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sd_hjbhj-10_C/2018-0212031 发布机构 市生态环境局施甸分局
公开目录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发布日期 2017-12-27
文号 浏览量 946
主题词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施甸县善洲水库建设项目验收

 

施甸县善洲水库位于施甸县南部的万兴乡中山村境内,与善洲林场相邻。坝址地理位置为东经99°0744″,北纬24°3457″,距施甸县城36.0km。工程由水库枢纽工程(包括大坝、溢洪道、输水导流隧洞)、灌溉干渠工程(北灌溉干渠、南灌溉干渠)二部分组成。水库总库容108.0m3,属小()型工程,工程等别为Ⅳ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通过建设善洲水库工程,可以缓解施甸县万兴乡0.70万亩耕地灌溉和0.28万人以及0.43万头牲畜农村人畜饮水问题,受益耕地面积为1.5万亩,受益农户12810.6万人。施甸县善洲水库工程任务是农业灌溉,并作为应急抗旱水源。

建设单位于20125月委托保山益兴环境科技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施甸县善洲水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并于2012524日取得保山市环境保护局的批复(保环准[2012]33),之后水库于20137月开工建设,于20178月建成并正式蓄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第13号令)等有关规定,按照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本项目建设必须进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20178月施甸县善洲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局委托“昆明天馨地爽环境评价有限公司”开展本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工作。

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组织技术人员于20178月期间对本项目建设地点进行多次现场踏勘、收集和核实相关资料,对环评报告表中所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工程建设的生态影响及其恢复状况、水土保持情况、工程污染源分布及其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制定了监测方案,走访了地方环保部门,开展了调查工作。经调查,本项目认真执行了三同时制度,建设单位委托云南精科环境监测有限公司对本项目进行了环保竣工验收监测,根据现场调查和监测结果,我公司编制完成了施甸县善洲水库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作为建设单位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依据。


项目总体情况

项目名称

施甸县善洲水库工程

建设单位

施甸县善洲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局

法人代表

蒋**

联系人

李**

通讯地址

施甸县甸阳路施甸县水务局

联系电话

 

传真

/

邮编

678200

建设地点

保山市施甸县万兴乡中山村

项目性质

新建√ 改扩建口 技改口

行业类别

水库管理业7921

环境影响报告表名称

施甸县善洲水库工程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

保山益兴环境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部门

保山市环境保护局

文号

保环准[2012]33

时间

2012524

投资总概算(万元)

7118.77

环保投资概算

370.37

比例

5.2%

实际总投资(万元)

7118.77

实际环保总投资

37.5

比例

0.52%

设计蓄水能力

108m3/

建设项目开工日期

20137

实际蓄水能力

108m3/

投入运行日期

20178

调查经费

/

项目建设过程简述(项目立项~运行

本项目于20127月开始建设,于20178月正式投入蓄水,工程前期工作情况如下:

1)建设单位于20111118日取得了《保山市发改委关于施甸县善洲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保发改农经[2011]881号;

2)建设单位于2012520日取得《保山市水利局关于施甸县善洲水库工程水保方案初步设计报告书的批复》(保水 [2012]172号);

3)建设单位于20125月委托保山益兴环境科技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施甸县善洲水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并于2012524日取得保山市环境保护局的批复(保环准[2012]33)。

 

 

 

 

 

 


调查范围、因子、目标、重点

调查范围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生态影响类》(HJ/T394-2007),竣工环保验收调查范围原则上与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致,当工程实际建设内容发生变更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能全面反映出项目建设的实际生态影响和其他环境影响时,根据实际变更和实际环境影响情况,结合现场踏勘对调查范围进行适当调整。

《施甸县善洲水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未明确调查范围,本次验收调查参考《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生态影响类》(HJ/T394-2007),结合项目特点,确定项目验收调查范围。项目验收调查范围如下:

1)生态环境:库区、土料场和弃渣场范围外延200m的范围;

2)环境空气:库区、土料场和弃渣场范围外延200m的范围;

3)声环境:库区、土料场和弃渣场范围外延200m的范围;

4)水环境:水库上游100米起点,到水库出水100米处为终点

5)固体废物:库区、土料场和弃渣场范围外延200m的范围

调查因子

环境空气:颗粒物;

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

水环境:pHSS CODcrBOD5NH3-N、石油类、总磷、总氮

固体废物:废土石、生活垃圾;

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动物影响、工程占地情况。

调查方法

1)资料收集和查阅

本次调查收集了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工程设计文件等资料,核实原环评所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以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项目的环保要求等信息。

2)现场踏勘

在收集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于20178月对本项目进行现场踏勘,主要是对工程建设内容进行核实,对照环评文件核实环境敏感目标是否发生变化,核实工程设计变更、主要环保措施的变化情况及对应的环保投资的变更;对照环评审批文件,了解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对该项目环保要求的落实情况;定性分析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验收监测

验收调查期间,委托云南精科环境监测有限公司对本项目水库水质进行了监测。

环境敏感目标

项目环境竣工保护验收调查阶段环境保护目标环评文件所列有所变环评文件描述移民安置830人,实际移民安置了418人,由于剩余412人处于大坝下游,且农户所在位置海拔高于大坝,大坝建设对其影响较小,未搬迁,环境保护目标增加了这4户村民。项目环境敏感目标情况见表2-1

2-1  验收调查阶段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要素

保护目标

相对位置

保护级别

水环境

水库下游9.8km溪沟,库区水质

库区、大坝下游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2III类水质标准

生态环境

自然植被、野生动植物资源

工程影响区域

工程影响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水生生物

下游

水生生物得到保护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扰动土地治理率95%,水土流失治理度87%,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5%,林草植被恢复率97%,林草覆盖率22%

环境空气声环境

1户,4

库区东面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村庄I

4户,12

库区东北面

东安村

运渣道路旁

零星农户

输水渠道旁

社会环境

人群健康

工程施工区域

施工人员身体健康

社会经济(移民安置)

