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01525946-1-/2020-1210009 发布机构 施甸县姚关镇
公开目录 公共服务 发布日期 2020-12-10
文号 浏览量 32
主题词 文化
姚关镇2020年文化广播中心年度总结报告

     

  

姚关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2020    

工作总结    

    

    

    

    

    

    

    

    

    

    

姚关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    

202012月30    

    

    

    


一年来,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在姚关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文化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配合下,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姚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工作,紧紧围绕施甸县整县脱贫、易地扶贫和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坚持“红色文化和绿色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做活做好绿色旅游文章,加快善洲精品小镇建设。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文化引领,吹响抗疫集集号,弘扬时代主旋律,促进全民抗疫,确保一方水土安宁  

2020年注定不平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姚关镇文化站紧急关闭了免费开放工作,取消了春节民俗文化系列活动,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关闭辖区内宾馆、酒店、餐饮、景区、娱乐会所,与全镇干部职工一起投身于抗疫当中,身赴抗疫一线,掀起全民抗疫。期间采集了众多抗疫方面的先进人物典型,先进事迹,推出成功的经验和有效做法,利用广播、快手、抖音、公众平台文章等进行推送,制作了极具姚关特色的硬核宣传,起到了非常时期的关键作用。  

二、 为脱贫攻坚鼓士气,营造文化宣传氛围,不获全胜不收兵  

做好脱贫攻坚的文化宣传工作,一直是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板块,治贫先治愚,脱贫先脱盲,文化作为一个根治贫穷顽疾强心剂,只有思想上有所觉悟,脱贫就会成为按部就班,水到渠成的事情,姚关文化站在这方面积极注入文化元素,跳起脱贫舞,唱起脱贫歌,利用网络的形式,在抖音、快手里创作一些幽默、诙谐的段子得到了高度的关注,潜移默化的让扶贫的主题和目的有了改变,把少数被动的思想意识改变成积极主动,转换了“政府要求我脱贫”的慵懒心态,到“我自己要脱贫”的积极心态。结合中央政策和姚关镇党委政府的实际,深入各村寨创作了生动的扶贫标语和接地气的墙画,既美化了乡村建设,又营造了脱贫攻坚的文化宣传。  

三、 群策群力实施项目,夯实基础,为旅游发展做好铺垫  

姚关镇党委政府围绕着“项目就是为国计民生和姚关的旅游服务”的宗旨,从“一把手”挂帅积极协调各方面的项目,编制好姚关的发展,在发展民计民生的同时,大项目用来撬动旅游,小项目用来丰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过来的半年里,从大的方面看,南水北调工程如期开工,水韵姚关,生态农庄初见雏形,上海闵行区注入扶贫项目小白龙蓝莓园基础设施改造顺利实施,为姚关的旅游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夯实了姚关旅游业的发展;从小的项目上看,移民搬迁点文体活动室和蒜园村黄泥坎“七彩云南健身”项目的实施,从很大程度满足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茶余饭后有了去处,享受着乡村建设的成果。  

四、 继续申报旅游扶贫创建工作  

根据保山市一部手机游云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旅游名村等八项类别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云南省旅游名镇创建规范评定内容》、《云南省旅游名村验收管理办法(试行)》、云南省旅游名村创建规范评分表(《云南省旅游名村创建规范(试行)》标准要求,姚关镇结合实际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在姚关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各村文化干事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完成了姚关镇旅游名镇,山邑村、大岭岗村为旅游扶贫示范村的后期材料完善工作;继续申报了传统村落大乌邑村、布朗民族村寨陡坡为第二批旅游扶贫示范村。  

五、 恢复疫情之后的正常开放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逐步开放好辖区内的公共文化设施,开放好文化站内图书室、电脑室、文体活动广场,开放了清平洞等景区,监督好一些从事文化行业的商务会所的开放,开放了文化站定点培训机构,光茂琴行,玉梦舞蹈培训中心,起点琴行等,培训了260人次,文化站内进行篮球各类健身活动1200多人次,村级各个文化活动场所进行平时文化活动32000多人次。  

