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76388405-1-13_A/2017-0512002 发布机构 施甸县卫生健康局
公开目录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发布日期 2017-05-12
文号 浏览量 44
主题词 卫生
施甸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控包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检查考核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县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质量和传染病诊断的准确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云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方案》和《施甸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关于印发施甸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2017年)的通知》(施卫计发〔2017〕2号)文件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一)掌握全县法定传染病的网络直报质量、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进一步提高我县传染病报告质量。

(二)进一步规范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强化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的落实,促使报告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三)加强广大医务人员对《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进一步提高疫情报告意识和能力。

(四)开展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调查,掌握传染病漏报率,准确评估全县传染病的发病率,掌握本地传染病疫情态势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

(五)规范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设置感染性门诊,减少院内感染,保护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安全。

(六)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处置。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应急物资储备,建立应急队伍,开展应急知识培训。对重点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食物中毒事件等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管理密切接触者,规范处置疫区疫点,加大与传染病有关的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在萌芽状态,减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二、检查考核方法

结合《云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方案》疾控包绩效考核,每个季度由县疾控中心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考核,全年考核总分100分,前三季度各占20%,第四季度占40%(考核标准详见附件3)。

三、考核检查内容

(一)医疗机构

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职能、职责及工作任务,将医疗机构检查表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乡镇卫生院考核表、二是村卫生室考核表、三是县级医疗机构考核表(适用于民营医院、县级公立医院)。

1、乡镇级以上医疗机构

(1)机构、制度建设情况

包括机构、人员、制度、设备、自查、奖惩、网络运行情况、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与流程、登记报告质量、疫情分析等内容。以资料、记录和现场查看为准。其中,自查、奖惩落实方面,要求确定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自查小组成员(含分管院长及各临床科室主任等)、周期、自查内容(报告率、及时报告率、门诊及住院病人信息登记情况、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质量等)及奖惩(以院内通报和财务记录为准)等。发现漏报、不及时报告等方面问题时能够提出针对性处理及整改措施。

检查方法:现场查阅有关自查、奖惩记录及总结(自查组成员签字、问题科室负责人签字)。

(2)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知识知晓情况

报告病种、报告程序、报告时限、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

(3)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①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电子病历)设置、使用情况。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主要症状和体征、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10项等基本内容。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医生填写,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不能填写症状;出入院登记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发病日期、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病例分类、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2项等基本内容。被查医疗机构使用电子病历时,则通过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查阅电子病历信息,如电子病历系统不具备病人病历的查询浏览功能,应从数据库中导出所有就诊病人的电子病历信息。

检查方法:现场查看感染科、急诊、内科、儿科、皮肤科、住院部等与诊疗传染病有关科室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病人登记本,检查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项目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有无漏登和缺项。

②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及反馈机制

检验部门登记项目应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参照《云南省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技术管理指南》(试行)2014版制作】。

影像部门(含放射科、B超室等)检查登记应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年龄、检查结果【参照《云南省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技术管理指南》(试行)2014版制作】。

检验部门、影像部门是否建立了异常结果必须返回送检医生或科室的反馈机制(包括门诊和住院)。

检查方法:查阅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包括检验室、放射科、B超室电子登记系统),检查项目是否齐全、登记是否完整;反馈机制以反馈记录或医生签字为准,符合相应传染病诊断标准的必须在门诊、出入院登记本上作出诊断,在疫情一栏有“标识”。重点抄录检验或影像部门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病种为丙肝、HIV、肺结核、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感染性腹泻病。

③医院内传染病疫情分析、通报及处理机制。

院内设专门部门及专人负责本院传染病报告数据的常规分析,分析不同时期医院接诊的主要传染病,并将分析结果在院内及时通报。院内应制定对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检查方法:现场查阅相关分析文档及反馈记录、相关的机制与流程。

④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院内自查。

确定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自查组成员(含分管院长及各临床科室主任等)、周期、自查内容(是否报告、及时报告率)及奖惩等。发现漏报、不及时报告等方面问题时,能够提出针对性处理及整改措施。

检查方法:现场查阅有关自查记录、整改文档及总结(自查组成员签字)。

(4)定期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培训与考核

医院应定期组织临床医生、新进人员开展关于《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的专业培训,注重培训内容的更新,及时学习卫生部下发有关传染病诊断、报告、防治管理方面的文件。并注意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