工程影响区域、水库淹没区

按规定给予经济补偿,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不低于建设前。

淹没库区道路1km

库区中部

新修,保证村民出行便利。

 

调查重点

本次验收调查的重点是本项目实际工程内容、原环评与实际发生变更的状况、环评及审批意见中提出的环境保护要求落实情况及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实际影响情况等,详述如下。

1、工程内容情况

通过对项目工程设计和工程实际建设规模、内容、工艺、工程布置和各污染防治设施、生态保护措施的调查,了解工程运行后各环境要素受影响的情况、污染源与污染物排放情况、各项生态保护措施、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情况和运行效果等。重点调查项目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阶段工程内容和实际工程内容对照变化情况。

2、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主要是关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意见针对该建设项目提出的有关要求,包括环境质量方面的要求,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措施方面的要求,污染物排放与污染物治理方面的要求。 

3、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实际影响情况

根据本项目实际工程内容结合本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数据,分析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实际影响情况。

 

 

 


验收执行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验收标准以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审批意见中的具体要求为准,对已修订并新颁布的环境标准采用替代后的新标准进行校核。具体验收标准如下: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项目区位于农村地区,为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本次验收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标准限值见表3-1

3-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间

二级标准浓度限值

单位

总悬浮颗粒物(TSP)

年平均

200

µg/m3

24小时平均

300

颗粒物(PM10)

年平均

70

24小时平均

150

二氧化硫(SO2)

年平均

60

24小时平均

150

1小时平均

500

二氧化氮(NO2)

年平均

40

24小时平均

80

1小时平均

200

2、水环境质量标准

善洲水库主要用途为农业灌溉,并作为抗旱备用水源,水库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具体见表3-2

3-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mg/L)

项目

pH

CODcr

BOD5

NH3-N

总磷

总氮

石油类

标准

69

20

4.0

1.0

0.05

1.0

0.05

3、声环境质量标准

项目区属于农村地区,本验收标准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2008)中1标准,与环评阶段一致,标准限值见表3-3

3-3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dB(A)

类别

昼间

夜间

1

55

45

 

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气排放标准

项目区产生的废气主要为无组织粉尘(以颗粒物计),颗粒物排放标准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验收阶段标准与环评阶段标准一致,标准限值见表3-4

3-4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单位:mg/m3

污染物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

监控点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

颗粒物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1.0

2、废水排放标准

建设期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运营期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回用作农户灌溉,故本验收阶段不考核废水排放达标情况。

3、噪声排放标准

项目施工期已于20178月结束,未进行环境监理及监测,故本验收阶段不考核施工期噪声排放达标情况。

总量控制指标

 

 

 

 


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

施甸县善洲水库工程建设项目

项目地理位置

(附图1

施甸县善洲水库工程建设项目位于施甸县万兴乡中山村。

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

1、建设内容

施甸县善洲水库工程由水库枢纽工程和灌溉干渠工程组成,枢纽工程包括大坝、溢洪道和输水导流隧洞但部分,灌溉干渠工程包括北灌溉干渠和南灌溉干渠二部分。

2、建设规模

水库总库容108.0m3,属小()型工程,工程等别为Ⅳ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通过建设善洲水库工程,可以缓解施甸县万兴乡0.70万亩耕地灌溉和0.28万人以及0.43万头牲畜农村人畜饮水问题,受益耕地面积为1.5万亩,受益农户12810.6万人。

3、工程运行方式

工程运行方式为年调节

实际工程量及工程建设变化情况:

本项目实际工程建设与环评描述变更情况见表4-1

4-1 建设项目工程变更情况一览表

工程类别

工程名称

环评工程规模

验收实际工程规模

变化情况

变更原因

永久工程

大坝

坝顶高程1945.5米,最大坝高44.2米,坝顶长度132.2

坝顶高程1945.5米,最大坝高44.2米,坝顶长度132.2

一致

/

输水导流隧洞

隧洞全长309.25m,进口底板高程1922.0

隧洞全长309.25m,进口底板高程1922.0

一致

/

北灌溉干渠

北干渠9.5千米,渠首设计流量0.2m3/s

北干渠9.5千米,渠设计流量0.2m3/s

一致

/

南灌溉干渠

南干渠13千米,渠首设计流量0.2m3/s

南干渠13千米,渠设计流量0.2m3/s

一致

/

溢洪道

全长170.04米,设计最大下泄流量17.7m3/s

全长170.04米,设计最大下泄流量17.7m3/s

一致

/

永久公路

公路0.8km,宽6m

公路0.8km,宽6m

一致

/

临时工程

弃渣场

枢纽区1个、北干渠2个、南干渠3个弃渣场

项目只使用了枢纽工程区弃渣场、北干渠1#弃渣场和南干渠1#弃渣场,现已完成土地复垦或植被修复,未使用的渠道工程区弃渣场3个。

原定的3个渠道工程区弃渣场未进行使用

渠道工程的部分弃渣村民用于耕地覆,不集中堆放在弃渣场

料场

1个石料场、1个土料场

项目未使用石料场

项目石料从采石场采购

/

环保工程

施工期

建设施工废水沉淀池

施工期间已建设施工废水沉淀池现已拆除

一致

/

运营期

建设生态放流管,修建卫生旱厕

已建成生态放流管,修建了水冲厕和化粪池

一致

/

移民安置

移民搬迁

安置830

实际安置418

一致

未搬迁的4户农户位于大坝下游,且海拔高于大坝,项目建设对4户农户的影响较小,未进行搬迁

项目共有6个弃渣场,分别是枢纽区1个、北干渠2个、南干渠3个。工程实际只用了枢纽区弃渣场、北干渠1#弃渣场和南干渠1#弃渣场。由于一部分渠道工程产生的土料被周边农户用于耕地覆土,北干渠1#弃渣场和南干渠1#弃渣场已能满足弃渣堆放,所以其余渠道弃渣场未用。项目石料和沙石都从采石场采购,未使用石料场。项目实际移民搬迁安置了418人,其中,水库淹没区影响住户有313人;工程永久(枢纽工程区)占地范围内影响农户14人。此次移民安置采取农业安置方式,其中:外迁安置农村移民27人,安置到旧城乡大山村委会中山坡规划区内大山小组;后靠安置农村移民211人,移民自行选址进行安置,仍归属为原村委会的村民小组。项目未搬迁的412人处于大坝下游,且农户所在位置海拔高于大坝,大坝建设对其影响较小,4户农位于大坝下游,不会对水库的水质产生影响。

