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903-1/20160818-00001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财政局 |
公开目录 | 政府预算 | 发布日期 | 2016-08-18 |
文号 | 浏览量 | 43 |
一、2015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财税部门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和优化支出结构,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全力保障民生领域支出,努力保障各项重点支出。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60,158万元,比2014年增加6,932万元,增长13%,其中:县本级完成39,509万元;乡镇级完成15,780万元;水长工业园区完成4,869万元。财政总支出完成252,016万元,比2014年增加32,934万元,增长15%,其中:县本级完成191,182万元;乡镇级完成53,910万元;水长工业园区完成6,924万元。圆满完成县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收支目标。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4,452万元,比2014年增加7,032万元,增长18.8%,完成年初预算的102.9%。剔除园区数据后完成40,800万元,比2014年增加6,800万元,增长20%,完成年初预算的100%。分级次收入情况:县本级收入25,771万元,乡镇级收入15,029万元,水长工业园区收入3,652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39,332万元,比2014年增加42,762万元,增长21.8%,完成年初预算的116.2%。剔除园区数据后完成233,328万元,比2014年增加42,787万元,增长22.5%,完成年初预算的116.4%。分级次支出情况:县本级180,119万元,乡镇级53,209万元,水长工业园区6,004万元。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45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98,544万元,债券转贷收入15,860万元,上年结转9,084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905万元,调入资金4,901万元,收入总计273,74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9,332万元,上解上级支出6,090万元,债券还本支出15,86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370万元,支出总计263,652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10,094万元。
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77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96,931万元,下级上解收入2,561万元,债券转贷收入15,100万元,上年结转6,180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4万元,调入资金4,870万元,收入总计251,43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0,119万元,补助下级支出43,571万元,上解上级支出5,991万元,债券还本支出14,185万元,债券转贷支出915万元,支出总计244,781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专项支出6,656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执行情况
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0,774万元,比2014年减少2,601万元,下降19.4%。分级次收入情况:县本级10,056万元、乡镇级78万元、水长工业园区640万元。
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12,684万元,比2014年减少9,828万元,下降43.7%。分级次支出情况:县本级11,063万元、乡镇级701万元、水长工业园区920万元。
全县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情况:基金收入10,77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4,024万元,债券转贷收入30,900万元,上年结转6,410万元,收入总计52,108万元;基金支出12,684万元,债券还本支出30,900万元,调出资金682万元,支出总计44,266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转7,842万元。
县本级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情况:基金收入10,05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812万元,债券转贷收入30,900万元,上年结转收入6,192万元,收入总计50,960万元;基金支出11,063万元,补助下级支出748万元,债券还本支出30,900万元,调出资金659万元,支出总计43,370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转7,590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执行情况
2015年全县社保基金收入32,251万元,比2014年增加5,092万元,增长18.7%;社保基金支出37,056万元,比2014年增加9,216万元,增长33.1%。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情况: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2,25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4,374万元,上年结余27,356万元,收入总计63,981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0,640万元,上解上级6,416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26,925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502万元(全部为上级补助收入,其中县本级2万元,水长工业园区500万元)。
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502万元,上年结转收入0万元,收入总计502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02万元,支出总计502万元,收支平衡。
县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万元,上年结转收入0万元,收入总计2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万元,支出总计2万元,收支平衡。
以上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数据均为快报数,正式决算数据待省、市财政审核批复后,我们再向县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报告。
二、2015年全县财税工作的主要情况
(一)多措并举,实现收支目标
2015年,受经济整体下行、结构性减税政策等影响,面对调资增资等刚性支出剧增、财政资金调度进一步紧张、收入增长更加难以满足发展需求、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严峻形势,全县财政部门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千方百计,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抓好财政收入和优化支出结构,圆满完成了全年的收支目标。