检查方法:现场查看、查阅相关培训、考核文档。

(5)传染病报告质量和准确性抽查

1)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传染病报告率、传染病及时报告率、纸质报告卡填写信息准确率、完整率、纸质报告卡填写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

①检查方法:查阅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记录,检查传染病报告情况;查看纸质传染病报告卡,核对纸质报告卡填写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与网络直报信息的一致性。

②检查病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脑、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恙虫病、结核性胸膜炎、不明原因肺炎、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埃博拉出血热、AFP、人感染猪链球菌、肝吸虫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森林脑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③传染病病例检查考核数量: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在30例以上(门诊部15例以上、住院部15例以上),不足30例的全部查;乡镇级医疗机构在20例以上(门诊部10例以上、住院部10例以上),不足20例的全部查。

④统计指标

通过上述检查,分别算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门诊部、住院部、医院传染病漏报率及迟报率,其公式分别为:

漏报率(某病)=

×100%;

迟报率(某病)=

×100

2)传染病诊断准确情况抽查

抽查医院报告的肺结核、乙肝、丙肝和伤寒/副伤寒病例各10例,按照卫生部传染病诊断标准,判断上述病例的诊断是否符合国家诊断标准,并计算诊断准确率。

诊断准确率=传染病诊断符合国家标准数/调查传染病例数×100%。

3)传染病个案及聚集性疫情调查和处置

检查乡镇卫生院对重点传染病、聚集性传染病疫情进行报告管理、密切接触者管理、流行病学调查、疫点疫区处理、健康宣教和其他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需进行个案调查和处置的传染病包括:①甲类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②乙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15岁以下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AFP、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淋病、梅毒、血吸虫病、疟疾、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③按照国家和省相关文件和规范要求进行个案调查和处置的传染病,④对聚集性传染病疫情(尚达不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事件)进行调查处置。

(6)感染性门诊建设情况

根据《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1号)文件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设置预检分诊台,专人负责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分诊工作,并对本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

1)预警分诊点设置规范

①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各医院不得用导医台(处)代替预检分诊点。

②预检分诊点一般设立在门诊醒目位置,标识清楚,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

③预检分诊点要备有发热病人用的口罩、体温表、流水洗手设施或手消毒液、病人基本情况登记表等物品。

④承担预检分诊工作的医务人员按一般防护着装,即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医用口罩,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⑤经预检查出的发热病人,应由预检分诊处的工作人员陪送到发热门诊,预检人员发现异常或意外情况应及时报告。

⑥门诊预检分诊医务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晚间预检分诊可设在急诊,但应设有醒目标识),以保证能24小时应诊。

⑦非定点医院若发现需要排查的疑似病例,应先将病人收治在隔离留观室,通过当地卫计部门及时转诊到定点医院,并将病历资料随同病人转至相应定点医院。

2)发热门诊设置规范

①远离其他门诊、急诊,独立设区,出入口与普通门急诊分开,要设立醒目的标识。

②有备用诊室。

③设立独立的医护人员工作区域,医护人员有专用通道。

④设置隔离留观室。

⑤发热门(急)诊承担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按一级防护着装,进入隔离留观室按二级防护着装。

⑥患者病情允许时,应当戴外科口罩,并限制在留观室内活动。

⑦建立接诊病人登记本。内容包括:接诊时间、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工作单位、联系方式、诊断、流行病史、患者去向及接诊 。

⑧发热门诊(室)医务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

3)、肠道门诊设置规范

①有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

②有导引标志,接诊室门口有醒目的标志。

③诊室安装纱门纱窗等防蝇、防蚊设施。

④诊室内安装紫外线灯和非手触式洗手装置等洗消毒设施,配备痰盂和医疗废除物收集箱。

⑤配备病人登记表、样品采集登记表、采样用品和样品保存液或增菌液等。所有就诊腹泻病例(包括初诊和复诊病例)必须登记,应按统一的肠道门诊登记表要求登记。

(7)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置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和管理

查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指各医疗卫生机构对辖区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苗头事件或出现的聚集性病例,应安排《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行)》要求进行报告,并做好相关痕迹资料的记录和管理。a.所调查机构报告率100%得满分,达不到100%按比例扣分。b.是否有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和流程及所需电脑、网络、电话、传真等配置。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及时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指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行)》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2小时内报告辖区疾控中心或上级部门,县级疾控中心经调查核实,初步确认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及时率100%得满分,达不到100%按比例扣分。辖区内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苗头事件或出现聚集性病例,自动得分。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质量

