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01525938-1-17_A/2017-0324001 发布机构 施甸县仁和镇
公开目录 重点工作通报 发布日期 2017-03-01
文号 浏览量 13
主题词 减灾救济
仁和镇人民政府关于加强2017年地震重点危险区抗震救灾应急准备工作的通知

仁和镇人民政府关于加强2017年地震重点危险区抗震救灾应急准备工作的通知

 

各村(社区),镇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关于防震减灾工作的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根据《关于加强2017年地震重点危险区抗震救灾应急准备工作的通知》(云抗指发电〔20171号)要求,经镇人民政府研究,现就做好地震重点危险区抗震救灾应急准备防范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落实抗震救灾新机制,制定应对方案

各村(社区)、各成员单位要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县防震减灾有关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坚持以问起为导向,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减灾相统一,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着力提高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夯实基础、补齐短板。认真贯彻落实“分级负责、相互协同”抗震救灾新机制和应急防范主体责任,结合各自实际,突出实战性和操作性,进一步健全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区域本单位2017年地震重点危险区的专项抗震救灾应对各种方案(以下简称应对各种方案)。

二、认真落实防范措施,狠抓应急准备

各村(社区)、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坚持重心下移,力量集中,保障有力,落实防震减灾责任制,提升基层防震减灾能力和水平。坚持管控前移,树立防范重于救灾的意识,变被动救灾为主动救灾。坚持立足访大震、抗大灾,由针对性的做好各方面应对准备,强化震前防范措施,落实全面防御战略要求,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同时,又要坚持维护社会稳定,避免不必要的社会恐慌。坚持抓关键、抓薄弱环节,围绕地震重点危险区着力推进以下重点工作:开展水库、输油气管线等重大工程设施和次生灾害源的地震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加强对居民点、道路等具有潜在危险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的监测预警;大力提升搜救、工程抢修、医疗救护等队伍能力;做好救灾物资储备,完善物资紧急调用机制,落实应急避难场地;积极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着力提升社会公众的地震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三、认真落实应急准备措施,做好督促检查

各村(社区)、各成员单位要对地震重点危险区应急准备工作及时开展检查,督促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一)贯彻落实抗震救灾组织体系、预案体系、工作机制、行动方案、指挥平台、应急救援力量、应急物资准备、应急演练、应急避难场所、“地震第一响应人”(指震中所在区域的抗震救灾机构组成人员)培训计划、应急队伍建设、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等建设与准备情况。

(二)辖区内生命线工作、重点基础设施及相关单位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理能力建设情况,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隐患排查和重要设施应急准备情况,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及处理方案。

(三)各村(社区)等基层组织以及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应急预案及演练、防震避险自救互救知识普及、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等情况。

四、其他事项

请各村(社区)、各成员单位于320日前,将本单位应对工作方案、应急准备落实和检查情况报镇民政办,联系人:杨金彪,联系电话(传真)8826299

附件:仁和镇2017年地震重点危险区专项抗震救灾应对工作方案

 

 

 

                             仁和镇人民政府      

                                 201731     

仁和镇2017年地震重点危险区专项抗震救灾

应对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好《关于加强2017年地震重点危险区抗震救灾应急准备工作的通知》(云抗指发电〔20171号)要求,进一步做好全地震重点危险区的抗震救灾应急准备工作。现结合《仁和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仁和镇地震应急预案》和实际工作,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常态减灾和非常态减灾相统一,预防为主,防抗就相结合,树立全面预防理念,着力加强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进一步夯实基础、补齐短板。认真贯彻落实”分级负责、统一领导、预防优先、属地为主、快速反应、相互协同”的抗震救灾新机制和应急防范主体责任,按照“宁可备而不震,不可震而无备”和“只1%的可能就要做到100%的准备”的要求,树立底线思维,立足防大震,救大灾,全面做好全防震减灾各项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重点工作

加快完善各行业各部门工作方案,做好应急准备;重点开展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隐患排查;开展水库、输油气管线等重大工程设施和次生灾害源的地震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加强对居民点、道路等具有潜在危险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的监测预警;大力提升搜救、工程抢修、医疗救护等队伍能力;做好救灾物资储备,完善物资紧急调用机制,落实应急避难场地;积极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着力提升社会公众的地震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三、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

(一)完善应急预案和制定年度跟踪方案

1.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不加强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规范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完善工作,逐步形成相互衔接、完整配套的应急预案体系,确保预案层级分明、规定具体、科学规范、编制合理、操作方便、切合实际,不断提高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战性和可操作性,有效推进地震应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责任单位:各村(社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

2.结合实际制定年度跟踪方案。进一步制定各单位各行业年度专项地震应对工作方案。建立和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监督检查、责任追究制度,认真履行职责。(责任单位:各村(社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

)开展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

1.加强重点设施隐患排查工作。指导重点工程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幼儿园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责任主体单位开展抗震鉴定工作,发现隐患的要及时采取工程措施,逐步消除达不到抗震设施要求和存在地震安全隐患的建筑。进一步开展大中型水库、输油气管线等重大工程设施地震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防止地震引发次生灾害。对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进行彻底排查,加强设施维护,制定灾损应对方案,提高抗震能力,保障震后快速恢复能力。(责任单位:镇项目办镇村规办镇水管站中心学校仁和卫生院、仁和供电所仁和电信施甸移动公司仁和营业部

2.加强地质灾害隐患动态巡查和监测预警等工作。健全地震重点危险区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和突发险情处置机制,组织力量对全居民点、道路等具有潜在威胁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寄害隐患点进行全方位排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落实监测预警、应急避险等烦烦烦措施。(责任单位:各村(社区)、国土

