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910-3-/2019-0626001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农业农村局 |
公开目录 | 绩效评价 | 发布日期 | 2019-06-26 |
文号 | 浏览量 | 26 |
施甸县农业农村局
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概况
(1)主要职能:
根据《中共施甸县委施甸县人民政府关于施甸县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施发〔2015〕11号)精神,设立施甸县农业局,为施甸县政府工作部门,正科级,加挂施甸县畜牧兽医局牌子。
1.负责贯彻执行农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编制辖区农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起草有关种植业、生物产业、渔业、农业产业化、农业机械化、乡(镇)企业等农业各产业(以下简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文件、材料。
2.承担完善农村经营管理体制职责。指导农业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推进农业依法行政。提出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政策建议,指导农村土地承包、耕地使用权流转和承包纠纷仲裁管理。指导、监督减轻农民负担和村民筹资筹劳工作,指导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指导、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建设与发展。
3.指导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品质的改善。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指导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县级财政性资金安排的建议,按照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县级规划内和年度计划内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编报部门预算并组织执行。负责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编制部门农业开发规划并监督实施。
4.负责指导乡(镇)企业改革发展,组织开展乡(镇)企业统计、信息工作和运行情况分析。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政策建议,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提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指导农产品加工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
5.承担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职责。依法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发布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信息,负责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安全监测。指导农业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依法实施符合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认证和监督管理。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
6.组织、协调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依法开展农作物种子(种苗)农药的许可及监督管理。依法开展渔船、渔机、网具的监督管理。开展有关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土壤调节剂的监督管理。指导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负责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监测分析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发布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
7.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指导水生动物、植物防疫和检疫体系建设。组织、监督对内水生动物、植物的防疫检疫工作,通报疫情并组织扑灭。组织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承担县外引进农作物种子(种苗)检疫审批工作。承担农业防灾减灾的责任。监测、通报农业灾情,组织种子等救灾物资储备和调拨,提出生产救灾资金安排建议。指导紧急救灾和灾后生产恢复。
8.组织制定农业技术推广的规划、计划和有关政策并组织实施。负责农业科技成果管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化技术体系建设。指导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建设。负责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管理。指导农业教育和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参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
9.编制农业生态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指导农业生物产业发展和农业农村节能减排,指定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关工作。指导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发展,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工作。负责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牵头管理外来物种。
