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946-1-13_A/2017-0911001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姚关镇 |
公开目录 | 公共服务 | 发布日期 | 2017-09-10 |
文号 | 浏览量 | 44 |
近年来,医疗矛盾纠纷日益成为社会焦点问题,基层亦难逃席卷。面对引发基层医疗纠纷的“四不”因子,应予重视、遏制,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一是服务供需不对等引发医疗纠纷。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医疗需求日渐提升,然而,目前基层医疗机构所能提供的服务难以企及患方期望值,供需服务不对等引发基层医疗纠纷。如,施甸县姚关镇一名心脏病患者曾到大三甲医院接受治疗,回乡后反复频发至中心卫生院医治,要求作为一甲医院的姚关中心卫生院按照大三甲医院标准提供医疗服务。然而,姚关中心卫生院每天按标准收取12元护理费,大三甲医院每日护理费逾100元,患者需求难以满足引发争吵。
二是用药习惯不正确引发医疗纠纷。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有效控制药品费用增长加重群众就医负担,国家推行基本药物控制机制。然而,群众用药习惯短时间内难以纠正,很多原来的常用药品在基层医疗机构无法买到,群众意见较大。如,据施甸县姚关镇杨美寨村村干部介绍,群众尚未养成使用基本药物的自觉性,60%群众反映普通感冒至村级卫生室医治见效缓慢,至私人诊所却很快治愈,致使病患误解乡村医生行医能力有限。
三是硬件设备不健全引发医疗纠纷。硬件设备是行医的基础,目前,乡镇卫生院硬件资源不足,很大程度上难以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是引发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据统计,许多卫生院常规诊疗设备缺乏,呼吸机和急救车的拥有量严重不足,30%的乡镇卫生院的基本设备达不到国家《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的规定。如,姚关中心卫生院是施甸县辐射南片的中心医院,目前仅有1辆援助救护车,暂无CT机,不利于医学诊断。
四是感恩意识不到位引发医疗纠纷。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者增多,农村留守老人看病就医无人看护的现象已数见不鲜,基层医疗机构本着人道主义原则先行救治,时而反被患者家属质疑、辱骂,引发医疗纠纷。如,施甸县姚关镇姚关村一位留守老人患肺心病,独自前往姚关中心卫生院就医,医院本着人道主义原则先行治疗,后电话联系其外出务工的女儿,望回乡陪护老人就医,反被质问为何未经家属同意自行收诊。
对此,基层建议:一是加强医患双方沟通,促使医疗信息对称。患方主动告知理想中的医疗服务,医方如实回应现有医疗水平,尊重患者的最终抉择,引导双方关系走向和谐。二是着力基药控制宣传,促使患方自觉使用基药。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基本药物的使用和管理机制,解释说明使用激素和抗生素的危害,纠正群众不良用药习惯。三是加大设备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就医环境。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硬件设施财政投入,配备部分必须的先进医疗设备,提高辅助诊疗水平,便利群众就近医治。四是重视思想品行教育,塑造良好道德风尚。多形式培育感恩意识,弘扬敬老、爱老行为,倡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减少因道德修养不足而引发的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