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01525937-3-30/2016-0412035 发布机构 施甸县老麦乡
公开目录 其他 发布日期 2014-10-24
文号 浏览量 6
主题词 其他
老麦乡茨桶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和乡党委精神,结合茨桶村的实际,制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为重点,增强村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促使党组织建设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党组织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实现领导变服务、党务变业务,紧紧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旅游发展生态化、村庄建设生态化”的发展思路,落实“巩固提升烤烟产业效益,发展莲藕种植、水产养殖为增收点,本村务工经济为添补,生态旅游业为新增长点”的发展目标,为实现茨桶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总体思路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促突破、以落实抓推进,学习借鉴“8433”模式,以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为着眼点,锁定“八有”服务目标,构建“四级”服务体系,健全“三联”服务机制,落实“三化”服务要求,解决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三、创建内容

村党总支围绕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提供服务。

(一)选优一个领导班子

1.选优班子。突出“一好双强”,把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群众认可的农村优秀人才,通过“两推一选”、“公推直选”选为班子成员;注重领导班子人选的合理搭配,形成年龄、文化、性别、能力等优势互补的团结务实创新型班子,提高引领服务科学发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

2.选好带头人。选出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乐于公益事业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对履职不到位、能力不强,连续1年被评定为后进党支部的书记,及时进行调整。

3.增强班子力量。发挥好驻村工作队员、常务书记、乡挂村工作队员的力量,增强班子战斗力。

4.强化培训。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主题,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和分月培训计划,积极参与上级组织的培训,提升村党组织书记为民服务本领。结合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观看杨学视频材料、听杨学事迹、到善洲林场和杨学所在的村民小组开展现场体验学习、开展学习讨论和“晒”心得体会等方式,增强村干部的党性修养,特别是党组织书记争做杨学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5.加大监管力度。配合乡纪委做好党风廉政工作,严格执行《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发挥好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增强廉洁履职意识,干净做事。

6.注重后备干部的培养。建立村干部后备人才库,落实“三培养”工程,搭建平台、注重培养,加强乡土能人的培养,抓好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二)配强一支服务队伍

1.建设骨干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常务书记作用,加强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管理和使用,建立以当地干部为主体、以常务书记为重点的外来干部为补充的基层服务队伍。

2.加强党员发展工作。制定年度党员发展工作计划,按照控制数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强化宣传、主动培养,注意把年纪轻、有知识、有技能、有思想、有致富头脑的农村青年吸纳到党组织队伍中;严把党员入口关,全面落实党员发展推荐、培训、政审、公示、票决等制度,提高党员质量。

3.强化党员管理。进一步规范完善农村党员的学习、会议、评议等制度,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强化党员的党性意识、组织意识、纪律意识,进一步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章程》,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使党员队伍更加纯洁;通过开展领导讲党课、组织宣讲、先进人物事迹宣传等,突出对党员的党性教育,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邀请专家实地培训、播放远程教育视频、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加强对党员致富能力的培训,发挥党员带头致富的引领作用。坚持“三个培养”,把服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服务骨干,把党员中的服务骨干培养成基层干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服务队伍。

4.创新载体开展服务。继续抓实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通过设立政策法规宣传、环境卫生、科技示范、治安维护、公益事业等岗位,充分发挥党员作用;继续开展党员公开承诺、党员星级评比等工作,切实增强党员服务群众的意识。以党员队伍为主,组建由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群众志愿者组成的烤烟生产专业服务队、森林防火服务队、纠纷调解服务队、扶弱助残服务队4支队伍,开展为群众服务活动,发挥党员作用。通过“党员志愿者+困难户”、“党员志愿者+孤寡老人”、“党员志愿者+留守老人和儿童”等模式,根据党员群众需求适时开展服务。

(三)整合一个服务阵地

1.建综合为民服务站。把村办公场所、服务场所和活动场所整合,与卫生室、警务室、“农家书屋”、“烟农学校”等公益性项目结合,建1个便民服务站、1个便民小超市,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

2.提升软硬件条件。改造原活动场所,建便民服务站;便民服务站配备电脑、办公桌椅等必备的办公设施;健全完善规范的服务指南、服务制度、服务流程、服务事项、服务承诺;建立村干部轮流24小时值班制度。

3.建村民小组活动场所。整合美丽乡村建设、扶贫开发、一事一议奖补、村容村貌整治等资源,本年度在思索邑组建1个村民小组活动室。活动场所通过规范公开栏、规范门牌、规范制度并上墙,制定使用管理办法,增强为民服务功能。

4.建立党代表工作联系点。推进党代表工作联系点建设,建立健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和党代表提议、提案办理制度,探索党代表视察、督查重点工作活动,发挥党代表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作用。

(四)构建一个服务体系

1.建服务平台。在村委会所在地建立为民服务站,在3个村民小组党支部建立为民服务点,以村民小组或党小组组长为代办员,制定村组代办员民事代办制度。开展民事代办、费用代缴、惠农支付、便民超市等为民服务。

2.建立网格化服务体系。依托“十户联防”建立网格化服务体系,合理划分服务网络,确定网格责任人,根据群众需求及时开展服务。运用村级广播“党的声音进万家”、QQ飞信平台和远程教育平台等技术手段,为群众提供农产品、市场、致富等信息,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干部跑为网络跑,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

3.建立党建责任区。村党总支、村民小组党支部班子成员根据分工情况建立党建责任区,在各自的责任区内开展民情恳谈、民意调查、帮扶济困、帮助发展产业等工作。

4.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党组织负责人牵头自下而上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村民小组党支部每月召开1次,村党总支每两月召开1次,收集办理民情事项,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逐级上报,并做好解释工作。

(五)建立一套服务机制

1.建立城乡结对共建机制。发挥市、县直部门挂钩联系单位、新农村工作队员所在单位、乡挂钩站所的资源优势,开展“三联”、“三下乡”等帮扶活动。

2.建党内关怀机制。完善党员患病伤残时关心慰问、红白喜事时主动帮忙、邻里纠纷时善于调节等制度,发挥服务队作用,服务好贫困党员群众、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弱势群体,及时将“农村困难党员关爱行动”资金发放到位,努力帮助困难老党员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健全帮扶台账。

3.建“红色信贷”申请帮扶机制。村党总支做好摸底调查、送政策信息上门等工作,特别要把好审核关,帮助有致富潜力和致富意愿的党员带头创业致富,引导先富党员与困难群众结成致富共同体,提升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4.建相关服务机制。建党内结对帮扶机制,党总支(支部)委员每人结对4户,即1户党员户、1户产业户、1户群众户、1户滞后户,实实在在帮助结对户解决实际困难。完善外出流动党员联络服务机制,通过春节返乡召开座谈会、发短信,管理好服务好流动党员。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为主,探索村级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增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六)探索一条壮大集体经济路子

借助外力壮大集体经济,年底创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村委会+合作社”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年8000元。

(七)建设一个宜居宜业新村。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本年度预计整合资金200万元实施村委会至思索邑主干道改扩建4公里,积极申报和做好50户民房安居改造工作,加快茨桶建设步伐。

四、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4年6月中旬—6月下旬)。成立组织机构,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服务责任,召开专门会议安排部署服务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4年7月上旬—12月中旬)。按方案安排,采取有效措施,深入推进服务工作,确保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三)年度总结阶段(2014年12月下旬)。对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进行总结,形成综合报告,写清主要做法、初步成效、存在问题及原因、整改目标及措施,上报上级党组织进行总结分析。

(本文来源: 作者: ) 责任编辑(作者):admin@adm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