组织收入方面:一是继续完善新一轮县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乡镇协税护税积极性,形成了县乡两级齐心协力抓收入的良好局面。二是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坚持定期召开财税工作联席会议,研究经济形势,千方百计挖掘增收潜力,认真落实财税收入目标责任制,强化科学化、精细化征收管理。三是强化重点税源监控管理,贯彻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认真实施“营改增”试点工作,大力开展税收跟踪检查,做到“抓大不放小”,严防“跑冒滴漏”。四是严格执行非税“收支两条线”管理,依托非税票据信息平台,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充分调动执收单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安排支出方面:一是严格执行新《预算法》,遵循“保工资、保民生、保运转、保重点”的原则,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资金均衡拨付。二是主动与项目主管部门沟通联系,掌握项目进展情况,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加快项目资金拨付。三是严格控制预算追加,清理结转资金,开展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对结转两年以上的资金全额收回县财政统筹,清理收回财政外借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盘活存量资金4,622万元,集中财力保障民生及重点支出的需要。四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全年共争取到上级补助资金200,745万元。
(二)保障民生,彰显公共财政
2015年,全县用于民生领域财政支出达168,462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4%。一是社会保障支出32,816万元,保障社会救助、城乡低保、五保供养、退役安置等支出,推进县中心敬老院和由旺、仁和敬老院等项目建设。二是教育事业支出40,205万元,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营养改善计划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补助等政策,推动学前教育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职业教育等项目实施。三是支农惠农支出52,430万元,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整族帮扶、精准扶贫等项目建设,加大金融服务“三农”力度,实施的“一事一议”、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惠及全县13个乡镇54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7,730户48,800人。四是各类调资增资支出15,151万元,认真落实增资调资政策,重点是落实政策性调资、乡镇岗位津贴、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并轨制度改革等政策。五是保障性住房支出15,997万元,全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六是医疗卫生支出27,014万元,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救助体系建设。七是文化事业支出1,218万元,支持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三)抓住重点,服务经济发展
2015年,财税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紧扣县域经济发展、扶贫攻坚和城乡建设等重大项目建设方面,致力于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一是加大统筹城乡发展投入。安排城市建设专项资金2,000万元、节能环保资金500万元,推进村庄规划、县城交通路网、城乡一体化建设等工作。二是落实招商引资政策,对落地项目兑现优惠政策。三是工业专项投入1,000万元,支持农特产品深加工、水电及光伏项目、风能电场建设、冷链物流建设、华兴片区建设等。四是交通专项投入1,300万元,支持国道G555施甸段公路建设、大瑞铁路施甸段建设、全县交通网建设等。五是项目前期投入1,059万元,水利专项投入300万元,推进“一带一路”项目、“四个一百”项目、龙门口水库建设以及中央、省预算内投资项目建设。六是扶贫攻坚投入523万元,推进全县扶贫开发、布朗族整族帮扶、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七是积极开展融资工作,筹措资金包装项目,为项目建设提供了保障,有效缓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土地收储及整理开发、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红谷田水库建设等项目资金压力。
(四)推进改革,提升管理水平
2015年是财税改革深入推进的一年。一年来,全县财税部门求真务实,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关于财税改革的方针政策及要求。一是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认真组织学习贯彻新《预算法》,完善政府预算体系,编制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全口径预算管理,试编了财政三年中期规划,初步建立了预算跨年度平衡机制。二是继续推进预算公开。总预算、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都已按要求公开,内容已细化到经济分类的项级科目,范围实现了全覆盖,试编了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三是强化预算约束。完善部门预算改革,逐步提高预算编制到位率和执行率。完善财政一体化核算和民生资金监管信息平台,加快内部控制建设,充分发挥财政改革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四是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等方面改革,积极推广应用乡镇财政一体化信息系统。五是扎实做好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和行政成本控制工作。出台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管理等试行办法,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公用经费支出,实现“三公”经费支出零增长。规范政府采购,全年审批采购金额5,647万元,实采节约580万元,节约率8.86%。六是积极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保持县乡体制框架不变,调整对乡镇财力补助,确保工资发放、机构运转和财政平衡,以保证基层财政具备基本的公共服务能力。七是进一步清理甄别政府性债务,不断强化债务举借、使用、偿还全过程管理。八是加大培训力度。全年共组织政府采购信息编报统计、农村财会人员、财政基层干部、新《预算法》等培训10期近2,000人次。九是加大财政检查力度。开展财政一体化核算系统使用情况监督检查、涉农专项资金监督检查、财政存量资金清理等6项检查清理工作,积极探索和建立科学的财政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在严格预算管理、加强增收节支、保障政策执行、维护财经秩序、提供决策参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十是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贯彻《预算法》、《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财政法规,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财政监督职责,加大财政执法力度,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各位代表,2015年财政预算平稳运行,但依然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主要是:一是全县缺乏支柱税源,加之经济下行压力以及“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影响,财政收入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二是新增财力难以满足刚性支出需求,养老金并轨等改革性支出增长较快。三是预算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财政绩效管理和加强监督的任务还很重。对此,我们将总结经验,认真研究,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等措施综合施策,努力加以解决。