①信息完整性应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②根据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需有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评估报告。③查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置相关知识培训情况,无培训不得分,培训资料不齐全,按比例扣分。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及时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处置指辖区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苗头事件或出现聚集性病例时,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进行核实处理,并做好相关痕迹资料的记录和管理。①查阅记录资料,及时处置率100%得满分,达不到100%按比例扣分。②查看应急预案(文件或印制成册)、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准备情况。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规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指辖区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苗头事件或出现聚集性病例时,县卫计局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组织疾控、医疗、卫生监督等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员赴现场进行处置,并积极做好事件的报告管理、流行病学调查、公共卫生风险评估、防控措施的落实、伤病人员的救治、健康宣教等7方面的工作。查看各相关单位做好相关痕迹资料的记录和管理,资料不齐全,按比例扣分。‚查看应急演练情况,未开展演练不得分,演练资料不齐全,按比例扣分。

2、村卫生室

(1)制度建设及疫情报告方式。是否制定传染病报告制度,是否根据最新法规制定,发现传染病疫情以何种方式报告。

(2)基础信息登记管理情况。门诊日志、法定传染病登记本、纸质传染病报告卡设置及规范使用情况。

检查方法:检查门诊日志、法定传染病登记本、纸质传染病报告卡项目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有无漏登和缺项,门诊日志登记就诊人数是否与新农合补偿登记吻合。

(3)传染病健康宣教。查阅资料和记录,对当地是否根据传染病流行情况开展传染病健康宣教进行抽查(每月至少1次),开展得分,部分开展按比例得分。

(4)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传染病及时报告率、传染病诊断准确率、传染病及时报告率(与上述乡镇级以上医疗相同)。

(5)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知晓率调查

现场抽1-2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得分率按比例给分。

3、县级医疗机构 。见附表4施甸县县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情况考核表

(二)疾控机构

1、辖区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监测管理工作。

(1)建立对异常监控信息的快速反应流程

异常信息主要包括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与流行、不明原因肺炎以及本地罕见传染病或其它不明原因发病、死亡等。动态监测本辖区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及时完成报告卡的审核、查重等各项工作;重点建立对异常监控信息的快速反应流程,包括快速对异常信息确认、处理应对等环节,以书面监控记录及相关的检查核实报告为准。

(2)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管理

①传染病报告的组织管理:包括机构、人员、设备、制度、自查和检查等内容,以及网络直报的实现及运行情况等(内容以资料、记录和现场查看为准)。

②相关人员传染病报告知识知晓情况:包括报告病种、报告程序、报告和审核时限、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

③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传染病零报告情况、及时性、重复报告等质量进行检查核实与综合评价,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文字资料为准)。

④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综合指数率,以传染病直报系统最近一个月的评价数据为准。

(3)传染病监测资料分析利用与反馈

①是否开展传染病监测资料周、月、年周期分析;当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或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是否开展相关的流行病学分析或专题分析报告。

②是否及时将常规各项分析报告向辖区报告单位进行反馈(以实际可查的反馈形式为准,如正式发文或网络直报系统反馈)。

2、传染病报告管理督导检查与评估

是否开展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工作检查与评估、对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进行督导检查。要求有方案、检查原始记录、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等总结文件、通报奖惩文件等,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开展二次督导检查,以文字资料为准。

是否开展与传染病网络直报有关的专题调研,要求有调研方案及总结等文档记录。

是否对同级、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对下级在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及时给予解决或答复,对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督促整改。要求以电话或其它书面记录为准。

3、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专业技术培训

本年度对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监测资料分析利用、网络直报系统数据统计规则等业务技术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包括对下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属地医疗机构相关人员。要求有相关资料和培训会议文档记录(要求及时更新培训知识与内容并将卫生部下发的有关文件进行培训落实)。

4、常规监测管理工作

(1)、实时审核情况,以审核记录为准

(2)、辖区医疗卫生机构指导情况,以指导记录为准

(3)、传染病报告质量

①卡片填写完整率,用符合纸质传染病报告填写完整性要求的卡片数除以抽查卡片数。

②卡片填写准确率,用符合纸质传染病报告填写准确性要求和传染病诊断行业标准的卡片数除以抽查卡片数。

传染病报告及时率,甲类和按甲类管理传染病在诊断后2小时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在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为及时报告。