10.负责农业贸易促进和农业经济、技术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组织实施农业援外项目;负责实施、管理农业利用外资项目。
11.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省畜牧、兽医和动物卫生、草原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研究制定全县兽医和畜牧产业发展、动物疫病防控及饲料、兽药行业的规划和组织实施,承担本行政区域畜禽屠宰活动的监督管理。
12.负责全县烟草生产技术及科技措施的推广落实,督促、检查和指导各乡镇烟草发展工作,抓好全县烟草发展的短期规划和远景规划。
13.承办县委、县人民政府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2)部门所属事业单位
部门所属事业单位15个。分别是:
1.施甸县农业技术推广所 ,属财政全额拨款的股所级事业单位。
2.施甸县农村经营管理站 ,属财政全额拨款的股所级事业单位。
3.施甸县种子管理站 ,属财政全额拨款的股所级事业单位。
4.施甸县茶桑站 ,属财政全额拨款的股所级事业单位。
5.施甸县土壤肥料工作站 ,属财政全额拨款的股所级事业单位。
6.施甸县植保植检工作站 ,属财政全额拨款的股所级事业单位。
7.施甸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属财政全额拨款的股所级事业单位。
8.施甸县农机监理站,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股所级事业单位。
9.施甸县农机学校 ,属财政全额拨款的股所级事业单位。
10.施甸县水产工作站,加挂渔政管理站牌子,属财政全额拨款的股所级事业单位。
11.施甸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牌子,属财政全额拨款的股所级事业单位。
12.施甸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加挂施甸县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大队牌子,属财政全额拨款的股所级事业单位。
13.施甸县畜牧工作站 ,属财政全额拨款的股所级事业单位。
14.施甸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属财政全额拨款的股所级事业单位。
15.施甸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属财政全额拨款的股所级事业单位。
(3)部门人员和车辆的编制及实有情况
施甸县农业局部门2018年末实有人员编制177人。其中:行政编制29人(含行政工勤编制4人),事业编制151人(含参公管理事业编制6人);在职在编实有行政人员29人(含行政工勤人员5人),事业人员143人(含参公管理事业人员6人)。
实有车辆编制18辆,在编实有车辆17辆。
(二)部门绩效目标的设立情况
1、总体目标。年度预算执行完毕和预算项目实施完成后,履职效益明显。
2、绩效阶段性目标。2018年年初预算项目资金预算累计执行进度一季度不低于20%,二季度不低于60%,三季度不低于80%,11月底原则上达到100%,尽早发挥财政资金效益,对执行进度较慢的项目预算以及未按规定及时下达或闲置沉淀的专项资金,将调整统筹用于稳增长。
(三)部门整体收支情况
(1)2018年部门总收入9953.51万元,总支出10780.10万元,基本收入2724.91万元,基本收入占总收入的27.37%,项目收入7227.07万元,占总收入的72.60%。
(2)2018年部门总收入9953.51万元,总支出10780.10万元。农业局机关收入7809.82万元,支出8659.41万元,所属二级单位收入2143.69万元,支出2120.69万元。
(四)部门预算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为加强部门整体支出管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金和资产的使用效益,提高财务的精细化管理水平,除日常的管理工作之外,我局在部门整体支出管理方面开展了如下工作:
1.重视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强化了预算管理意识,在每季度对财务收支情况向局领导和处室部门负责人进行通报,加强了全年预算管理。
2.重视国家、省级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方面制度的学习。如:及时组织财务人员学习财会(2012)21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对照要求,组织局本级、15个二级单位进行内控情况的梳理和自查;根据《云南省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绩效管理暂行办法》(云财预[2015]427号)、《云南省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云财预[2016]5号)和《云南省农业厅 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办法的通知》(云财预[2016]15号)的要求,对项目做好相关绩效自评工作。
3.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涵盖的管理制度有:
预算管理制度:对局机关、农业局下属15个二级单位的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及预算管理评价工作进行了规范。
经费支出管理办法:明确了经费审批权限、管理要求、管理流程及控制措施等,以加强经费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对资产的配置、使用、保管、处置等环节实施全面管理。
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项目建设资金严格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财务制度的规定使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单独建账核算。
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加强非税收入的管理,确保收入的及时清收。
票据管理制度:规范财政票据的管理。
4.严格制度的执行,特别是三公经费的控制。
