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910-3-06_A/2016-1216001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农业农村局 |
公开目录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发布日期 | 2016-12-16 |
文号 | 浏览量 | 98 |
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今年以来,施甸县农业局以开展“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实践教育活动和保山市开展“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大讨论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突出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三大目标,克服持续干旱气候影响,全力推进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现就全年工作情况做如下分析:
一、主要职能
(一)主要职能: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农村经济、种植业、渔业、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法律、法规,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以及县委、县政府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方针、重大政策,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实施办法,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2.指导全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组织实施国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案;指导农村经济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指导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双层经营体制的稳定与完善;指导农村承包合同管理;负责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监督管理;指导全县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
3.研究拟定全县农业产业政策,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制定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推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促进农业向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产品商品化、服务社会化方向发展。
(二)重点工作任务介绍:
1.编制全县种植业、渔业、农业机械化和生态农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区域开发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负责全县种植业、渔业、农业机械化和生态农业的结构布局调整、资源配置以及产业间和全县农业基础设施的综合平衡;调控和管理全县各项农业项目发展资金。
2.制定全县农业教育、科技推广和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政策和措施,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组织科技项目攻关和科技成果的鉴定、推广;指导和协调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全县农业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相关机构的业务工作。
3.负责全县农业资源区划、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生态农业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作;按分工负责农业资源、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依法或根据授权负责农用地、渔业水域的保护与管理;规划指导高产稳产农田基本建设。
4.参与研究拟定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政策、农村信贷政策与补贴政策;研究农村市场的发展方向和指导措施;组织协调农、渔产品加工与流通;研究提出农用生产资源的年度计划和中长期需求计划;负责农村经济信息统计和农产品市场、农业生产情况等信息工作,指导全县农业信息系统建设,负责全县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源供求情况等农村经济信息的预测预报。
5.参与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源的技术标准;组织监督农业方向的国家、行业标准的实施;负责绿色食品的开发和管理工作;负责农产品和化肥、农药等的质量监测、鉴定、检查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全县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6.负责全县农业涉外事务和科技交流与合作;负责实施、管理外资项目,发展外向型农业,促进全县农业对外开放工作。
7.组织协调农业部门内部改革,指导全县农业部门强化服务宗旨;归口管理站、所、校;指导行业学会、协会。
8.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发展生物开发创新产业的方针政策。
9.完成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1.机构情况
2015年末我局有13个独立核算单位。其中:行政单位1个(局机关),事业单位12个(二级单位)。
2.人员情况
年末实有职工142人。农业局机关现有干部职工23人。其中:行政人员17人,工人6人。机关退休职工14人,遗属1人。机关人数较2014年末人数少2人,原因是工作变动2人调出,调入3人,退休3人。
年末农业局部门实有车辆编制6辆,在编实有车辆19辆。
(二)当年取得的主要事业成效
1.农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目标任务提前完成。2015年,预计全年农业总产值30.7亿元,比上年增7.3%,超规划目标25亿元的122.8%。
2. 农民收入倍增强劲,翻番目标提前达成。预计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48元,比上年增13.0%;超规划目标5800元的37%。
3.粮食面积超额完成,总产实现保产略增。2015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预计完成52.72万亩,完成计划51.5万亩的102.4%;预计全年产量16.38万吨,比上年增0.8%。
4. 特色经作布局日趋优化,产业化推进平稳。
——传统优势产业持续巩固。烤烟种植面积9.1万亩,完成收购任务26.65万担, 农民售烟收入36773.49万元,较上年减2%;甘蔗面积稳定在5.14万亩,预计产量12.7万吨;茶园面积4.7万亩,产量预计1482吨,完成全年计划1450吨的102.2%
——特色产业健康发展。蚕桑,2015年新植桑园0.3万亩,桑园保存面积4.27万亩,养蚕2.66万张,鲜茧社会产量预计875吨,分别完成计划2.5万张875吨的106.4%、100%。蔬菜种植8.25万亩,产量8.89万吨,分别完成计划6万亩6.18万吨的137.5%、143.9%。水果总面积2.64万亩,总产1.8万吨;中药材发展初具规模,面积1.25万亩,产量0.15万吨。
5. 牧业水平明显提高,产值产量双增长。2015年预计全县猪牛羊禽出栏量分别达99万头、3万头、3.1万只和210万只,与2010年相比,年均分别递增17.6%、18.5%、16.5%和32.2%;猪牛羊禽出栏率分别达155%、30%和70%、208%,与2010年相比,分别提高了39、14、26、93个百分点。畜牧产值预计14.4亿元,与2010年的5.66亿元相比,增8.74亿元,年均递增20.5%;预计实现肉类总产量8万吨,与2010年的3.84万吨相比,增4.16万吨,年均递增15.8%;预计实现禽蛋产量1650吨,与2010年的649吨相比,增加1001吨,年均递增22.4%。预计肉奶蛋人均占有量达到237公斤,比2010年的116公斤增加121公斤,年均递增15.3%。
