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521000000-/2019-1203009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公安局 |
公开目录 | 部门文件 | 发布日期 | 2019-12-03 |
文号 | 施公发〔2019〕61号 | 浏览量 | 47 |
施甸县公安局“警区制”改革总体方案
为不断适应动态化、信息化的新时期社会特点,进一步深化公安工作改革,探索培育新型警务运行体系,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区域警务活动快响应、快集结、快处置,开创警务资源“一体化”运作新格局,县局结合施甸治安特点和地理位置实际,充分挖掘现有警力资源潜能,决定推进“警区制”改革。为确保改革顺利推进,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县公安工作会议,紧紧围绕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总要求,以深化理念创新和机制建设为动力,扎实推进改革强警,坚定不移推进公安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打好警区合成战,扎实推进“打、防、管、控、服务”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二、工作目标
建立警区制,实施就近调警用警,做到协同作战、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实现“一地发案、多地围堵,一方有事、多方联动”协作机制,形成“警力互补、经验互学、信息互通、密切配合、并肩作战”的格局,使有限的警力在维稳处突和联合开展警务工作中形成规模效应,及时有效处置重大案事件、组织开展区域整治,创建安全稳定的警区治安,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指挥体系
县局成立警区总指挥部,由局长任总指挥,政委任副总指挥,其他党委班子成员为成员。总指挥部下设一个办公室和南、北、中三个警区指挥部,指挥中心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主任,巡特警大队大队长、交警大队教导员担任副主任,指挥中心履行指挥部日常职能。
南部警区由姚关派出所、巡特警南部中队、交警施孟中队、摆榔派出所、万兴派出所、旧城派出所、酒房派出所组成;第一指挥长为邱嗣义副政委,第二指挥长为张彩云主任;警区指挥部设在姚关派出所。北部警区由旺派出所、巡特警北部中队、交警七〇七中队、水长派出所、太平派出所、老麦派出所组成;第一指挥长为赵炳泽副局长,第二指挥长为方锦程主任;警区指挥部设在由旺派出所。中部警区由甸阳派出所、巡特警中部中队、交警城区中队、仁和派出所、何元派出所、木老元派出所组成;第一指挥长为苏彬副局长,第二指挥长为杨勇副局长;警区指挥部设在甸阳派出所。
警区指挥长负责警区内联勤指挥工作;指挥长职务、人员发生变动,由总指挥部办公室指令对应局领导承担第一、第二指挥长职责。
四、运行模式
(一)启动情形
各警区发生下列情况的,可以启动警区联动,调集警区警力共同处置。
1.重特大刑事案件。
2.涉及人数较多的治安案(事)件、交通事故。
3.跨辖区案事件。
4.各类突发事件,主要是危及人身、财产安全或者社会治安秩序的群体性事件。
5.自然灾害、治安灾害事故。
6.辖区重大活动安保维稳。
7.其他需要调集警力的情况。
(二)启动程序
1.部门需启动警区联动,由部门主要领导向警区指挥长报告,跨警区联动的,同时报总指挥或副总指挥,经同意后可直接调动相关部门警力。一方发出请求,被请求方应及时响应,立即安排警力,携带必要装备,迅速增援。
2.实施警区联动,由指挥长负责统一指挥,并同时报指挥中心。
3.根据工作需要,县局总指挥部和警区指挥长可直接启动警区联动,跨警区联动时通报该警区指挥长。
4.实施警区联动时,各部门要不分彼此,不分警种,相互配合,协同联动。
(三)运行机制
1.实施紧急警情联动机制。警区内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或紧急警情,辖区派出所可向警区各部门调警参与处置,形成“一地发案、多地围堵,一方有事、多方联动”的联勤联动格局。
2.实施适时开展联合设卡查缉机制。警区各所队可联合组织设卡查缉,以不定时、不定点的手段对可疑、违法车辆和人员进行检查盘查,特别要加强夜间盘查,增强夜间的控制能力,及时发现和抓获犯罪嫌疑人。
3.实施警区联席会议机制。每季度由警区指挥长组织召开一次警区联席会议,通报辖区治安态势和发案信息,研判发案规律和特点,分析打防重点,开展工作交流,增进辖区之间治安状况的了解。会议情况以信息简报形式上报警令部、指挥中心和督察大队。
4.实施警区协作办案机制。警区各部门要加强案件串并和办案协作工作,在侦办案件中的调查取证,核实情况,可以实施电话或网上协作,减少办案成本。