3.开展交通隐患排查。加强对危险路段、交通枢纽工程的隐患排查和整治改造。制定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间的衔接和调度方案,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建立健全紧急情况下运力征集、调用和运输迅速恢复机制,增强抢通、保通能力。(责任单位:仁和派出所仁和公路管理所

)加强队伍建设管理和应急演练

1.加强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预备役、消防、卫生、交通、安、电力、通信等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明确救援行动方案和力量投送方案,及时补充更新装备。根据我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地震应急救援培训与演练,提升人员搜救、工程抢险、医疗救治等各类专业救援综合能力。(责任单位:仁和派出所镇武装部仁和公路管理所镇村规办镇安监站仁和卫生院、仁和供电所保场供电所

2.积极推进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和社会动员机制建设。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拓宽灾情获取渠道,壮大社会救助力量。加大对志愿者队伍管理、培训和指导力度,提升志愿者队伍的综合救援能力(责任单位:各村(社区)民政中心学校

3.适时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地震应急演练。学校、医院、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要有计划的开展人员应急避险逃生演练,提高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救呼救能力。重要重要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及重点防护单位等要有针对性的各类地震应急演练,切实提高政府决策指挥能力、社会公众避震避险意识和自救呼救技能。(责任单位:各村(社区)应急办、仁和卫生院、中心学校

)扎实做好应急准备各项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各村(社区)、各成员单位要做到思想重视、组织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到位,把震后救灾和震前防御有机结合,完善部门、区域之间的地震应急工作协调联动机制。提高协同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为高效有序开展防震减灾和抗震救灾工作夯实基础。(责任单位:各村(社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

2.建立健全抗震救灾资金准备和快速拨付机制。加强各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优化储备布局和方式,科学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实现专业储备和社会储备、物资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的有机结合。完善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救援物资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机制。按照“够用、能用、好用”的要求加强各级有机救灾物资储备和动态化管理,及时更新储备物资。切实做好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和调用机制,制定专项应急处置方案,及时查缺补漏,备足帐篷、视频、衣物,药品等应急物资,确保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受在群众在第一时间得到基本生活救助。(责任单位:各村(社区)民政仁和卫生院

3.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和疏散通道建设管理。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完善应急吧难场所设施和管理规范化水平,统筹安排所需的供水、供电。排污、物资储备设施设备。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要设置地震应急疏散通道,明确临时避难场所,完善地震应急避难设施和救生避险设备,并确保功能完善、运转正常。(责任单位:各村(社区)镇民政办中心学校镇村规办仁和卫生院仁和派出所

4.强化应急交通指挥调动能力。摸清我单路交通状况,建立震后应急交通管控机制和抗震救灾通道机制,制定工作方案,确保在震后能快速、高校、有序的开展救援力量投送和伤员救治转移等工作。(责任单位:仁和派出所仁和公路管理所

5.加强应急值守工作。地震、公安、民政、消防、卫生、交通运输等部门要配备应急通讯和应急供电等设备,执行应急值守制度,加强“地震第一响应人”的培训,确保应急工作人员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责任单位:各村(社区)应急办、仁和派出所民政仁和卫生院仁和公路管理所

)提升城乡抗震设防能力

1.加强抗震设防管理。积极开展新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宣传工作,把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贯穿于城乡规划和建设工程的选址、立项、设计、施工及验收的全过程。加大抗震设防执法力度,确保各类建筑工程符合工程抗震设防要求。(责任单位:各村(社区)镇村规办镇项目办

2.加大科技支撑。加大减隔震新技术在全的推广应用力度,加强与国内外科技交流合作,加强防震减灾专业人才培养,提高科学防震减灾能力。(责任单位:各村(社区)镇村规办镇项目办中心学校仁和卫生院

)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

1.扎实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坚持以正面宣传教育为主,通过新闻媒体、培训教育、知识宣传等方式加大防震减灾宣传力度,把防震减灾知识作为领导干部、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工培训教育和中小学校的教育内容,普及防震减灾意识,并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计划,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区别不同宣传对象,采取不同宣传方式,选择不同宣传内容,进一步提高全市广大群众的防震避灾意识,同时,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社会恐慌。(责任单位:各村(社区)宣传镇劳动保障所中心学校

2.强化重要宣传时段。在防震减灾日、科普宣传周等重要时段,积极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媒体和现代信息传播手段,主动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积极鼓励制作富有时代特色、通俗易懂的地震科普作品。(责任单位:各村(社区)宣传团委、文广中心学校民政镇科委

3.加强对地震信息发布和新闻报道的管理。建立完善地震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信息发布机制、应急新闻处理机制,及时准确发布信息,有针对性的开展舆情监测和引导,加强网络舆情监控、研判和处理,有效处置震情、灾情和地震传言,正确处置有害信息,确保社会秩序稳定。(责任单位:宣传文广仁和派出所民政应急办)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主体责任。各村(社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是落实防震减灾部署的工作主体,要结合实际,制定推动工作落实的具体措施和工作方案,分解落实责任,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工作中注意内紧外松,确保社会稳定。

(二)强化协同机制。完善区域以及部门之间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部队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着力提高应急救援协同效能。

(三)加大资金投入。财政部门要加大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经费支持,安排专项资金保证全防震减灾日常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加强监督检查。各村(社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特别是重点地区、重点部门要加强对地震应急准备工作的监督检查,应急办会同镇民政办等相关部门对全县地震应急准备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特别是地震重点危险区的各项应急措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