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01510844-4-/2022-0109037 发布机构 施甸县酒房乡
公开目录 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 2022-01-09
文号 浏览量 12
主题词 其他
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新一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酒房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是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五年,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机遇意识、担当意识、斗争意识和进取意识,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奋力开创酒房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县五化建设,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打造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文明开放、环境优美、民族团结、和谐安宁的美丽新酒房,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13亿元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万元,年均增速保持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年均增长4%以上,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年均增长6%以上;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不低于全县平均增速。力争到2026年,全乡经济实力大幅跃升,交通、人才等要素保障更加健全,生态环境和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治理效能全面提升,民生福祉更加殷实,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转型升级为主线,高质量推进产业融合。充分发挥酒房冷、温、热立体型气候优势,全面推进姚打公路沿线、怒江流域农业产业带建设,加快发展两烟、核桃、甘蔗、茶叶、蚕桑、果蔬和中药材为重点的乡村特色产业,巩固两青作物种植,鼓励农户实现集约流转土地发展富硒有机蔬菜和水果。建设一批现代农业试点区,形成一批一体化全产业链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本地养殖大户作用,带动生猪、肉牛实现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大力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一批高原富硒农业产品品牌,不断提升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着力推进生猪和肉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构建生猪和肉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2026年,实现稳定粮食种植7.2万亩、蔬菜0.45万亩,生猪出栏19万头,肉牛出栏0.83万头,实现农业总产值8.6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二)坚持以城乡融合为路径,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开展四个专项行动,着力推进一平台三机制建设,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产业帮扶、村集体经济、培训就业四个全覆盖,继续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坚决守住不发生返贫的底线,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抓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抓实粮食安全;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大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提升乡村宜居水平。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加快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巩固卫生乡镇创建成果,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抓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为重点,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梯次推进农村污水治理。

(三)坚持以绿色发展为方向,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生态酒房良好形象的发力点。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强扬尘治理,提升空气质量。严格落实河(湖)长、林长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大怒江(施甸段)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

(四)坚持以共建共享为宗旨,高质量推进民生福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抓好双减工作,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健全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全面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发展普惠托育,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加强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工作。健全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参保,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不断推动就业培训、劳动力转移、创业扶持等工作落实。落实社会化救助兜底保障工作,依法依规织牢织密基本民生保障网。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推进殡葬事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五)坚持以民主法治为保障,高质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依法治乡,开展好八五普法工作,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信访制度,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重要物资储备能力建设,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九进措施,高质量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防输出不动摇,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推进疫情防控关口前移。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深入推进打跨、防电诈、打盗抢、缉枪治爆、命案防控及黄赌毒等重点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打好第五轮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深化拓展双拥工作。用民众智慧、集民众之力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构共建共治共享之局,创安全稳定幸福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