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7984238-8-30/2016-1101005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投资促进局 |
公开目录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发布日期 | 2016-03-04 |
文号 | 浏览量 | 8 |
“十二五”以来,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招商合作局的业务指导下,全县上下紧扣发展主题,紧紧围绕“十二五”初制定的目标任务,创新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式,拓展招商领域,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全县招商引资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十二五”期间招商引资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十二五”期间,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乡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县预计引进市外国内实际到位资金115.13亿元,其中:2011年实际到位资金6.1亿元、2012年实际到位资金8.7亿元、2013年实际到位资金18亿元、2014年实际到位资金32.16亿元、2015年到位资金50.17亿元,确保每年都超额完成市、县两级目标任务。每年全县外来投资企业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形成固定资产投资均占到位资金总额的60%以上。通过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招商活力进一步凸显,科学招商、合力招商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投资环境明显改善,项目落地推进速度加快,招商引资对产业转型、固定资产投资、税收的增长、就业岗位的开发等领域的贡献率显著提高,总体招商效益得到提升,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服务意识薄弱,工作方法简单。重引进、轻服务的现象依然存在,个别部门还存在工作不主动,服务不热情等问题,具体业务经办人员在业务办理过程中缺乏大局意识、缺乏灵活性。
二是建设用地指标不足,项目落地难。随着施甸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增长较快,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难以满足需求,加之农民群众对征地价格和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协调难度越来越大,导致很多已经签订意向性协议的招商项目迟迟不能开工。
三是招商引资基础有待加强。从产业承载能力上看,华兴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招商引资承载能力不强,水、电、路、标准厂房等保障能力不足,难以充分满足重大项目落地需求;从招商项目储备上看,项目储备工作滞后,大项目、好项目不多,现有储备项目基础工作不扎实,提供招商推介吸引力不强。
四是企业融资难,资金来源渠道少。一方面,一些招商引资企业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成长期,资产规模小,实力弱,资金来源渠道少,融资办法不多;另一方面,受信贷结构、信贷传统观念、金融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银行为降低信贷风险,贷款审批越来越严,中小企业贷款问题更加突出,致使招商引资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就施甸发展的外部形势和内部环境而言,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从有利因素分析:中央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扩大内需的战略部署没有改变,沿海产业加快向中西部转移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云南“两强一堡”战略的深入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进入实施阶段,势必给处于两条对外经济走廊关键节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核心区域的保山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而施甸至保山、至瑞丽口岸、至猴桥口岸等便利的交通网络为施甸大宗货物运输、仓储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的快速推进、工业的跨越突破和旅游业的迅速崛起,使我县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招商引资促成一批知名企业落户施甸并逐步形成产能,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保障更加有力,干部素质逐步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节奏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积蓄的发展潜力开始逐步释放,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存在困难问题看,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短期内难有大的改观,制约我县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宏观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对我们的影响不能忽视。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助推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三、“十三五”期间工作计划
(一)总体思路
