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946-1/20240402-00006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姚关镇 |
公开目录 | 乡村振兴 | 发布日期 | 2024-04-02 |
文号 | 浏览量 | 4 |
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施甸县姚关镇一直把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当成首要任务,坚持项目引领,干群同心,着力为老百姓打造“绿美整洁、生态宜居”的精神家园。自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全镇上下轰轰烈烈掀起了以治理促建设的高潮,近期在施甸县姚关镇山邑社区朱市冲小组,就上演了一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革命的“地道战”。
施甸县姚关镇山邑社区朱市冲有上、中、下三个村民小组,共计210户人家,姚关镇坚持“干部挂联、群众投入、因地制宜、一户一策”的工作思路,核心工作就是排污治乱,让养殖粪水、生活污水、厨房水、洗澡间水“四水同收”。干部走家入户,查看地形,了解情况,与群众共商对策,研究“一户一策”方案。方案确定后,老百姓扛起锄头,拿起粪箕,动用了一切生产工具,积极投入建设改造。走进山邑社区朱市冲随处可见,在蜿蜒的巷道里切割路面布污水管道。在自家的庭院、猪圈、牛舍里挖化粪池,景象犹如挖“地道战”一样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
赵光文是山邑社区下朱市冲小组的组长,他率先完成了改造,他说;通过干部挂联,项目推动,现在老百姓情绪高涨,一家赛着一家干,展现了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拼搏向上的建设精神,大家腾出面积,让出空间,为了整个村庄的环境提升,该拆的拆,该让的让,我们朱市冲总体来说村庄密集,有效可以利用的公共区域较少,即便是房屋面积很紧张的人家,都拿出了“黄金地”、“命根子”来解决好“四水同收”的问题。在我们小组,仅在猪圈、牛舍里挖地道建化粪池的就有8家。
据悉,此次“四水同收”,因地制宜物尽其用,房前屋后有园子的农户做到污水不出园,实现“自产自销”浇菜种地。没有条件的经过建设化粪池和过滤池层层净化,步步处理让其回归自然。通过整治,让农户筑牢生活意识,养成保护绿水青山的习惯。在“四水同收”的基础上,同步推进“三堆三乱”、旱改厕、庭院绿化等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此次“地道战”家家参与,户户投入。截至目前,共开挖化粪池47个,污水处理池14个,拆除违章建筑7处,挖掘排污管道14处路面,长度约2600米,最终让山邑社区朱市冲小组呈现一派,“只有清水流,不见污水淌,村庄生风景,乡土出人文”的美丽乡村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