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01525904-x/20240307-00001 发布机构 施甸县住建局
公开目录 住房保障 发布日期 2024-03-07
文号 浏览量 68
主题词 其他
施甸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征求《施甸县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方案》意见建议的函

 

施甸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征求《施甸县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方案》意见建议的函

 

广大市民朋友:

根据市、县安排,为规范和加强施甸县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国办发〔2021〕22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22〕11号)和《保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保山县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方案的通知》(保政办发﹝2023﹞48号),结合施甸县实际,牵头起草了《施甸县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提出意见建议,并于315日下午17:30前反馈至施甸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住保股赵跃国,8126195;邮箱:1346863125@qq.com

                          施甸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4年3月7日

 

 

 

 

施甸县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以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以需求为导向,合理制定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目标。采取新建、改建、改造、租赁补贴和将政府的闲置住房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多种方式,增加租赁住房供给。加强规划布局,以产业园区及周边、配套比较完善地区等区域为重点,引导“产城人”融合,促进职住平衡。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积极引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事业单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多主体投资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积极培育租赁县场主体,探索运营模式,推动形成规范稳定的住房租赁县场。力争“十四五”期间建立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全县人民住有所居。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供需匹配,科学制定发展目标

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是全县“十四五”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点任务,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摸清本县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需求和存量土地、房屋资源的情况,广泛听取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事业单位、园区等各类主体的意见诉求,结合现有租赁住房供求现状,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供需匹配”的原则,合理确定“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目标,积极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施甸县因城施策,采取新建、改建、改造将政府的闲置住房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多种方式增加供给,科学制定本县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管理政策措施、年度建设计划,并向社会公布。鼓励县直部门、各乡(镇)按保障性租赁住房总套数30%的比例筹集人才住房,解决各类人才住房问题。(牵头部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责任部门:县委组织部、县发展改革委、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国资委、各乡(镇)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因地制宜,合理确定相关标准

1.建设标准。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已经开工或建成的住房转为保障性租赁住房使用的,可以适当放宽面积标准。原则上县直部门、各乡(镇)70平方米以内户型不应少于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总套数的70%。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要结合市场更新和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实现职住平衡,并合理配套商业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占比不高于建筑总面积的30%。保障性租赁住房应完成绿色环保的基本装修,具备基本入住条件。(责任部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租金标准。保障性租赁住房租金接受政府指导,应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评估租金,不高于市场租金的90%,面向本单位、本系统职工定向供应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租金可进一步降低,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租金应不低于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具体租金标准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确定。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立保障性租赁住房租金定期评估发布制度。(责任部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发改局)

(三)政策支持,引导多方主体参与

施甸县人民政府要加大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引导多方主体参与,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多渠道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积极引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事业单位等多主体参与建设,支持鼓励房地产企业参与建设运营,积极培育和发展专业化住房租赁企业。(牵头部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责任部门: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税务局、相关金融机构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监管,建立完善发展机制

1.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发改、财政、自然资源、住建、税务、人行、金融监管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密切协作,共同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牵头部门:县住房城乡建设局;责任部门: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税务局、相关金融机构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建立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联审机制。构建快速审批通道,实行重点项目告知承诺制,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出具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后,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推动项目尽快落地。(牵头部门:县住房城乡建设局;责任部门: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3.建立保障性租赁住房监管机制。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要将保障性租赁住房纳入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统一管理。加强建设监管,落实建设适用标准和绿色建筑标准,确保住房品质。加强租赁监管,规范租住行为,保障租赁双方合法权益。加强运营监管,严禁将保障性租赁住房上市销售或者变相销售,严禁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为名违规经营或者骗取优惠政策。(责任部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三、落实政策

(一)简化审批流程。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审批事项原则上不得超出《云南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事项清单》范围,并根据清单动态压减。不涉及土地权属变化的项目,可用已有用地手续等材料作为土地证明文件,不再办理选址意见书等用地手续。利用产业园区中工业项目配套用地建设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可与项目本体一并办理立项、规划、建设手续;利用企事业单位自有土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由属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会同自然资源规划、发展改革等部门审核后报属地人民政府批准;利用非居住存量土地和非居住存量房屋建设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持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办理立项、用地、规划、施工、消防等手续。采取出具保障性租赁住房认定书方式的,审批时限不超过40个工作日。(牵头部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发展改革委、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落实土地支持政策

