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950-9-/2020-1210001 | 发布机构 | |
公开目录 | 乡村振兴项目资金信息 | 发布日期 | 2020-12-10 |
文号 | 浏览量 | 129 |
就施甸县沪滇扶贫协作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基本情况
施甸县于1994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全省88个贫困县之一。全县共有贫困乡10个,贫困村90个(其中,深度贫困村60个、一般贫困村30个),2020年10月30日动态管理后,全县有建档立卡户21591户91170人。自2015年以来,施甸县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压实攻坚责任,对标对表补齐短板,用心用力抓好工作,为实现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县剩余1012户3667人建档立卡户达标退出,贫困发生率为0。在省级第三方考核评估中,对我县的评定是:通过考评,与其他地方相比,问题不多、成效明显、三率为零,群众认可度达99.68%。在国家级抽检中,对我县的评定是:总体三个感受,一是领导负责;二是群众勤劳;三是党群融洽。呈现三大亮点: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形成了攻坚合力;二是坚持目标导向,抓实了政策落实;三是立足资源禀赋,抓好了社会扶贫。在脱贫攻坚国家普查中,全县建档立卡户“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均无“硬伤”,群众反映“生活明显改善”的达99%。回顾这些年来的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效,正是因为我们抓住了社会帮扶这个机遇,抓住了干部队伍这个关键,抓住了产业扶贫这个核心,抓住了教育扶贫这个根本,抓住了健康扶贫这个保障,抓住了内生动力这个重点。这些都离不开沪滇合作的帮助支持,离不开上海方面的重视关心,离不开援滇干部的辛勤付出。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二、2017年以来沪滇协作基本情况
自2017年沪滇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来,在闵行区委、区政府的倾情帮扶下,闵行区和施甸县全方位加强沪滇扶贫协作,全面拓展和延伸援受两地合作领域,建立了长期、稳定、全面、深入的合作关系。一是人才交流交往频繁。2017年以来,闵行区各级党政代表团、企业、爱心人士超过69批574人次赴施甸县开展帮扶工作。同时,施甸县共派出27批147人次赴闵行对接帮扶工作。闵行区派出1名处级干部到施甸县挂职三年,担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分管沪滇扶贫协作工作;派出1名科级干部到施甸县挂职一年半,担任县扶贫办副主任,负责沪滇扶贫协作工作;派出1名科级干部到施甸县挂职三年,担任县沪滇扶贫协作联络专员,具体负责沪滇扶贫协作工作。2017年以来,共选派2名医生、6名教师到施甸县医院、学校开展帮扶工作,并派出了医疗团队到施甸开展义诊等帮扶工作。施甸县每年选派1名科级干部到闵行区挂职一年,共派出27批1769人次到上海参加培训学习。二是资金项目管理规范。2017年至2020年,沪滇扶贫协作资金投入施甸县超过1.6亿元,共163个项目,覆盖施甸县13个乡镇和138个村。为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推进有力,施甸县先后制定《施甸县沪滇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施甸县关于沪滇协作信息和数据报送工作的若干规定》等文件,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和建设过程管理。三是产业合作取得突破。通过沪滇扶贫协作平台,2019年引进上海云磊科技有限公司在施甸投资成立云南中磊石业有限公司,上海乐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保山慧谷农业公司,总投资1000多万元,吸纳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39人、残疾人2人就业。四是劳务协作持续深化。2017年以来,通过沪滇扶贫协作平台,施甸县共组织劳务输出3732人次,帮助当地贫困群众增加收入。闵行区组织开展沪滇劳务协作招聘会13次,提供岗位4617个,当场成功签约46人。施甸县共选派616名学生赴上海就读,目前已有140多名毕业的“两后生”实现稳定就业。五是社会帮扶力度加大。闵行区6个街镇、国企结对帮扶施甸9个乡镇,帮助提升人居环境,解决短板问题。闵行区40多家企业与施甸县的贫困村结对。闵行区企业、公益组织、社会人士等累计为施甸县捐赠资金达993万元。
三、2020年沪滇协作工作情况
(一)组织领导方面。一是加强调研对接。9月15日,施甸县委书记施继平率团赴闵行,对接帮扶工作。9月28日,闵行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宇剑率团到施甸,考察调研沪滇扶贫协作工作。全年,闵行区和施甸县各级党政代表团开展对口帮扶互访共5批48人次。二是明确帮扶目标。4月20日,闵行区与施甸县签署了2020年扶贫协作协议书,明确全年目标任务。9月15日、9月28日,两次召开闵行—施甸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就下步沪滇扶贫协作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进一步对接帮扶工作。三是工作推进有序。2020年,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沪滇扶贫协作领导小组会议等分别围绕沪滇扶贫协作项目启动、项目评审、项目推进和资金拨付、问题整改等召开会议11次,听取沪滇扶贫协作工作专题汇报,研究部署工作推进。
(二)人才交流方面。一是互派挂职干部。目前,闵行区选派在施甸县的挂职干部共2名,其中副处级干部1名,科级干部1名。施甸县选派1名科级干部赴闵行区田园路派出所任副教导员,挂职1年。二是互派专业人才。闵行区选派教师、医生各1名,赴施甸挂职1年,开展教育帮扶和医疗帮扶工作;选派4名年轻教师志愿者,赴施甸开展为期半年的支教活动。施甸县选派3名医生赴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开展为期1年的学习锻炼。三是加强人才培训。全年,施甸县共派出18批108人次干部人才到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参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医疗教育等专题培训。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赴施甸开展回访、培训等工作。
