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01525946-1/20240418-00021 发布机构 施甸县姚关镇
公开目录 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 2024-04-18
文号 浏览量 2
主题词 农业、畜牧业、渔业
【乡村振兴】姚关:“网”乐经济惠民生

近年来,施甸姚关小龙虾出名了,因丰富优质的水资源,孕育出生态鲜美的口感,成为了引领乡村旅游的特色美食,聚集着人气,深受市场青睐。小龙虾惠了民生,当地老百姓纷纷争当虾农,每天在撒网、收网的过程中,享受着虾儿蹦跳、钵满盆满的“网”乐经济。

春天是小龙虾逐渐出量的季节,也是价格最好的阶段。姚关小龙虾相比同行市场,具有“一虾独占春”的优势,上市早,有效填补了市场空隙。见效快,在养殖区域,年关聚水,开春可撒网捕捞,比其它地方养殖区域提前上市一个多月,价格喜人。一市斤可卖40元左右,创一年四季当中均价最高,成为了水产养殖里具资质的潜力股。短时间出长效益,“一年价格好不好,就看春天起得早不早”,抓住春天的机遇,大家你追我赶,管好自家的责任田,让小龙虾出产、出量、出效益,实现收获满满,走出一条“以虾为媒”,一“网”“钱”深的发展路子。

“姚关小龙虾好,全靠蒜园人民起得早”,在蒜园小龙虾养殖区域,成片的水体倒映着美丽村庄,韵成一道人勤春早的水乡风景。每天早晨,虾农们踏着薄雾清辉,欢快劳作,虾田里水清波漾,一条条虾网,一头系在网桩上,一头深没在水里,笔直通透若隐若现,可见一只只青皮红壳小龙虾困在网内,时而一动不动,时而蹒跚游弋,慵懒地享受着天青水静。张天彪是10年的老虾农了,每天早晨起网收虾,是他风雨不改的人生常态,收虾必须要全部武装,穿上水裤;拿齐家当,拧桶拖盆;沿着水体周边,逐一而行,弓下身子,解开网桩,双手从水里慢慢拖网,边拖边抖,边抖边收,随着网身收缩,小龙虾被“赶”到一起,一直到提出水面。提出之后,对着大盆,解开另外一头扎口,小龙虾噼里啪啦落在盆中,举钳对眼,犹如一个个斗志昂扬的铠甲斗士。小龙虾倒出清网之后,系上扎口,对着天空一抛,手中网拉出长长的弧线,犹水龙入海,清澈的水面上遗留万朵涟漪,缓缓散开。倒入盆中的虾,要通过分拣,大的入桶,小的丢入水中继续饲养。每天早晨,收完所有的面积,然后过秤交售。

张天彪说:自己以每亩1200元的价格流转了13亩虾田,春季是价格最好的时候,这几天的成品虾价格在30多元,每天收40多斤;开春到现在一个多月以来,已经包起了田租,还有一万多元的收入,按照以往的市场经验,到年底,除去成本,预计可达10万元的收入。因为自己家在路边,在荷花开的时候,坐在家门口就可以爆炒小龙虾,满足来来往往的客人需要,既提高了家庭收入,又为姚关小龙虾打了品牌,感觉成就满满。

通过了解得知,像张天彪一样的虾农,在蒜园片区有四十多户,他们流转了虾田,玩起了“网”乐经济,成为了乡土人才里的致富能手,也为把虾田交到他们手中的农户增加了一份收入。据悉;每年蒜园小龙虾都为辖区创收400余万元,带动经济消费近千万元。一只小龙虾烹饪出一道美食,成为了姚关待人接物的招牌菜,让姚关乡村旅游变得有滋有味,使一道美食成为了一个产业,助推文旅融合、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