6.特色水产养殖初具规模,产业效益突出。2015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预计8310亩,渔业水产品产量预计5805吨,产值9300万元,比上年增7.1%。分别完成规划目标0.83万亩0.58万吨的100.1%、100.0%。
7.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平稳推进。2015年,万亩热带经济林果开发项目招商引资达成初步协议,申报龙头企业省级1个市级4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4个。大马士革玫瑰庄园正在筹建;姚关镇莲子和观赏莲藕示范种植4580亩,全县坝区莲藕种植面积1.13万亩;种植黑花生2005亩,完成100.3%;示范种种植黑芝麻2000亩,完成100%。全县累计发展专业大户1244户,家庭农场6个,专业合作社235个,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4个。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6.2亿元,同比增17%。预计2015年底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8.4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达20%。
8.农业科技有效落实,现代农业良性发展。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准备工作有序展开,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业科技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5.37万人次。在粮食上,举办粮油高产创建示范7片7.61万亩,完成计划7万亩的108.7%。推广粮食间套种技术40.13万亩,完成计划33万亩的121.6%;完成玉米育苗移栽2.01万亩,完成计划2万亩的100.5%;粮食覆膜栽培5.71万亩,完成计划4万亩的142.8%;实施水改旱种植杂交玉米4.01万亩,完成计划4万亩的100.3%;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1.1万亩,完成计划41万亩的100.2%;水稻旱育稀植3.1万亩,完成计划3万亩的103.3%;推广杂交玉米22.52万亩,完成计划19万亩的118.5%。新建果蔬园艺标准园2个。烤烟生产上,认真落实合理轮作、壮苗培育、品种布局、整地理墒、规范移栽、中耕管理、绿色植保、封顶留叶、成熟采收、科学烘烤等十大关键适用技术措施,进一步提高烟叶生产整体水平,打牢质量提升基础。养殖业上,与保山中等专业学校、农业等部门合作,举办科技培训班50期,培训人数4550人,发放培训资料4000余份。推广青贮饲料9.3万吨,全县抽派科技人员35人帮扶85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完成生猪改良11.6万窝,其中实施良种补贴精液11.35万份,兑付补贴资金11.35万元,推广完成肉牛冻改11028头,其中黄牛9661头,水牛1467头。农田种草养畜、肉牛冻改、猪人工授精、畜禽计划免疫、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等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在生产上得到推广应用,畜牧产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疫防控上,春秋两防共免疫猪瘟、猪蓝耳病及口蹄疫65.22万头,牛口蹄疫12.53万头、羊口蹄疫6.58万只、禽流感105.5万羽、狂犬病2.39万只、小反刍兽疫2.74万只,完成血清采集送检1255份。全面加大对饲料、兽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和专项整治工作力度,开展产地检疫生猪35万头,定点屠宰检疫生猪3.3万头,检出病害猪39头,按规定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开展交通检疫2.5万头只,签订贩运责任书159份。对养殖场(区)开展“瘦肉精”检测751份,抽检饲料15个批次、兽药10批次,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
9.农产品生产监管到位,质量安全有效保障。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新增“三品一标”认证登记产品6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个企业2个产品。全年检测鲜活农产品样品2010个,其中蔬菜样品1922个、水果样品88个。境内无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10.承包土地确权试点顺利,促进流转成效明显。姚关镇农村承包土地确权试点入户调查与土地信息数据录入工作已全部结束,共登记8209户,入户率和数据录入率均达100%。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3.37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9.3%。
11.农业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农业基础持续改善。2014年“千亿斤增粮”工程和养殖小区沼气建设项目完成,建成高稳产农田1.17万亩,建成养殖小区沼气池4个;完成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596件,投入1853.18万元;善洲水库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000万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53.18万元。
12.农村经济管理规范,集体发展活力增强。实现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137个行政村。2015年,筛选确定重点扶持20个行政村。新消除“空壳村”11个,占任务的55%。其中经营性收入超过3万元的新增5个村,占计划的33.3%。预计到2015年累计消除“空壳村”100个,有经营性收入的村达到120个。
13.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增加农业生产性投入。全县投入救灾玉米备荒种2.3万公斤,投入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和良种补贴、抗旱救灾、农技推广、科技增粮和产业发展资金3463万元,能繁母猪保险、草场生态保护奖励、生猪良种繁育602.612万元,烤烟自然灾害受损赔付240.12万元。合计兑付4305.732万元。
14.农机装备持续增加,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农机购置补贴全力推进,目前,申请773户,申请机具912台,补贴资金 142.085万元,预计全年新增农机动力2万千瓦,农机总动力预计32万千瓦,增6.7%。农机作业面积95.2万亩,完成计划95万亩的100.2%。
15.积极开展招商工作,引资任务全面完成。完成招商引资10148.7万元,完成任务10000万元的101.5%。
三、收入决算情况说明
2015年施甸县农业局部门决算总收入5232.4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5232.4万元,占总收入的100%。
2015年财政拨款收入全年共拨入5232.4万元,其中: 20113款项拨入2.1万元,20199款项拨入4.3万元,20805款项拨入282.4万元,20808款项拨入3.1万元,20505款项拨入0.9万元,21301款项拨入4194.5万元,21303款项拨入500万元,21307款项拨入145.2万元,21399款项拨入100万元。
四、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部门决算总支出3967.8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584.4万元,占总支出的40%;项目支出2383.4万元,占总支出的60%。
(一)基本支出情况。全年共支出1584.4万元。其中:2011308款项支出2.1万元;2019999款项支出4.3万元;2050599款项支出0.9万元;2080501(02)款项支出282.4万元;2080801款项支出3.1万元;2130101款项支出149.5万元;2130104款项支出803万元;2130106款项支出10.5万元;2130109款项支出5万元;2130111款项支出5.5万元;2130112款项支出3万元;2130199款项支出166万元;2130701款项支出4.2万元;2130706款项支出145万元。主要用于人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办公设备购置及部分基本支出类项目。