三、2016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2016年是 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财税改革的关键之年。2016年全县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省委市委全会、县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准确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旅游名县、生态立县、城镇富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改革活县”七大战略,抓实“四化五加强”工作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坚持依法理财,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强化风险防控;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优化支出结构;稳步推进各项财税改革,强化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施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16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如下: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51,943万元,比2015年增加7,491万元,增长16%。剔除园区数据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48,000万元,2015年增加7,200万元,增长18%。
分级次收入安排情况:县本级32,070万元;乡镇级15,930万元;水长工业园区3,943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65,151万元,比2015年增加25,819万元,增长10%。剔除园区数据后,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58,877万元,比2015年增加25,549万元,增长10%。
分级次支出情况:县本级226,899万元、乡镇级31,948万元、水长工业园区6,304万元。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平衡情况为: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943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06,740万元,上年结转10,094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370万元,收入总计271,14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5,151万元,上解上级支出5,996万元,支出总计271,147万元,收支平衡。
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平衡情况为: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07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05,440万元,下级上解收入1,416万元,上年结转6,656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0万元,收入总计245,58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6,899万元,补助下级支出12,783万元,上解上级支出5,900万元,支出总计245,582万元,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安排
2016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4,755万元,比2015年减少6,019万元,下降55%。其中:县本级3,928万元,乡镇0万元,水长工业园区827万元。
2016年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3,797万元,其中:县本级12,718万元,乡镇202万元,水长工业园区877万元。县本级支出涉及县城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全县政府性基金的平衡情况是:政府性基金收入4,75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200万元,上年结转7,842万元,收入总计13,797万元;基金支出13,797万元,支出总计13,797万元,收支平衡。
县本级政府性基金的平衡情况是:政府性基金收入3,92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200万元,上年结转7,590万元,收入总计12,718万元;基金支出12,718万元,支出总计12,718万元,收支平衡。
(三)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安排
2016年全县社保基金收入45,777万元,比2015年增加13,526万元,增幅41%;社保基金支出43,911万元,比2015年增支13,271万元,增幅43%。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情况:社会保险基金收入45,777万元,上级补助收入6,500万元,上年结余26,925万元,收入总计79,202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43,911万元,上解上级5,061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30,230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
2016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150万元,比2015年增加150万元,来源主要为国资公司的股利收入,天源公司和鑫源公司的利润提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655万元,比2015年增加153万元。
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5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505万元,上年结转收入0万元,收入总计655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655万元,收支平衡。
县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5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5万元,上年结转收入0万元,收入总计155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55万元,收支平衡。
四、2016年财政重点工作安排
(一)抓收入组织,奋力突破增收瓶颈
把抓好收入组织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税收管理,拓展非税增收空间,加强考核督查,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努力破解增收难题。一是坚持定期税源调查和分析,努力挖掘增收潜力,强化对砂石、矿产、土地治理、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监控,完善奖励约束机制,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二是坚持依法治税,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不动摇,继续依法执行结构性减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及时清理到期优惠政策,确保税收收入应收尽收。三是规范非税收入征管。进一步健全非税收入征管制度,充分发挥非税收入管理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做好综合预算,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统筹安排使用,壮大财力。四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进一步树立节支也是增收的理念,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稳步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接待、培训、会议审批制度,确保“三公”经费零增长。五是把握政策机遇,争取上级支持。紧抓全省加快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实施“五网”建设5年大会战,保山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三张旅游名片、建设“五基地一中心”和省委书记挂钩施甸的难得机遇,认真研究上级政策及相关文件精神,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和各项专项资金。抓住机遇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融资平台,争取更多融资注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抓支出优化,努力保障民生领域