资金使用严格按《施甸县县级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施甸县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云南省发展改革委 农业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糖料蔗核心基地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 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等项目专项管理办法使用资金。
二、绩效自评工作情况
(一)绩效自评目的
开展自评,是进一步督促和检查项目单位执行项目情况,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使用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发挥使用效益,分析、查找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完善工作机制,提高项目执行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强化支出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自评指标体系(本部分为报告核心内容)
指标设置
根据《云南省省级财政支出预算绩效评价操作规程(试行)》(云财评审〔2016〕39号),对2018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设置投入、过程、产出、效果4个一级指标,权重分别是:15%、、30%、30%、25%。包括目标设定、预算配置、预算执行、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职责履行、履职效益、共7个二级指标,下设9个三级指标,详见附件5。
“投入”包括“目标设定、预算配置”2个二级指标、2个三级指标。主要考核部门整体绩效目标设置的合理性、绩效指标明确性、人员控制情况、“三公经费”投入情况、重点支出安排率。
“过程”包括“预算执行、预算管理、资产管理”3个二级指标、5个三级指标。主要考核部门在预算执行方面的预算完成、预算调整、预算执行、结转结余、公用经费控制和政府采购执行情况,预算管理方面的管理制度建立、资金使用、绩效管理工作和绩效自评情况,资产管理方面的管理制度建立、资产管理安全性、固定资产利用率等情况。
“产出”包括“职责履行”1个二级指标、1个三级指标。主要考核部门在规划统筹、行业管理、重点工作履职3个方面的工作任务目标实现程度,总体完成目标程度和具体项目实施完成情况。
“效果”包括“履职效益”1个二级指标、1个三级指标。主要反映全年农业部门投入对全县农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
(三)自评组织过程
1.前期准备
成立由施甸县农业局局长任组长,农业、财政局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农业、财政相关股室和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小组,全面负责相关农业项目评价工作。
2.组织实施
采取会议和随机调查的方式综合评价,听取项目单位农业生产资金执行情况汇报,抽查农户项目受益情况,听取乡镇对农业项目实施情况汇报,评价小组副组长对项目单位作具体绩效评价指标介绍,组长对农业生产项目作全面总结、对绩效评价作具体要求,经评价小组充分酝酿讨论,实事求是进行评价,并公布评价结果。
三、评价情况分析及综合评价结论
(一)投入情况分析
从评价得分情况看,此项评价满分为15分,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目标设定方面,施甸县农业局在国家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部门“三定”方案职责框架下,结合部门中长期实施规划,提出工作方向与重点,符合部门年度工作任务,绩效指标清晰、完整,指标值量化并可考核。
2.预算配置方面,施甸县农业局资金投入和机构运行有保障,预算配置基本合理。在职人员控制较好,有效控制了部门的人员成本;重点支出安排得到保障,保障了重点任务和项目支出的安排。
(二)过程情况分析
从评价得分情况看,此项评价满分为30分,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年度预算完成,完成率100%,但预算执行程度上有偏差,存在预算调整,且预算执行缓慢。结余结转资金较多,政府采购执行较好,但公用经费控制还有待加强。
2.预算管理制度健全,但落实不到位,预算绩效管理推进情况不理想,预算执行困难。
3.部门资产有效保障了履职,总体来看,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健全,资产利用程度较高。
(三)产出情况分析
1. 农村经济稳中向好。全县农业总产值预计完成36.2亿元,比上年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10439元,比上年增长10%。
2. 粮食总产稳定。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1.86万亩,预计总产16.68吨,增0.06%。
3.农业产业持续优化。传统产业持续巩固,烤烟种植8.66万亩,预计收购23.5万担,完成下达指导性任务;茶叶总产量1702吨,完成全年任务的100.1%;养蚕预计完成2.8万张,产量 112万公斤。肉类总产8.45万吨,增10.6%;禽蛋产量2070吨,增2.5%;出栏生猪104万头、牛4.2万头、肉羊4.2万只、家禽220万羽,分别增1.6%、7.5%、6.7%、1.7%。水产养殖面积9400亩,完成计划的107%;水产品产量预计达7100吨,完成全年任务的100%。特色产业平稳增长,蔬菜种植面积10.74万亩,预计产量10万吨,比上年增长1.1%;中药材种植2万亩,产量预计0.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6%;水果面积5万亩,预计产量2.01万吨。
4.科技推广全面完成。种植业上,开展农作物品种试验88个,实施农作物高产创建5.13万亩;推广粮食间套种技术40.1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40.2万亩;病虫草鼠害防治150.67万亩次,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4%以下。烤烟全面推行绿色烟叶生产措施,加大增施有机肥、深耕深松、绿肥种植、水肥一体化、绿色植保、生物质燃料烘烤等绿色烟叶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养殖业上,预计实施生猪人工授精配种2.62万窝,生猪杂交改良11.6万窝,占任务的100.8%;发展肉牛冻改点49个,预计完成肉牛冻改1.2万头,占任务的109%;推广农田种草2.13万亩,占任务的106.5%;推广青贮饲料9.9万吨,占任务的101%;完成草山改良8400亩,推广全株青贮玉米种植500亩。