5.实施警区信息共享机制。警区各部门主要领导为警区联动联络员,开展联动或发现可能影响相邻区域治安秩序的情况,须及时通过电话互通信息,共商应对措施。
6.实施重点人员动态查控机制。重点人员的管控情况相互通报,实现列管互补,动态监控。
7.实施警区综合整治机制。警区指挥长可根据联动区域警区社会状况,适时牵头组织针对性强、机动灵活的区域整治,增强防范和打击实效。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协作共赢理念,坚持“合作就是资源、合作就是战斗力”,严格执行警区制改革有关规定,主动协作配合、积极策动响应、强化彼此信任。要充分认识警区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积极推进警区警务一体化进程,努力形成维护全县社会稳定的强大合力。
(二)突出施甸特色。各部门要紧紧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维稳工作目标,依托大信息化、大数据资源,不断健全完善警区制改革相关工作机制。要探索建立联勤指挥调度机制,搭建统一指挥平台,制定应急联动预案,适时加强合成演练,及时稳妥处置各类重大突发事件。要切实加强警区重点人管控,适时组织开展警区专项打击行动,大力推进警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力维护全县社会治安大局平稳。
(三)强化合作共赢。各部门要在深化认知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协作意识,最大限度地消除地区间、警种间、部门间的分割和壁垒,杜绝推诿扯皮等现象,真正做到平等协商、互惠互利、责任共担、合作共赢。要在细化合作上下功夫,要在实战化上下功夫,紧紧围绕重大活动安全保卫、重大突发事件处置、跨区域重大案件侦破、区域性治安问题治理等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使警区制改革真正符合实战要求、符合基层需要。
(四)完善协作机制。各部门要坚持边实践、边完善、边总结、边提高,使全县警区制改革逐步趋于成熟完善,真正发挥出警区制的强大优势。要围绕基层治理体系创新推进警区制改革,既注重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又紧密结合施甸实际,健全完善警区运行保障机制,不断推动全县警区制改革纵深推进。
(五)落实综合保障。县局警务保障部门要按照“夯实基层、坚强警区、靠前保障、优先保障”的原则加强警务人员装备、车辆、财务保障;要在装备智能化、信息化建设上下功夫,把警区建成一流的战斗实体。各警区内部要加强人员、装备实时交流共享共用,最大程度强化警区装备使用效率。
施甸县公安局
2019年8月5日
(此件主动公开)
施甸县公安局“警区制”改革总体方案
为不断适应动态化、信息化的新时期社会特点,进一步深化公安工作改革,探索培育新型警务运行体系,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区域警务活动快响应、快集结、快处置,开创警务资源“一体化”运作新格局,县局结合施甸治安特点和地理位置实际,充分挖掘现有警力资源潜能,决定推进“警区制”改革。为确保改革顺利推进,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县公安工作会议,紧紧围绕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总要求,以深化理念创新和机制建设为动力,扎实推进改革强警,坚定不移推进公安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打好警区合成战,扎实推进“打、防、管、控、服务”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二、工作目标
建立警区制,实施就近调警用警,做到协同作战、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实现“一地发案、多地围堵,一方有事、多方联动”协作机制,形成“警力互补、经验互学、信息互通、密切配合、并肩作战”的格局,使有限的警力在维稳处突和联合开展警务工作中形成规模效应,及时有效处置重大案事件、组织开展区域整治,创建安全稳定的警区治安,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指挥体系
县局成立警区总指挥部,由局长任总指挥,政委任副总指挥,其他党委班子成员为成员。总指挥部下设一个办公室和南、北、中三个警区指挥部,指挥中心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主任,巡特警大队大队长、交警大队教导员担任副主任,指挥中心履行指挥部日常职能。
南部警区由姚关派出所、巡特警南部中队、交警施孟中队、摆榔派出所、万兴派出所、旧城派出所、酒房派出所组成;第一指挥长为邱嗣义副政委,第二指挥长为张彩云主任;警区指挥部设在姚关派出所。北部警区由旺派出所、巡特警北部中队、交警七〇七中队、水长派出所、太平派出所、老麦派出所组成;第一指挥长为赵炳泽副局长,第二指挥长为方锦程主任;警区指挥部设在由旺派出所。中部警区由甸阳派出所、巡特警中部中队、交警城区中队、仁和派出所、何元派出所、木老元派出所组成;第一指挥长为苏彬副局长,第二指挥长为杨勇副局长;警区指挥部设在甸阳派出所。