③传染病报告率,查阅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本,对所诊断的传染病的报告卡、传染病登记簿和疫情直报系统查询,无报告信息记录者为漏报。

5、传染病个案及聚集性疫情调查和处置

检查疾控机构对重点传染病、聚集性传染病疫情进行报告管理、密切接触者管理、流行病学调查、疫区疫点处理、健康宣教和其他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置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指各医疗卫生机构对辖区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苗头事件或出现的聚集性病例,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要求进行报告,并做好相关痕迹资料的记录和管理。

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有关记录和资料,所调查机构报告率100%得满分,达不到100%按比例扣分。辖区内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苗头事件或出现聚集性病例,自动得分。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完整率

信息完整性应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根据事件发生、发展、处置过程,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需有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评估报告。

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或有关记录,信息完整性为1分,缺1项扣0.2分,扣完为止。报告完整为2分,缺一个报告扣0.5分。辖区内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苗头事件或出现聚集性病例,自动得分。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及时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指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2小时内报告辖区疾控中心,县级疾控中心经调查核实,初步确认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有关记录和资料,及时率100%得满分,达不到100%按比例扣分。辖区内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苗头事件或出现聚集性病例,自动得分。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及时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处置指辖区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苗头事件或出现聚集性病例时,接到报告后,半小时内进行核实处理,并做好相关痕迹资料的记录和管理。

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有关记录和资料,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半小时未响应1起扣1分。及时处置率100%得满分,达不到100%按比例扣分。辖区内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苗头事件或出现聚集性病例,自动得分。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规范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指辖区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苗头事件或出现聚集性病例时, 县卫计局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组织疾控、医疗、卫生监督等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员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置,并积极做好事件的报告与管理、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流行病学调查、公共卫生风险评估、防控措施的落实、伤病人员的救治、健康宣教等7方面的工作。各相关单位做好相关痕迹资料的记录和管理。

四、现场工作方法

采取现场测试、访谈、资料查阅、数据核对的方式开展检查,填写相关表格,评估工作开展情况,梳理存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五、考核成绩

依据本方案中施甸县乡镇级以上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情况检查表、施甸县卫生室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情况检查表(适用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进行量化评分,乡镇综合得分=卫生院得分×80%+卫生室平均得分×20%。

六、奖惩措施

(一)奖励

1、报告传染病奖励10元/例(含传染病发现、登记、报告,其中临床报告医生8元,疫情报告人2元)。

2、对考核成绩前3名的乡镇进行奖励(县直医疗机构、民营医院不参与评比)。

(二)处罚

1、被县级卫计部门检查时发现的传染病漏报扣200元/例、迟报扣150元/例,被市级卫计部门检查时发现的漏报扣500元/例、迟报扣300元/例;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性、准确性、信息一致率﹥95%以上,每降低1%扣10元;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检验、影像部门登记本登记不完整扣10元/项;未使用电子病历系统的机构门诊登记与处方符合率﹥95%以上,每降低1%扣10元;检验、影像部门阳性结果未反馈扣50元/例(以临床医生签名为准,检验医师代签视为未反馈,反馈后符合相应传染病诊断标准的必须在门诊、出入院登记本上作出诊断,在疫情一栏有“标识”,查不到诊断记录视为未反馈)。

2、因工作不负责任,造成传染病暴发、流行等严重后果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3、个体诊所或民营医院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处罚;对造成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传播流行的,责令停业整改;触犯刑律的,对其经营者、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各医疗卫生机构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公卫办具体落实,把疫情管理纳入医务人员绩效分配考核评分内容。被扣除的经费由本机构补足,不允许扣减其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经费补偿标准。

(二)加强日常管理,提高报告质量。各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管理人员负责每周对本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开展自查,并将自查情况进行汇总,及时发现传染病报告管理中的问题,及时针对问题进行整改。上级专业机构在督导过程中发现医疗机构自查小结、疫情分析内容与实际检查情况不符,将视为未开展自查和疫情分析。

(三)加强对重点场所传染病疫情监控。各乡镇卫生院加强对辖区内村卫生室、托幼机构、小学等重点场所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督导检查和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并做好记录。

(四)加强信息通报反馈。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季度查出漏报、迟报情况将在次月10日前上报县卫计局。