六、 继续整理姚关文献,挖掘和保护好姚关传统文化  

撰写收集能够反映姚关风土人情、人文故事的文章14篇,为收集姚关文献做好铺垫,讲好姚关故事,筑牢深厚文化底蕴,在传统文化上着重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申报了第五批瓦窑蒋终能传统手工治茶,第六批富阳村杨翠芬、杨翠仙传统木雕手工,挖掘了第七批山邑传统草鼓凳手工制作。  

七、 广播电视上和农村数字电影的放影  

积极组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对全镇437户搬迁户农户进行广播电视覆盖进行维护,并结合实际给予农户维护广播电视收视设备,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对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内和12个村委会建起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站点,全面建有农家书屋,藏书144000多册。农村数字电影上放影26场,打通文化下乡最后一公里。  

八、 文化诠释好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创姚关旅游卫生文明环境    

姚关镇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扎实开展“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管集市、常消毒、众参与”7个专项行动,姚关文化站,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全面改善人居环境,筑牢严密的个人健康“防疫大堤”,形成坚不可摧的“免疫屏障”,利用农村文艺队在基层的宣传作用,编排了脍炙人口的卫生标准说唱节目,利用抖音、快手等方式做好宣传。在公共场所和旅游景点改造了洗手台,把爱国卫生的成果运用在姚关各大景区,为姚关旅游服务提升了档次,让爱国卫生运动成为了姚关的一张名片,长期坚持不懈的抓下去,形成全面参与,全面自觉,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组织小范围的文艺活动,宣传好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和姚关面临的中心工作,宣传好农村殡葬改革的活人墓拆除,组织完成县级送戏下乡4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三、存在的不足    

(一)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文化站点建设滞后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村文化站点活动场所狭小活动器材短缺,文化站编职为5个,在编4 人,但在岗仅为2人,且均兼他职,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乡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是文化站点建设经费紧缺    

由于文化站点建设不仅要修建活动室还要配有相应活动器材、图书、电脑、管理人员等需要对站点设施不断进行更新、维护,而政府财力有限,拿不出更多经费用于文化站点的建设,因此出现“有心无力”的局面。    

三是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积极性不高。    

只有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才真正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目前,广农民群众知识文化层次普遍低,生活水不高,精神文化需求不够强烈、比较单一,造成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积的积极性不高。    

四、下一步工作及建议   

姚关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将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想方设法加以解决,继续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团结务实,锐意进取,努力实现开拓创新、积极健康、丰富多彩,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 让大众文化回归大众,让人民文艺扎根人民,使农村文化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唱好旅游歌,跳好发展舞,为水韵姚关旅游发展贡献力量。  

二)来年工作计划    

1. 姚关镇民间艺术传承保护工作。基本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工作重点是查找资源,公布名录,抢救保护,创新利用;  

2. 村级文化室与农村书屋的建设工作;  

3. “乡村大家乐”工作,通过创建。逐步实现姚关镇广大农村“天天有歌舞、月月有电影、季季有比赛、年年有演出、人人有书读、家家有电视”的生活目标;  

4. 姚关镇农民网络培训学校建设工作。依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和设施设备,进一步整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丰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产品,有力地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以姚关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为重点,以村文化室及农家书屋为基础,做好图书分馆相关筹备工作,积极开展农民网络培训学校培训工作,让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科技知识与文化修养;  

5. 实施好农民健身工程。积极为各村争取文化体育活动建设项目,项目的建成将极大改变姚关镇人民的休闲娱乐方式,大大提高人民的文化、身体素质,改善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6. 维护和管理好户户通工作。保证人民群众时时刻刻听到党的声音和观看到优质的电视节目;  

综上所述,姚关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能严格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逐一加以落实,工作已初见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一如既往地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强化职责,坚定不移地把文化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摆到重要日程上来,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抓落实、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