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01525911-1/20230829-00002 发布机构 施甸县林业和草原局
公开目录 通知公告 发布日期 2023-08-29
文号 浏览量 907
主题词 林业
施甸县林草资源及林草产业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施甸县地处滇西南边陲,怒江东岸,位于东经98°54′—99°21′,北纬24°16′—25°00′之间。东至昌宁县枯柯河,西以怒江为界与龙陵县相望,南至勐波罗河与永德县相连,北与隆阳区毗邻。国土面积2009平方公里,其中:坝区面积18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26%;山区半山区面积182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1.74%县内最高海拔2895米,最低海拔560米,年均气温17.6℃,降水量970毫米,相对湿度70%,气候兼具立体性、大陆性和海洋性特点全县辖13个乡(镇)139个村民(居民)委员会1668个村民(居民)小组,总人口34.8万人。

(一)森林资源方面。全县现有林地面积197万亩,森林面积162万亩,森林蓄积量712万立方米,其中:乔木林面积139.3万亩,竹林面积0.7万亩,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22.1万亩。将51.35万亩林地区划为天然商品林停伐保护,将15.74万亩林地区划为国家级公益林,将36.71万亩林地区划为省级公益林。“十三五”期间实施了一批生态保护、补偿和修复治理项目,森林覆盖率从“十二五”末的50.03%增加至“十三五”末的55.34%,森林面积相应增加了15.6万亩。

(二)草原资源方面。全县现有草原面积112.75万亩,草原植被综合覆盖度80%,新一轮草原承包面积涉及13个乡镇103个村71.03万亩,其中禁牧面积9.2万亩,草畜平衡面积61.83万亩。饲草业地块共258块,分布在全县12个乡镇,总面积为25.73万亩,其中天然草地241块,面积为23.31万亩,占全县饲草业地块总面积的90.60%;人工草地17块,面积为2.42万亩,占全县饲草业地块总面积的9.40%

(三)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施甸县2009年被省级认定“云药之乡”,具有发展中药材的资源优势。“十三五”以来,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推进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利用。2022年末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3790亩,产量487.5吨,产值2729万元。人工种植中药材品种23个。其中:100亩以上人工种植中药材品种主要有:三七种植面积232亩;重楼种植面积1033亩,可以收获面积121亩,产量45.8吨,产值1029万元;何首乌种植面积200亩,可以收获面积86亩,产量38吨,产值53万元;白芨种植面积146亩,可以收获面积56亩,产量12.3吨,产值158万元;黄精种植面积214亩,可以收获面积72亩,产量30,产值178万元;天冬种植面积290亩,可以收获面积240亩,产量142,产值638万元;续断种植面积185亩,可以收获面积15亩,产量2吨,产值3万元;菊花种植面积110亩,可以收获面积110亩,产量37.4吨,产值164万元;鱼腥草种植面积140亩,可以收获面积140亩,产量36.44吨,产值40.08万元;吴茱萸种植面积130亩,可以收获面积80亩,产量17.65吨,产值150万元;红芽大戟种植面积100亩;马蹄香种植面积300亩;魔芋种植面积235亩,可以收获面积160亩,产量83吨,产值116.2万元;100亩以下人工种植中药材品种主要有:石斛50亩、当归58亩、秦归31亩、党参65亩、金线莲3亩、半夏70亩、佛手89亩、山葵24亩、红花65亩、茯苓20亩),全县共有中药材合作社17家。

二、善洲林场基本情况

善洲林场由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退休后牵头创办,于19883月成立,位于北纬24°16´—25°、东经98°54´—99°21´,在施甸县城东南方向,距县城44公里,最高海拔2618,最低海拔1800全年最高气温29.5,最低气温-4,年平均气温13.85,年降雨量1115.2毫米,相对湿度78%地处姚关镇、酒房乡、旧城乡3乡(镇)交界处,主要采取“由集体或农户出林地,政府组建林场”的模式,进行造林、经营和管护。