本方案自发文之日起实施,《施甸县卫生局关于印发施甸县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施卫发〔2015〕8号)文件同时废止。

附表1施甸县乡镇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情况检查表

附表2施甸县村卫生室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督导检查用表

附表3施甸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管理工作督导检查用表

附表4施甸县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情况考核表

附表5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检查登记表

附表6医疗卫生单位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登记情况检查表(①门诊部,②住院部)

附表7施甸县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现场反馈表

附表1

施甸县乡镇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督导检查用表

单位名称:州(市)县(区)医院/保健院/卫生院单位级别:①省级 ②州(市)级③县(区)级④民营⑤乡级

调 查 项 目

评分标准

应得分

实得分

机构、制度建设情况

(16分)

预防保健(公共卫生)科设置及人员编制

设立得1分,编制3人及以上得1分(不足按比例扣分)

2

疫情管理领导小组

成立领导小组得1分

1

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人员及持证上岗情况

有专职得1分、无人0分,持证上岗1分

2

疫情报告专用设备情况

专用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电话、网络各占0.2分

1

网络直报系统运行情况

正常运行得1分

1

疫情报告自查制度及落实情况

有自查制度得1分、无0分,落实到位得3分(以自查记录及检查结果为准)

4

疫情报告奖惩制度及落实情况

有奖惩制度得1分、无0分,落实到位得3分(以发文和奖惩记录为准)

4

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与流程

建立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与处理流程得1分(查制度和记录)

1

基础信息登记管理情况

(17分)

门诊日志设立

内、儿、传,各科门诊设立得0.5分,使用全省统一表格得0.5分

1

出入院登记

内科、儿科、传染科有出入院登记本得0.5分,使用全省统一表格得0.5分

1

门诊日志、出入院病人登记质量

填写完整得3分(抽查数= 填写完整数= ),字迹清晰得1分,存在漏登扣1分

5

肠道、发热门诊登记

设立得0.5分,有登记得0.5分

1

法定传染病登记

内、儿、传各科门诊及住院部有传染病登记本得0.5分,使用全省统一表格得0.5分

1

检验部门登记

项目完整(至少应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和送检医生收到结果签名)得1分,登记完整规范得1分,与传染病有关的异常结果向相关科室反馈得2分(查制度和记录)

4

影像部门登记

项目完整(至少应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年龄、检查结果、检查日期和开单医生收到结果签名)得1分,登记完整规范得1分,与传染病有关的异常结果向相关科室反馈得2分(查制度和记录)

4

传染病报告质量

(40分)

卡片填写完整率

查卡数= 完整数= 完整率= 完整数/查卡数 得分=完整率×3

3

卡片填写准确率

查卡数= 准确数= 准确率= 准确数/查卡数 得分=准确率×3

3

报告及时率

查卡数= 及时数= 及时率= 及时数/查卡数 得分=及时率×8

8

报告卡信息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

查卡数= 一致数= 一致率= 一致数/查卡数 得分=一致率×3

3

传染病报告诊断符合率

查卡数= 符合数= 符合率= 符合数/查卡数 得分=符合率×8

8

报告率

门诊部得分=(1-门诊部漏报率)×10 住院部得分=(1-住院部漏报率)×10

15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置

(13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和管理

查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指各医疗卫生机构对辖区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苗头事件或出现的聚集性病例,应安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规范》要求进行报告,并做好相关痕迹资料的记录和管理。1.所调查机构报告率100%得满分,达不到100%按比例扣分,占1分。2.是否有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和流程及所需电脑、网络、电话、传真等配置,占1分。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及时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指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规范》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2小时内报告辖区疾控中心或上级部门,县级疾控中心经调查核实,初步确认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及时率100%得满分,达不到100%按比例扣分。辖区内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苗头事件或出现聚集性病例,自动得分。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质量