我县招商引资工作总体思路是按照县委、县政府总体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立足县情,解放思想,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新机遇,进一步找准招商引资工作在加快经济增长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一是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非公经济地位的提高、对非公经济财产权的平等保护、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国有资本投资项目、破除行业垄断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将极大地拓宽民间资本可进入的领域;市场配置资源、市场决定价格、农村建设用地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将打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效率优先的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大格局;政府退出对微观经济的干预、简政放权、提高效率等一系列措施将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松绑、解套,将大大激活民间资本,释放民间资本的活力。我县招商引资工作要抓住这个机遇,深入研究和把握政策导向,用足用活国家政策,以改革创新精神,在产业招商为主线、园区招商为主阵地、加速新型工业化为主旋律、承接产业转移为主抓手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全方位、多层次引进大企业、带入大项目、推动大集聚、促进大发展。
二是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招商。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产业转型升级,就是要落脚于低碳、环保、生态、节能、减排、降耗、产能过剩、市场调节等关键词。我们要进一步认真学习领会其实质和内涵,与我们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结合起来加以研究。目前,全市除隆阳区外,我县的优势就是区位,所以,我们要加快园区承载能力建设,突破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瓶颈,抓好标准厂房建设项目,才能加大小商品加工企业的引进;同时要抓住中缅燃油管道在我县开口的机遇,在天然气化工项目招商上深入研究,做大做强工业项目;另外,施甸的城镇建设序幕已经打开,温泉文化已经彰显,为我县旅游业招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要鼎力打造“水墨施甸,秘汤胜地”这张名片,切实带动产业转型。
(二)主要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按年均10%的幅度增长,计划引进市外国内实际到位资金690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6倍,其中:2016年75亿元、2020年200亿元。努力在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招商方面扩大招商成果,扎扎实实引进4至5家对全县经济拉动力强的工业项目入园投资,引进2至3家综合旅游开发项目,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力争我县在全市招商引资综合考核中排位前移。
(三)工作重点
1.工业方面。依托施甸工业园区,重点布局天然气精细化工、建材、生物制药、农特产品加工、现代物流等产业,大力推进天然气精细化工项目、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西移等项目的招商力度。加快华兴片区土地收储及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引进科技型、实力型企业入园投资,以工业带动施甸经济发展,带动产业转型。
2.能源产业方面。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快能源项目建设步伐,着力推进能源产业超前发展。重点推进四大山风能发电项目,形成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一体的能源结构,积极构建稳定清洁的能源体系,为工业实现突破性发展提供能源保障,最大限度发挥资源效益。
3.高原特色农业方面。围绕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加大畜牧业、茶叶、核桃、水蛭、蔬菜等产业招商,引进极具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入驻施甸,重点推进万亩特色水果产业园建设项目,以农业带动我县观光旅游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财政增长。
4.旅游业方面。我县农业产业、工业发展、城市建设都围绕旅游发展。工业发展以轻工业定位,着力进行农特产品加工和花卉、化妆品、生物制药开发等。重点推进怒江大峡谷旅游综合体项目,此外,以温泉文化、契丹文化、布朗风情、善洲林场教育基地、姚关山邑湿地恢复保护、姚关旅游服务中心等项目为重点,积极向外进行招商推介,改善旅游发展环境,培育新的县域经济增长点。
5.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极破解融资难题,推行多种融资方式,吸收外来资金,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空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以学校、医院、道路、水库、市政、公共基础设施等项目为重点,积极向外推介招商,减轻政府投资压力,不断完善县域公共设施建设。
(四)工作措施
1.以招商活动为平台,加速招商领域拓展。既要精心组织参加“昆交会”、“南博会”、“珠洽会”等省市重要的招商活动,也要积极主动参与地区性的重大经贸洽谈活动和各种农特、建材、旅游等行业展会。建立有效对接机制,形成“高层互访引领、部门无缝衔接、企业投资合作”为重点的紧密合作关系,密集编织和拓展招商网络,延伸招商触角。
2.以创新方式为抓手,增强招商工作实效。在“走出去”、“请进来”的基础上创新方式。一要借鉴市招商局和其他县区充分发挥小分队招商目的明确的特点,参与市局小分队招商,快速捕捉有效信息,用活关系,主动登门招商、上门推介,实现点对点有效突破。二要注重招商选资,把主攻点放在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民营企业500强、行业100强企业上,建立重点客商库,开展集中攻关,着力引进一批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的项目,为经济加速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注入新动力。三要加强与异地商会、行业协会、投资联合会、外来投资龙头企业、施甸籍在外企业家的联系、交流,以友情为桥梁,以诚信为基石,充分发挥以商招商的互动效应。
3.以优化环境为保障,打造投资兴业“乐土”。要把提高政府效能作为最大的发展优势来打造,把发展投资环境作为最亮的名片来培育。一要大力营造宽松灵活的政策环境。加大金融支持、要素保障等方面扶持政策的研究和创新,同时用好用活用足国家、省给予的各类优惠政策和项目扶持。二要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阳光政务”、“一站式”审批、“全程代办制”服务,继续开展外来投资企业评议服务部门制度。三要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着力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破坏企业生产经营的问题,切实为企业保驾护航。真正实现项目前期以诚信为本招商、项目中期以优质服务招商、项目后期以良好环境招商、项目建成后以规范化管理安商的招商引资良性循环,切实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