5.承包土地确权颁证加快推进。地块权属调查全面结束,调查地块7.31万户、52.53万宗,调查面积86.45万亩,完成率占应调查数的99.9%,目前工作进入制证颁证阶段,完成制证颁证34768户,占比48%。预计11月底完成颁证工作。
6.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全县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4905个,农产品加工产值预计完成17.5亿元,增长25%。
7.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2017年千亿斤增粮项目、糖料核心基地建设竣工,支砌、浇筑沟渠20条,长20.5公里,架设管道9条66.06公里,修建池坝73个,建设机耕道路15条20公里,建成高稳产农田地2.84万亩,固定资产预计完成投资16511万元,占下达计划的62.3%。2018年千亿斤增粮项目和核心糖料基地建设项目全成开工,年内预计完成投资2000万元。
8.农机装备持续加强。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0万千瓦特,农机作业预计完成108万亩次;设施农业面积6831亩;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加速推进,可完成补助480万元。
9.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有序推进。2017年基层农技推广项目下派科技指导员213名,培育科技示范主体852户,组织农民培训763场次8.02万人次;2018年项目实施方案已通过审查,待批复后实施,计划下派农技人员130人次,培育5个示范主体,建设2个试验示范基地,培训农民8万人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已上报批复。
10.动物疫病防控落实到位。动物疫病防控整村推进达96.4%,春秋两防注射猪瘟49.3万头次、蓝耳病49.7万头次、猪口蹄疫70.18万头,密度63.2%、 93.7%、90.6%;注射牛口蹄疫苗10.64万头,密度 91%;注射羊口蹄疫5.92万只,密度 92%,小反刍兽疫免疫5.86万只,密度 91%;羊痘免疫0.85万只,传染性胸膜肺炎免疫0.1万只;禽流感免疫131.04万羽,密度94.34%。采集畜禽病料4000份,各种免疫抗体合格率达70%以上。
11.农业保险顺利推进。种植业保险落实20.96万亩。开展2017-2018年度能繁母猪(奶牛)保险,投保能繁母猪75341头、奶牛7头,收缴保费542.4552万元,投保能繁母猪死亡已理赔1050头,理赔金额,597.0245万元。
12.依法治农全面加强。有害生物预警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加强。完成果蔬农残快速检测819个样品,完成任务的%。查处玉米种子生产案件1件;受理水稻制种产地检疫1800.4亩,品种29个;开展生猪产地检疫19.51万头,检疫生猪18万头,屠宰检疫3.85万头;办理动物卫生违法案件15件,查处饲料案件3件。与农机手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2.5万份,检验拖拉机1694 辆,检验率100%;农机安全执法检查查处违法行为100起,报废注销拖拉机901台。签订渔业安全责任书40份,开展渔业执法15次。
13.扶贫帮困有序推进。派出扶贫工作队员20名,干部挂勾帮扶农户553户,帮扶花椒和酸木瓜苗木9194株,个人筹资投入1.84万元。
(四)效果情况分析
从评价得分情况看,此项评价满分为25分,具体情况分析如下:通过农业部门个单位及各部门的紧密配合,相互协作,实现了年初预设的目标。
四、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情况
(一)存在问题
1.项目资金使用不及时,发挥作用力不强。项目在执行过程中,中间环节较多,项目实施推进慢。
2.技术人员不足,因为农业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又缺乏工程类的专业人才,项目监管困难;
3.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不够规范,影响项目验收。
4.资金下拨时间与农业生产季节有矛盾,项目跨年度实施。
5.部分项目先建后补,报账时才拨付资金。
6.县财政困难,向县财政申请资金拨付困难,造成资金使用拨付进度缓慢。
(二)整改情况
1.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切实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2.加强项目后续跟踪服务,确保项目按质按量完成。
3.加强痕迹资料的收集,认真整理项目资料。
五、绩效自评结果应用
项目的实施,是支持受灾区域农户加快农业生产恢复的重要举措,有效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农户不能因灾致困致贫,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项目的实施,是把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补贴面积、补贴资金在村组进行公示。惠农政策的落实,有力的调动了种地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保障了农民对农业生产和耕地质量提升的投入。对自评结果进行了公示。希望上级在今后的项目预算安排中,增加项目资金预算,增加对耕地质量提升的投入,加大对受灾区域农户恢复生产的投入,发挥项目的实施效应。
六、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是健全工作机构。重点支出项目县级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农业、财政、审计、金融、监察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实施方案审查、资金兑付监督和检查等工作;成立了项目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自评工作。
二是项目严格按文件要求,实事求是对项目单位进行评价,不回避问题。
三是项目补贴过程中县财政局、县农业局适时进行监督检查,跟踪问效,坚决杜绝了违规违法现象。
七、其他需说明的情况
建立绩效管理交流平台。建议由财政主导,建立交流互动的平台,互相学习交流借鉴,推广绩效管理较好的实例,给予更多的理论和技术及指导,避免少走弯路,缩短绩效管理建设进程,建立起适合各单位实际情况的绩效管理体系,使绩效管理更好更快的服务各单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