1.鼓励利用闲置存量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对居住存量房屋和闲置、低效利用的商业办公、旅馆、厂房、仓储、科研教育等非居住存量房屋,在尊重群众意愿和符合规划原则的前提下,可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期间,不变更土地使用性质,不补缴土地价款。(牵头部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责任部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国资委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当年度人口净流入或被省级确定为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城市的县,可利用企事业单位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土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对企事业单位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土地,在尊重群众意愿、合理规划配套的前提下,可用于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并变更土地用途,不补缴土地价款,原划拨的土地可继续保留划拨方式。(牵头部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责任部门:县住房城乡建设局)

3.当年度人口净流入或被省级确定为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城市的县,可在产业园区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经县人民政府同意,产业功能区中工业项目配套建设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的用地面积占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上限可由7%提高到15%,建筑面积占比上限相应提高,提高的部分主要用于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严禁建设成套商品住宅。(牵头部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责任部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4.当年度人口净流入或被省级确定为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城市的县,可优先供应保障性租赁住房土地。自然资源规划部门应将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需求情况纳入年度住宅用地供应计划中,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优先安排、应保尽保,主要安排在产业园区及周边、交通便利点和城县建设重点片区等区域。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可采取出让、划拨、租赁等方式供应,以出让或者租赁方式供应的,可将保障性租赁住房租赁价格及调整方式作为前置条件,允许土地价款分期收取。新建普通商品住房项目,可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具体配建比例和管理方式由县人民政府根据实际确定,并将配建比例纳入土地出让方案。鼓励在县城更新项目、闲置公房处置中配建或者改造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牵头部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责任部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5.当年度人口净流入或被省级确定为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城市的县,要落实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土地支持政策。(牵头部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责任部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三)落实财政支持政策。对列入国家计划任务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积极争取中央、省等各类补助资金支持。在防控债务风险的前提下,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支持。(牵头部门:县财政局;责任部门:县发展改革委、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落实税费支持政策。根据《关于完善住房租赁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告2021年第24),符合公告有关规定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租赁企业享受相应税收优惠。利用非居住存量土地和非居住存量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取得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后,按照住房租赁业务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政策。(责任部门:县税务局)

(五)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等要落实国家和省明确的金融支持政策,按照市场化原则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为保障性租赁住房自持主体提供商业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公司信用类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用于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鼓励信用增进企业在坚持市场化原则的前提下,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租赁运营企业发行债券提供信用增进服务。(责任部门:中国人民银行施甸县支行、各金融机构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落实水电气价格支持政策。利用非居住存量土地和非居住存量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取得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后,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按照居民标准执行。有关企业要保障水、电、气供应和使用安全稳定。(牵头部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责任部门:县电力公司、县自来水公司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规范管理

(一)明确保障对象。原则上不设收入门槛,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面向在申请项目地就业、无自有住房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重点保障从事基本公共服务的群体。施甸县人民政府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确定保障性租赁住房准入和退出的具体条件,不设收入门槛。(责任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二)合理确定租金。按照租户可负担、企业经营可持续的原则,引导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租金定价机制。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租金应当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县城租赁住房租金水平,由持有运营单位评估确定后报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备案。(责任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发展改革委员会)

(三)严格监督管理。在项目建设运营中要切实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保障性租赁住房质量安全和消防安全。规范租住管理,加强租金和押金监管,保障租住人合法权益;加强运营管理,确保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得上市销售或变相销售,严禁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为名违规经营或骗取优惠政策;加强不动产登记管理,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需办理不动产登记的,按项目整体办理核发不动产权证书,不予分割办理;加强信息管理,按照全国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系统的要求及时录入信息,实行动态管理。(责任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推进,县级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协同推进,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二)压实主体责任。县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负主体责任,要统筹负责房源筹集、项目审批、质量监管、人房动态管理等工作,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运营全过程监管。

(三)做好政策衔接。县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对现有支持租赁住房的各类政策进行梳理,符合规定的均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规范管理,未纳入的不得享受利用非居住存量土地和非居住存量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不补缴土地价款等国家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专门支持政策。在满足本地公租房、棚改安置房需求,并稳步扩大保障覆盖面的前提下,部分闲置的公租房和棚改安置房可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要做好人才住房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的政策衔接,吸引优秀人才、鼓励引导保山籍大学毕业生和青年人才赴保返保就业创业。

(四)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报刊、宣传手册等传统媒体及互联网、官网等新媒体,多渠道、广覆盖大力宣传报道保障性租赁住房相关政策,让广大企业、群众知晓政策规定。畅通线上线下沟通交流渠道,主动收集整理市场主体和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强舆情监测,营造良好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