2019年机构改革后,善洲林场、施甸县摩苍国有林场合并为施甸县善洲林场,属于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有在职在编职工34人、退休22人,属国社联营林场,下辖大亮山营林区和摩苍营林区2个营林区、6个管护站点、1个县城办事处,包括场部、1个水果基地、4个护林点、1个瞭望台、1个县城办事处,大亮山营林区属于集体林区、摩苍营林区属于国有林区,林场水、电、路全部贯通,主干道全长16公里,属四级公路。

在森林资源上,善洲林场经营管护面积6.831万亩,其中:林地面积6.77万亩,非林地0.061万亩。在6.77万亩林地面积中,国家二级公益林6.503万亩,商品林0.267万亩。活立木蓄积46176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7.52%(其中:大亮山营林区98.94%、摩苍营林区33.76%)。

在气候特点上,善洲林场地处我国西部型季风气候区,盛行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以西南季风为主,气流很强,湿层深厚。5-10月湿度大、日照少,降水充沛,故形成湿季,主要表现在善洲林场大部分地区,四季分配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年较差小,一般不足10℃,是云南省气候年较差最小的地区之一。干湿季分明,雨季(5-10月)降水集中,占全年降水的80-90%;林场地处低纬度,相对高差800以上,具有产生垂直温差的必要条件,1800-2200为北亚热带气候类型,2200-2500为暖温带气候类型,2500-2618为中温带气候类型。

在土壤分布上,善洲林场土壤类型分布具有垂直地带性特点,且土类与土类之间的分布有一定的交错重叠。土类随海拔高度分布情况为:红壤分布在1800-2200,黄壤分布在2100-2400,黄棕壤分布在2400-2618

在植被资源上,善洲林场内共有种子植物486种,隶属于330属及126科(含种下等级,不包括善洲林场内栽培的物种)。根据资源植物的用途,可划分为药用植物、油料植物、淀粉植物、野生食用植物、芳香油植物、观赏植物、有毒植物、纤维植物、鞣料植物、竹类植物、蜜源植物和其它用途植物12类。

在林草产业发展现状上,善洲林场是以森林生态效益为主的公益性国社联营林场,林场主要以森林生态建设、保护及生态修复为主,目前还开发利用。

三、林下种植优势

(一)气候资源方面。施甸属低纬山地季风气候,无明显四季之分,每年5-10月因受来自印度洋湿热西南气流影响,加之山地效应,形成多雨季节,全年雨量的82%777.7mm)集中在5-10。从11月至次年4月,因受来自亚洲西部沙漠上空西风气流影响,空气干燥晴好,降雨少,形成旱季,这段时期降雨量仅占全年降雨量的18%167.4mm),加之高原地形阻挡了北方强冷空气影响而不显寒冷。形成了“四季不明干雨分季”的气候特点。由于高原山地及怒江深谷造就了特殊的地形,相对高差较大,形成独特的立体气候,典型的“立体农业”。全县气候条件优越,年温差较小,干湿季节分明,气候的垂直变化远远超过水平变化,各种类型气候条件兼备,具有立体气候的特点。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给多种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林草资源方面。施甸县林地总面积197万亩,其中:公益林地面积55.82万亩,商品林地89.83万亩。丰富的森林资源可为林下中药材种植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扎实推进,规划抚育建设总规模14万亩、林下种植中药材1.5万亩、建设中药材苗木繁育基地0.08万亩。

(三)中药材种质资源良好。根据中国中医大学的调查,施甸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收载的药用植物药材和饮片类有36种,分别是千里光、木瓜、花椒、金荞麦等,善洲林场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如滇藏玉兰、滇缅八角、黑老虎等。

(四)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县城距昆明571公里,距南伞口岸225公里,距瑞丽姐告口岸293公里;距保山、芒市、腾冲三个机场车程均在1小时内;杭瑞高速、大瑞铁路、老320国道及省道S229穿境而过,保施高速已全线贯通。

(五)市场潜力较大。施甸县中药材企业初具规模,中药材加工、销售市场优势不断彰显。目前全县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14家。

 

              施甸县林业和草原局

                  2023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