(二)项目支出情况。全年共支出2383.4万元。其中:2060499款项支出55万元;2130106款项支出795.2万元;2130108款项支出25万元;2130119款项支出73.4万元;2130122款项支出55.8万元;2130123款项支出27.1万元;2130124款项支出438.4万元;2130199款项支出257.7万元;2130316款项支出454万元;2130701款项支出1.8万元;2139999款项支出200万元。主要用于开展项目资金、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事业发展目标及业务工作经费等。
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一)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施甸县农业局部门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3956.4万元,占本年支出合计的99.7%。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具体情况
1.一般公共服务(类)支出6.4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0.16%。
2.教育支出0.9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0.02%;
3.科学技术支出55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1.39%;
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5.5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7.2%;
5.农林水支出3608.7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91.2%;
六、“三公”经费决算情况说明
施甸县农业局部门2015年财政拨款“三公”经费决算总额30.43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25.03万元,公务接待费支出5.4万元。
(一)因公出国(境)费
无
(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
年末公务用车保有量19辆,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25.03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为25.03万元。主要用于保障行政运行及项目工作产生的公务用车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等支出。
(三)公务接待费
2015年单位共执行国内公务接待36批次,1080人,接待费开支5.4万元。主要用于接待行政运行及项目检查产生的费用。
(一)财务管理情况
我单位坚持以执行预算为中心,以节约费用为重点,认真进行部门预决算公开,抓好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严格遵守《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严格遵守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先计划后开支,强化经费监督,做到收支平衡,单位领导一支笔签字。本年度财政拨款按年初预算全额到位,满足了基本支出的需要,支出增长率增加主要是工资调整。
(二)认真做好年终决算工作
年终决算是一项比较复杂而繁重的工作任务,主要是进行结清旧账,年终转账和记入新账,编制会计报表等。财务决算是对一年来的收支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做出正确的评价,通过年终财务分析,总结出管理中的经验,揭示出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财务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也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三)决算编审情况
根据关于编报2015年度事业单位财务决算的通知会议精神,我单位严格按照会议的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及时对各项收支项目,往来款项,用款额度等进行全面的清理检查和结算。顺利完成了2015年年初预算和年终决算,有效地保障了本单位的基本运行,并认真做好2015年度的财务决算工作,做到账账、账表、账实相符。
(四)建议
面对不断改革的财政体制和会计电算化的普遍应用,大部分财务人员由于年龄大、接受新事物能力有限,而年轻的财务人员对会计核算业务不熟练。大部分财务员人员难以高效完成财务的各项工作。所以希望财政部门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扩充财务人员的知识面,增强业务能力。
附: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1.支出增长率,衡量行政单位支出的增长水平。计算公式为:
支出增长率=(本期支出总额÷上期支出总额-1)×100%
2.当年预算支出完成率,衡量行政单位当年支出总预算及分项预算完成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当年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100%
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支出数。
3.人均开支,衡量行政单位人均年消耗经费水平。计算公式为:
人均开支=本期支出数÷本期平均在职人员数×100%
4.项目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衡量行政单位的支出结构。计算公式为:
项目支出比率=本期项目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5.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衡量行政单位的支出结构。计算公式为:
人员支出比率=本期人员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公用支出比率=本期公用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6.人均办公使用面积,衡量行政单位办公用房配备情况。计算公式为:
人均办公使用面积=本期末单位办公用房使用面积÷本期末在职人员数
7.人车比例,衡量行政单位公务用车配备情况。计算公式为:
人车比例=本期末在职人员数÷本期末公务用车实有数:1
1.预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衡量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总预算及分项预算完成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预算收入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100%
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收入数
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100%
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支出数
2.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衡量事业单位事业支出结构。计算公式为:
人员支出比率=人员支出÷事业支出×100%
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事业支出×100%
3.人均基本支出,衡量事业单位按照实际在编人数平均的基本支出水平。计算公式为:
人均基本支出=(基本支出-离退休人员支出)÷实际在编人数
4.资产负债率,衡量事业单位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以及反映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此外,行业事业单位还可根据相关财务规则规定对有关财务指标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