工程占地:

根据项目实际调查情况统计,本项目建设区面积为758.74,其中临时用地面积389.01,水库淹没面积118.97亩,永久占地250.76。具体工程占地情况见表4-2,占地不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

4-2工程分区占地及占用基本农田面积  单位:亩

项目区

性质

合计

耕地

林地

水域

荒山荒地

其它占地

水库淹没区

永久

118.97

78

39.47

1.5

/

/

枢纽工程区

永久

59.51

18

41.51

/

/

/

临时

200.77

9.75

181.25

/

7.28

2.49

北干渠

永久

71.25

28.75

42.5

/

/

/

临时

77.96

7.3

58.5

/

11

1.16

南干渠

永久

120

52

63.6

/

4.4

/

临时

110.28

12

89.39

/

8.23

0.66

合计

758.74

205.8

516.22

1.5

30.91

4.31

程平面布置:

善洲水库工程项目建设区面积为758.74。其中临时用地面积389.01,水库淹没面积118.97。根据施工总体布置,把施工场地划分为2个大区,即由枢纽工程和渠道工程两大施工区,其中枢纽工程又分为导流输水隧洞、大坝和溢洪道3个小施工区;渠道工程为北灌溉干渠和南灌溉干渠两个施工区。平面布置详见附图2

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明细:

环评文件中环保投资将水保措施投资一并算入,本次验收调查中环保投资不包含水保投资。环评阶段项目总投资7118.77万元,环保投资370.37万元,占总投资的5.2%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总投资为7118.77万元,环保投资37.5万元,占总投资的0.52%,实际环保投资明细详见表4-3

4-3 实际项目环保投资明细表

对象

环评估算环保投资

实际环保投资

环保措施

投资金额(万元)

环保措施

投资金额(万元)

水保措施投资

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水保设施补偿费独立费(水保监测)预备费

329.87

/

0

环保措施投资

施工废水处理系统4m3×2×4

10.0

施工废水处理系统4m3×2×4

10.0

施工期临时旱厕、营运期卫生旱厕

10.0

施工期临时旱厕、营运期水冲厕

12.0

生活污水隔油、沉淀池

2.0

沉淀池

1.0

施工区洒水降尘、建材覆盖、劳动保护

6.0

施工区洒水降尘、建材覆盖、劳动保护

6.0

环境管理费用

环境监测(施工期、试运行期)

4.0

环境监测(施工期)

0

环境影响评价费

2.5

环境影响评价费

2.5

竣工验收调查费

4.0

竣工验收调查费

4.0

合计

/

370.37

/

37.5

项目水库管理所修建了水冲厕,较卫生旱厕增加了2万元的投资。由于水库管理所只有一人,厨房废水用泔水桶收集后给周边农户喂养牲畜,不建设生活污水隔油池。项目未有试运行期,故试运行期的环境监测费用不存在,施工期未进行环境监测。


环境影响评价回顾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环境影响预测及结论:

建设单位于20125月委托保山益兴环境科技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施甸县善洲水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并于2012524日取得保山市环境保护局的批复(保环准[2012]33),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主要结论:

施工期主要影响分析结论:

1、大气环境影响

施工期主要废气是粉尘和炸药废气。粉尘主要产生于土石方爆破、砂石料破碎、筛分以及交通运输等,影响范围一般在施工场地周围200米以内。在运输道路经过村庄的区域应采取洒水降尘措施,减少粉尘影响;另外施工期因消耗燃油、炸药而产生CONO2SO2CmHn等有害气体,但排放量不大,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

2、水环境影响

1)施工期水污染

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是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

生产废水主要是施工期混凝土拌和系统产生。枢纽工程拟布置移动式拌和点4个,在枢纽工程区的每个混凝土拌和点下方设置1个二级废水沉淀池,容积为4m3×2,并加入酸性物质中和废水碱性。渠道沿线分散设置的混凝搅拌机,在拌浆过程中,应采取刮扫的方式,尽量避免用水冲洗,以减少废水排放。

施工场地设置旱厕或依托沿线居民生活设施,生活污水基本上是淘米、洗菜、洗碗水,因分散排放,少量生活污水被裸土吸收后到不了水体,对水环境基本没有影响。

3、声环境影响

通过对施工机械、交通车辆进行噪声源强分析,噪声源强超过了国家标准,对处于噪声源旁的操作工人影响较大,需要采取劳动防护措施;枢纽工程附近没有居民点(已有的施工前搬迁),渠道沿线有零星住户,但渠道施工多为人工开挖和砌筑,噪声影响总体不大。

4、固体废弃物影响

项目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工程弃渣、帷幕灌浆和生活垃圾。

工程共产生工程弃渣26.60m3(松方)。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弃渣场占压原地貌、影响工程区自然景观、造成水土流失。

帷幕灌浆:大坝帷幕灌浆会产生一定废浆,大部分落在施工场地自然固化。要妥善处置,才能防止其污染土壤,改变土壤结构和性状。

生活垃圾:施工期施工人员会产生生活垃圾。为防止生活垃圾堆周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避免对施工人员人群健康造成危害,应对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并送至万兴乡环卫部门垃圾收集点。

