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533022015259234k/20240328-00001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文化和旅游局 |
公开目录 | 公共文化服务 | 发布日期 | 2024-03-28 |
文号 | 浏览量 | 40 |
【遇见非遗】锣鼓喧天庆盛世 龙年舞龙送吉祥
农历二月十八一大早,东山寺在黎明的第一道晨光中迎来了喜庆的鞭炮声,寺院内一派忙碌景象。这一天,人们自发地聚到一起,祭龙、连龙、供龙、游龙、耍龙,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延续着数百年的传统民俗文化。
寺院之外,商贩们摆摊设点,开始一天的营业,各类商品琳琅满目。虽然还是早上,逛集市的人却不少,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吸引眼球。东山寺龙会集市共有大约200个摊位,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叫卖声、吆喝声不断,别样的乡村集市氛围感瞬间拉满。龙须糖、糖画、创意龙头,这些“龙”元素必不可少,引得不少游客驻足购买,豌豆粉、蒸米糕、各类果茶、手工糖葫芦、手工竹编等应有尽有。逛了一圈吃饱喝足后,便可在院内闲坐,等待“龙”的到来。
正午,振聋发聩的鼓声由远及近,龙会的号角叩响了舞龙的前奏,人们知道大龙出巢了。会场等候的小滚龙欢呼相迎,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大家簇拥着大龙进入会场,东山寺顿时成了沸腾的海洋。这条来自菠萝社区的长龙,在八十年代曾以72节、长度超过250米被冠以“世界第一长龙”的称号,需要百人才能将它舞动。只见舞龙者用力地挥舞着手臂,长龙便如波浪一般上下起伏,时而旋转,时而摇尾,威风八面,极为壮观。长龙绕场数周后停在戏台前,由村里的长者给龙挂上红彩,寓意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红彩挂毕,六七个健壮的青年人牵引着龙头,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把“龙”演绎得神情兼备,似乎在欢呼雀跃地向长者致谢。
长龙退场,青龙在人们的欢呼声中闪亮登场,据了解,这条青龙是菠萝社区羊毛村的村民今年制作的,身长156米,有36节,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青雲正氣”,寓意着养浩然正气,立青云之志。舞龙者用力地向前奔跑着,相互配合,有节奏地舞动龙身,青龙翻江倒海、活灵活现,既舞出了龙的神韵,也舞出了舞龙人的精气神,赢得了阵阵掌声。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来自五楼社区的黄龙进场,黄龙在人海中游走,时而上下翻飞,时而蜻蜓点水,时而又金龙盘柱,金黄色的龙身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格外夺目。
黄龙舞毕,青龙出场,“耍青龙,出青苗”,随鼓乐伴奏,舞龙者们完成穿、腾、跃、缠等动作,充分展示出龙的精、气、神、韵,将龙会气氛推向高潮。
麻龙压轴出场,相比于黄龙、青龙,麻龙的龙身是由麻布制成,龙头呈青黑色,威武霸气中又不失平民气息,舞龙者用力地向前奔跑着舞动巨龙,观龙的人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龙”的英姿,也有人用手触摸龙身,他们希望在这个最佳的时节,与这条带着平民气息的“神龙”亲切接触,大家除了祈佑风调雨顺、家宅平安外,更多的其实是对大自然的一种感恩与敬畏。
舞龙结束,舞龙的队伍原路返回,观龙的人恋恋不舍地走出院子,又一次融入院外的龙会集市,整个东山寺洋溢着属于民间的和融之气,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