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938-1-/2022-0322003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仁和镇 |
公开目录 | 义务教育 | 发布日期 | 2022-03-22 |
文号 | 浏览量 | 14 |
仁和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仁和镇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村(社区),各办、中心(所),驻镇各单位:
经镇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将《仁和镇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仁和镇人民政府
2021年10月15日
仁和镇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决策部署,根据《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方案的通知》(云教发﹝2021﹞45号)精神,结合全镇教育体育系统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将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保持教育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在5年过渡期内做好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的有序衔接,建立健全农村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教育帮扶机制,实现乡村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效提升,促进振兴乡村教育和教育振兴乡村的良性循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教育力量。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实现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农村教育普及水平稳步提高、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夯实。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帮扶机制愈加完善,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稳步推进,脱贫地区教育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指标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重点任务
(一)全力做好巩固拓展义务教育有保障成果工作
1.健全完善义务教育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完善控辍保学“双线四级”责任体系和多部门联控联保责任机制,健全定期专项行动、应助尽助救助、依法控辍治理、分类安置保学、质量提升保障等机制,推动控辍保学持续常态化开展,严防辍学新增反弹。树立正确人生观、质量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育关爱与管理,不断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消除厌学辍学现象,继续办好普职融合班,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有保障”巩固情况动态监测机制,对辍学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劝返。
2.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规模适度,有利于保障教育质量的原则,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促进学校布局建设与人口流动趋势相协调。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聚焦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配备必要的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努力补齐农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短板,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加强学校建设。支持设置乡镇寄宿制学校,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稳步提升农村学校办学能力。
3.大力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体系。均衡配置教师资源,支持高素质教师的补充需求。加强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鼓励乡村教师提升学历层次。推行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加强教师、校长的培训,实施“万名校长培训计划”。
4.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持续完善教育配套设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就近入学。配齐配强安置点配建学校教师队伍,按照义务教育教师具管校聘改革要求和“选优配强”的原则,统筹区域内校点师资,优先充实配建学校教师并开展业务培训。注重配建学校办学理念、内部治理方式、教育教学方法的整体设计和质量提升。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学生特点开展关爱教育,形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的教育合力,促进形成家校和谐互动、共生发展的良性关系。
(二)聚力推动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
1.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支持各地利用闲置校舍、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学前教育建设项目等举办普惠性幼儿园。加强和改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扶持和管理,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采取多种形式持续扩大脱贫地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提高脱贫地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教基〔20214号),做好《云南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教师指导用书》出版、发行、采购工作,为幼儿园配备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和玩教具,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2.推进乡村振兴育人工作。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作为国情教育的重要内容,鼓励职业院校、中小学积极探索扶贫育人模式和乡村振兴育人模式,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成果。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等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和创新。深入打造“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创新品牌。把耕读教育纳入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升级版“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开放大学办学体系为依托,实施“开放教育-乡村振兴支持计划”,为农民和村镇基层干部提供不离岗、不离乡,实用适用的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
(三)进一步健全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帮扶机制
1.精准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加强与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的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进一步规范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程序,提高资助数据质量和精准资助水平。进一步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学段的学生资助体系,保障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规定享受资助,确保各学段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到位。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资助范围。
2.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进一步完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坚持以食堂供餐为主提高学校食堂供餐比例和供餐能力,改善农村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推进原材料配送验收、入库出库、贮存保管、加工烹饪、餐食分发、学生就餐等环节全程视频监控。加强与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的合作,强化营养健康宣传教育、食品安全及学校食堂检查,确保供餐安全。
3.加强农村特殊儿童群体教育关爱。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工作,强化控辍保学、送教上门、教育资助等工作措施,对有特殊困难的儿童优先安排在校住宿。重视特殊儿童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全早期评估与干预制度,培养农村儿童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资源中心和资源教室建设,建立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评估安置工作。
4.加强动态监控。对接全省救助平台,建设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平台,及时发现处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问题,实现对辍学学生“早发现、早劝返、早安置”,有效发挥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动态监测和帮扶作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形成责任清晰,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建设工作领导体系,推动政策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平稳过渡。将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举措、重大工程项目纳入教育“十四五”规划。要切实加强协调指导,明确部门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措施。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推动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具体政策和工作任务落地生根。
(二)健全考核机制,推动工作落实。完善考核监督评估机制,配合有关部门把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范围,开展乡村振兴考核。
(三)鼓励社会参与,凝聚工作合力。统筹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等方面资源,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广泛动员各类社会团体、公益组织、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合力。加大宣传力度,组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教育脱贫攻坚取得的重大成效,解读过渡期各项惠民、富民政策措施,宣传先进典型,推广经验做法。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乡村振兴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