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897-9-30/2016-0405015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统计局 |
公开目录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发布日期 | 2015-08-28 |
文号 | 浏览量 | 19 |
一、上半年施甸县经济运行情况
初步核算,全县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636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8%(可比口径计算,下同),位居全市第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014万元,增长6.1%,位居全市第四;第二产业增加值69606万元,增长16.2%,位居全市第三,工业增加值50782万元,增长14.7%,位居全市第四,建筑业增加值18824万元,增长20.9%,位居全市第三;第三产业增加值101745万元,增长10.8%,位居全市第二。三次产业比重为17:34:49,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1、5.6、5.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9.3%,47.4%,43.3%。
(一)农业生产实现稳步增长。农业总产值完成6577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农业增加值完成3602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
(二)工业经济发展平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18003万元,比上年增长2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3887万元,比上年增长15.6%。
(三)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788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8%。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完成1357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商品零售收入完成5431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按规模分限额以上企业完成1042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9%,限额以下企业完成5746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
(四)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343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7.1%,其中,房地产投资完成6025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城镇项目投资完成25317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8%,城镇施工项目中本年新开工的项共有158个。
(五)财政收支平稳,税收收入下滑。上半年财政总收入完成3315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2264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8%。财政总支出达到112858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10767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实现各项税收收入22880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收9.5%。其中,国税完成7584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收32.2%,地税完成1529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8.5%.
(六)金融运行稳健。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4656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17841万元,增长26.5%。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工业快速增长压力大。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18户,云维持续停产,康丰、恒烨建材亏损,截止今年5月份,亏损总额达1225万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272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4%,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9.8个百分点。当前较大的工业企业后续跟进存在困难,新培育的企业无法支撑整个工业的发展,工业经济支撑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势头不容乐观。
(二)消费品市场不够活跃。消费市场活力不足,虽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保持平稳增长,但是规模小,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带动不足。限额以上企业完成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占的比重低,为15.4%,处于全市最低水平,对消费品市场的拉动作用有限,仅有的一家住宿业限额以上企业也在去年年底退出。
(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偏小、投资空间有限。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入库项目共有195个,共实现投资253175万元,平均每个项目才1298万元。其中,亿元以上的项目投资仅有9个(不含房地产),亿元以上新开工的投资项目少,续建项目的投资空间已剩下不多,重大投资项目的支撑力度逐渐减弱。
(四)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服务业发展主要依赖于商贸餐饮业、交通运输邮电业、一般社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的局面任然没有改变,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发展缓慢,特别是具有信息化应用水平、技术和知识密集程度高的新兴行业发展严重滞后。目前全县仅有皇庭商务有限公司一家重点服务业。
三、对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一)推动工业经济增长,推进工业发展逐步走向成熟。一是加大规模以上企业的培养力度,让这些企业作为市场的龙头带动小微型企业的发展。二是在工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引进新技术,逐步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三是加强对现有核心企业的督促和指导,同时开拓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产销率,加强企业投入与生产的后劲与信心。四是加强工业园区的管理,结合实际建立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全区体制,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二)刺激消费,推进消费市场发展。一是加快经济发展,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信心。二是加强旅游业的发展,加大施甸县温泉养生洗浴等旅游项目的推进与宣传,弘扬善洲文化,增强旅游产业对内需的拉动作用。三是继续培育扶持限额以上企业,提高市场比重,发挥限额以上企业拉动消费增长的作用。
(三)把握机会,抓住重点,改善投资环境。一是加快推进大项目的建设,发挥大项目对投资的支撑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全县的城市建设工作。二是加强投资监测和预警,密切跟踪项目推进情况,及时做好项目服务工作。三是促进招商项目的及早落地动工,提高投资进度。
(四)结合实际,积极创新,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传统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同时有选择的发展金融服务业、文化服务业、房地产业等优势服务业,特别是要全力抓好旅游产业的发展,突破跨越发展瓶颈。
撰稿人:刘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