。
(二)坚持项目思维,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提效。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意识,立足施甸县情和发展需求,积极谋划一批突出县域优势、产业特色,事关长远、科学发展的好项目、大项目,尤其是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民生项目、产业项目。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加快国道G555蒲缥至施甸一级公路、保施高速水长连接线、松林岗水库、怒江航道施甸段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成熟度,为争取上级资金和招商引资打下基础。持续推进领导挂钩重大项目制度,实行全程跟踪服务,精准破解土地、环保、规划、投融资等瓶颈,确保各类项目落地快、开工快、达产快,开工自然能提水工程、旧城乡水系连通、大瑞铁路惠通站前广场及进场道路、善洲水库中型灌区等一批重点项目;继续推进施勐高速公路、全域土地整治、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姚关至善洲林场公路、杨家桥至太和公路、施甸至平地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土地、资金、政策等要素优先向重大项目倾斜,加强项目管理服务和协调推进,推动项目投资形成远近结合、梯次接续、滚动实施的良好格局,确保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1.7亿元、增长10%以上。
(三)坚持协调发展,推进城乡区域融合发展。坚持保护和发展相协调,统筹三条控制线,加快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抓好城乡区域统筹,促进城乡联动,推动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持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巩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惠通路、太平路和老旧小区改造,打通子龙路、太平路等断头路,推动政策性租赁住房建设和左岸星河(二期)、县一中老校区、西墩子片区地产开发,抓好善洲河道生态治理,扎实开展“两违”治理,坚决遏制违法增量。完成城乡绿化美化十年规划编制,引导市场主体与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齐心协力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建设,发动全民参与“植绿护绿”、“绿化家园”等主题活动。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防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继续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实施“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巩固拓展行动,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开展生产经营技能培训,推进“双绑”利益联结更加紧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产业项目,持续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加快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打造水长社区“稻母之源”、菠萝社区“丝路驿站”、朱市冲“滇西小桂林”等精品示范村和美丽村庄,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1个示范点。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等为重点,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村容村貌再提升。
(四)坚持改革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深化“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广运用,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主动服务与依法整治并重,挖掘市场主体发展潜力,完善市场主体培育引进政策措施,推动市场主体多起来、大起来、强起来、活起来,新增“四上”企业10户,实现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90户以上。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发展三年行动,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围绕“三张牌”及施甸产业发展定位,紧盯种业、绿色建材、资源循环利用及盘活土地等重点领域加强项目包装和推介,储备优质招商项目不低于20个,形成储备一批、在谈一批、签约一批、实施一批的大招商格局,确保新签约项目15个以上,全年完成引进市外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进一步完善债务举借、风险防控、存量化解等管理制度,全面加强对政府债务借管用还全过程监管,促进债务举借更加规范合理,努力化解债务、减轻包袱,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五)坚持共享发展,千方百计兜牢民生底线。加快特殊教育学校、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点九年一贯制学校二期等项目建设,确保善洲思源实验学校和县三幼扩建、县幼儿园分园项目完工投用,持续扩大优质教育供给,全面提升各类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稳步推进县中医医院迁建项目,完成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稳价保供,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确保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加强重大疾病和慢性病防治,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推动中西医并重发展。大力弘扬杨善洲精神,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力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力度,持续改善农民工、大学生返乡回乡创业环境,全年开发就业岗位7000个,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800人以上。健全农村留守群体关爱服务体系,精准落实助残、慈善等各项社会保障措施,全面兜牢民生底线。进一步健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8%以上。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型养老和托育服务。持续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禁毒防艾和反邪教工作,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抓实“双拥”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各种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
附件:施甸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
(草案)表
附件:
施甸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草案)表
指 标 名 称
| 单位
| 2022年预计
| 2023年预期目标
| 备注
| ||||
计划
| 全年预计
| 绝对值
| 增长(%)
| |||||
绝对值
| 增长(%)
| 绝对值
| 增长(%)
| |||||
一、生产总值
| 亿元
| 114
| 9
| 106.9
| 5
| 120.2
| 9
|
|
第一产业
| 亿元
| 32.5
| 10
| 28.9
| 7.3
| 31.8
| 10.9
|
|
第二产业
| 亿元
| 32
| 7.2
| 31.4
| 5.4
| 37.3
| 9.9
|
|
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24.2
| 7.3
| 24.7
| 8.7
| 29.8
| 11.2
|
|
建筑业增加值
| 亿元
| 7.8
| 6.9
| 6.7
| -4.7
| 7.5
| 5.4
|
|
第三产业
| 亿元
| 49.5
| 10
| 46.6
| 3.4
| 51
| 7.2
|
|
二、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90
| 12
| 83.4
| 2.7
| 91.7
| 10
|
|
三、财政
|
|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亿元
| 6.3
| 持平
| 6.4
| 1.6
| 6.5
| 3
|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 亿元
| 26.9
| 5.8
| 25.5
| 0.4
| 25.6
| 4.3
|
|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48.3
| 10
| 45.7
| 4.4
| 49.4
| 8
|
|
五、金融
|
| |||||||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 亿元
| 103.9
| 7
| 104.5
| 7.5
| 111.2
| 6.5
|
|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 亿元
| 101.4
| 12
| 111.8
| 23.9
| 128.7
| 15
|
|
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37228
| 8
| 36350
| 7
|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
| |
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15103
| 10
| 14870
| 10
|
| ||
八、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4.2
| <4.2
| ≤4.2
|
| |||
九、引进市外到位资金
| 亿元
| 80
| 8
| 107.1
| 44.5
| 117.8
| 10
|
|
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
| 10
| —
| 10
| —
| 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