5、生态环境影响

项目施工主要是建设挡水坝,会产生淹没区,对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建设单位通过防治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来防治水土流失;工程结束后采取复耕措施恢复农田,保护基本农田。但工程势必会影响植被、水生生物和地形地貌。

运营期主要影响分析结论:

1、水环境影响分析

营运期管理人员只有一人,可修建水冲厕,粪便作肥料

 2、生活垃圾处置

营运期生活垃圾产生量很小集中收集并送至万兴乡环卫部门垃圾收集点。

项目建设区没有覆盖重要矿产资源,不影响经济发展。汇水区矿产赋存条件不会导致库区水质重金属污染问题。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

根据《施甸县善洲水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行政许可决定书》(保环准[2012]33号),主要内容如下:

一、该项目位于保山市施甸县万兴乡中山村,为施甸县万兴乡4村农业灌溉用水提供补充水源的小型水利工程。2011年11月18日保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项目可行性研究进行批复(保发改农经[2011]881号)。工程静态投资7118.77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70.37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总库容108万立方米水库一座、枢纽工程、道路工程及弃渣场等。我局同意按照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所述的性质、规模、地点、采取的环保对策措施等进行项目建设。

二、《施甸县善洲水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应作为该项目施工期和运行期环境管理的依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

1、采取运输车辆覆盖、洒水降尘等措施,降低扬尘,特别是对东安村的污染;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控制爆破等措施,减轻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施工废水须设置沉淀池收集处理后尽可能回用,减少外排;施工区设置临时旱厕,粪便作肥不外排;雨季施工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水土流失;施工弃渣、建筑垃圾及时清运至渣场,临时堆渣需采取拦挡措施,先建挡墙后堆渣,严禁向下边坡倾倒。

2、该工程施工期较长,应根据施工进度,及时恢复施工迹地,做到结束一片恢复一片,并做好块料场、弃渣场生态恢复工作。

(二)重视运行期环境管理

1、认真落实河流生态保护措施,取水口执行“水资源论证报告”提出的预留生态流量。

2、水库管理所建旱厕,粪便用作农家肥;其他生活废水达标排放或用于绿化。

3、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妥善处置。

(三)其它

1、该项目涉及移民安置8户30人,政府实施搬迁安置后,项目方可开工建设。

2、水库建设竣工后,依法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程序向环保部门申请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运行。

请施甸县环保局负责组织该项目的环保现场执法监察和监督管理,请保山市环境监察支队加强监督检查工作。


环境保护措施执行情况

      项目

阶段

环境影响报告表中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

落实情况

措施的执行效果及未采取措施的原因

一致性

一、环评提出对策措施实际落实情况

设计阶段

生态环境保护

环评未提及设计阶段环保措施

/

污染防治

/

社会影响减缓

/

施工期

生态环境保护

避免扩大施工场地,保护现有森林植被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如不破坏鸟巢、两栖、爬行类动物的巢穴等。

已落实,施工期已于20178月结束

未接到施工期的环保投诉,未超范围施工,未造成农地的大面积破坏

一致

污染防治

废水

施工期在枢纽工程区4处拌和点分别设置废水沉淀池规模4m3×2×4;施工区设置临时旱厕,粪便就近作肥料; 

已落实, 

厂区无废水乱排情况

一致

大气

运输车辆覆盖,经过村庄、居民点时,采取洒水降尘措施

已落实,施工期已于20178月结束

施工期未接到施工期的大气污染投诉

一致

固废

工程弃渣运至指定渣场填埋;帷幕灌浆废浆固化后运至弃渣场;施工区设置垃圾收集器并将生活垃圾妥善处置。 

已落实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并送至万兴乡环卫部门垃圾收集点、废浆收集后运至弃渣场堆放

一致

噪声

枢纽区施工前实施移民搬迁;高噪声作业避开休息时间

已落实,施工期已于20178月结束

施工期未接到施工期的噪声污染投诉

一致

运营期

生态影响

施工期结束后,对弃渣场进行植被恢复和土地复耕;土料场在正常蓄水位线以上边坡撒播草籽,回复植被

已落实

渣场已交由农户复耕;土料场已完成植被修复工作。

一致

污染影响

水环境

营运期修建卫生旱厕,粪便作肥料食堂污水设隔油沉淀池处理后用于附近绿化和浇灌蔬菜

已建成水冲厕和化粪池,生活污水和冲厕废水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户农田浇灌无外排项目食堂废水用泔水桶收集后由周边农户用于喂养牲畜

项目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户农田浇灌,项目废水无外排

不一致,符合环保要求

固废

运行期设置垃圾收集器,生活垃圾妥善处置

已落实,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运至万兴乡环卫部门垃圾收集点

 

无乱丢乱放

一致

社会影响

未提及

/

/

 

二、环评批复对策措施实际落实情况

施工期及运营期

序号

保环准[2012]33号要求(分条列出)

落实情况

落实效果及未落实原因

一致性

1

采取运输车辆覆盖、洒水降尘等措施,降低扬尘,特别是对东安村的污染;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控制爆破等措施,减轻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施工废水须设置沉淀池收集处理后尽可能回用,减少外排;施工区设置临时旱厕,粪便作肥不外排;雨季施工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水土流失;施工弃渣、建筑垃圾及时清运至渣场,临时堆渣需采取拦挡措施,先建挡墙后堆渣,严禁向下边坡倾倒。

已落实,施工期已于20178月结束

未接到施工期的环保投诉

一致

2

该工程施工期较长,应根据施工进度,及时恢复施工迹地,做到结束一片恢复一片,并做好块料场、弃渣场生态恢复工作。

已落实,施工期已于20178月结束

未接到施工期的环保投诉

一致

3

认真落实河流生态保护措施,取水口执行“水资源论证报告”提出的预留生态流量。

已落实,并执行“水资源论证报告”提出的预留生态流量。

水库下游未出现断流现象

一致

4

水库管理所建旱厕,粪便用作农家肥;其他生活废水达标排放或用于绿化。

已建成水冲厕和化粪池,生活污水和冲厕废水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户农田浇灌无外排项目食堂废水用泔水桶收集后由周边农户用于喂养牲畜

