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947-x-30/2017-0524007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木老元乡 |
公开目录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发布日期 | 2017-05-24 |
文号 | 浏览量 | 0 |
木政发﹝2017﹞50号
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人民政府
关于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施方案
各村委会,乡直相关单位,各有关企业:
为推进实施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根据《保山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施意见》(保安办〔2017〕2号)和《施甸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施意见》(施安办〔2017〕4号)文件精神,结合木老元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工作目标。围绕全乡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石油天然气管道、城镇燃气管线、重大活动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岗位,以构建“双重预防机制” 为抓手,促进企业主体责任不断落实,力争到2018年,在全乡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防控能力,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基本原则。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坚持政府领导、部门监管、企业主体、分级负责、有序推进、社会监督的原则。
二、着力构建企业双重预防机制
(一)建立健全风险辨识台账。要督促指导企业针对自身的生产工艺和特点,按照行业标准规范,组织技术力量对生产系统的设备设施、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辨识。辨识出的风险和有害因素要按照类别、数量和状况,并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组织专家确定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其中重大安全风险应填写清单、汇总造册,按照职责范围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业监管部门)职责的部门。
(二)推进风险辨识管理与云南大检查机制有机结合。要督促指导企业根据风险辨识结果,将汇总造册的安全风险清单录入云南省安全生产大检查长效机制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管理系统,网址:www.ynsafety.gov.cn),已纳入系统管理的企业必须100%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和录入,并在系统中建立安全风险等级数据库,根据风险等级确定企业自查自报自改隐患的重点和标准,同时确定监管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抽查的重点和频次,确保双重预防机制的推进与云南省安全生产“1+3+5”大检查长效机制落实有机结合。
(三)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要督促企业按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70号)要求,建立并落实生产安全风险警示和预防应急公告制度,在企业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企业风险点、风险和有害因素类别、重大危险源和管控措施。对存在安全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可能造成的后果、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等内容。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工作场所、工作岗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设备设施和撤离通道等。同时,将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状态下撤离方案告知相邻企业和单位。
(四)实施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要督促指导企业根据行业标准,结合量身定制的“一企一标”,对每一风险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各设备设施排查范围、内容、频次和要求,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报告、监控、治理、销号的全过程记录和闭环管理。并将检查结果按规定时限和要求填入大检查长效机制管理系统,推动企业隐患自查自报自改常态化,对隐患做到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企业在事故隐患整治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必须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及时撤出相关作业人员,必要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申请,配合疏散可能受到影响的周边人员。
(五)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制度落实。要督促指导企业牢固树立“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的意识,健全落实安全培训责任制。严格落实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和从业人员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健全安全培训档案。劳务派遣单位要加强劳务派遣工基本安全知识培训,劳务使用单位要确保劳务派遣工与本企业职工接受同等安全培训。
(六)加强职业危害防控。要督促指导企业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告知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作业现场要配备职业危害防护装备,定期检查更新。依法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防护用品用具,并监督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定期组织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现状评价,切实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
(七)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要督促指导企业在风险辨识评估的基础上,编制应急预案,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有关应急预案相衔接。同时,要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邻近专职救援队签订救援协议。重点岗位要制定应急处置卡,每年至少组织1次应急演练。经常性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并定期组织考核,不断提高应急能力建设和应急水平。
三、健全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的政府监管体系