1.信息完整性应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完整性为1分,缺一项扣0.2分,扣完为止。2.根据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需有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评估报告。报告完整性为1分,缺一项扣0.5分。3.查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置相关知识培训情况,无培训不得分,培训资料不齐全,按比例扣分。占1分。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及时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处置指辖区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苗头事件或出现聚集性病例时,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进行核实处理,并做好相关痕迹资料的记录和管理。1.查阅记录资料,及时处置率100%得满分,达不到100%按比例扣分。占1分。2.查看应急预案(文件或印制成册)、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准备情况,缺一项扣1分,占2分。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规范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指辖区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苗头事件或出现聚集性病例时,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组织疾控、医疗、监督等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员赴现场进行处置,并积极做好事件的报告管理、流行病学调查、公共卫生风险评估、防控措施的落实、伤病人员的救治、健康宣教等7方面的工作。各相关部门做好相关痕迹资料的记录和管理。1.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组织疾控、医疗、监督等专业队伍处置得1分。占1分。2.7项应开展的内容,缺一项扣0.2分,占1分。3.查看应急演练情况,未开展演练不得分,演练资料不齐全,按比例扣分。占1分。

3

传染病监测资料分析利用反馈及院内培训情况

(14分)

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知晓率调查

总体平均分×5%

5

传染病监测资料分析利用

开展疫情分析(至少每季度一次),少一期扣0.5分;分析质量或格式不符合要求一期扣0.5分

4

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情况

通知0.5分、签到表1分、课件0.5分、图片资料0.5分、培训总结1分,培训考核成绩1.5分;内容不涉及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不得分

5

总 分

100

考核员签名:

考核日期:

注:需进行个案调查和处置的传染病包括:1、甲类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2、乙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15岁以下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AFP、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伤寒与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淋病、梅毒、疟疾、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3、按照国家和省相关文件和规范要求进行个案调查和处置的传染病,4、对聚集性传染病疫情(尚达不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事件)进行调查处置。

附表2

施甸县村卫生室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督导检查用表

单位名称:县(区)乡(镇)村卫生室医务人员数:

调 查 项 目

评分标准

应得分

实得分

制度建设及疫情报告方式

(6分)

传染病报告制度

制定得2分,根据最新法规制定得2分

4

传染病疫情报告方式

①电话报告, ②卡片报送,(以记录为准),通过以上方式报告得2分

2

基础信息登记管理情况

(38分)

门诊日志设立

设立得2分,使用全省统一表格得2分

4

门诊日志登记完整性

门诊日志登记完整性占12分,完整率100%得满分,不足按比例扣分。

日志抽查数= 日志填写完整数= 得分=完整率×12

12

门诊日志登记规范性

登记规范得4分,登记混乱或登记与病例信息无关内容不得分

4

法定传染病报告登记

有传染病登记本得2分,使用统一表格得2分

4

门诊登记率

查处方和门诊日志,登记率100%得满分,不足的按比例扣分。

10

纸质报告卡

有纸质报告卡得2分,填写规范得2分

4

传染病

健康宣教

(11分)

健康宣教

查阅资料和记录,对当地是否根据传染病流行情况开展传染病健康宣教进行抽查(每月至少1次),开展得分,部分开展按比例得分

11

传染病报告质量

(25分)

报告及时率

查出病例数= 及时报告数= 得分=及时率×5

5

传染病诊断准确率

传染病诊断准确率=符合诊断病例数/抽查病例数 得分=诊断准确率×5

5

报告率

得分=(1—漏报率)×15

15

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知晓率调查

(20分)

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知晓率

总体平均分×20%

20

总 分

100

考核员签名:

考核日期:

附表3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管理工作督导检查用表

单位名称:州(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调 查 项 目

评分标准

应得分

实得分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落实情况

(37分)

疫情管理人员编制

要求专职2人及以上,少1人扣1分,兼职得0.5分

2

传染病报告质量综合指数

以月为单位被省级通报存在质量问题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

10

疫情报告自查制度及落实情况

有自查制度得1分、无0分,落实到位得2分(以自查记录及检查结果为准)

3

疫情报告奖惩制度及落实情况

有奖惩制度得1分、无0分,落实到位得2分(以行文和奖惩记录为准)

3

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与流程

建立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与处理流程得1分,有处理记录得2分

3

预警信息系统响应情况

得分=及时响应率×3

3

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管理情况

按要求对辖区内灾害事件信息进行收集报告得2分(无灾害事件发生自动得分)

2

传染病报告管理督导检查情况

有方案得2分、有原始工作记录得2分、有总结报告得2分,有二次督导得2分

8

疫情报告专用设备情况

有专用台式计算机得0.5分、有笔记本电脑得0.5分、笔记本配置无线网卡得0.5分、有疫情值班电话得0.5分、有杀毒软件得0.5分、有激光打印机得0.5分

3

常规监测管理工作

(7分)