警区指挥长负责警区内联勤指挥工作;指挥长职务、人员发生变动,由总指挥部办公室指令对应局领导承担第一、第二指挥长职责。
四、运行模式
(一)启动情形
各警区发生下列情况的,可以启动警区联动,调集警区警力共同处置。
1.重特大刑事案件。
2.涉及人数较多的治安案(事)件、交通事故。
3.跨辖区案事件。
4.各类突发事件,主要是危及人身、财产安全或者社会治安秩序的群体性事件。
5.自然灾害、治安灾害事故。
6.辖区重大活动安保维稳。
7.其他需要调集警力的情况。
(二)启动程序
1.部门需启动警区联动,由部门主要领导向警区指挥长报告,跨警区联动的,同时报总指挥或副总指挥,经同意后可直接调动相关部门警力。一方发出请求,被请求方应及时响应,立即安排警力,携带必要装备,迅速增援。
2.实施警区联动,由指挥长负责统一指挥,并同时报指挥中心。
3.根据工作需要,县局总指挥部和警区指挥长可直接启动警区联动,跨警区联动时通报该警区指挥长。
4.实施警区联动时,各部门要不分彼此,不分警种,相互配合,协同联动。
(三)运行机制
1.实施紧急警情联动机制。警区内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或紧急警情,辖区派出所可向警区各部门调警参与处置,形成“一地发案、多地围堵,一方有事、多方联动”的联勤联动格局。
2.实施适时开展联合设卡查缉机制。警区各所队可联合组织设卡查缉,以不定时、不定点的手段对可疑、违法车辆和人员进行检查盘查,特别要加强夜间盘查,增强夜间的控制能力,及时发现和抓获犯罪嫌疑人。
3.实施警区联席会议机制。每季度由警区指挥长组织召开一次警区联席会议,通报辖区治安态势和发案信息,研判发案规律和特点,分析打防重点,开展工作交流,增进辖区之间治安状况的了解。会议情况以信息简报形式上报警令部、指挥中心和督察大队。
4.实施警区协作办案机制。警区各部门要加强案件串并和办案协作工作,在侦办案件中的调查取证,核实情况,可以实施电话或网上协作,减少办案成本。
5.实施警区信息共享机制。警区各部门主要领导为警区联动联络员,开展联动或发现可能影响相邻区域治安秩序的情况,须及时通过电话互通信息,共商应对措施。
6.实施重点人员动态查控机制。重点人员的管控情况相互通报,实现列管互补,动态监控。
7.实施警区综合整治机制。警区指挥长可根据联动区域警区社会状况,适时牵头组织针对性强、机动灵活的区域整治,增强防范和打击实效。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协作共赢理念,坚持“合作就是资源、合作就是战斗力”,严格执行警区制改革有关规定,主动协作配合、积极策动响应、强化彼此信任。要充分认识警区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积极推进警区警务一体化进程,努力形成维护全县社会稳定的强大合力。
(二)突出施甸特色。各部门要紧紧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维稳工作目标,依托大信息化、大数据资源,不断健全完善警区制改革相关工作机制。要探索建立联勤指挥调度机制,搭建统一指挥平台,制定应急联动预案,适时加强合成演练,及时稳妥处置各类重大突发事件。要切实加强警区重点人管控,适时组织开展警区专项打击行动,大力推进警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力维护全县社会治安大局平稳。
(三)强化合作共赢。各部门要在深化认知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协作意识,最大限度地消除地区间、警种间、部门间的分割和壁垒,杜绝推诿扯皮等现象,真正做到平等协商、互惠互利、责任共担、合作共赢。要在细化合作上下功夫,要在实战化上下功夫,紧紧围绕重大活动安全保卫、重大突发事件处置、跨区域重大案件侦破、区域性治安问题治理等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使警区制改革真正符合实战要求、符合基层需要。
(四)完善协作机制。各部门要坚持边实践、边完善、边总结、边提高,使全县警区制改革逐步趋于成熟完善,真正发挥出警区制的强大优势。要围绕基层治理体系创新推进警区制改革,既注重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又紧密结合施甸实际,健全完善警区运行保障机制,不断推动全县警区制改革纵深推进。
(五)落实综合保障。县局警务保障部门要按照“夯实基层、坚强警区、靠前保障、优先保障”的原则加强警务人员装备、车辆、财务保障;要在装备智能化、信息化建设上下功夫,把警区建成一流的战斗实体。各警区内部要加强人员、装备实时交流共享共用,最大程度强化警区装备使用效率。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