生活废水不外排

一致

5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妥善处置。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交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

无生活垃圾乱扔乱放现象

一致

6

该项目涉及移民安置830人,政府实施搬迁安置后,项目方可开工建设。

项目移民后安置418后才可开工建设。

项目施工未影响周边农户的生活生产,项目实移民安置418

一致

7

水库建设竣工后,依法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程序向环保部门申请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运行。

已落实

项目正进行环保专项验收

一致

环境保护执行情况说明

本项目按照《施甸县善洲水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及批复(保环准[2012]33号)落实了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少部分措施因实际建设的需要做了部分调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弃物得以达标排放或合理处置,生态恢复措施得当

 


环境影响调查

施工期环境影响调查

本项目施工期已于20178月结束,施工期仅涉及挡水坝、输水导流隧洞、水库管理所等修建。根据建设方核实,同时对周边邻近区域的走访调查,本项目在施工期无扰民现象发生,也未接到相关环保投诉,无施工期遗留的环境问题。

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调查

项目总施工48个月。平均施工人数约92/天。以人均排污水50L/d计,平均排放生活污水4.6m3/d。施工期共产生生活污水0.67m3废水主要为清洁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于厂区洒水降尘的生产用水。

2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调查

项目施工期间施工人员为92人,生活垃圾产生系数按0.5kg/人·d,生活垃圾产生量约46kg/d,集中收集后送至万兴乡环卫部门垃圾收集点。

运营期环境影响调查

1、生态影响

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水库的淹没区土料场的取土和弃渣场,破坏了原有的地表植被,改变了原有土地利用现状,项目运营过程对当地野生动物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水库建设对地质、地质构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根据现场建设情况,得出以下结论:

1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本项目建设区面积为758.74,其中临时用地面积389.01,水库淹没面积118.97临时占用的在工程结束后及时采取复耕措施恢复农田。项目主料场、北干渠1#弃渣场和南干渠1#弃渣场已完成了植被修复工作;项目取粘土场和主工程弃渣场已经归还农户,现已复耕。项目对土地的影响有限。

2)对动物资源的影响

项目区植被不丰富,无适宜大型动物栖息环境,经调查以小型啮齿类及小型鸟类等为主。项目建设的过程破坏了项目区内部分动物的栖息场所,由于动物具有趋避性,会主动避开影响区域。项目是依托一个老坝塘建设,未对水生生物产生新的影响。因此项目建设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和珍稀动物资源的保护未产生较大影响。

3)工程水土流失影响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取场和渠道弃渣场现已完成植被修复,也已修建了挡墙、截水沟和排水沟等,施工期也未发生较大的水土流失情况项目枢纽工程区弃渣场已经归还农户,现已复耕,枢纽工程区弃渣场下方有一个落水洞,本项目对落水洞采取围砌防护措施,不会出现落水洞掩埋现象。枢纽区目前正按照水务局要求完善水土保持设施。

4)植被修复情况

根据调查,项目已完成了植被修复工作,具体的工程量见表7-1

7-1  项目植被修复工程量

序号

工程区

修复方式

云南樱花(株)

云南松(株)

旱冬瓜栽植(株)

撒播黑麦草(m2

幼林抚育管理(hm2

1

永久公路区

160.00

/

150.00

1180.59

0.12

2

料场区

/

4500.00

4500.00

27347.00

2.73

3

管理房围墙外区域

40.00

/

/

150.00

0.02

4

下游坝脚区域

/

/

744.00

5602.80

0.56

5

北干渠1#弃渣场

/

/

200.00

3125.00

0.31

6

南干渠1#弃渣场

/

/

200.00

3401.70

0.34

合计

200.00

4500.00

5794

40807.09

4.08

5)生态流量情况

为了尽量减少水库运行对下游水生生物的影响,根据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提出通过输水隧洞下泄生态用水量,并按多年平均来水量的10%计,为15m30.005 m3/s,通过生态放流管进行生态放流,项目下游未出现断流现象。

2、污染影响

1)环境空气影响调查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气主要是水库管理所管理员生活产生的少量油烟,对环境的影响轻微。

2)声环境影响调查

水库营运期间除闸门启闭设备及生活噪声外,无大的噪声源,对环境影响轻微。

3)水环境影响调查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水库管理所工作人员的生活废水。水库管理所工作人员1人,以人均排污水50L/d计,平均排放生活污水0.05m3/d18.25m3/a。污水量少,通过水库管理所新建化粪池处理后,由村民用于耕地施肥;厨房废水用泔水桶收集后由周边农户用于喂养牲畜。

4)固体废物影响调查

项目营运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水库管理所工作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产生系数按0.5kg/人•d,生活垃圾产生量约0.5kg/d,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并送至万兴乡环卫部门垃圾收集点

公众参与调查

1、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本项目的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有极大的改善,同时起到带动经济快速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对周围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要求,为了解工程建设期间周围受影响居民对工程建设的意见和要求,并根据公众对工程建设的倾向性,意见的合理性、可行性,弥补工程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的不足,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该项目的污染防治工作和生态环境恢复工作,有利于本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本次验收对项目周围村民、村民委员会和相关单位团体的公众意见进行了调查。

2、调查范围及对象

本次公众参与的调查范围是善洲水库周围2km村庄的村民。

本次公众参与个人调查对象主要为:建设项目范围周边的东安村、中山村的村民和外来工作人员

本次公众参与团体调查对象主要为:施甸县万兴乡中山小学、施甸县万兴乡中山村民委员会、施甸县万兴乡东安小学、施甸县万兴乡东安社区村民委员会、施甸县万兴乡人民政府、施甸县万兴乡牛汪塘村民委员会、施甸县水务局、施甸县发展和改革局、施甸县万兴乡大水村民委员会、施甸县万兴乡写寨村民委员会

