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914-6-/2019-1209025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教育体育局 |
公开目录 | 政策文件 | 发布日期 | 2019-03-20 |
文号 | 浏览量 | 53 |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能力为核心,促使全县学前教育保教常规管理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升保育教育质量。
二、基本原则
(一)以幼儿为本的原则
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促进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二)保教结合的原则
树立保教并重的思想,把保育和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杜绝“小学化”倾向。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充分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做到教中有保、保中有教。使幼儿在健康成长的同时增长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科学管理的原则
实施“量化管理”,注重对保育教育各环节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反馈调整和过程指导。通过科学管理,合理组织园所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高管理的功能效益,提高保教质量。
三.保育教育常规规范内容
(一)教育管理
1.教育计划。根据《纲要》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制定适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各类教育教学计划,各类计划目的明确,切实可行。
2.一日生活。一日活动安排科学,确保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内容丰富,各环节衔接紧凑,无拖延等待现象,一日教育教学活动优良率达60%以上。
3.班级工作。班级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幼儿行为习惯好;班级管理充分体现幼儿年龄特点和班级特色,幼儿家长基本信息准确,有幼儿成长记录。
4.环境创设。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师幼关系平等和谐,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创设能激发幼儿游戏和学习兴趣的环境,提供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材料,启发幼儿主动地去创造、发现和探究。
5.教科研活动。建立教科研组织,教研计划、制度切实可行、针对性强、有效实施,并及时总结;积极开展园本研修,定期组织教育活动观摩、专题研讨、主题培训等活动,过程性资料齐全,有成效。
6.家园互动。建立家园联系制度,成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家长学校,多种形式培训家长,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亲子实践活动,指导家长科学育儿。
7.教师能力。具有弹、唱、画、跳、讲故事、手工制作等基本技能。了解幼儿兴趣、需要、已有经验和个体差异,关注幼儿日常表现,客观、全面评价幼儿;教师能运用恰当、适宜的教育手段开展各类教育活动。
(二)保育管理
1.安全管理。有完善的安全制度与措施,安全保卫工作有专人负责,制定了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定期组织师生演练,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未发生过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2.膳食管理。执行食品卫生“五四制”,把好膳食管理的“四关”,保证幼儿饮水安全。
3.卫生保健。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建立完善幼儿传染病管理制度,龋齿、贫血、营养不良、肥胖等各种问题登记管理率达100%,督促家长治疗矫正。
(三)幼儿发展
1.健康。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各年龄段的具体目标对幼儿进行测查。各年龄段幼儿80%达到要求为优秀,70%达到要求为合格,60%达到要求为基本合格。
2.语言。(同上)
3.社会。(同上)
4.科学。(同上)
5.艺术。(同上)
(四)教育教学
1.集体活动。提前备课,能体现“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教案能突出重难点,活动过程体现游戏化的基本原则;活动后有教学反思,分析到位、准确,并能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2.户外活动。结合实际,充分利用本地本园的资源及环境,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开展适合、丰富的运动,增强幼儿体质;自由活动时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活动器械供其选择,教师能适时地参与、指导。
3.游戏活动。保证幼儿每日有充足的游戏活动时间,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提供丰富的游戏活动;教师能及时、准确地观察记录孩子的游戏行为,能有效推进幼儿发展的游戏指导能力。
(五)保育工作
1.入园
①晨间接待,态度热情,能适时地与家长交流并不影响接待幼儿。
②严格按照晨检步骤做好晨检。(一问、二看、三模、四查、五登记)
2.盥洗
①教会幼儿用六步洗手法洗干净双手。(湿、搓、冲、捧、甩、擦)。
②培养幼儿良好的盥洗习惯,懂得饭前便后洗手,随时保持手的清洁。
③教育幼儿不玩水,节约用水。
3.进餐
①正确引导幼儿愉快进餐,保持用餐卫生。
②能介绍基本营养知识,教育幼儿不挑食,吃够自己的定量,不催餐。
③餐后提醒幼儿擦嘴、漱口,不立即上床睡觉,不做剧烈运动。
4.如厕
①做到集中、个别相结合。(中、大班男女分开)。
②托、小班幼儿要指导、帮助擦屁股,整理衣服。
③如厕时有教师跟随。
5.午睡
①餐后安静活动10——15分钟后方可午睡,并提醒幼儿睡前如厕。
②提醒并帮助幼儿穿、脱衣服、鞋袜,并摆放整齐。
③午睡时及时巡视,纠正幼儿不良睡姿,为幼儿整理被褥、擦汗。
④按时起床,帮助幼儿穿衣、整理仪表,提醒幼儿如厕、喝水。
6.喝水
保证幼儿每日有足够的集中与个别相结合的饮水时间和次数。
7.离园。
稳定幼儿情绪,组织适宜的离园前活动;严格确认接幼儿的家长,观察幼儿是否随家长离园。
四.工作措施
(一)建立检查督查机构
1. 教育体育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保教常规工作检查督查小组。
2. 县直园、中心学校必须成立保教常规工作检查小组,并根据本方案,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量化细则。
(二)检查方式
1.查中心校对辖区内的幼儿园、校中园及幼儿班保教常规管理情况。
2.查各园所教研、安全、膳食、卫生各种管理制度,查教师知晓情况。
2.查教师各种计划、活动设计、教学反思、教具准备、听评课记录、教育笔记、入园记录、午睡记录、交接班记录、总结等痕迹资料。
3.深入课堂听课,看幼儿盥洗、进餐、午睡一日生活行为习惯,看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及教师保育专业技能。
4.查幼儿园一日活动时间安排,查户外活动、游戏活动环境创设,查游戏材料投放及游戏观察记录。
5.深入幼儿园户外活动、游戏活动,查教师参与、指导能力,查幼儿行为习惯。
6.深入班级查班级文化建设、班务会议记录、班级常规要求、各种物品消毒记录、物品摆放及班级环境创设。
7.查各班家长会会议记录、家访记录、家园联系手册、家园互动宣传栏内容等痕迹资料。
8.查教师基本功考核情况、教师科研、论文等。
(三)检查督查频次
1.每学年教育体育局组织人员对县直园、中心学校的常规工作进行量化,平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
2. 每学年县直园对本校教师、中心学校对辖区内(幼儿园、校中园、幼儿班)教师的常规工作进行量化,平时加大检查的频次。
(四)检查、督查结果运用
1. 教育体育局对县直园、中心学校督查量化后,对存在突出问题的园所及幼儿班提出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对保教常规严重不落实、不整改的园所及幼儿班的直接责任人进行批评、通报等处理。
2.各学校年末考核时,把对教师的常规工作量化结果作为教师履职考核依据之一,并按教师发展中心考核部考核方案的分值比例来计算。
附件:施甸县学前教育保教常规量化表(试行)
施甸县教育体育局
2019年3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