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939-x/20240422-00003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太平镇 |
公开目录 | 发展规划 | 发布日期 | 2024-04-22 |
文号 | 浏览量 | 8 |
太平镇2024年发展规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2024年工作意义非凡,责任重大。
2024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按照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要求,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创新发展思路,强化工作举措,做好项目保障服务,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有效发挥“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以必胜的信心、精准的举措、务实的作风,全方位推进太平镇高质量发展。
(一)坚决打好产业培育主动战
农业上,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沪滇帮扶、土地提质增效等项目为支撑,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决扛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播种粮食面积5.7万亩以上,实现粮食产量稳定在1.9万吨以上。稳固烤烟支柱产业地位,稳定种植1.8万亩以上。以深耕晒土、粪污循环利用、粮经轮作等方式改良土壤,稳定种植红大特色烟叶1万亩、“两青”作物3万亩以上。以生猪、肉牛、肉鹅养殖为重点扩量延链,抓好保山黑猪生态富硒养殖,有序发展优质山羊、雪鸡等特色养殖,稳步提升畜禽疫病防治能力。工业上,积极招商引资,争取资金实施火腿、板鹅加工等项目,争取引进豌豆加工、生物制药、康养旅游等企业2家以上,实现工业有突破。旅游业上,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挖掘温泉、抗战文化、峡谷风光、热带果蔬等资源优势,依托大瑞铁路惠通站、怒江航道客运站和货运码头、金曼公路等建设,规划建设怒江峡谷农文旅综合发展示范园区,打造“抗战+”“温泉+”“农园+”为主题的产品体系,迈出抓党建引领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二)坚决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
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落实领导挂钩重大项目制度,统筹做好要素保障,形成“谋划前期储备一批、加快开工入库一批、推动在建提速一批”的项目工作链条,力促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提升区”建设,充分挖掘太平交通区位好、自然资源好、旅游资源好、人文资源好“四好”优势,谋划包装储备一批优质项目,争取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位一体”项目、帕丹坝安置点蔬菜产业园建设项目、怒江峡谷农文旅融合示范区项目、集镇安置点老年人活动中心建设项目。启动大瑞铁路惠通站前广场及进场道路和30户以上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加快推进金曼公路、红色旅游公路、抗战江防遗址公路建设进度,全力配合滇缅公路修复保通。加快栋门坡、五磨美丽村庄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杨家田提水工程、大落坑、东方红及黑山3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协调解决长岭杆水库复工建设和自然能提水工程交付使用,争取龙塘水库项目落地。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项目建设。
(三)坚决打好生态环境保卫战
一是坚持生态立镇,守护好绿水青山。按照生态恢复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理念,分步分年度推进太平镇水资源综合利用连通工程,力争三年重点水利项目基本落地实施,五年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基本解决生产缺水问题。推动怒江、施甸河流域生态治理,修复沿江脆弱生态。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抓好水库、塘坝、河流、渠道治理管护。严格落实林长制,推进“智慧林业”建设。二是坚持生态兴镇,着力打造绿美家园。把污水治理纳入美丽村庄和精品示范村等建设项目中来,按照户内自建、户外共建,采取项目投入一点,群众自筹一点,集体经济拿出一点,力争三年内基本实现污水统一收集处理,推进太平镇污水处理厂落地实施,完成太平河沿线污水处理管网建设。推广新型发酵床养殖技术,分步分片区实施土地改良,实现养殖业粪污无害化处理和利用。三是坚持生态富民,优先发展绿色经济。坚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按照保护与开发相协调的原则,推动温凉带林下养猪、养鹅、养鸡等林下经济。
(四)坚决打好民生改善持久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紧紧围绕保山教育“三五八”目标,大抓教育、狠抓教育、长抓教育,多渠道、多举措、多方面解决好教师队伍问题、教育保障投入问题,营造好全域尊师重教氛围,争取太平教育教学水平名列全县前三。加快等子幼儿园、太平中学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全力以赴保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稳定公益性岗位,结合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就地就近就业。抓实脱贫成果巩固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按照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方案,落细落实帮扶措施。
(五)坚决打好风险防范阻击战
扎实做好防风险、保安全、促稳定各项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健全完善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深入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打好第五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深化“八五”普法,推动公共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法治建设上新台阶。筑牢矛盾纠纷化解防线,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畅通和规范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推进信访积案化解,防范各类群体性事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统筹抓好人民武装、民族宗教、统一战线、退役军人、优抚优待等工作;继续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