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904-x-/2019-1225007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住建局 |
公开目录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发布日期 | 2019-08-26 |
文号 | 浏览量 | 2 |
施甸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
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中共保山市委办公室 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及农村饮水安全排查工作督导的通知》文件要求,现将施甸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稳增长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至7月我局实施规模以上固投项目9个,完成投资11.9417亿元。其中,续建项目7个,完成投资8.4447亿元;新开工项目2个,完成投资3.497亿元。我局涉及主要经济指标有4项,分别是建筑业增加值增速20%、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20%、房地产业从业人员增速8%、房地产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增速8%。
(一)建筑业总产值。截止目前,施甸县共有建筑业企业13家,其中二级资质企业3家,三级资质企业10家。其中, 2016年底全县共有3家建筑企业, 2017年全年共培植建筑企业6家, 2018年全年共培植建筑企业3家,四是2019年共培植建筑企业1家。目前已入库企业有10家,分别是:施甸县甸阳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施甸县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施甸兴隆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宏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云南鑫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云南联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云南龙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云南紫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云南地投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施甸县鑫源建设有限公司。2018年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74713.1万元。2018年1至2季度建筑业总产值74063万元,2019年1至2季度建筑业总产值94688万元,同比增长27.85%。
(二)商品房销售。2019年1-7月份销售面积170705平方米,2018年1-7月份销售面积170673.3平方米,同期增0.18%。
(三)房地产业从业人员。1至7月12个房地产企业从业人员达386人,同比增长8.12%。全年预计从业人员415人,增长8%。
(四)房地产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1至7月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为946万元,同比增长11.85%。全年预计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为1444万元,增长8%。
二、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和采取措施
(一)美丽县城建设。自美丽县城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施甸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在2021年将县城建成区打造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宜居宜业、具有民族风情的山水田园城市。县城建成区8.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2万人,城镇化率40%,城市绿化率40%。一是以规划设计引领县城建设。积极谋划与保山中心城市“一体化”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善洲故里康养之城。相继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城市形象设计、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供水、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二是以生态理念贯穿县城建设。2018年县城建成区绿化面积达295万平方米,新增园林绿地面积9万平方米,县城人均公共绿化面积40.75平方米,公园绿地面积81.3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23平方米,空气优良率100%。三是以环境提升推进县城建设。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2018年埋设雨水管11.6公里、污水管10.4公里,治理河道7公里。污水处理厂服务区面积5.4平方公里,建设污水管网28.3公里,服务人口约5万人,县城污水处理率达94%。完成18条城区道路改造提质,已建设市政道路33条,总长46.12公里,道路总面积128.11万平方米。2018年完成棚户区改造1450套(户),完成投资13.9亿元。省级生态文明县创建通过考核验收。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有序推进,荣获省级病媒生物防治先进城区称号。四是以特色文化融入县城建设。充分利用众多契丹文化遗迹和7万人的契丹族后裔优势挖掘契丹文化,着重把契丹文化融入到公园景观中、融入城市建设中,以契丹文化为主题,实施太阳湖公园、月潭公园、契丹温泉古镇和契丹国际文化城等项目。
(二)厕所革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厕所革命”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开展,自设立“厕所革命”工作领导小组以来,制订切实可行工作方案,多措并举,不断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不断提升人居环境。一是注重政策引导。施甸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厕所革命”作为基础工程、文明工程、民生工程,作为加快推进卫生城市、生态文明县、文明城市、园林县城、森林城市创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始终抓紧抓实。成立施甸县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专项指挥部, 负责组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指导村庄整治、村容村貌提升、农村厕所革命,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施甸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施甸县“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施政办〔2019〕23号)《施甸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关于印发施甸县2017—2020年农村改厕工作方案》(施爱卫发〔2017〕 8号)和《施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施甸县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庄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施政办〔2019〕24号)文件,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明确全县厕所革命的总体任务,明确农户户厕的新建(改造)奖补方案,为“厕所革命”工作的提供了主要依据和行动指南。县委、县人民政府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对农村厕所革命工作进行重点安排部署。二是注重统筹推进。在加大各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将厕所建设改造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相结合,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领作用。