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在保证工资发放和基本支出的同时,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均衡发展。一是“保工资、保运转”是财政支出的基本需求,在支出结构调整中要优先保证人员工资、规范性补贴、事业经费等支出,保证正常运转经费和各类政策性支出及时拨付到位,确保全县工作机构正常运转。二是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的思路,继续落实好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不低于上年的硬指标要求。不断加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计划安排:社会保障支出42,047万元,教育支出52,786万元,医疗卫生支出31,114万元,文化事业支出1,657万元。三是加大“三农”投入。创新管理方式,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政策,计划安排农业支出56,889万元,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财政保障能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三)抓重点工作,致力服务经济发展
在“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资金力量确保整县脱贫工作推进,计划投入各类整县脱贫专项财政资金8,500万元,其中:城市专项2,000万元,教育专项1,000万元,交通专项1,000万元,扶贫专项1,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1,000万元,产业发展专项1,000万元,生态建设专项1,000万元(其中垃圾热解气炉农村垃圾处理专项资金500万元,柴改电专项资金500万元),水利专项500万元。一是继续支持交通建设、新农村建设、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易地扶贫搬迁、水利建设、城市建设、“五网”建设等重点项目。二是加大规模企业挂钩培植力度,强化工业支撑带动作用,加快新型工业化。三是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保证失地农民住有所居。四是不断探索ppp融资模式,支持城投、水投、旅投公司等项目融资承贷主体发展壮大,做好融资项目包装,多措并举筹集资金,推动我县棚户区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等项目顺利实施。
(四)抓财税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一是进一步落实“营改增”扩大行业试点范围等税制改革政策;完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全面清理规范财税优惠政策;进一步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规范政府采购,积极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建立财政偿债保障和完善债务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实施有效的债务管理。二是推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体系建设。推进对乡镇财政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积极推行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建设。三是保持现行的县乡体制框架不变,调整对乡镇财力补助,确保工资发放、机构运转和财政平衡,保证基层财政具备基本的公共服务能力。四是严格执行新《预算法》,不随意调整和追加。五是继续做好盘活存量和清理收回财政外借资金工作,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六是完善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的内控制度,修改完善差旅费管理办法;稳步推进公务用车改革,落实公车补贴制度,压缩一般性支出不低于5%。七是开展县级重点支出资金切块预算,继续对教育、工业、交通、城市建设、水利、扶贫和环保等六类资金实行切块管理。八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扩大绩效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价覆盖面,加大项目资金跟踪问效力度,将评价结果与次年预算相结合。
(五)抓依法理财,推进财政法治建设
坚持依法理财,完善财政监督制度,开展财政执法监督检查,推进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一是加强财政监督制度体系建设。认真贯彻执行《预算法》、《会计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结合我县财政工作和财政运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财政法规和财政规章制度建设,努力构建完备的财政监督制度体系。二是构建公共财政监督新机制。进一步强化为民理财的观念,积极、主动、依法配合县人大和审计部门对财政的监督,进一步建立健全部门预算编制、执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加大对部门预算事前审核和事中监控力度,提高财政预算约束力。逐步构建以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为重点,以事后检查为补充的现代财政管理监督制约机制。三是强化财政执法监督检查。加强会计监管,规范会计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大对财政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严肃财经法纪。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与内部控制制度,保障财政资金运行安全高效。
(六)抓队伍建设,提高科学理财能力
按照“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和“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大讨论活动的要求,坚持党建与财政工作双推进,全面加强机关队伍建设,加强干部教育,健全长效学习机制,完善科学合理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一是建设学习型机关。通过采取在职培训、岗位自学、定向培养等多种形式,使财政干部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深入贯彻执行《公务员法》,加强对职工的科学有效管理,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积极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激励干部开拓创新、干事创业。三是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努力构建惩防并举的防腐机制。认真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两个务必”,牢记宗旨,服务大局,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觉悟高、理财能力强、工作作风好的财政干部队伍,为完成全县财政改革与经济发展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