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950-9/20230727-00001 | 发布机构 | |
公开目录 | 绩效评价 | 发布日期 | 2023-07-27 |
文号 | 浏览量 | 112 |
施甸县发展和改革局2022年度部门
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一、单位情况
(一)基本情况。
1.主要职能。
(1)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受施甸县人民政府委托向施甸县人民代表大会提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牵头组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建设,负责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区域规划、专项规划与国家、省、市发展规划的统筹衔接,受理县级重大专项规划的立项申请,衔接市级总体规划。起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有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草案。
(2)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重大任务以及相关政策。组织开展重大战略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等评估督导,提出相关调整建议。
(3)统筹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监测预警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趋势,提出调控政策建议。综合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牵头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应对措施。调节经济运行,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负责组织全社会重要物资的紧急调度,参与应对有关重大突发事件。
(4)负责研究全社会资金平衡和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等问题。参与拟订财政、土地等政策,综合分析财政、金融、土地政策执行效果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提出直接融资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牵头研究全县财经领域重大问题,提出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建议,负责综合协调、督促落实全县财经工作方面的重要事项。
(5)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有关工作,提出相关改革建议。推动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调推进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和垄断行业改革。
(6)提出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的战略、规划、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政策建议,牵头推进实施。拟订并组织实施施甸县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国家战略的规划和政策。承担统筹协调走出去有关工作,负责施甸县参与国际、国内区域合作项目的协调指导工作,拟订参与国际、国内区域合作的中长期规划和政策措施。牵头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负责全口径外债的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和监测工作。
(7)负责投资综合管理,拟订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结构调控目标、政策及措施。负责衔接平衡需要安排中央和省、市投资及有关重大建设项目的专项规划,负责对县级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进行统筹管理,指导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的执行。安排中央和省、市分配的及县级财政性建设资金。按照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备案和审核重大项目。提出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的战略、规划及有关政策建议,按权限审核或上报涉外重大项目。指导上报和协助管理国外贷款项目。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和生产力布局。拟订并推动落实鼓励民间投资政策措施。
(8)推进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重大政策,组织拟订相关区域规划和政策,统筹推进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组织拟订和实施老少边穷及其他特殊困难地区发展规划和政策,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以工代赈等。统筹协调区域合作。组织编制并推动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
(9)组织拟订综合性产业政策,协调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协调一二三产业发展重大问题并统筹衔接相关发展规划、计划和重大政策。协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协调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组织拟订并推动实施服务业及现代物流业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综合研判消费变动趋势,拟订实施促进消费的综合性政策措施。
(10)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会同相关部门拟订推进创新创业的规划和政策,提出创新发展和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政策。会同相关部门规划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负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综合管理,组织拟订并推动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政策,协调产业升级、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11)负责重要商品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按照规定权限编制重要工业品、原材料和农产品进出口总量计划并监督执行,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对进出口总量计划进行调整。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县级储备物资品种目录、总体发展规划。
(12)负责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衔接,协调有关重大问题。组织拟订社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提出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协调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参与起草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民政等推进社会事业的发展政策草案。牵头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13)推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综合分析研究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拟订发展循环经济、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及政策并组织实施,参与编制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规划,协调生态建设和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的重大问题。综合协调环保产业和清洁生产促进有关工作。提出能源消费控制目标、任务并组织实施。负责县级权限范围内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和移民安置规划的审批、移民政策的审定。
(14)组织起草价格和收费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草案,拟订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组织拟订价格和收费改革调整方案以及管理范围、原则和办法并组织实施。拟订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参与重要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提出有关价格建议。负责重要农产品、重要商品和服务的成本调查、监督管理及政府制定价格的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成本监审工作。
(15)拟订价格调控和监管的政策措施。负责价格运行分析,监测分析价格总水平、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专项价格,建立价格监测预警体系,实施价格预测预警和应急监测,提出价格总水平控制目标和实施价格干预措施的建议,负责价格调节基金管理、价格认定监管和涉案财物价格认定工作。
(16)负责按照省“数字云南”的发展规划部署,组织协调推进县“数字云南”建设的工作落实。
(17)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拟订起草全县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草案和有关政策并监督执行。研究提出全县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体制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承担全县军粮供应的相关工作。承担县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承担全县粮食流通宏观调控的具体工作。研究提出粮食购销政策和最低收购价原则的建议并组织实施。
(18)负责县级粮食、棉花、食糖等重要物资和应急储备物资的管理。根据全县储备总体发展规划和品种目录,组织实施县级重要物资和应急储备物资的收储、轮换和日常管理,落实有关动用计划和指令。负责水库、电站移民后期扶持行政管理。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制定的物资储备仓储管理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并监督执行。监测重要物资供求变化并预测预警。负责全县粮食流通统计工作。承担县级物资储备单位安全生产的监管责任。