3、调查方法及内容

根据环发[2006]28《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管理办法》,通过现场走访的方式,听取受影响居民和相关人员对该项目建设的看法和意见。采取发放调查表和访问等方式了解公众所持的意见和看法。调查表由调查人员自由填写,自愿交回。项目主要调查内容是项目建设对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群众生活受影响情况以及对古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采取的各项环保措施的意见和建议。由于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大家对工程建设造成的影响普遍关心,大多数人都及时填写并交回了调查问卷。

4、调查结果统计

1)社会团体调查情况

被调查团体情况

本项目公众参与调查项目所在地村委会共10份,包括:施甸县万兴乡中山小学、施甸县万兴乡中山村民委员会、施甸县万兴乡东安小学、施甸县万兴乡东安社区村民委员会、施甸县万兴乡人民政府、施甸县万兴乡牛汪塘村民委员会、施甸县水务局、施甸县发展和改革局、施甸县万兴乡大水村民委员会、施甸县万兴乡写寨村民委员会。

团体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如下:

贵单位或团体是否知道本项目的建设情况?统计结果如下:

在被调查的10家单位中,所有单位都知道本项目的建设情况。

贵单位或团体认为该项目的建设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统计结果如下:

在被调查的10家单位中,所有单位表示本项目的建设对经济发展具有有利影响。

贵单位在项目建设期间是否收到有关环境方面的投诉?统计结果如下:

在被调查的10家单位中,所有单位表示在项目建设期间是未收到有关环境方面的投诉

项目运营期间,贵单位最关心哪几方面的环境问题?统计结果如下:

施甸县万兴乡东安小学、施甸县万兴乡大水村民委员会最关注噪声方面的环境问题;

施甸县万兴乡写寨村民委员会最关注生态破坏方面的环境问题;

施甸县万兴乡人民政府、施甸县水务局最关心生态破坏、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方面的环境问题;

施甸县万兴乡中山小学、施甸县万兴乡牛汪塘村民委员会、施甸县发展和改革局、施甸县万兴乡中山村民委员会、施甸县万兴乡东安社区村民委员会最关心生态破坏、水污染、其他方面的环境问题。

贵单位认为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的总体影响如何?统计结果如下:

在被调查的10家单位中,所有单位都认为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的总体影响小。

调查中,施甸县万兴乡写寨村民委员会提出建议“建议建设方对中条路进行修缮,更利于村民出行”。

由以上调查可知:

调查单位100%了解本项目的建设,100%认为本项目对环境影响小。调查单位对项目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表示满意。要求建设方尽快对中条路进行修缮。

2)个人调查情况

被调查人员情况

本次个人公众受调查对象主要来自项目附近的村民和外来工作人员当地村民因受工程的直接影响,其意见更具有代表性。调查共发出调查卷(个人部分)50份,收回50份,收回比例为100

从本次调查收回答卷可以看出,参与公众调查人员为项目周边地区村民和外来工作人员。从个人身份方面,善洲水库周边村民50人,有效答卷人数50人,占答卷的100%;从年龄结构方面,主要以成年人群为取样对象。