在厕所用地规划、建设、用水、用电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厕所“革命有力”推进。镇乡公厕及户厕建设情况:城市公厕:根据2016-2018年省市城市公厕建设计划,目前施甸县共完成城市厕所建设任务29座,其中:新建8座,改造21座。2019年正在按计划实施12座城市公厕,其中:新建6座,改造6座城市公厕(含2座旱厕改造),截止目前,已完工3个,已开工3个,其余6个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镇区公厕:已完成共计40座公厕,其中水冲厕24座,达到三类公厕以上标准17个,旱厕16座,公厕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公厕:已建成公厕共计140座,其中水冲厕40座,旱厕100座,村庄公厕覆盖率达到100%。无害化卫生户厕:截止2018年12月已完成完成6362座改造。中小学厕所建设情况。为贯彻落实2019年6月24日保山市中小学幼儿园“厕所革命”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保山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厕所革命”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编制《施甸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厕所革命的实施方案》。全县有中小学校217所。截止2019年6月,旱厕存量29座。按照《施甸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厕所革命的实施方案》,2019年9月计划投入资金42.8万元,完成4所学校5座旱厕改造任务,到今年 9月全面完成乡镇及以上所在地学校旱厕改造。旅游厕所建设情况。截止2018年全县建设旅游厕所11座,投资286.02万元,实施5个智慧厕所项目,分别为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景区1个、石瓢温泉景区1个、青牛白马文化广场1个、善洲小镇1个、金布朗风情小镇1个。实施4个智慧停车场项目,分别为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景区1个、石瓢温泉景区1个、善洲小镇1个、金布朗风情小镇1个。三是强化运营管理。大力推进公共厕所运营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制定相应的公共厕所管理和日常维护办法。建立健全公共厕所运营管理机制,有效整合和利用市场、社会资源,鼓励以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专业化社会力量,城市公厕实行建管一体化,努力提升公共厕所服务水平。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多方筹措建设资金。认真落实国家对重点项目和产业的融资政策,在推进“51+49”“10+3”和PPP融资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政府资源配置方式等融资模式,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同时,加强与国开行、农发行及省市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汇报,补足缺口资金,确保项目贷款资金及时全额到账,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二)加大房地产开发和销售力度。一是加大征地拆迁力度,保证房地产业正常推进;二是积极争取棚改资金支持,加大棚户区改造安置力度,及时兑付棚改资金,全面完成老一中片区、河湾子、大竹棚、西墩子、西山村、街道的棚改拆除工作;完成团树、大竹蓬片区和三棵松片区900套户棚改工作。三是在控制好房价的同时,要为房地产企业提供一切有利条件,发展壮大新楼盘,抓好契丹温泉古镇、契丹国际文化城、西庄、施甸公馆等一批地产项目,启动三岔河305亩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四是与统计部门对接好,抓好未入库建筑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的入库工作,做到应统尽统。五是多渠道持续对住房公积金制度宣传,努力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
(三)强化项目前期工作谋划。精细谋划、科学决策,督促咨询机构和设计单位全面提升项目前期可研设计的工作质量。合理确定工程规模和建设标准,建立科学管理程序,深入项目前期考察、加强项目评审和监管工作,全面保证项目实施方案可行性和合理性,推进项目真正落地及发挥效益。同时提升建设单位项目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加强协调与沟通,提前落实征地拆迁、“三通一平”工作,积极妥善研究解决办法,确保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四)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一是全面推进生态公园项目建设。加快实施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城市增绿工程,在已经建设完成青牛白马广场、靖花苑、月潭公园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推进“一河十湖”建设,大力抓好施甸河生态治理,计划6月底全面完成太阳湖公园建设,12月份前启动“施甸县生态廊道工程”,启动永观荷塘公园、平安公园、团树山公园等城市森林公园和饮马湖公园建设,完成回龙湖3000亩湿地公园的规划编制。二是不断夯实城市道路建设。2019年11月份前,完成学府路建设,完成老城区道路改造绿化、亮化工程,完成环西路、仲景路、惠通路西段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路网骨架,支撑城市空间拓展。三是实施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2019年底前,完成施甸县由旺片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和施甸县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及升级改造工程,有力提升城区污水收集能力和处理效率,有效满足城市污水处理的增量需求。其中,投资约5300万元新建施甸县由旺片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近期规模为 0.3 万 m3/d,远期规模 0.6万 m3/d)。投资4300万元实施施甸县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及升级改造工程,处理规模由一期的1万m3/d扩建至2万m3/d,项目建成后出水水质达一级A标准。
(五)加强建筑企业培植。一是尽快推进未入库3家建筑企业入库。二是加强管理,引导建筑企业依法依规从事建筑生产经营活动。三是引导建筑企业“走出去”,向周边城市发展。
五、请求帮助解决事项
(一)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由于融资工作进度慢,加之县级财政薄弱,自筹项目资本金困难,请求上级部门协调,争取早日获批2019年棚改专项债券,按时完成我县2019年棚户区改造计划任务。
(二)美丽县城方面。1.注重资金整合和扶持。美丽县城创建工作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县级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压力巨大。恳请上级在项目安排、审核批准、资金补助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尤其在申请中央、省各类专项建设基金、国家和省“一水两污”、市政道路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补助上,为美丽县城建设提供有力的项目、资金保障。2.强化业务指导和培训。针对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业保护规划、生态红线控制规划未形成有机衔接,导致项目推进困难的问题,建议上级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和培训力度,实现“多规合一”。3.形成串联和规模效应。全省和全市的县城建设都各具特色,都具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和前景,如果能够形成整体合力,相互带动发展,必将出现1加1大于2的效果。建议在全省和全市层面加强统筹,在规划建设中引导各个县(市、区)树立错位发展、功能互补、有机联系的理念,牵头做好旅游线路设计、旅游产品开发、对外宣传推介,让全省和全市的县城特色形成串联效应。
(三)厕所革命。坚持农村改厕与污水治理等工作统筹考虑、一并推进,大力开展乡村公厕、旅游厕所、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无害化治理、资源化利用,省市加大厕所革命补助力度。
施甸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9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