实时审核情况

无记录0分(含审核、查重、浏览),1次/天得1分,2次/天得2分,3次/天得3分,≧4次/天得4分

4

辖区医疗机构指导情况

有指导记录得3分,无记录得0分

3

传染病报告质量

(14分)

卡片填写完整率

查卡数= 完整数= 完整率= 完整数/查卡数 得分=完整率×2

2

卡片填写准确率

查卡数= 准确率= 准确率= 准确数/查卡数 得分=准确率×2

2

报告及时率

查卡数= 及时数= 及时率= 及时数/查卡数 得分=及时率×2

2

报告率

得分=(1—漏报率)×8

8

重点传染病个案报告、管理质量

(8分)

病例报告与管理(需要进行个案调查和处置的传染病见表备注)

查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查重点传染病个案报告和管理记录。查阅辖区内重点传染病个案报告和管理记录,随机从系统抽查10例病例,不足数量的全查,个案报告和管理记录与网络直报情况不符合的按比例扣分

4

流行病学调查(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传染病见表备注)

查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中的预警信息,查调查表、总结和记录等。对辖区内有预警信息的重点传染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随机抽查5项预警内容,不足数量的全查,对未开展调查的按比例扣分。

4

传染病监测资料分析利用反馈及培训情况

(15分)

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调查

总体平均分×3%

3

开展传染病监测资料周期分析

开展周、月、季度、年度疫情分析各得1分,少1类扣1分;开展专题分析得1分

5

疫情分析报告反馈

及时将分析报告向辖区报告单位进行反馈得1分(文件、网络形式反馈)

1

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情况

培训通知1分、签到表1分、培训课件1分,图片资料1分、培训总结1分、培训考核成绩1分

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置

(19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和管理

查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指各医疗卫生机构对辖区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苗头事件或出现的聚集性病例,应安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规范》要求进行报告,并做好相关痕迹资料的记录和管理。1.所调查机构报告率100%得满分,达不到100%按比例扣分,占2分。2.是否有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和流程及所需电脑、网络、电话、传真等配置,占1分。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及时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指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规范》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2小时内报告辖区疾控中心或上级部门,县级疾控中心经调查核实,初步确认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及时率100%得满分,达不到100%按比例扣分。辖区内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苗头事件或出现聚集性病例,自动得分。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质量

1.信息完整性应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完整性为1分,缺一项扣0.2分,扣完为止。2.根据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需有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评估报告。报告完整性为2分,缺一项扣0.5分。3.查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置相关知识培训情况,无培训不得分,培训资料不齐全,按比例扣分。占2分。

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及时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处置指辖区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苗头事件或出现聚集性病例时,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进行核实处理,并做好相关痕迹资料的记录和管理。1.查阅记录资料,及时处置率100%得满分,达不到100%按比例扣分。占1分。2.查看应急预案(文件或印制成册)占1分、应急队伍(占0.5分)、应急物资准备情况(占0.5分),共计2分。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规范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指辖区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苗头事件或出现聚集性病例时,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组织疾控、医疗、监督等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员赴现场进行处置,并积极做好事件的报告管理、流行病学调查、公共卫生风险评估、防控措施的落实、伤病人员的救治、健康宣教等7方面的工作。各相关部门做好相关痕迹资料的记录和管理。1.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组织疾控、医疗、监督等专业队伍处置得1分。占1分。2.7项应开展的内容,缺一项扣0.3分,占2分。3.查看应急演练情况,未开展演练不得分,演练资料不齐全,按比例扣分。占2分。

5

总 分

100

考核员签名:

考核日期:

备注:需进行个案调查和处置的传染病包括:1、甲类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2、乙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15岁以下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AFP、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伤寒与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淋病、梅毒、疟疾、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3、按照国家和省相关文件和规范要求进行个案调查和处置的传染病,4、对聚集性传染病疫情(尚达不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事件)进行调查处置。

附表4

施甸县县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情况考核表

县(区) 医院 全院医务人员数

调 查 项 目

评分标准

应得分

实得分

机构、制度建设情况

(18分)

预防保健(公共卫生)科设置及人员编制

设立得1分,编制3人及以上得1分(不足按比例扣分)

2

疫情管理领导小组

成立领导小组得1分

1

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人员及持证上岗情况

有专职得1分、无人0分,持证上岗1分

2

疫情报告专用设备情况

专用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网络各占0.5分

2

网络直报系统运行情况

正常运行得1分

1

疫情报告自查制度及落实情况

有自查制度得1分、无0分,落实到位得3分(以自查记录及检查结果为准)

