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11533022015259234k-08_E/2018-0214001 发布机构 施甸县文化和旅游局
公开目录 旅游市场秩序和服务质量信息公开 发布日期 2018-02-14
文号 浏览量 125
主题词 旅游、服务业
施甸县旅游景区(点)

清平洞(省级文保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平洞”景区。明万历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585年,永昌参将邓子龙到此抗缅平叛时,取洞为房,并题名“清平洞”,寓战乱平息,人民安居乐业之意。清平洞由此得名。

“半山半湖特来此地寻秘境,一亭一洞何须世外问桃园”,横批“水月洞天”。这就是清平洞对远道而来的大家最朴实的问候,此地就是桃园,此地就是秘境。

清平洞,“平南开此洞,呼之谓清平,若问开洞者,虎冠乃丰城。”邓子龙的这首诗,记载了辟洞的原委。右边的一饮泉,常年有水不枯,清澈见底,水冬温夏凉,周边的百姓闲游时都是直接手捧就喝了。往里就是将军雅居了,这个窗洞可以采光,夕阳西下,奔于作战的邓将军也会在此看着夕阳,忧国思家。这是一火塘,将军和战士们在此于夜幕之下,篝火堆边低眉续谈,旁边的“银瓶”,当时是有岩水下滴入瓶,不溢不竭,随手便可舀来,就可“煮酒论英雄”,洞虽不大,我们也能回想起塘火边温情的一幕。这壁上的石台,相传是将军夏天午休的卧床。石床前的石桌,原来刻着棋盘,是邓子龙与将士弈棋处也是研究作战图的石桌。洞中石壁上刻有许多诗文。《清平洞》诗曰:洞里神仙洞外春,清平不问旧将军。静观杨柳依依绿,满笑桃花灼灼春。醉问几杯销白昼,闲拖一帚看浮云。围棋未了千年局,倦展诸夷纳贡文。洞外石崖上“倚剑”两个大字也是邓子龙将军亲笔题写的。

前面就是荷花池,这一棵桑树已经有206年历史了,由折7道的七星桥进去,池中的八角亭名为“磨剑亭”,一个多月之后,池中将会“莲叶何田田”,再过一个月将又是“映日荷花别样红”之景。

到恤忠祠院内,祠堂摆放有邓将军的塑像,邓将军到过很多地方,云南、江西、东南沿海,朝鲜,都有供奉将军的祠堂。

到厢房,可以看到格子门,都来自施甸摩苍寺,2007年为他们装上外边的保护壳。左边的属于明代木雕,上面有很多细致的故事,二十四孝、八仙过海、开心献佛等等,寓意都是说要尊老爱幼,心中有爱,不怕困难等。

上面是邓将军,下面是老书记,忠臣良将共居一堂,接受人们的缅怀与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