(19)根据全县储备总体发展规划,统一负责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拟订全县储备基础设施、粮食流通设施规划和全县粮食市场体系、粮食现代物流体系、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管理有关储备基础设施、粮食流通设施、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和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国家和省、市投资项目。
(20)负责对管理的政府储备、企业储备以及储备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负责粮食收购、储存、运输环节粮食质量安全、原粮卫生的监督管理,组织实施全县粮食库存检查工作。
(21)负责粮食流通行业管理,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政策,贯彻落实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有关标准、粮食质量标准,制定有关技术规范并监督执行。负责粮食流通、加工行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指导国有粮食企业的财务管理,协调落实粮食风险基金的使用、管理和粮食信贷、税收、财务的相关政策。负责粮食和物资储备的对外合作与交流。
(22)负责煤、电、油、气等能源资源管理,拟订发展战略、规划、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推进能源体制改革,拟订有关改革方案,协调能源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负责能源的行业管理,拟订能源行业标准和准入条件,监测能源发展情况,衔接能源生产建设和供需平衡,指导协调农村能源发展工作。负责能源行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组织推进能源重大设备研发,指导能源科技进步、成套设备的引进消化创新,组织协调能源的重大示范工程和推广应用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负责能源预测预警,发布能源信息,参与能源运行调节和应急保障。负责开展能源对外合作,按照规定权限核准或审核能源境外投资项目。
(23)完成县委和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2.机构情况,包括当年变动情况及原因。
2022年我局机构数1个,与上年持平。
3.人员情况,包括当年变动情况及原因。
2022年末实有在职人员27人,2021年末实有在职人员29人。 2022年增加在职人员7人,其中调入6人:王文洪、席银斌、魏田、李世益、杨富源、闫能瑞;新招录1人:肖芳。减少9人,其中退休4人:郭希周、张建军、杨权茂、李艳;调出5人:查金仁、苏发杨、王清红、杨峻亦、马俊宇。
(二)部门绩效目标的设立情况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县发改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团结一心抓项目增后劲、抓改革优结构、抓创新促转型,有力顶住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全力服务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1.经济实现平稳运行。2.重大项目建设扩量提速。3.绿色能源加快发展。4.严格依法履职,落实各项工作任务。5.干部队伍不断强化。绩效目标设立合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符合“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责,符合中长期实施规划。绩效指标明确,绩效目标细化分解到具体的工作任务中,通过了清晰、可衡量的指标值予以体现,符合年度的计划任务,与本年度的预算资金相匹配。
(三)部门整体收支情况
2022年部门总收入691.40万元,预算安排收入892.03万元,收入比预算减少200.63万元,下降22.49%,主要原因是本年度将水库移民粮补贴、粮食风险基金纳入年初收入预算,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因拨款方式的变更,这些款项未拨付到我单位,导致收入比预算减少。
2022年部门总支出691.87万元,预算892.03万元,支出比预算减少200.16万元,下降22.44%,主要原因是本年度将水库移民粮补贴、粮食风险基金纳入年初支出预算,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因拨款方式的变更,这些款项未在我单位形成支出,导致支出比预算减少。
(四)部门预算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财政部《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施甸县发展和改革局预算管理制度》。按照单位实有人数、实有车辆编制部门预算,并且根据预算批复,严格执行收支管理。
二、绩效自评工作情况
(一)绩效自评目的
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绩效目标的设置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实施管理情况、绩效表现情况自我评价,了解部门整体支出使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资金管理是否规范、资金使用是否有效,检验资金支出效率和效果,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及时总结经验,改进管理措施,不断增强和落实绩效管理责任,完善工作机制,有效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二)自评指标体系
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指标设定了产出、效益、满意度三个一级指标,总分设置为100分,详见附件1。
“产出指标”包括“数量指标、质量指标”2个二级指标、5个三级指标。主要考核部门工资福利发放情况,公用经费保障情况,工作完成质量、效率,资金使用的合规性等。
“效益指标”包括“社会效益指标”1个二级指标、2个三级指标。主要考核部门运转情况和各项工作取得效益。
“满意度指标”包括“服务对象满意度”1个二级指标、“单位职工满意度、社会大众满意度”2个三级指标。主要考核单位职工及社会大众对单位各项工作的满意度情况。
(三)自评组织过程
县发改局成立了以单位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股室长为组员的项目绩效自评小组。自评小组遵循“目标引领、科学规范、客观公正、突出重点”的原则,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结合实际完成情况开展数据核实、归纳汇总等工作,并结合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形成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三、评价情况分析及综合评价结论
(一)投入情况分析
2022年部门总收入691.40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690.98万元,占比99.94%;其他收入0.42万元,占比0.06%。
(二)过程情况分析
根据《施甸县财政局关于2022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县发改局成立绩效自评工作组,负责绩效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实施。通过自查整体支出有关账目,收集整理支出相关资料,对本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预算管理、职责履行、履职效益、基本支出、项目支出、机构编制和厉行节约保障措施等方面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分析自评形成结论,撰写绩效自评报告。
(三)产出情况分析
2022年县发改局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考核工作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支出按经济分类分:工资福利支出405.66万元,占比58.63%;商品和服务支出75.56万元,占比10.92%;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6.28万元,占比0.91%;资本性支出19.28万元,占比2.79%;对企业补助支出185.10万元,占比26.75%。实现了保工资,保基本运转的目标,保障施甸县粮油购销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回购补助项目、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项目、省级公共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补助项目、新增粮食财务挂账贷款利息补贴项目等支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四)效果情况分析
县发改局立足自身职能职责,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编制财务预算和财务计划,加强核算管理,反映、分析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检查监督财务纪律。积极为管理服务,促进我办财务管理、绩效评价工作规范有序运行。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合理安排使用资金。
四、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情况
(一)存在问题
1.对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给考核评价及评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3.账务处理及财务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
(二)整改情况
1.加强对部门绩效评价工作的高度认识。
2.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3.规范账务处理及财务基础工作,使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结合各项制度,制定相应的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管理,事前必编预算,控制经费使用,使用必问绩效,将绩效管理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及决算等环节。
(二)确保资金安全。
按照预算支出经济分类拨付使用资金,严格资金审批,做到“四人会签”,执行“三重一大”的集体决策制度。高度重视预算的执行及执行过程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指导,确保资金使用合理、合法、合规。
(三)坚持厉行节约原则。
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宣传学习和财务审核审批程序的规范,机关干部能基本熟悉和领会各级单位、政府制定的相关文件精神,并已逐步形成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机关文化。
六、其他需说明的情况
无其他需说明的情况。
施甸县发展和改革局
2023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