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894-4-30/2016-0412101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人社局 |
公开目录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发布日期 | 2014-12-12 |
文号 | 浏览量 | 4 |
根据县市局电话通知要求,现将我局2014年第一季度工作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作简要汇报,敬请各位领导给予指导。
一、工作推进情况
1—3月份,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局的帮助、指导下,我局围绕 “民生为本,人才优先”这一主线,将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具体业务工作相结合抓落实,就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和权益保障方面工作得到有序推进。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全县新增就业243人;其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9人,就业困难人员4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4 %,控制在4.5 %以内。二是开发就业岗位327个,其中:开发公益性岗位85个;组织高校毕业生见习41人。三是结合全市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工作目标,制定了推进计划,开展了需求情况摸底调查,并将工作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目前具体业务有序、正常推进。四是转移农村劳动力2.28万人,其中:有序输出120人;五是职业技能培训人数639人,其中:培训农民工531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08人。六是职业资格培训和技能评定工作宣传和审核工作按要求推进,申报工作已基本结束。
(二)社会保险持续稳定。全县参加社会保险人数达26.33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048人;城镇居民保参保4768人,参保率90%;新农保参保人数19.64万人,参保率达97%,续费率达90%;工伤保险参保9706人;生育保险参保9065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2.73万人,其中:职工参保1.33万人,居民参保1.4万人;城镇失业保险参保8184人.
(三)人事人才管理到位。一是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方式,主动深入省内外高校招聘专业技术人才35人(含教育10人)。二是严格按照“凡进必考”和“编制核准”的原则,设置公务员招考岗位82个(不含法、检)。三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已按标准完成分类上报工作。四是按时、按质完成了全县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2014年度考核。
(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一是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企业劳动合同、企业集体合同按要求进行签订,涉及人事变动的420名人员按要求完善合同手续。二是认真制定并落实超前排查、重点预防、及时处理等防范措施,扎实做好企业军转干部稳控工作,目前未发现军转干部有不稳定现象。三是开展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工作,妥善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事件24起,追讨农民工工资53.3万元;严格执行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全县18户用工企业存交农民工工资保障金184万元
(五)项目工作有序推进。目前,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正在做初设工作,预计6月底项目计划可下达。
二、农转城工作推进情况
经过前期宣传动员、培训、摸底调查工作,2月份完成了市级城乡一体化试点镇姚关镇3.8万人的就业状况调查摸底工作,全县2.4万名农转城人员就业状况摸底调查工作已基本结束,目前正在开展统计汇总等扫尾工作。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是就业再就业形势严峻。虽然2013年通过采取了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岗位开发力度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二是创业贷款指标有限,有指标无担保人的现象并存,失业人员创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三是人才紧缺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近年来,通过定期招聘、现场招聘等方式,引进了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有效缓解了人才紧缺的问题,但教育、卫生专业人才较为紧缺,且编制不足,教育、卫生部门专业技术人才与社会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四是乡镇机构改革后,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队伍不稳定,带来工作脱节、持续性差的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认真传达贯彻好本次会议精神,结合会议精神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并及时加以整改,确保2014年的工作目标顺利完成。
二是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机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为推进工作落实提供保障。
三是推进就业再就业质量。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开辟就业门路,拓展就业空间,提升就业再就业质量,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
四是抓好社会保障服务工作。积极宣传社会保险政策,做好服务工作,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面,重点抓好特殊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强化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稽核监管,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有效运转。
五是加强人事人才管理,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训、使用的制度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不断深化和健全人才市场服务体系,着力解决人才紧缺特别是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紧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劲”问题。
六是严肃机构编制管理,加强机构编制、人员编制管理和监督检查力度,推进机构编制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后续工作。
七是加强劳动关系监察。充分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作用,切实加大对拖欠劳动者工资特别是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查办力度,认真处理好人事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切实保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合法权益,有效化解劳动纠纷
八是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做好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项目的初设工作,争取年底前启动实施项目。
(本文来源: 作者: ) 责任编辑(作者):sdrsj@admin.com