公众参与人员的统计情况见表7-2和表7-3

7-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阶段

学历

所属村庄

职业

1

张荣华

26-45

初中

仙人洞村

农民

2

李加强 

26-45

初中

大水村二组

农民

3

蒋正华

26-45

初中

大水村一组

农民

4

张红丽

25岁以下

大学及以上

万兴村

企事业单位职工

5

蒋应海

25岁以下

高中

青树村

农民

6

查正清

26-45

初中

东安村

农民

7

吴炳洪

26-45

小学以下

东安村

农民

8

施媛

25岁以下

大学及以上

施甸县文武社区

企事业单位职工

9

张光全

26-45

大学及以上

万兴村

企事业单位职工

10

段金彩

25岁以下

大学及以上

仁和镇李家村

企事业单位职工

11

郭银朝

26-45

小学以下

东安村

农民

12

李达

46岁以上

高中

东安村

农民

13

乐文积

46岁以上

小学以下

东安村

农民

14

杨绍雷

46岁以上

小学以下

东安村

农民

15

杨文元

46岁以上

初中

东安村

农民

16

乐文明

46岁以上

小学以下

东安村

农民

17

乐有兴

26-45

小学以下

东安村

农民

18

苏学高

46岁以上

大学及以上

大水村

企事业单位职工

19

蒋艳飞

25岁以下

大学及以上

大水小学

自由职业

20

张荣仙

25岁以下

高中

大水小学

自由职业

21

杨发明

46岁以上

小学以下

中山村

农民

22

杨发堂

26-45

小学以下

中山村

农民

23

赵显明

46岁以上

小学以下

中山村

农民

24

赵明金

26-45

小学以下

中山村

农民

25

郑子高

26-45

小学以下

中山村

农民

26

郑子龙

46岁以上

小学以下

中山村

农民

27

郑世周

26-45

小学以下

中山村

农民

28

罗绍明

46岁以上

小学以下

中山村

农民

29

罗绍发

26-45

小学以下

中山村

农民

30

段兴彪

26-45

小学以下

中山村

农民

31

杨子洋

46岁以上

小学以下

中山村

农民

32

段廷成

46岁以上

小学以下

中山村

农民

33

段旺萍

25岁以下

初中

中山村

农民

34

李应兰

26-45

小学以下

中山村

农民

35

杨孟安

26-45

小学以下

中山村

农民

36

段兴明

26-45

小学以下

中山村

农民

37

罗绍昆

26-45

初中

中山村

农民

38

苏泽文

26-45

初中

中山村

农民

39

罗绍郑

26-45

初中

中山村

农民

40

杨国荣

46岁以上

小学以下

中山村

农民

41

段子强

46岁以上

小学以下

中山村

农民

42

吴正离

46岁以上

小学以下

白沙村

科技人员

43

罗加娟

25岁以下

高中

上写寨村

农民

44

蒋应发

26-45

初中

半坡村

农民

45

乐加段

46岁以上

初中

岩子脚

农民

46

彭瑞

26-45

大学及以上

重沙水村

农民

47

杨元庆

26-45

大学及以上

半坡寨村

国家公务员

48

杨大勇

26-45

大学及以上

万兴村

企事业单位职工

49

李家勇

46岁以上

高中

桤林村

科技人员

50

李金全

26-45

初中

蚕虫田村

农民

7-3  公众参与人员情况统计

项目

类别

人数

所占百分比(%

性别

41

82

9

18

年龄

25岁及以下

8

16

26~45

25

50

46岁以上

17

34

学历

小学以下

24

48

初中

12

24

高中

5

10

大学及以上

9

18

职业

国家公务员

1

2

企事业单位职工

6

12

农民

39

78

科技人员

2

4

自由职业

2

4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本次公众参与人员对该项目的具体意见调查结果见表7-4

7-4  公众参与统计结果汇总表

调查问题

观点

个人调查

人数

比例

1、您是否知道本项目的建设情况?

知道

50

100

不知道

0

0

2、您认为该项目的建设对经济发展何影响?

有利

44

88

一般

6

12

不利

0

0

不知道

0

0

3、项目在施工阶段是否出现环境污染扰民现象?

没有

50

100

0

0

4、项目运营期间,您最关心哪几方面的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

21

42

空气污染

5

10

水污染

16

32

固体废弃物污染

4

8

噪声

17

37

其他

6

12

5、您认为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的总体影响如何?

很大

1

2

一般

2

4

45

90

不知道

2

4

6.您对本项目建设的态度?

支持

50

100

反对

0

0

由上表可知

所调查的村民当中,有100%的村民知道本项目的建设情况,了解项目的建设目的。

所调查的村民当中,有88%的村民认为该项目的建设有利经济发展;12%的村民认为该项目的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一般;没有村民认为该项目的建设不利经济发展。

所调查的村民当中,有100%的村民表示项目在施工阶段未出现环境污染扰民现象;项目施工期未出现污染扰民现象。

项目运营期间周边村民最关心的环境问题中,有42%的村民比较关心生态破坏;有10%的村民比较关心空气污染;有32%的村民比较关心水污染;有8%的村民比较关心固体废弃物污染;有34%的村民比较关心噪声;有12%的村民比较关心其他方面的环境污染。

所调查的村民当中,有2%的村民认为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的总体影响很大;4%的村民认为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的总体影响一般,90%的村民认为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的总体影响小。4%的村民对此表示不知道。

所调查的村民当中,有100%的村民支持本项目的建设。

综上所述,周边的村民对建设项目比较了解,都支持项目的建设,被调查者最关心的运营期间的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水污染和噪声污染

 


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监测

调查期间生产况:

根据现场调查以及业主提供的资料,本项目的库容是108m3,本次验收调查工作期间(包括验收监测阶段),项目的需水量为70m3

验收监测:

建设单位委托云南精科环境监测有限公司于201794日至95日对本项目进行了竣工验收监测。监测结果如下:

1、库区水质监测

1)监测点位:

监测水库水质以及出库水质为原则。项目是采用库区中心黑箱取水,在库区中心黑箱附件1米处设一个取水点;在水库上游100米处设一个取水点;在水库坝下100m处设一个取水点。共3个监测点位。

2)监测因子:

pHSS CODcrBOD5NH3-N、石油类、总磷、总氮。

3)监测频次:

连续监测2天,每天3次。

4)监测要求:各项监测因子的采集与分析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要求进行。

5)监测结果:

项目库区水质监测结果详见表8-1

8-1 库区水质检测结果  注:单位mg/LpH无量纲

采样点位

样品编号

监测指标

pH

化学需氧量

五日生化需氧量

总磷

库区中心黑箱1m

A-SZ20170904001

7.91

14

3.4

0.042

A-SZ20170904002

7.90

13

3.5

0.045

A-SZ20170904003

7.90

15

3.6

0.047

A-SZ20170905001

7.94

14

3.7

0.042

A-SZ20170905002

7.91

15

3.5

0.045

A-SZ20170905003

7.92

13

3.6

0.042

水库上游100m

A-SZ20170904004

7.84

11

3.2

0.025

A-SZ20170904005

7.87

10

3.4

0.026

A-SZ20170904006

7.86

10

3.5

0.022

A-SZ20170905004

7.84

10

3.7

0.025

A-SZ20170905005

7.89

9

3.8

0.021

A-SZ20170905006

7.87

8

3.2

0.025

水库坝下100m

A-SZ20170904007

7.89

7

3.4

0.039

A-SZ20170904008

7.84

5

3.6

0.034

A-SZ20170904009

7.90

7

3.5

0.035

A-SZ20170905007

7.94

6

3.6

0.040

A-SZ20170905008

7.92

5

3.7

0.033

A-SZ20170905009

7.91

6

3.8

0.036

评价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

6~9

20

4.0

0.05

评价结果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采样点位

样品编号

监测指标

氨氮

总氮

石油类

库区中心黑箱1m

A-SZ20170904001

0.496

0.925

0.01L

A-SZ20170904002

0.497

0.908

0.01L

A-SZ20170904003

0.504

0.888

0.01L

A-SZ20170905001

0.506

0.898

0.01L

A-SZ20170905002

0.507

0.890

0.01L

A-SZ20170905003

0.510

0.939

0.01L

水库上游100m

A-SZ20170904004

0.478

0.877

0.01L

A-SZ20170904005

0.489

0.857

0.01L

A-SZ20170904006

0.484

0.805

0.01L

A-SZ20170905004

0.486

0.825

0.01L

A-SZ20170905005

0.479

0.830

0.01L

A-SZ20170905006

0.480

0.825

0.01L

水库坝下100m

A-SZ20170904007

0.443

0.860

0.01L

A-SZ20170904008

0.445

0.857

0.01L

A-SZ20170904009

0.452

0.846

0.01L

A-SZ20170905007

0.450

0.826

0.01L

A-SZ20170905008

0.446

0.846

0.01L

A-SZ20170905009

0.449

0.846

0.01L

评价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

1.0

1.0

0.05

评价结果

达标

达标

达标

监测结果显示,监测的断面水质指标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满足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的要求