(三)资金支持方面。2020年,施甸县沪滇扶贫协作总资金6675.2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6142万元,社会帮扶资金533.26万元。共实施沪滇扶贫协作项目28个。其中,已报账资金5910万元,报账率为96.2%。27个项目已经完工,并及时启动验收、竣工审计等程序;1个项目正在抢抓工期,预计12月基本完工。社会帮扶资金包括村企结对资金530万元,实施村卫生室设施采购项目和村党员活动室设备采购及人居环境提升项目。爱心企业捐赠3.26万元,为166名学生发放奖学金。2020年,施甸县沪滇扶贫协作资金共向贫困地区倾斜5620万元,占总资金84.2%。其中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4354.2万元,占总资金65.2%。
(四)产业合作方面。一是产业投资取得新进展。2020年,上海两家企业新增投资200.5万元,吸纳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39人、残疾人2人就业,助推施甸产业发展。二是金融扶贫探索新模式。2020年8月,通过沪滇扶贫协作平台,施甸县“保险+期货”白糖试点分散扶贫项目立项成功并于10月正式启动,争取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帮扶资金100万元,帮助提高蔗农收入。三是消费扶贫实现新突破。推荐龙头企业进驻电商平台,援滇干部在抖音、一亩田、一点资讯等平台开展直播带货,帮助销售农特产品。邀请一亩田电商平台负责人、网策电商学院专家,为施甸致富带头人、电商企业开展培训,帮助对接农产品进入全国采购平台。扶持施甸睿宸农特产品有限公司成为一亩田斗牛科技产地特卖代理商,扩大销售渠道,提升农户收入。2020年4月,引进上海紫燕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与施甸县荣昌合作社签订花椒订购框架协议,大批量采购施甸花椒。全年消费扶贫金额1500多万元,是去年的5倍。四是文旅扶贫开创新路径。贯彻上海市在遵义召开的关于推进文旅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对接闵行区,组织5批77人次赴施甸开展疗休养等文旅扶贫工作。
(五)劳务协作方面。今年,为克服疫情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影响,施甸县一方面加强组织引导。援滇干部多次赴县人社局调研对接,并以一家人养老服务中心、盒马公司与闵行区、保山市签署合作协议为契机,加大劳务招工宣传力度。全年通过沪滇扶贫协作平台已转移40人到上海就业,设置公益性岗位1012个,超额完成年初目标任务。另一方面,抓好在上海就业人员的动态跟踪。援滇干部、县人社局分别带队赴上海企业、职业学校走访,并看望慰问在上海务工人员,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同时,县教体局认真做好“两后生”就业情况动态跟踪,74名2020年毕业的“两后生”实现稳定就业。
(六)携手奔小康方面。今年,闵行区3个街镇、2家国企继续结对帮扶施甸9个乡镇,帮助提升人居环境,解决短板问题。闵行区法院、区经委、江川路街道、南虹桥公司、江川商会分别赴施甸,对接消费扶贫和对口帮扶工作。闵行区40多个企业与施甸县的村结对,除了深度贫困村全覆盖外,还覆盖一般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帮助完善村卫生室、党员活动室设施设备,最大限度满足基层群众需求。在动员社会扶贫方面,闵行区妇联、区红十字会、森马集团、宇培集团、享物公益等组织和爱心企业,为施甸捐赠课桌椅、多媒体设备以及文具图书。
2020年我们切实加大创新工作力度,也呈现出“八个亮点”:一是信息共享减负担。为认真落实中央为基层减负的总体要求,避免沪滇协作信息、数据和台账多头报送、重复报送、层层报送,今年施甸县在全市第一家出台《施甸县关于沪滇协作信息、数据和台账报送工作的若干规定(暂行)》,确保相关信息、数据和台账报送及时、准确、完整、规范。二是村企结对全覆盖。今年,沪滇扶贫协作资金分别向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地区倾斜资金4354.2万元和5620万元,分别占总资金的65.2%和84.2%。村企结对工作在去年深度贫困村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实施村卫生室设施采购项目,覆盖全县所有村级卫生室。三是项目督办亮起灯。施甸县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建立月报亮灯制度,每个月对推进正常、缓慢、滞后的项目分别给予绿、黄、红灯,并在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等会上通报。援滇干部也定期到项目点实地督查项目建设情况,确保高质量完成沪滇扶贫协作项目建设工作。四是消费升级降影响。通过沪滇扶贫协作平台,全县实现消费扶贫大跨越,从2019年的300余万元到今年的1500多万元,翻了5倍多。五是跨国公司解医困。今年9月,通过援滇干部多次对接协调,成功引进跨国公司雅诗兰黛在施甸开展“粉红丝带”行动,共争取资金100多万元,成功救治乳腺癌患者1人。该项目已在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发布。六是科技助力产业化。今年投入沪滇协作资金20万元,用于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嵘煌药业购买30万株红芽大戟的母本和多台检验设备,并在专家的科学技术指导下进行人工繁育,以此来保护濒危中药材红芽大戟的繁育,为产业的跨越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七是金融创新控风险。今年7月,通过沪滇扶贫协作平台,施甸县白糖“保险+期货”扶贫项目成功立项,并于10月正式启动,争取郑州商品贸易交易所帮扶资金100万元,由太平洋财险公司和中信期货公司承保糖料蔗面积一万多亩,受益蔗农种植户1000多户,其中建档立卡户200多户,有效帮助蔗农应对白糖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市场风险,保障甘蔗种植的收入稳定。八是优惠政策促招商。今年4月,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文件,鼓励引导东部企业到施甸投资创业,帮助施甸壮大产业发展,带动建档立卡户增收。目前,两家上海企业已累计在施甸投资1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