(一)建立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行业监管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目标,按照县安委会关于安全生产部门职责分工文件明确的行业监管职责范围,进一步厘清各部门在双重预防体系中的职责,形成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实施细则。各相关部门要按照有关行业安全标准规范组织企业开展对标创建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内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动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二)加强安全风险源头管控。各村委会、乡直相关成员单位,要结合监管职责范围,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标准和规范,加强城乡规划与安全生产的统筹协调,将本地区安全评价作为城乡规划建设审批的前置条件和硬性指标,严格各级各类工业园区安全准入。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中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尤其是城市地下公用基础设施的安全问题,如:石油天然气管道、城镇燃气管线、地下综合管廊等。加强城乡规划安全风险的前期分析,完善城乡规划和建设安全标准,严格高风险项目建设安全审核把关,严禁违反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在人口密集区建设高风险项目,或者在高风险项目周边设置人口密集区;制定重大政策、实施重大工程、举办重大活动时,要开展专项安全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和应急预案。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产业政策,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整顿关闭和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三)加强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要针对全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系统分析风险类别、风险分布、风险深度和危害程度,从工艺、设备、场所、岗位或人群、物品等方面,定期开展乡,村(社区)2级重大安全风险排查。建立安全风险辨识、量化分级、预防控制、预警预报、应急处置的全过程管理制度,确定防控重点和重大风险行业企业,将其纳入双重预防机制重点范围,每季度逐级确认上报,实施差异化动态监管。对企业报告的重大安全风险和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的相关职责,加强督促指导和综合协调,推动企业加快实施管控整治措施。
(四)加强区域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管控和预警预报。要依据风险等级,对本地区高危行业企业及易发生重特大事故行业领域科学划分监管等级及重点,乡级将确定2个村,不少于5户企业和5个重点环节和点段(企业数不足5户的以实际企业数为准),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对重大危险源级别、管理状况、责任人、本质安全等基本情况,建立完善安全监管档案,并按照风险等级,对监管档案实施差异化分类管理。2017年底前,全乡基本完成高危行业企业及易发生重特大事故行业领域“红橙黄蓝”安全风险等级分布电子图绘制。同时,建立重大风险预警预报制度。
(五)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执法机制。各村委会、乡直相关单位,要把双重预防机制构建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执法机制有效结合,以“双随机”执法检查方式和执法结果依法公开等手段,不断加大对企业的检查和监督力度,进一步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要根据企业辨识的安全风险等级,结合政府按季综合督查、部门按月专项检查或专家检查的机制,对重大风险实行1个月一次随机抽查,较大风险实行2个月一次随机抽查、一般风险实行3个月一次随机抽查、低风险实行1年一次随机抽查。每次抽查检查的情况要录入管理系统,做到有据可查。同时,还要将检查结果在相关信息平台上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细化责任。各村委会、乡直相关单位要深刻认识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要性、紧迫性,高度重视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全面部署要求,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示范引领、总结推广。各村要根据辖区产业结构和重点行业领域、高风险区域,选择一批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建设示范试点工程。2017年底前涉及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等重点行业领域要率先推进遏制重特大事故试点工作。通过试点示范,认真总结分析经验和不足,及时完善后在全乡借鉴和推广。
(三)统筹推进、严格执法。各村委会、乡直相关单位要将构建双重预防机制与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打非治违”、诚信体系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综合协调全面推进。要突出重点监管对象、重点行业领域、重大危险源和公共安全风险,按照季节特点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和关键环节,保持监管高压态势,切实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落实执法措施,严处重罚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
(四)强化督查、注重考核。各村委会、乡直相关单位根据双重预防机制的工作重点和目标要求,结合自身的职能职责,积极协调和组织专家力量,切实加强对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情况的督促检查,帮助和指导企业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同时,不断探索和改进安全生产考核方式,推动以事故为重点向以风险管控为重点的转变,注重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切实加强对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过程监督和考核问责。从2017年起,乡政府将把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纳入对各村委会、乡直相关单位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
(五)营造氛围、形成合力。要创新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等传统媒体和网络、微信等新兴媒体,大力宣传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重要意义、重点任务、工作措施和具体要求,广泛宣传推广一批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先进典型,曝光一批重大隐患突出、事故多发的地区和企业。以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强大的宣传攻势,形成强有力的工作合力,推进双重预防机制的构建,促进全社会安全防控意识有效提升。
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人民政府
2017年3月5日
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人民政府 2017年3月5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