 

 


环境管理状况及监测计划

环境管理机构设置(分施工期和运行期):

项目未设置专门的环保人员,对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尚未形成规范体系。

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情况:

项目未设置环境监测人员和机构,环境监测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

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提出的监测计划落实情况:

该水库具有人畜饮水功能,并作为抗旱应急供水水源项目环评文件详细监测计划见表9-1

9-1 施甸县善洲水库工程建设环境监测计划表

工程阶段

监测内容

监测点位

监测频率

监测项目

营运期

库区水质

库区2个测点(南、北)

每年枯、丰水期各监测1

pHSS CODcrBOD5NH3-N、石油类、总磷、总氮

由于水库于20178月开始蓄水,沉积物还未沉底,水质不稳定,本次竣工验收调查只对以上指标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库区水样所监测的指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

由于项目作为抗旱应急水源,项目应在蓄水满一年后开始对库区水质进行监测,详细监测计划见表9-2

9-2 施甸县善洲水库水质监测计划表

监测内容

监测点位

监测频率

监测项目

监测标准

库区水质

库区2个测点(南、北)

每年枯、丰水期各监测1

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

当需要应急供水时,水库水必须经过自来水厂进行处理达标后才能作为供给用水。

环境管理状况分析与建议:

项目未设置专门的环保人员,对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尚未形成规范体系。建议建设方对项目内的各个主体设施,环保设备的运行、维护安排专人进行监督检查,保证其正常运行,并对日常检查、维护结果进行归档处理,同时积极配合环保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并对年度环保部门的环保例行监察结果归档管理。

 

 

 

 

 

 

 

 

 

 


10调查结论与建议

调查结论及建议:

一、调查结论

1、工程概况

水库总库容108.0m3,属小()型工程,工程等别为Ⅳ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通过建设善洲水库工程,可以缓解施甸县万兴乡0.70万亩耕地灌溉和0.28万人以及0.43万头牲畜农村人畜饮水问题,受益耕地面积为1.5万亩,受益农户12810.6万人。建设单位于20125月委托保山益兴环境科技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施甸县善洲水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并于2012524日取得保山市环境保护局的批复(保环准[2012]33)。项目始建于20127,于20178正式蓄水。

2、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运营期间,建设单位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及审批意见中的要求,同时结合水库实际,落实了主要的环境保护措施。项目已完成弃渣场和土料场的植被修复工作。水库管理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交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水库管理所设置了化粪池,生活污水和冲厕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户耕地浇灌,无外排,项目食堂废水用泔水桶收集后由周边农户用于喂养牲畜。

3、生态影响调查结论

经调查,工程活动未超过划定的施工范围,水库建设虽然造成建设范围内植被个体的消失,但未造成任何一种植被种类的消失,也未造成地区该植被种类明显减少,项目建设对当地植物资源造成的影响较小;工程建设使项目区内少部分动物个体及栖息地消失,但未使项目所在区域动物种群数量发生明显降低,也未使其种群分布发生重大变化。项目工程影响区不是列入国家和省重点保护动物生存、迁徙的主要通道。因此项目建设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和珍稀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未产生较大影响;项目输水隧洞具备过水条件后,保证下游足够的生态用水,不会造成河流断流,对河流水文情势影响较小。

4、地表水环境影响调查结论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水库管理所工作人员的生活废水。水库管理所新建了水冲厕和化粪池,工作人员日常产生的生活废水和冲厕废水通过化肥池处理后由村民用于耕地施肥,不外排,项目食堂废水用泔水桶收集后由周边农户用于喂养牲畜。

5、大气环境影响调查结论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气主要是水库管理所管理员生活产生的少量油烟,对环境的影响轻微。

6、声环境影响调查结论

水库营运期间除闸门启闭设备及生活噪声外,无大的噪声源,对环境影响轻微。

7、固体废物调查结论

项目营运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水库管理所工作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对环境影响较小。

8、竣工环保验收结论

施甸县善洲水库工程建设项目前期环境保护审查、审批手续完备,基本落实环境影响报告和环境保护主管机关的批复中要求的生态保护和污染控制措施,项目总体满足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建议给予环保验收。

二、建议

1、由于项目水库兼顾城镇抗旱应急供水水源的作用。本次水库水质监测,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能满足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的要求建设方必须加水库的管理,保证水库水质能达到饮用标准。当城镇需要应急供水的时,水库水必须经过自来水厂进行处理后才能供给城镇居民饮用。

2、水库必须尽快设置警示宣传标识,注明“备用水源点,禁止装运危险化学品车辆通过坝顶、禁止游泳、禁止垂钓、禁止放牧。

 

 

 

 

 


注 释

一、附件

附件1   委托书;

附件2  施甸县善洲水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行政许可决定书》(保环准[2012]33);

附件3  施甸县善洲水库工程建设项目水质检测报告;

附件4  关于施甸县善洲水库人饮供水的情况说明

附件5  施工期现场监察记录

附件6  工程监理总结

附件7  施甸县善洲水库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人员名单

附件8  验收专家组意见

附件9  修改对照表

 

二、附图

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2  项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附图3  项目调查范围及监测点位布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