4

疫情报告奖惩制度及落实情况

有奖惩制度得1分、无0分,落实到位得3分(以发文和奖惩记录为准)

4

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与流程

建立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与处理流程得1分,有处理记录得1分(查制度和记录)

2

基础信息登记管理情况

(24分)

门诊日志设立

内、儿、传,各科门诊设立得0.5分,使用全省统一表格得0.5分

1

出入院登记

内科、儿科、传染科有出入院登记本得0.5分,使用全省统一表格得0.5分

1

门诊日志、出入院病人登记完整率

填写完整得3分(抽查数= 填写完整数= ),字迹清晰得1分

4

门诊日志登记率

查处方和门诊日志,登记率100%得满分,不足的按比例扣分。

3

肠道、发热门诊登记(二级以上综合医院)

肠道门诊设立得1分,规范登记得1分;发热门诊设立得1分,规范登记得1分

4

法定传染病登记

内、儿、传各科门诊及住院部有传染病登记本得0.5分,使用全省统一表格得0.5分

1

检验部门登记

项目完整(至少应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和临床医生收到结果签名)得1分,登记完整规范得1分,与传染病有关的异常结果向相关科室反馈得3分(查制度和记录)

5

影像部门登记

项目完整(至少应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年龄、检查结果、检查日期和临床医生收到结果签名)得1分,登记完整规范得1分,与传染病有关的异常结果向相关科室反馈得3分(查制度和记录)

5

传染病报告质量

(43分)

卡片填写完整率

查卡数= 完整数= 完整率= 完整数/查卡数 得分=完整率×3

3

卡片填写准确率

查卡数= 准确数= 准确率= 准确数/查卡数 得分=准确率×3

3

报告及时率

查卡数= 及时数= 及时率= 及时数/查卡数 得分=及时率×8

报告卡信息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

查卡数= 一致数= 一致率= 一致数/查卡数 得分=一致率×3

3

传染病诊断符合率

查卡数= 符合数= 符合率= 符合数/查卡数 得分=符合率×8

8

报告率

门诊部得分=(1-门诊部漏报率)×9 住院部得分=(1-住院部漏报率)×9

18

传染病监测资料分析利用反馈及院内培训情况

(15分)

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知晓率调查

总体平均分×5%

5

传染病监测资料分析利用

开展疫情分析(至少每季度一次),少一期扣0.5分;分析质量或格式不符合要求一期扣0.5分

3

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情况

通知1分、签到表1分、课件1分、图片资料1分、培训总结1分,培训考核成绩2分;内容不涉及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不得分

7

总 分

100

考核员签名:考核日期:

附表5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检查登记表

单位名称:

序号

科室

类型

(1)

患者

姓名

(2)

性别(3)

年龄(4)

职业(5)

现住址

(6)

疾病

名称

(7)

病例

分类

(8)

发病日期

(9)

诊断日期 (10)

是否

网络报告(11)

是否

及时

录入

(12)

报告卡填写是否完整(13)

报告卡填写是否准确(14)

报告卡信息与网络报告信息是否一致(15)

备注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注:①科室类型包括:①内科门诊 ②儿科门诊 ③感染科门诊 ④急诊 ⑤腹泻病门诊 ⑥肝炎门诊 ⑦住院部内科 ⑧住院部儿科 ⑨住院部传染科 ⑩其它,请注明(如呼内、消化内科)

②院病例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的信息需查看患者住院病案

被检查单位负责人检查员签名检查日期:

附表6

医疗卫生单位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登记情况检查表(①门诊部,②住院部)

______县_________医院 查门诊/住院病例数: 填写不完整数: 主要缺项:

科室 名称

姓名

性 别

出生

日期

职业

地址栏

电话

发病日期

就诊 日期

初诊

复诊

主要症状 和体征

初步 诊断

处理意见

疫情

医生 签名

备注

(家长姓名)

检查考核员签名检查日期:日在

填写完整处划“√”,不完整处划“×”;不完整内容过多的情况下可仅统计不完整数及所在登记本

附表7

施甸县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现场反馈表

被督导单位:

被督导单位负责人签字:

督导日期: 年 月 日

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

督导组成员签字: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